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易县的历史沿革

阅读: 评论:0

河北省易县历史
易县河北省保定市下辖的一个县。因易水得名。面积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5万。074200。县政府驻:易州镇朝阳路23号。
县情概况
易县,古称易州,西倚太行山脉,东临冀中平原,位于河北省中西部,保定市西北部。距北京120公里,天津190 公里,保定80公里,处于京津保金三角地带,区位十分优越。因
易县(23张)
境内有易水而得名。总面积为2534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
易县是河北省环京津35个县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全国首批14个千年古县之一,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绿名县。
境内山川秀丽,特产富饶,自然资源极其丰富,待开发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现已探明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0多种,尤其“七石一沙”储量最为可观(即金矿石、花岗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蛭石、麦饭石和建筑沙),适宜于矿业和建材业的发展。全县有大、 中、小型水库27座,拒马河、南易水、北易水、中易水、漕河5条河流横贯全县,但大多干涸。18.67万公顷广阔的山场,为林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悠久的历史,秀丽的山川。清西陵等众多的名胜古迹,构成了特有的旅游资源优势。
西宁市旅游景点有哪些
2交通运输
易县虽属山区,但交通运输十分方便,铁路、公路齐备,京原铁路从北部穿过,高易铁路与京广铁路相连。公路四通八达,京广西线、津同、易保、易定、泥岭、良川等主要干线交汇于县城,
易县风景图集(1)(20张)
乡村公路纵横交错。另外张石高速已于2013年1月22日正式开通。
能源供应充裕。通过对小水电站的开发建设,已形成了既与国家大电网相连、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的供电网络。该县是全国电气化县之一。通信设施完备,万门程控电话已与全国连网,交换能力将达到3万门以上。易县初步形成了种植业、林果业、畜禽水产养殖业、矿产建材业、机械制造、副食加工、能源工业、工艺美术、建筑业、旅游十大骨干行业。为促进经济发展,该县依据“稳一进二兴三”的战略方针, 科学地制定了《易县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规划设计了120万千瓦发电厂、60万吨水泥厂,北方石材基地等几十项重点建设项目。先后成立项目办、外资办、招商局及“三区一带”开发管委会等部门及服务机构,
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横向联合的若干规定》、 《关于引进人才、技术、项目、资金的若干规定》、《关于外商来易投资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
近两年该县积极响应“三年大变样”号召,平潭县旅游景点旧城区改造顺利推进;西关大桥综合整治、南水北调(中线)等重点工程先后完工。千年古县正在重新焕发青春。另外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中易水河工业园区正在建设中。
4历史沿革
1.北福地史前村遗址
北福地位于易县高村镇神石庄村。北福地史前村遗址,入选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考古队在这里发掘出了8000年前的陶刻面具、磨制石耜和精美玉器。考古学家认为这里是“一种填补空白的新的史前地域文化类型;一个地层关系确切的史前考古学文化编年系统; 一批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史前宗教或巫术假面面具; 一座保存基本完整的史前祭祀场地”。说明易县这个地方有着最早的史前农耕文明。
2.夏朝
密云十大景区
夏朝,中国史书记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这一时期,易水流域有个民族叫有易氏。从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前到战国后期的公元前296年,有易氏、白狄、鲜虞、中山国世居易水。商朝的第七代先公王亥被称为“商人”的鼻祖,曾经在有易氏部落中做买卖,因为他行 淫享乐被杀。为此,他的儿子上甲微借河伯之兵讨伐并杀死了有易之君绵臣。这个故事在史书《竹书纪年》中有详细记载。据说中国饮食业的鼻祖易牙也来自于易水流域的白狄部落。
3.周朝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分封诸侯,召公封地在燕,即后来“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燕昭王迁都于易水,建燕下都。在这里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使得燕国一度强盛起来。后来燕王喜时期,燕太子丹派荆轲渡易水西去刺秦,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
4.秦朝
秦朝时,易地分属上谷郡、广阳郡。故紫荆关西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陉、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古人有“风雄秦上谷,气压赵娄烦”的诗句。《史
记》中记载了西汉周勃以将军的身份跟随高帝在易水附近打败了举兵反叛的燕王臧荼。东汉末年曹操北征乌桓时,他的第一谋士郭嘉病死在易县城,并在这里留下了“遗计定辽东”的美谈。
5.北魏
唐诗三百首幼儿早教朗诵北魏定州地方官为纪念太武帝拓跋焘结束东巡、回归平城时于路演示神射而立《皇帝东巡之碑》,即郦道元《水经注》卷十一滱水注徐水条所称《御射碑》,曾立于今易县南管头之北画猫村漕河(古徐水)西岸。傅增湘周肇祥曾前往摹拓,今原碑已毁,唯存拓本,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6.隋朝
易县延庆世园会
隋开皇元年(公元581年)置易州,开皇十六年(公元597年)置易县,上属易州。五代时期属后晋开运三年(公元946年)至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属辽。
7.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易县蚕姑坨上修建灵峰院,传说曾有孙方简、孙兴友在此聚义抗击契丹。在云蒙山下的太宁寺村有一座冯道吟诗台,传说是五代时曾任四朝宰辅的冯道隐居吟诗的地方。
8.宋朝
宋代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改属武遂郡,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复归辽,改属高阳军。金天会(公元1133年)十一年归属金。
9.元朝
易县
元代太祖八年(公元1213年)属顺天府。这一时期,易县有著名中医、“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有著名思想家刘因。
10.明朝
易县城有卧牛城的说法,在明代嘉靖年间,易县搞城区改造的时候,有个先生做了个规划图,根据周围的地形山川他给易县的规划是一头卧着的牛的形状,一般牛吃饱了喝足了,卧下了,就是说它非常温顺老实,这寓意淳朴和谐。”不知是不是易县城的风水好,明代时易县出了很多大官,像官至大明朝礼部尚书刘斯洁、抗倭名将万民英等。明代留下
来的东西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紫荆关石城和位于今天土地管理局西南面的那段老城墙了。
11.清朝
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由县升州,
易县风景 图集(2)(11张)
领涞水、广昌(今涞源)两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降州为县。田文镜,清朝康熙、雍正时期的人物,官至当时的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河南总督。初入仕途时,做过易州知州,死后,葬在易州城南柳林庄西。
12.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先后设易满徐县、定易涞县、易县、龙华县。1946年恢复易县。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属保定地区,1970年属保定地区,1994年属保定市。现全县辖8镇469个行政村(含6个居委会),人口55.74万人,有汉、满、回、蒙等22个民族。清西陵驻地100多种名犬排行图片西陵镇为典型的满族聚居区;城内、西水冶、马家庄是典型的回族聚居村点,马家庄村回民占100%。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6.30亿元。

本文发布于:2023-05-26 09:22: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36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易县   中国   历史   开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