长白山西景区冰雪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

阅读: 评论:0

收稿日期:2019-03-09
作者简介:于秀晶(1971-),女,吉林白山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 。
基金项目: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季节性冻土区冻土和地温场变化及影响研究———以东北地区为例(CCSF —
201710)”资助。
1
引言
长白山位于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区境内,是中
朝两国的界山,是中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长白山是一座生态大山,迥然奇异的垂直植被分布带、星罗棋布的温泉、巍然壮观的一池千瀑、气势磅礴的火山峡谷、人间仙境的高山花园、沟壑纵横的峡谷森林、通透无痕的白雪、蓝天等独特的自然景观汇聚一堂,成为休闲旅游首选地。但因其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且高海拔,极端天气多发,旅游易受到恶劣天气条件影响,因此对当地
旅游气候资源进行客观分析很有必要。对长白山气象方面的研究有很多,如张伶俐等[1]对长白山景区多个气候要素的预报进行了研究;贾翔、张婷、李楠等[2-4]分析了长白山的气候特点;孙月环、高峰等[5-6]分析了气象要素与旅游人数的相关性,得到有价值的旅游气象舒适度指标。但对长白山冬季冰雪旅游气候资源的分析较少。综合考虑长白山旅游景区开展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状,本文利用东岗气象站近56a 的气象观测资料,重点进行长白山冰雪旅游气候适宜性和优越性分析,为适应经济发展,大力开发冰雪旅游产业提供参考。2
资料和方法
本文利用距离长白山西景区最近的东岗气象
站作为代表站点,所用资料包括该站1961—2018
年4月逐日气温资料;1961—2017年的11月1日—次年3月31日的逐日最高(低)气温、降水、积雪、日照、风速、湿度、大风、沙尘等资料。多年平均值为各气象要素1961—2017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共57年平均值。采用线性趋势法计算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3分析结果3.1
温度适宜
3.1.1
冰雪季的定义
长白山西景区气温稳定通过0℃的初日为10
月29日,终日为次年的4月2日。0℃以下气温持续时间长达150d 以上。本文为了方便计算,统一将11月1日-次年3月31日定为长白山西景区冬季冰雪季,期间降水一般为固态降水(即降雪)。3.1.2
最高气温
气温对人体及雪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气温较低则会让人产生不适。当最高气温在-12~2℃时,非常适合户外冰雪运动;当最高气温为-16~-12℃时,会使人稍有不适,但还可以在户外活动;当最高气温为-20~-16℃时,人们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将受到影响;当气温在-20℃以下时,人的肢体容易出现僵硬现象,活动不方便,不适合户外活动[6]。
冰雪季长白山西景区最高气温在-16℃以上
日数多年平均值为136d (图1),占冰雪季总日数的90%,即1961—2017年57年间可以进行户
长白山西景区冰雪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
于秀晶1胡誉翰2张
婷1胡轶鑫1
(1.吉林省气候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
210044)
摘要:利用多年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得出:长白山西景区具有优质的冰雪旅游资源,年降雪量平均100mm ,积雪深度30cm ,积雪日数130d ,降雪日数58d ;-16℃以上的日数达136d ,多年平均湿度为64%,小风日数长达146d ,近10a 日照时数平均5.7h/d ;常年负氧离子丰富,含量超过40000个/cm 3。长白山西景区冬季降雪多,雪季长,雪质好,温度与湿度适宜,风和日丽,空气质量一流,是冬季冰雪游玩的绝佳首选地。
关键词:适宜性;冰雪旅游;长白山西景区气象灾害防御
第26卷第3期2019年9月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Vol.26No.3
September.2019
第3期
图1长白山西景区冰雪季-16℃以上最高气温日数厦门园博园地图
外冰雪活动的天数占9成;其中近7成以上的日子(110d )最高气温在-16~2℃之间,适宜进行户外滑雪运动;近6成以上的日子(96d )最高气温在-12~2℃之间,非常适宜户外滑雪运动。综上,从气温的角度看,长白山西景区冬季适宜户外冰雪活动的时间较长,占冬季冰雪季的绝大部分时间,它既不像纬度更高的地区因温度过低致户外活动时容易出现冻伤,也不像纬度低的地区白天冰雪容易融化,是我国冬季户外冰雪活动的最佳首选地。3.2
降雪的气候特征3.2.1降雪量
1961—2017年冰雪季(11月1日—次年3月
