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寇对运城盐池的劫掠和破坏

阅读: 评论:0

华清池门票中华艺术宫门票千古中条一池雪 素材
运城盐池南依中条山,北滨峨嵋岭,东靠安邑,西距解州,东西长,南北狭,周长约60公里,总面积132平方公里,形状宛如一个天然沐盆。前代诗人称它是“平浦横拖一匹练”。
运城盐池,亦称盐湖、银湖。位于运城市南,中条山下,浇水河畔。总面积为130平方公里,是由鸭子池、盐池、硝池等几个部分组成。盐池所出产的盐,是水卤经日光曝晒而成,颜洁白,质味纯正,杂质少,并含有多种钠钙物质。运城盐池是全国有名的产盐地之一。
盐池
(明)朱知鳌
增棱雄跨海光楼,霁横空宿雨收。
条岳翠屏拔地出,鹾池琼液接天流。
琴弹虞迹薰风起,畚集姚渠爽气浮。
此境已超人世外,不须截海觅瀛洲。
相关传说
编辑
神牛造池
民间流传着神牛造池的传说。很早以前,天宫里的神牛因偷吃了玉皇大帝的盐,而被赶到下界,它流落到江南水乡,塞外草原,想为人们造个盐池,但那里的人没有收留他。后来,它到黄河之滨的中条山下,受到这一带人民的热情款待。为了报恩,它就卧下,身躯化成了宽阔的盐湖。这个传说中的主角为牛,人们用自己最为熟悉的牲畜解释了盐池的起源。同时,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耕社会里牛的重要,以及人类与牛至为密切的关系。
蚩尤之血
还有个传说是,南方部族首领蚩尤,到中原和黄帝争天下,黄帝在天女帮助下,斩杀蚩尤和他的头领鲜血流入解池,因血是咸的,便化为盐池的卤水,供人食用。因为在这里尸解蚩尤,故名解池。在盐池附近的蚩尤村,相传是当年蚩尤葬身的地方,现在这个村改名为从善村,即改邪归正,弃恶从善之意。相传蚩尤死去数千年后又复活,到了宋朝大中祥符
年间(公元1008年~1012年)化作一个青面獠牙的怪物为害百姓,人们祷告关公神灵,让关公伏魔降妖,经过一场鏖战,关公借用当地田野里许多农夫的魂,战胜了蚩尤。但因没按时归还农夫魂灵,农夫身体经烈日暴晒而腐烂,无法回生,只好把尸体掩埋,坟址就是现在的原王庄,谐音为怨枉庄。在盐池附近的蚩尤村和原王庄有个奇异的风俗:从来不敬关公,从来不上演关公戏。
麒麟造盐池
在上古时期,盐由上天垄断,人类吃不上盐,个个无精打采,面黄肌瘦,萎靡不振,没有一点精气神。玉皇大帝就起了恻隐之心,下旨把一只盐麒麟流放到人间。
盐麒麟在空中慢慢地降落,好像金的丝带飘扬。它飘过山清水秀的江南,不愿意落下去;飘过风吹草动的草原,也不想下去。不知飘了多久,它还在空中打转转。
阳春三月,冰河解冻,成结队的鲤鱼逆流而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门狭窄如门阙,水流湍急,如渡得上去成龙,否则点额而还。盐麒麟飘到了这里,被这独特的景象所吸引,就飘落下来,占据了黄河龙门河口一块乱石滩。当地人见它非驴非马、非猪非羊
四不像的怪样子,都以为是哪里来的妖怪,拿起棍棒去赶,拿起石头去砸。这只盐麒麟,眼泪汪汪地离开了那里,那里就成今天河津龙门河口盐碱滩的麒麟岛。
