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景点解说词

阅读: 评论:0

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景点解说词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游客,你们好!
很高兴和大家相聚在“中国湖城鄱阳”,我是这次“鄱湖生态文化”之旅的讲解员,今天有幸为大家解说,我感到很高兴。在此我代表鄱阳湖湿地公园管委会全体员工欢迎大家的到来,同时也代表百万鄱阳人民欢迎各位贵客来到鄱阳休闲旅游!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上午是鄱阳生态之旅,观光游览我们享誉中外的美丽鄱阳湖,下午则是鄱湖文化之旅,参观具有2200多年历史底蕴的鄱阳古镇。现在,我们正在去礼恭脑的途中,大约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下面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鄱阳的概况。
鄱阳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上饶市西部,鄱阳湖东岸。境内东北依山,西南濒湖,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鄱阳县地域面积4215平方公里,人口145万,是江西第一人口大县,第二地域大县。
鄱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鄱阳县古称番邑,属吴、楚地域。公元前221年建县,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首批建立的县,具有2229年的历史,时称番县,第一任县令为浙江天目山旅游攻略
著名长沙王“吴芮”。东汉时,更名为鄱阳。公元210年,三国吴主孙权分豫章郡设鄱阳郡,自此历朝皆为郡、州、路、府治所所在。鄱阳隋时置饶州,为州治。大业初年复名鄱阳郡。唐武德五年又为饶州。天宝元年(742)又为鄱阳郡。干元元年(758)复为饶州。元时为饶州路。明时为饶州府。1956年简化后为“波阳”,2003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改回鄱阳。
海南旅游路线设计方案路线
鄱阳,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富饶宝地。自古有“银鄱阳”、“鱼米之乡”之盛名。鄱阳尽受鄱阳湖滋润,饱汲天精地瑞,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山林绵亘,湖泊纵横,江河密布。234万亩山地郁郁葱葱,141万亩水域流金淌银。鄱阳县拥有鄱阳湖捕捞面积111万亩,内陆可养水面30万亩,可渔低洼农田34万亩,是全国第二水产大县,全国水产百强县、重点县。鄱阳有悠久的渔业生产历史,有浩大的渔业生产队伍,鱼类品种繁多,水产资源极为丰富,尤其以珠湖银鱼,鄱阳湖虾蟹,鄱阳湖水生植物藜蒿、白莲等享誉全国。
鄱阳,是一幅精美秀丽的斑斓画卷。鄱阳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鄱阳湖烟波浩渺,气势磅礴,融山水灵气与一方,汇自然与人文为一体。丰水期,湖上“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湖面波光粼粼,帆影点点,让你沉浸在“渔舟唱晚,响彻彭蠡之滨;雁阵惊
寒,声断衡阳之浦”的曼妙诗境;枯水期,草洲辽阔,芳草凄凄,芦花飞舞,候鸟出没期间,或闻鹅嘶鸣,或观鹤舞白,美不胜收。鄱阳湖更是观鸟胜境,聚集了世界上98%的湿地候鸟种,是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鄱湖鸟,知多少?飞时能遮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鄱阳湖被世人誉为“候鸟乐园”、“人间仙境”。除举世闻名的鄱阳湖外,还有晋代就开辟为公园的芝山,江南保持最好的宋塔永福寺塔,晋代的府文庙,南宋左丞相江万里殉国的止水池,晋文学家郭璞炼丹的郭璞尖,范仲淹称为“小海南”的湖中鸟岛瓢里山,有朱元璋大战陈友谅的古战场遗址,以及巍峰峭壁的狮子山、云雾缭绕的避暑胜地莲花山,全国大二型水库军民水库、滨田水库,江西最大的古汉墓莲山古汉墓等,难以一一胜数。