31日)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降雪量为97mm ,呈阶段性增加趋势(图2)。1961—2001年冬季冰雪季平均降雪量87mm ,无明显变化趋势,年降雪量基本在60~110mm 之间波动;2003—2012年降雪量增加,平均达120mm ,年际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变率加大,年降雪量在80~160mm 之间波动;
2013—2017年平均降雪量为146mm ,年际变化幅度小。近年来年降雪量呈阶段性增加趋势,降雪量多对开展冰雪旅游项目非常有利。3.2.2
降雪日数
降雪会影响能见度,小雪对户外冰雪运动影响不太明显,但当出现中到大雪及以上量级的降雪时,对冰雪运动的影响比较大,存在不安全因素。统计显示,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1961—2017年)降雪日数为58d 。其中2.5mm (中雪)以上
量级的降雪日数为12d (图3),占冰雪季总降雪日数的21%,占比较小;小雪日数为46d 。从中雪及以上量级降雪出现日数的年代际变化看,1961年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雪以上量级的降雪日数相对少,为10d 左右,变率为6.4;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21世纪初期降雪日数呈阶段性增加特征,平均为14d ,变率为4.6;2007—2017年的11年间年明显降雪(≥2.5mm )日数平均为15d ,但变率加大为15,降雪日数由2007年的8d 波动至2012年和2014年的19d 。1961年以来15d 以上的明显-16--2
-12-2
≥-16
16014012010080
60年
1961
19661971197619811986
199119962001200620112016
200180160140120100806040年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19962001200620112016
于秀晶,等:长白山西景区冰雪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
45
气象灾害防御第26卷
图3长白山西景区≥2.5mm 年降雪日数
降雪天气共出现14a ,有6年出现在2010年后;
去哪儿网火车票18d 以上的明显降雪日数共出现5a ,有4年出现在2010年后。冬季明显降雪日数占比较小,对冰雪旅游不构成较大影响,但近年来明显降雪日数有增加趋势。明显降雪天气时,进行户外冰雪运动项目,速度快,能见度差,易发生危险,但对观赏雪景非常有利。3.2.3
积雪深度
1961—2017年长白山西景区平均积雪深度
为33cm 。积雪深度主要取决于降雪量,两者相关系数达0.6。近57a 来积雪深度呈阶段性变化特征,19
61—1978年、1990—2005年平均积雪深度均接近33cm ;1979—1989年积雪深度相对较浅,平均23cm ;2006—2017年积雪深度加深,变率加大,最浅18cm ,出现在2007年,最深57cm ,出现在2006年;40cm 以上的积雪深度69%的年份出
现在1990年以后。2012—2017年积雪深度呈明显加深趋势(图4)。
3.2.4
积雪期
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积雪初日出现在11月10日。积雪初日偏晚年多出现在11月下旬,偏早年多出现在10月末,相差25d 左右。2001年积雪初日出现在12月3日,为历史最晚年;2002年出现在10月21日,为历史最早年。选取10%(12年)作为极端气候事件阈值,2001—2017年的17年间,长白山西景区分别出现4年极端晚年(2014、2007、2005、2001年)和4年极端早年(2002、2003、2012、2009年),接近总极端年数的一半(47%)。从一个侧面反映出2000年至今初冬
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有增加趋势。
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积雪终日出现在3月
20日。多年平均积雪期长达130d 。积雪终日偏早
6055504540353025201510年
1961
1966
1971
1976
1981
1986
199119962001200620112016
201816141210864年
1961
圆明园门票1966
1971
1976
19811986
泰国普吉岛天气预报15天199119962001200620112016
46
第3期
图5长白山西景区冰雪季3级及以下风速日数
年多出现在2月末,偏晚年出现在4月上旬,相差37d 左右。2010年积雪终日出现在4月8日,为历史最晚年;1998年出现在2月24日,为历史最早年。选取10%作为极端气候事件阈值,1990年以来,长白山西景区积雪终日出现2年极端晚年(2007、2010年)和4年极端早年(1998、2008、
1992、2002年)。也间接地反映出1990年至今的
初春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相对增加。
11月10日至次年的3月20日,长达130d 积雪期几乎贯穿了长白山西景区整个冰雪季,冰雪旅游时效较长。
值得注意的是,2005年以来长白山西景区冬季降雪量、2.5mm 以上的降雪日数、积雪深度等均在增大,且年际变率加大,极端事件发生的几率有增加的态势,但日数占比仍然较小。无论怎样,冬季进行户外冰雪活动时,要注意提前收听天气预报,避免选择强降雪的小概率事件出现的日子。
3.3
风和日丽3.3.1
风速适宜
风对冰雪运动的影响非常明显,在影响体感
温度的同时,大风引发吹雪,对能见度等产生影响,降低了人们进行户外运动的质量。