受了伤的盐麒麟慢慢地往南走,走到万荣的张瓮村,走不动了,就在张瓮村门口卧了好几天,村民不知是何怪物,便召集许多人用扁担把它打跑了。麒麟负伤后跑到南山脚下,实在跑不动了,就卧在那里撒了泡尿,那地方就变成了白花花的盐池。张瓮人知道后非常后悔,就在麒麟曾经卧过的地方挖了个池泊,名叫麒麟池。说也奇怪,这池泊的水不管什么时候都是清澈的,几时喝都是清凉可口、甘甜醇香的,一次喝饱余味悠长,能持续半天之久。张瓮人还听说这只盐麒麟是从河津龙门看“鲤鱼跳龙门”下来的,就在麒麟池南边,修造了一座高一丈、宽十丈,由彩釉砖瓦镶边压顶,内贴彩琉璃瓦烧制的九条神态各异的飞龙的九龙壁,以示纪念。九龙壁四角都有一只四蹄飞起的麒麟。据说,不管你从什么角度看,都能看到九条龙和四只麒麟正面对着你似飞似舞,充满灵气,非常诱人。这就是“担打麒麟四张瓮”的美丽传说。
盐麒麟迈着步子继续向南走。这天,它来到了解州的长乐滩,回想起几天来发生的事情,加上自己身负重伤,它伤心地流出了眼泪,眼泪滴到地上变成了白的盐粒,风一吹雨一淋又化成了盐雾,撒遍了长乐滩,因此长乐滩也成了一片盐碱地了。
它继续向南走,走得筋疲力尽的时候,又被高大的中条山挡住了去路,只好在中条山北麓的盆地卧了下来。玉皇大帝知道后,心里特别难受,又动了恻隐之心,就让中条山上风洞神风伯,给它吹吹风按摩按摩,又让万荣县境内孤峰山的雨师给它下下雨洗个澡,好让它美美地解解乏,睡个好觉。这风伯雨师一吹一淋,就是七七四十九天。结果盐麒麟在风雨中不仅走不出来,而且化在了里面,结果这里就成了著名的运城盐池。
盐池边宿沙村有个牧羊人叫盐宗,他第一个在盐池里面发现了盐,捞回一把,拿一点点放在菜里吃着怪香。这还不算,他连续几年出生的儿子,一个比一个高大、英俊。因而一传十,十传百,盐池被人们认识了,盐池被人们利用了。人间也就有了“麒麟送子”一说,并为第一个吃盐的盐宗盖了一座庙,就建在安邑附近的庙村。庙村因此而得名。盐宗就成了盐池、盐商、盐业最古老的盐神,人们无比敬仰,顶礼膜拜,长年香火不断,祈祷盐神为人类造福。
在黄河东岸的中条山上,解放前曾盘踞着以杨振邦为首的一伙土匪,他是永济吴村人。昆明市区地图全图
吴村背靠伍姓湖,前临中条山,中间是太风公路。扬振邦曾把它视为交通站和大营盘。杨在小日本没来之前,就纠集一伙人上山为寇,他劫富,但不济贫。当时方圆百里被他掠抢
得叫苦连天,牛羊鸡鸭他全要,有时派人外出认准目标只说鸡羊多少只,面多少担,送到吴村,土匪传话回了山,你要是胆敢视耳旁风或者拒不纳恭,那么你可招呼着,说不定哪一天你会从家中失踪,到时损失更大,所以方圆百里的大户及百姓都不惹他,因他的大本营有快快马,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只是一阵风的功夫。
当日本占领中国后,在虞乡安了据点(离吴村大本营二十里),并设有文学飞机场,杨振邦知道后经常派人袭击,并两次把飞机场炸了,听说一次还炸毁了一架飞机,打死一名少佐名叫日酋龟田,还活捉了一名叫竹山一郎的官。军火库也被抢了个净光。那一次晴天白日卿头的四名哨兵突然被两匹奔驰而来的骏马快手击毙,穿着鬼子军装的快手提着两把冒烟的王八盒子就大开了杀戒,凡是穿黄皮的只要在射程之内,都难逃厄运,街头顿时就乱了起来,有几个穿和服的日本娘们竟向这两匹快马上的“日本兵”寻求保护,那后果只有到阴曹地府里明白了。这两名快手从东街杀了进去,又从西街杀了出来,日本兵被干掉二十多个,因穿着日本军服,使鬼子损失不小。日本兵对杨振邦是恨之入骨,却拿他没办法。因为日本兵觉得杨振邦就是卡在咽喉里的鸡肋,咽,咽不下去,吐又吐不出来,很是挠头。当时曾派万人围剿他,都因山势险攻不上去而退之。后又通过中间人对他许愿收买,却也没奏效。但杨振邦抗日这面大旗却稳当地竖在了中条山上,这一条历史不会否认。
但三四十年前却一直把他当成土匪来看待的,这一条历史也不会否认。
