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学习应该从问题(Problem)开始,什么是“问题”?

阅读: 评论:0

PBL学习应该从问题(Problem)开始,什么是“问题”?
读过⼀遍书下来发现,PBL 并没有⼀个标准的定义。
在真实应⽤时,教育者们会采取不同的形式: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的、基于案例的、基于探究的、基于协作的 ......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习程度上和流程设计上。
但是,所有的模式,尤其是问题导向式学习和项⽬导向式学习都应该具有同⼀个必备的要素,那就是 “围绕问题来组织学习过程,问题是学习
围绕问题来组织学习过程,问题是学习过程的起点”。这是任何形式的 PBL 教学的核⼼原则。
过程的起点
于是问题来了,什么才是 Problem-Based 中的这个 “问题” 呢 ?
在中⽂语境中,我们会把英⽂的 Question 和 Problem 都翻译成 “问题” ,但在英⽂语境中,这两个词的意思并不相同。
区分:
哈尔滨旅游路线图
-
Question:是需要被 “回答” 的问题,偏向于关于普遍性知识点的疑问,是可以通过别⼈告知或者⾃⼰搜索后直接回答的。答案基本上是标准的信息,有可能在表达形式上有所不同;
云南纯玩旅游-Problem:是需要被 “解决” 的问题, 偏向于认识上的分歧、需要解决的情境,需要学习者进⾏分析、组合、实践后,才能给出“⾃⼰的” 答案。旬阳县属于哪个市
举个例⼦。同样是将 PBL 应⽤到⾃然教育中,有些 PBL 项⽬是这样设置的:
— 带领孩⼦们到植物园,认识⽅圆 100 ⽶以内的植物,并把这些植物画出来做成绘画⽇记。从这个⾓度⽽⾔,这是⼀个 Question-Based Learning。通过灵活的模式,激发孩⼦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他们记忆知识点。
在PBL实践⼿册⾥看到了这样⼀个案例。
北京知名 NGO ⾃然之友的教育项⽬则设置了这样⼀个主题:“到圆明园⾥寻蝴蝶” 。
有意思的是,其实,圆明园⾥⼀只蝴蝶都没有
其实,圆明园⾥⼀只蝴蝶都没有。
也就是说:学习者跑到那⾥是不到蝴蝶的,更谈不上把蝴蝶画出来。
为什么圆明园⾥没有蝴蝶呢?” 这就是⼀个很好的 Problem。
那么,“为什么圆明园⾥没有蝴蝶呢?
从横向上来说,原因可以有多重。譬如说圆明园的管理者只种植了不能够吸引蝴蝶的植物;也可能是圆明园⾥有⼀些善于捕捉蝴蝶的动物;也可能有其他昆⾍,已经起到了传播花粉的类似作⽤ ......更有可能的是,这些多重的原因发⽣了交互作⽤,导致圆明园⾥根本看不到蝴蝶。
从纵向上来说:我们还可以追问下去:“为什么圆明园的管理者只种植了这些植物呢?” 原来,吸引蝴蝶的植物往往开花较晚,所以管理者们误以为这些植物是杂草,所以在它们开花之前就派⼈清理⼲净了。⾃然,蝴蝶就不来了 ….. 那么,“蝴蝶不来授粉,会给这个园林带来什么坏处吗?” 等等
由此可见,设置⼀个好的问题是成功实施PBL的第⼀步。⼀个好的问题能够提供给学习者⼀个⼴阔的多向度的探索空间,既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内在动⼒,也能提纲契领的指出持续思考,⾃我探究的⽅向。
南京一日游必去景点有哪些
⾃然之友的这个 Problem-Based Learning教育项⽬,设置的就是⼀个⾮常好的问题。
还有⼀类问题更为⾼阶,叫做 Wicked Problem——错综复杂的问题。
⼀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往往与社会、⽂化、⼈类、观念 .... 等本质上有所联系,很难⽤⼀个逻辑框架来追索,需要从不同的视⾓来思考,⼀个问题往往套接着另外多重问题,更没有⼀个标准的答案,甚
⾄没有⼀个终点性的答案。⼈们会因为所持价值观的不同、探究⾓度的不同、所⽤⼯具⽅法的不同,和掌握信息的不同,得出各⾃不同的答案。
著名的史学⼤师钱穆曾经在⾃⼰的回忆录⾥讲过⼀个故事:
他7岁⼊私塾,10岁进⼊新式⼩学堂,也就是⽆锡的果育学校。他的体育⽼师有⼀天问所有的⼩朋友:⼤家读过三国演义吗?钱穆就说啦:我读过。
接着,⽼师继续问:“这本书⼀开始就讲到:‘话说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千年来都是这样的,可是为什么是这样这本书⼀开始就讲到:‘话说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千年来都是这样的,可是为什么是这样呢?难道就⼀定要这样吗?”
呢?难道就⼀定要这样吗?
钱穆在回忆录⾥这样写道:
“余此后读书,伯圭师此数⾔常在⼼中。东西⽂化孰得孰失,孰优孰劣,此⼀问题围困住近⼀百年来之全中国⼈,余之⼀⽣亦被困在此⼀问题内。
揭⽰此⼀问题,如巨雷轰顶,使余全⼼震撼。从此七⼗四年来,脑中所疑,⼼中所计,全属此⼀问
⽽年⽅⼗龄,伯圭师即⽿提⾯令,揭⽰此⼀问题,如巨雷轰顶,使余全⼼震撼。从此七⼗四年来,脑中所疑,⼼中所计,全属此⼀问客运班车查询时刻表
余之毕⽣从事学问,实皆伯圭师此⼀番话有以启之。”
题。
题。余之⽤⼼,亦全在此⼀问题上。余之毕⽣从事学问,实皆伯圭师此⼀番话有以启之。
⼈⽣能遇到这样的导师,在少年时为⾃⼰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启发了⼀⽣的思这位体育⽼师所问的这个问题,就属于 Wicked Problem。⼈⽣能遇到这样的导师,在少年时为⾃⼰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启发了⼀⽣的思考⽅向,这是⼀个学习者的幸运,更是⾝为教育者的幸福。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尽管 Wicked problem 看上去属于⾼阶问题,但同样可以对⼀个年仅10岁的⼩学⽣提出。我们做为⼀个教育者,提出⼀
我们做为⼀个教育者,提出⼀个问题的作⽤,并不是要求学习者像问答机⼀样马上给出答案,⽽是激发学习者的⾃我思考动⼒。
教育者的作⽤是往⽔塘⾥扔⼀个⽯⼦,⽯⼦扔得到位扔得准确,学习者就开始就像我在 Aha学院去年的⼀篇⽂章《从悬崖到涟漪》中写到,教育者的作⽤是往⽔塘⾥扔⼀个⽯⼦,⽯⼦扔得到位扔得准确,学习者就开始对⾃⼰提出了⼀个⼜⼀个的问题 —— 激发了⼀串串的⾃我涟漪。这⾸先是⼀个基础,其后才是在 Ta 学习的⾃我探究过程中,给予持续的协对⾃⼰提出了⼀个⼜⼀个的问题 —— 激发了⼀串串的⾃我涟漪。
助和⽀持。
⼤家是否也在少年时听到过这样⼀种问题呢?让你听到就有种 “遭电击的感觉” ,也是由此引发了后来对很多事情思考的兴趣。
峨眉山景点攻略
问对问题,很有趣。

本文发布于:2023-05-31 18:46:0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495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问题   学习   蝴蝶   圆明园   学习者   过程   植物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