冰雪季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1级以下(≤
1.5m/s )风速的日数为45d 。1961—2005年呈逐年
增加趋势,大致由1961年的25d 增加至2005年的75d 。2006年之后小风日数突然减少,基本维持在30d 上下波动,且无明显变化趋势。整体看,极小风和无风日数是呈增加趋势。2006年之后1级以下风速日数突然减少可能是风速自动观测仪的
灵敏度增加所致。
冰雪季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2级及以下风速的日数为115d 。1961—2005年小风速日数呈逐年增加趋势,大致由20世纪60年代末的70d 增加至2005年前后的140d 。2006年之后2级以下风速日数略减少,维持在120d 上下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
冰雪季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3级及以下小风日数为146d 。1961—1989年小风日数呈增加趋势,平均为142d ;1990—2017年在150d 上下波动,波动幅度较小。逐年小风日数占冰雪季总日数的90%以上,其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达99%。
综合上述分析发现,长白山西景区冰雪季风速小,户外活动时体感舒适,让冰雪运动爱好者可以尽情的享受雪季。3.3.2
光照好
长白山西景区11月至次年3月可照时数为10h/d 左右。近10年长白山西景区11月1日至次
年3月31日平均日照时数为5.7h ,日照百分率达
57%(4—5月为41%;6—8月为50%;9—10月为
56%),也是一年中日照时数出现最多的季节。可见冰雪季长白山西景区日照时间相对较长,多阳光明媚的好天气,加上风速较小,形成了独特的冬日暖阳气候。3.4
空气质量好
研究表明,对人体比较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60%~70%。冰雪季长白山西景区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1961—2017年长白山西景区冰雪季未出现扬沙和沙尘暴天气,多年平均浮尘天气为
155150145140135130
196119661971197619811986
199119962001200620112016
于秀晶,等:长白山西景区冰雪旅游气候适宜性分析47
气象灾害防御第26卷
1d,大风日数为2d,是大风、沙尘天气极少出现的地方。而且长白山西景区常年负氧离子含量达40000个/cm3以上[7],空气质量优良,加上湿度适宜,对人们进行户外活动非常有利。火车票预订下载
4结语
佘山国家森林公园一日游攻略
(1)长白山西景区拥有优质的雪资源,多年平均降雪量100mm,降雪日数58d,积雪深度30cm,积雪期自11月10日至3月20日长达130d。雪量大,雪期长,雪质松散,呈颗粒状,雪质优良,丰富优质的雪源为冰雪游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地。
(2)受日本海海洋性气流和西伯利亚季风气候影响,冰雪季长白山温度适宜,空气清新,负氧离子丰富,加上风和日丽,形成了独特的“无风、温暖、呵护”的冬日暖阳气候,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冰雪旅游胜地。
(3)山区由于地形特点,各个坡向气候特点有一定差异,本文仅对长白山西景区进行了分析,该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北坡、南坡景区。为进一步精细化分析其他旅游景区适宜度,建议尽快建设长白山生态、旅游气象观测站,利用实测结果,可以获得更多定量的生态旅游参数。
参考文献
[1]张伶俐,成坤,刘娜.长白山不同海拔景点气象要素预报方法研究[J].气象灾害防御,2016,23(4):25-28. [2]贾翔,金慧,赵莹,等.1958—2015年长白山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8(6):727-731.
[3]张婷,张晨琛,于莉.长白山区极端气温气候特征分析[J].气象灾害防御,2016,23(3):43-48.
[4]李楠,李建国,王东育,等.长白山池北区气温与降水变化特征及相关性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5):131-133.
[5]孙月环,林涛,李瑾,等.长白山景区入区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关系[J].农业与技术,2015,35(1):165-166. [6]高峰,金顺梅,杨雪艳,等.长白山景区冰雪旅游人数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J].气象灾害防御,2015,22(2):17-39.
[7]吴莎莎.空气一流40000以上负氧离子的长白山[J].安家,2017(8):37.
48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00:31: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201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冰雪   长白山   景区   旅游   日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