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研”式的地理研学旅行设计——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为例

阅读: 评论:0

缘乞科枚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年5月第23卷第9期“寓教于研”式的地理研学旅行设计
—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为例
张志磊,杨
(新疆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7)
摘要: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景区为教研对象,进行了研学旅行活动方案设计,从设计思路出发,阐述了活
动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研学目标设定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活动中特别采用了宕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
专题研学活动,根据素质教育和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在研学旅行中加深了学生对中国河流.地理课程
识点的理解、深化和拓展,使地理教学理论与研学旅行实践的认知相统一,达到了“寓教于研”的目标。
关键词:地理教学;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景区;研学旅行;寓教于研;地理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9-0219-02
1引言
2016年底,教育部、发改委、旅游局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明确“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m,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旳,而研学旅行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⑷。
本文立足于中学地理,以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风景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为例⑷,进行研学旅行活动设计。在活动中学生走进黄河走入小浪底,让学生认识黄河,了解黄河,激发学生保护黄河,保护祖国美好生态环境的家国情怀,从而达到地理教学目标。
2研学活动设计思路
(1)学校在各班级组织黄河小浪底专题讲座,并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工具收集有关黄河小浪底的信息,为接下来的小浪底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做好知识储备。
(2)在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展实地研学旅行活动,亲身感受黄河的千年沧桑和中国人民在治理黄河上做出的努力。
(3)在小浪底各景观处开展研学活动,如手绘大坝,净水实验等。
(4)小组合作,完成研学手册。
(5)研学结束,将学生平安带回学校,并在学校开展“小浪底研学旅行征文比赛”“保卫黄河”演讲比赛等活动。
3活动实施
台北松山机场
3.1研学目标设定
立足于小浪底水利枢纽实际情况,将此次研学目标设定为:学习关于黄河的自然地理知识,了解黄河的源头,黄河流经的区域及黄河的现状;了解黄河上游的特征,如凌汛等自然现象,以及国家利用黄河上游丰富的水能资源而修建的水电站等水利工程;了解黄河中游出现的水土流失以及含沙量大现象并了解国家治理黄河的措施;了解黄河下游出现的“地上河”成因,并归纳总结出治理“地上河”的计划。使学生理解黄河的重要地理意义以及保护黄河的重要性。
了解在黄河上修建的所有水利工程;明白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地理区位因素及其水利功能和经济价值。通过净水实验,使学生学会“过滤”原理,深刻体会到“一碗水,半碗沙”的黄河现状,在学生动手实验中,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提升学生的团队配合能力,学会系统的地理探究方法。通过本次研学活动,树立学生环保意识,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深刻在心里。
3.2研学旅行内容
研学旅行内容见表1。
收稿日期,2021-02-26
基金项目:需求导向下的新疆高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JG003)
作者简介:张志磊(1995-),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研学旅行。
通讯作者:杨丽(1973-),女,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管理方面的教育和科学研究。
219
张志磊,等:“寓教于研”式的地理研学旅行设计教育与心理
表1研学旅行内容
研学地点研学问题研学活动/目标设计意图教学知识点
观景平台  1.小浪底水利枢纽①观察小浪底大坝的建筑特,通过手绘大坝,加深  1.小浪底大坝主体工程于1991年9月前期用时几年修建完成?并手绘大坝对大坝构造的认识,工程开工,于1997年截流,2001年竣工,用时从何时开始到何时②听研学导师讲解大坝,了解大锻炼学生收集地理10年
结束?坝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几个出水信息能力以及地图  2.小浪底大坝具有六大主要功能防洪、防凌、
2.小浪底大坝有什口,并做好记录绘制的能力减淤、供水、灌溉和发电
么功能?
北京大红门国际会展中心
雕塑广场1•雕塑广场有几个
雕塑?分别代表
什么?
2.主体建筑的三根
柱子代表什么?有
什么含义?①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雕塑的
三亚图片
含义
②了解大坝的基本构造,了解大
坝的主要功能
③做净水实验
通过参观雕塑广场,
增强研学旅游体验
性;通过分析小浪底
区位因素联系黄河治
理的关系,培养学生
的综合思维;通过净
水提升学生的动手能
力,明白水土流失的
危害及植树造林对保
护河流的重要性
1•小浪底雕塑广场共有7个雕塑,分别代表
着业主、I、n.in.iv标、设计、监理,小浪底
库区移民
2.主题雕塑的三根柱子分别代表业主方(水
利部小浪底建管局)、设计方(黄委会设计
世博会博物馆图片院)、施工方(外国承包和中国水电建设者),
表示三方一起完成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
黄河微缩1•黄河的形状是①查阅资料,结合微缩景观,知通过学生亲临现场、景观什么?晓黄河形状,流经省份以及黄河教师引导,深化学生
2.黄河发源于哪里?上的大型水利枢纽的水电工程对黄河的认知,思考
流经哪几个省份?②观察黄河微缩景观,提出自己外力作用对河流的
流入什么海?的建议应该如何利用黄河合理影响,引导学生进行
3.黄河上修建几个地开发黄河资源,使黄河成为造地理分析从而建立
大型水利工程?他福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学生的时空综合思
们的名字分别是③查阅资料了解黄河变迁的历维能力
什么?史,分析黄河改道变迁对原流经
区域有何影响1•黄河的形状像个“几”字
2.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流入渤海
3.黄河上主要的大型水利工程有七个,分别是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青铜峡、万家峡、三门峡、小浪底等水电站
工程文化  1.小浪底的主坝采广场用了什么工艺?有长江游轮哪个最好
什么优势?①参观工程文化广场,体验当初
建造者的不易
②欣赏小浪底湿地公园景观,听
导师讲解湿地,学习湿地知识
借助工程文化广场
的模型,向学生们传
递治理黄河的不容
易,学习湿地知识
小浪底大坝采用了壤土斜心墙堆石坝的工
艺。这种工艺相对于传统的混凝土工艺防渗
泰安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效果更为出,并且减少了修建时的工作量
4活动总结与反思
相对于在校园里的书本教育,地理研学旅行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授课模式,学生亲临地理一线,亲身参与地理教学中,并在研学旅行中收获不同的乐趣,从而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能够自觉投入地理学习中。而且,地理研学旅行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机会,一个将课堂上掌握的地理知识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机会。多样复杂而又充满偶然性的现实问题解决,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还培养了学生其他地理核心素养。
(1)地理实践力。此次小浪底研学旅行通过前期的知识储备、中期的实地探究,后期的总结反思顺利完成既定地理研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了黄河千年来的变迁及先辈治理黄河的举措,帮助学生树立和谐的“人地观念”,会利用河流也会保护河流,提升地理实践力。
(2)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理解黄河对流经区域原住民当地人的价值理念,以及在不同时期黄河的变化折射出流经区域原住民的地域文化和价值理念改变。能综合全局考虑不同时期影响黄河泛滥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因素,分析当前黄河治理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成因。
(3)人地协调观。理解黄河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对流经区域带来的经济效益、对环境带来的改变、旅游/水产的发展间的关系与相互作用,形成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认同感以增强传统地域文化竞争力,理解个人在保护和改善地域文化环境中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W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Z].北京冲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
[2:|新华社.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口].党建,2018(10):4〜6.
[3]本报评论员.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N].经济日报,2019
-09-20(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商请推荐“全国中小学
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函(教基厅函〔2017〕24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7年度中央专项公益金支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项目推荐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17〕25号兀Z].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
[J].地理教学,2003(4):9-19.
220

本文发布于:2023-06-04 01:33: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548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黄河   研学   学生   地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