鄱阳,是一个文化昌盛的诗意沃土。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具特的鄱湖文化,在鄱阳历史演变的中,我们形成了六种文化,成为了鄱阳湖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一是渔俗文化。在长期和鄱阳湖打交道的过程当中,鄱阳人无论是说话、吃饭、喝酒等风俗都和湖、和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形成了开湖、禁湖、祭湖等习俗。同时,在撒网打鱼的过程中,形成了渔歌、渔鼓、渔舞、渔号等原生态的渔俗文化,并根据季节、水性、地域,总结出一整套反映渔事活动规律的渔谚。二是商贾文化。鄱阳自古以来商贸在江南一带久负盛名,曾是“帆
樯四达,商贾辐辏”的吴楚间一大都会。鄱阳湖是古代从北方进入江西的唯一水道,是徽饶古道,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鄱阳港是江西省六大港口之一,饶河码头在历史上一直是江南最大的商品集散地。中国的瓷器从鄱阳港起运,一条路走昌江、过鄱阳湖、再到长江吴淞口出海;另一条路经鄱阳港到昌江、到鄱阳湖往赣江,翻梅岭再从广州口岸出海。当时的鄱阳商贾云集、物流通畅、经贸繁荣,州府一级在鄱阳设立的办事处有72家,全国有130余个会馆云集于此。在几千年的交汇融合中,形成了开放包容、热情好客、勤劳进取、诚实守信的商贾文化。三是戏曲文化。鄱阳人特别爱唱戏,有自己的剧种赣剧饶河调,被周恩来总理称赞为“美、秀、娇、甜”,不仅唱遍饶河两岸,大江南北,而且远征江浙等地,久演不衰,鄱阳赣剧团也因此多次受到国家表彰,由鄱阳赣剧团承演的新编赣剧《詹天佑》催人泪激人奋进,已获中国文华新剧目奖。在全县能唱赣剧饶河调的人占到总人口的40%以上,大大小小的戏班子有几百家,大家业余时间都沉醉在戏曲当中,每年我们举办的戏曲节,基本上都是万人空巷,所以我们也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戏剧之乡”。四是战争文化。鄱阳湖地处江西省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为江南重要门户之一,是古代军事重地,它控扼赣北,连通大江,形胜东南,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控制了鄱阳湖,可以向西进取湖南,向东北面进取湖北,解除长江上、中游威胁后,向西北面进取两
淮,或顺江东下,进取江浙沪闽,占领半壁江山,直至抵定中原。纵观各个历史各个时期,鄱阳湖一带,无一不是势重东南,争战不休。自西汉以降,战事频繁的鄱阳湖就有过多次著名的大规模水战:东汉建安年间,东吴大将周瑜操练水军于鄱阳湖,挥师西上破操于赤壁;隋朝统一江南,与南军大战彭蠡;公元桂林阳朔玩几天合适974年,宋将王明率军与南唐军在鄱阳湖水战,宋军大胜。南宋高宗绍兴元年,李成叛变割据江淮,攻陷江州(九江),三月后,南宋军队大破李成于鄱阳湖。公元1361年,朱元璋在鄱阳湖中康郎山大败陈友谅,奠定大明王朝。近代以来,在鄱阳湖一带的战事则更加激烈和频繁。清咸丰年间,石达开等主持西征战局,在鄱阳湖与湘军激战数年之久。1913年(民国二年),李烈钧在湖口发动“二次革命”,此即历史上有名的“湖口誓师”。解放战争期间,鄱阳湖更是大军南渡的西端,长江鄱湖之上,一时风高浪急,船桅如林。五是移民文化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鄱阳瓦屑坝是中国古代移民点,它与“山西大槐树”并列为“中华八大遗民圣地”之首,是众多的江南移民后裔梦牵魂绕的地方。瓦屑坝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是明初移民的集散中心,政府官兵将被安排移民的对象聚集到瓦屑坝,然后上船遣送到目的地。因年代久远,移民后代随着传说的递减,逐渐淡忘了具体祖居地,将记忆的思路定格于“瓦屑坝”,“瓦屑坝”也就成了原居地。从明朝初年到清朝中叶的400多年中形成的多次官方组织的移民潮,瓦屑坝扮演了主要角。有统计
