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云南省下辖地级市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保山,原名松山。明嘉靖三年(1524年)永昌改设县治时,因其名与甘肃永昌县重名,于是将城内太保山中的“保山”借用为县名。“保山”一名即始于此时。

建置沿革

保山保山是云南历史上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历史上为哀牢古国故地,哀牢国王都“勐掌”就位于今保山盆地。保山区划设治的历史悠久,长达两千多年。

自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不韦县,属益州郡,为哀牢地设治之始。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王柳貌举国内附东汉,史称“汉德广,服不宾;绥哀牢,开永昌”,东汉王朝析益州郡不韦等6县并哀牢国故地新设的哀牢、博南2县共8县设立永昌郡。

永昌郡治延续488年,西晋至南北朝时期属宁州,至南朝·陈结束。

保山唐朝属南诏国,原永昌郡一分为三,设立镇西、开南和永昌3节度;南宋属大理国,节度改永昌府。

元初,置永昌三千户和腾冲千户,隶大理总管府。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永昌三千户为永昌州,腾冲千户为腾越州。至元十四年(1277年)和至元十五年(1278年),先后改置腾冲府和永昌府。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大理段氏金齿(镇西)镇并入大理路,设大理金齿等处宣慰司,并将治所移至永昌,至此永昌即称金齿。

明代,先后置金齿军民指挥使司、永昌军民府。“保山”这一今名即首用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设保山县为“府附郭”之时。永昌府共辖2县、3州、2安抚司、3长官司。

清代设永昌府,领土府一,厅、县、土州、长官司各二及安抚司三,宣抚司五,是全省领州县级政区最多、设治也最复杂的府。雍正八年(1730年)七月,改永昌道为迤西道,移驻大理府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又分设龙陵厅,“龙陵”之称自此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改腾越州为直隶厅。是时永昌府领二厅(腾冲、龙陵)、县二(保山、永平),及周边各土司。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迤西道移署腾越。

民国二年(1913年),民国政府推行省、道、县三级行政体制,裁撤永昌府保留保山县,隶属滇西道。

民国三年(1914年),改滇西道为腾越道,辖今保山、临沧、丽江和大理、德宏、怒江、迪庆等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裁腾越道(原滇西道)、设第一殖边督办,辖云南西部12个县、10个行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划保山之东南境之福东、福西、均谣、三约地及都鲁洼甲、大田坝铁厂、铜厂、思拉宽、锅厂河、竹鲁洼等处,归新设之昌宁县。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裁第一殖边督办、所属县一级行政区由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今保山境先后归滇西道(腾越道)、第一殖边督办、省府派出的行政督察专员管辖。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因腾、龙陷于日寇,腾龙边区行政监督公署自行解散;7月设云南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于保山(办事处先暂设于昆明,后移驻保山)。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移至腾冲。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设第十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4县、7设治局。公署设于腾冲(一说为1948年)。

1950年,设保山专区,辖保山县、昌宁县、双江县、镇康县、腾冲县、龙陵县、潞西县、耿马设治局、泸水设治局、瑞丽设治局、陇川设治局、莲山设治局、盈江设治局、梁河设治局等14个县级行政区。

1956年,保山专区撤销,所辖保山县、昌宁县、腾冲县、龙陵县划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原德宏泰族

本文发布于:2022-11-21 02:47: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49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保山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