你打日本就打日本吧,可他偏偏也打老蒋,国民党不少重武器都是被他夜间奔袭或者暗中策反而夺走了。国民党佷他,却也是拿他没办法。
打日本打老蒋都没说的,可他竟对八路军开了火,还袭击了地方军武装;八路军曾派人专门和他谈判想政编他,但杨振邦认为:我现在来去自由,要人有人要有,光压塞夫人都有好几个,入了你们八路这些自由你们给吗,况且吃香喝辣赛神仙的生活,你们八路那有吗?八路军的谈判代表答不上来,只好蔫巴下山不提。
他占山为王,在他心中他是老大,天是老二,任何有利因素他不利用,任何军队他都反对,都不结合,傲慢自大的他认为他杨振邦在中条山这个堡垒中,任何飞机大炮都攻不上来,所以他高枕无忧地傲视中条山下的雄争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发展到两个长队,两个短队,两个快骑队,一个步兵团,拥有五六千的兵力,抗日游击队司令部就设在雪花峰。
杭州旅游景点攻略2日游雪花峰有1900米高,峰顶有宽敞的平台,杨振邦就在那儿扎营下寨练兵习武。中条山虽够
不上名山,但很险恶,它的厚度是40里,当时一句“条山薄如纸,涑水向西流”的偈语很形象地表达了中条山的诡异。在这磷峋叠障、山峦起伏、沟涧无数,在这瀑布飞泉、溪流小潭、山花万种的即险又美的中条山上,只要杨振邦守住山口,别人就甭想攻上去。雪花峰后边有一深涧叫葫芦潭,是最险要的地方,黑龙潭、青龙潭、黑风峡更使人晕人眩目;特别是葫芦潭的深涧上有无数条小径,假如误入小径,就是转一天也转不出去,这就是所谓的迷魂阵。因为这个山涧象葫芦,人若掉下去刚好会落进潭里,即使你摔不死,也爬不上来。杨振邦杀人,就是把人往下一扔,料你也难活。
中条山下百十里以内杨振邦任意驰骋,不过他兔子不吃窝边草,中条山脚下的甘奕、吴村、马卜头、新街、郭李、赵坊都是他的联络站,杨不抢他们,但奴役他们。晚上杨振邦的人下了山,在他们的联络村里骑上快马,飞速奔到临猗、临晋或万荣、蒲州一带,专门抢、大户,然后把抢来的果实放在联络站,让村民第二天给他们扛上山去。虞乡、临猗、临晋、蒲州、万荣、解州一带受过不少的洗劫。摊粮摊款自然是远处的大户,受害者还得乖乖地笑脸送来。
后来国民党煽动一个从苪城拉来一支队伍的土匪头子--杨振邦的把兄弟搞了分裂,投了国
民党了,杨振邦便失去了左臂。后他又因为一个把兄弟偷吃他压寨夫人的嘴,差点没和这右臂把兄弟动。后他因何事又同意接受国民党的改编,这就不得知了,但这一着臭棋,使他输掉了整个一生。终于偷他压寨夫人的把兄弟借开会之名,把他骗到了西安,被国民党以通共罪,处决于西安,时年39岁。
树倒猢狲散,改编的改编,另立山头的另立山头,杨振邦这颗灿烂的巨星就这样熄灭了。
上世纪80年代杨振邦的参谋还在甘奕好好地活着,身体也很硬朗,谁要请他讲讲杨振邦过去的故事,他就会怒不可竭地跟你翻脸,当然这是历史结论造成的误会,不能怪他。
杨振邦在中条山的所做所为,是功是过,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只要你强拿强要,只要你百姓,只要你强占民女,只要你恐吓扰民,只要你摊粮派款绑票,那百姓就会认定你 是土匪。虽说你抗过日,但百姓不会掩盖你的缺点而象小说那样拔高你,那样的话,就不是你威镇永济的杨振邦了。这就是掩埋在土里的历史,今从土里扒出些片瓦来,就是想证明一点:那就是毕竟我大永济--灵昌之地出了一个叱咤 人物,虽说当局前贬后恭,说他是正面人物,而百姓却不买他的账,还是一代又一代地传颂着杨振邦当年做土匪时如何如何辉煌。但历史终究是历史,象小说那样编历史,百姓会买你的账吗?这种先例还少吗?