说,从瓦屑坝移出去的达几百万人。他们像顽强的种子,落在大邑通途,撒在穷乡僻壤,大部分是在安徽、湖北、四川等地落地生根。六是人文文化在鄱阳的历史长河中,历来人才辈出、人文鼎盛。长沙王吴芮、晋太尉陶侃为世人称道。陶母训子,开教育先河,其教育方法惠及后人。唐“大历十大才子”吉中孚饮誉江南。羁金15年的洪皓,被誉为“苏武第二”坚贞不渝,精忠报国。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被随身携带四十春秋。工诗善词的南宋词人姜夔,开音乐先河。南宋忠烈名相江万里在芝山止水池以身殉国,一直激励后世。历史名人颜真卿、戴舒伦、王十朋、范仲淹等都在鄱阳留下千古佳话。下面我向大家着重介绍几位:上海周边最值得去的地方第一位是范仲淹虽然他不是鄱阳人,在鄱阳也只有一年时间,但他对鄱阳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鄱阳县城老城区的建设规划就是在范仲淹手上做的,当时的城市规划概括起来叫“九箭射东湖”,九箭就是九条巷子,到现在这九条巷子还依然存在。虽然经过了上千年的历史,仍然保持原态,并且当时在城市规划中就设计好了防火设施、下水道等。同时他还给鄱阳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他是通过观察烟波浩淼的鄱阳湖来描写洞庭湖的。在他写《岳阳楼记》的时候还有一个典故,《岳阳楼记》最后两行半是这篇文章最经典的,是他离开鄱阳时写的。当时岳阳太守滕子京把岳阳楼画了一张草图,寄给饶州
知州范仲淹,请他写序,半年以后却没有收到。但是实际上范仲淹已经写了,也派了使者送过去,不知道什么缘故却没有送到。如果送到了,《岳阳楼记》就没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千古名句了。范仲淹是被贬到饶州任知州的,当时的心情是写不出来的。之后滕子京又再次派使者携带草图请范仲淹一定要写一篇文章,但那个时候范仲淹政治命运发生了重大转折,正离开鄱阳去京都,前途好似一片光明,又可以一展政治抱负,就在离京都只有七八十里的地方收到了使者送来的草图,挥笔一蹴而就,《岳阳楼记》这篇流传千古美文也就顺理、顺情而出。第二位是陶母陶母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她儿子东晋大将军陶侃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陶渊明就是陶侃的曾孙。陶母是中国四大贤母之一,留下了“截发延宾”、“剁席为草”美谈。有一次,正值下大雪范逵骑马来访陶侃。虽然此时陶侃已经是高官了,但家中还是家徒四壁,没有什么酒菜能够招待来客。陶母见家中无草喂马,便从床上抽下卧垫禾草,切碎喂马;又悄悄把头上的长发剪下卖与店人,换回酒菜,热情款待客人。后来这两件事都成了成语典故,现在成语词典中都能到。第三位是江万里他是南宋的宰相,鄱阳人,他一生忧国忧民,忠心报国,晚年因受到排挤,对南宋朝廷失望,告老还乡,在现在鄱阳县城芝山公园附近隐居。他在门前挖了一个池塘,名为止水池,取心如止水之意,以借物明志,将于此以身许国。并于池边建了一个止水亭。
当他得知南宋灭亡的消息,便带着全家17口跳进了止水池,表达了深深的爱国情怀。现在大家到芝山还可以看到止水池和止水亭。在止水亭上有一首诗,“街亭引水四周周,越雨潇潇乱打红,荷叶小看沿不湿,劝您误听五更风”。这首诗的意思是,半夜听到了雨打落在屋顶,就想象到可能在北方发生的战争,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这是我讲的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三个人。下面我再讲一件能够代表鄱阳人文文化的事。有这么一首诗,可能很多江西人都知道,“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讲的是一个人的命运问题。饶州城里有一位很有文才的穷书生。一天,这个穷书生在署衙门前等待着求见范大人,不多时便见到了范仲淹。范仲淹从书生的谈吐中,发现书生很有才气,且有报国大志,也得知书生的生活极端贫困,连饭都没有饱食过一餐,家中毫无分文,还想进京科考。范仲淹很同情他的处境,也很欣赏他的才华和志向,于是便想出一个主意,叫随从拿出纸墨,令随从陪同穷书生前往饶州城东荐福寺,拓欧阳询的碑帖,去就京师售买,每本可获千钱。按当时的规定这个碑刻是不可随便拓印的,由于有范仲淹的手令,寺中和尚答应了给书生拓印,但因天已晚,准备第二天再拓。不料,这一夜之间雷雨大作,雷雨将石碑击得粉碎。

本文发布于:2023-05-22 10:2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20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鄱阳   鄱阳湖   文化   中国   移民   大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