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西涧》教案

阅读: 评论:0

滁州西涧》教案
《滁州西涧》教案1
  教学目标:成都如何去稻城亚丁
坝上草原和塞罕坝  1、学会朗读诗歌并能读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
  3、能赏析诗歌语句,分析诗歌遣词造句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理解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教学时间:
  教学0.5课时,学生自读、理解、质疑0.5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准字音:( ) ( )滁.州西涧.
  二、划分朗读节奏并反复诵读
  (“/”为必断,“|”为可断可不断)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三、理解下列词语含义,能用现代汉语说出全诗大意。
  独怜.幽草涧边生
  四、诗句赏析背景介绍
  一般认为《滁州西涧》这首诗是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韦应物任滁州刺史时所作。他时常独步郊外,滁州西涧便是他常光顾的地方。作者喜爱西涧清幽的景,一天游览至滁州西涧(在滁州城西郊野),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写出了滁州西涧清幽疏旷的环境,营造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氛围。(从寄寓的角度来说)同时,这两句也写出了诗人恬淡的胸襟。“深”字既写出了树木的枝繁叶茂,又突出了树林的幽静,与“幽”字相照应,为全诗创设了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也流露出诗人恬淡的胸怀。“独怜幽草涧边生”写静景,体现的是诗人甘于寂寞,安贫守节、不趋炎附势的高尚节操和恬淡胸襟;而“上有黄鹂深树鸣”以声衬静,是对趋炎附势,
居高媚上的仕宦世态的否定,也是对诗人恬淡胸襟的衬托。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是言志,同时也为后两句诗写诗人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理想作铺垫。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从写景的角度来说,)这两句诗写春潮带雨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情景。前一句静中有声,后一句动中有静,“急”与“横”,动与静映照,清丽如画。(从寄寓的角度来说)作者在这动与静之中,不动声地表述了在急剧变化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迹。同时也蕴含了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无所作为的无可奈何的忧伤之情。
  五、小结
  内容:这首诗描写了滁州本涧晚潮时的雨中之景,营造了一个恬淡幽静的意境,抒写了诗人恬淡闲适的情怀。
  写法:以情写景,句句景语皆情语。
  六、反复诵读、质疑
  七、达标反馈
苏州三山岛一日游攻略
  1、《滁州西涧》中最能体现诗人恬淡情怀的是体现了诗人想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潮流中寻求自由和宁静的心思的是
  2、赏析:诗中的“独”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滁州西涧》教案2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朗读,注意把握朗读时的节奏、韵律、声调和重音。在读时用心揣摩每一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甘肃青海大环线8日游价格
  【学习重点】
  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难点】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中的形象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课前预习导学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滁州( )西涧( )黄鹂( )
  2、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宝末年,以三卫郎侍玄宗,放浪不检,后来悔悟,折节读书。曾任洛阳京兆功曹等职。建中年间出任滁州、江州刺史,后转左司郎中,贞元初任苏州刺史。他在历任官职中都努力做一个清廉刚直的地方官,并对民间疾苦经常表示关怀。韦应物的山水田园诗
  很多,也很著名。白居易曾评论他的诗“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3、朗读指导。
  a、出声朗读,读准字音。
  b、细读,校准节奏。
  c、精读,悟出重音。
  d、品读,读出声调。
  e、诵读,定准基调。
  二、课堂学习研讨
  1、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
  2、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本诗描写的画面?
  3、仔细揣摩作者对“鹂”的态度?
  4、“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自驾游青岛三天怎么玩
  5、“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长白山旅游团4天价格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操守品行?
  三、当堂检测、评估
  1、“舟自横”三字有怎样的深意呢?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2、这首诗中有无寄托,所托何意?
  有人认为它通篇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有人认为“此偶赋西涧之景,不必有所托意”。实则诗中流露的情绪若隐若现,开篇幽草、黄鹂并提时,诗人用“独怜”的字眼,寓意显然,表露出诗人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后两句在水急舟横的悠闲景象中,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忧伤的情怀。诗人以情写景,借景述意,写自己喜爱和不喜爱的景物,说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情事,而胸襟恬淡,情怀忧伤,便自然地流露出来。由此看来,这诗是有寄托的。
  在中唐前期,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他为中唐政治弊败而忧虑,为百姓生活贫困而内疚,有志改革而无力,思欲归隐而不能,进退两为难,只好不进不退,任其自然。庄子说:“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庄子·列御寇》)韦应物对此深有体会,曾明确说自己是“扁舟不系与心同”(《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表示自己虽怀知者之忧,但自愧无能,因而仕宦如同遨游,悠然无所作为。其实,《滁州西涧》就是抒发这样的矛盾无奈的处境和心情。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所以诗中表露着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

本文发布于:2023-06-01 00:55: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500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诗人   滁州   诗歌   朗读   学生   胸襟   独怜   刺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