厦门十大旅游景点
佳木斯市人民政府日寇对运城盐池的劫掠和破坏 
 
□梁 柱
1938年3月日军占领运城后,运城盐池沦入敌手,遭受了史无前例的劫掠和破坏。运城盐池素称国之大宝,蕴藏着丰富的化工资源,日本帝国主义对运城盐池觊觎已久,早在侵华之初,日“兴亚院”就拟定了所谓“华北盐业开发纲要”,成立了“华北盐业股份公司”。日军占领运城后,便宣布对盐池实行军事管制,并组织了伪“河东盐务局”,为大肆掠夺盐池资源进行了组织和制度准备。
首先是直接抢劫。日军侵占运城不久,就明火执仗对盐池进行了一次公开抢劫。日军在汉奸、伪军的配合下,开着汽车、驾着马车到盐池抢盐,并强迫老百姓为他们装车搬运。当时运城盐池共存有成品盐大约16万吨,就被日寇抢劫10万余吨。在抢劫成品盐的同时,日军还将各盐场准备晒盐季节用的近万石粮食洗劫一空,甚至连生产所用的工具和器材也不放过。在对运城盐池抢劫的同时,日寇还一把火烧了盐商仝少宣经营的安邑洞儿巷“晋城号”和运城“垣曲号”总号,并将上述两商号存放在火车站的商品盐予以没收。
其次是控制潞盐运销,从中渔利。运城盐池已有四五千年的开发历史,潞盐运销向来由行商经营。日军占领后,一改惯例,取消了由商人贩运的旧制,规定所产潞盐全部由伪“河东盐务局”统一收购,然后分配给各“合作社”进行配销。盐商只有生产盐的责任,而没有销售盐的权利。在这种统一收购、统一配销的管理模式下,日寇不但垄断了食盐市场,而且控制了盐价。在物价飞涨的情况下,盐价却不能随之上涨,致使盐场主赔钱亏本。盐场主为了提高盐价,维持经营,不得不拿钱向日伪“运动”,这笔钱被称为“运动费”。盐场主每次为提高盐价,都要与当局讨价还价,直至付出一大笔“运动费”才被允准。这笔“运动费”动辄数万元,竟达提价增收部分的五成以上。“运动费”一般由伪河东盐务局和伪山西盐务局共同分享,进了那些大大小小强盗和汉奸的腰包。日军还把沉重的税务负担强加于盐场主,据统计,在日寇占领时期,每年从各盐场搜刮的盐税折合伪联银币就达200万元之多。
再次是巧立名目,多方搜刮。日寇对盐池的劫掠不仅限于明抢和税收,还巧立名目,为军队、工厂强行征收军用盐和工业用盐。当时,日伪盐务局强迫盐场主为日军捐献飞机一架,仅此一项就从盐池食盐400余吨。在抗日战争的最后两年,日寇的劫掠变本加厉,1944年就利用各种名目从运城盐池掠走食盐2000多吨。
在日本军事力量的支持下,伪河东盐务局还利用抗日根据地食盐严重缺乏之机,将其掌握的潞盐以高价换取根据地的蜂蜜、黄蜡、棉花、食油、桐油、牲畜、车辆、麻绳、木器等战争和生活必需品,运城盐池成了日本侵略战争的一个物资供应站。
四是明目张胆挖运盐池硝板。硝板,学名白钠镁矾,是硫酸钠和硫酸镁结合的复合盐,也是运城盐池特有的一种矿产资源。硫酸钠不仅为造纸、制皂、印染等民用化工所必需,而且是钢铁、弹药等军事工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日寇在多方劫掠潞盐的同时,又把掠夺的目标投向了硝板。为此,日寇以开发为名,组成了股东包括日本三菱洋行、王子造纸厂、伪山西省政府和运城盐池盐业场商公会在内的“化工厂”。这个所谓的化工厂,是个既无厂址又无设备的空招牌,之所以将运城盐池盐业场商公会列为股东,只是装点门面,遮人耳目,为他们的掠夺行为打掩护。几年来,日寇借化工厂之名,先后动员大批人力、畜力,用人力车、胶轮车在盐池挖运硝板。1942年日军为了抢运硝板,又在盐池设立了“芒硝公司”、建筑仓库和铁路专线。据不完全统计,日寇先后从运城盐池运走硝板达数十万吨。挖运硝板之余,日寇还在盐池盗挖盐根,所谓盐根,就是产生卤水的矿藏,是盐之生成的本和源。日寇挖运硝板和盗挖盐根对运城盐池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日军占领时期,盐场主不堪忍受日寇的压迫和掠夺,纷纷携资外逃,一些盐场相继停业,盐工也被迫远走他乡,解池盐场中西两个分场的晒畦几乎全部荒废,致使潞盐生产极度萎缩,1938年几乎没有产盐,1939年仅产盐5416吨,不及正常年份产量的十分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3-05-25 20:22: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34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盐池   运城   中条山   盐场   麒麟   日本   日寇   日军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