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思考(交流)

阅读: 评论:0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思考
--------解读高中生物新课标
灵台一中生物教研组  2012.5.4
随着课程标准的颁布和新教材走进学校的日常生活,正在越来越多地规范着教师的教学行为,限定着学生学习行为。新课程正成为学校新的实践坐标。新课程的实施,无疑给课堂教学的改革吹来了缕缕春风。人们关注新课程理念,关注新教材内容的变化,关注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下面我们来谈谈对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一些理解和思考。
一、新课标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一)进一步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1、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本课程标准实施中的核心任务。本理念使生物学课程从着眼于培养生物科学工作者转变为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反映时代的特点和生物科学的进步。
2、生物科学的核心基础包括:
(1)学生理解基本生物科学现象、规律及生物科学原理是如何应用于技术领域之中的
杭州度假酒店排名(2)学生以在学校的学习为基础,形成终身的基本学习能力和习惯
(3)学生能够理解或解释发生在身边的生物科学现象
(4)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华住会有哪些品牌的酒店加盟
(5)学生应掌握一系列的相关技能,包括操作技能,科学探究一般技能,比较、判断、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技能,以及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思维方式。
3、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掌握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
(4)理解STS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之间的关系。重庆湖广会馆灵异事件
(二)面向全体学生
《生物课标》明确指出:“今日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普通高中的教育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并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这不仅体现了本次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也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目标的本质属性。
1、基本内涵
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数理基础、理科悟性的高低,也不管他们的民族、地方经济的差异,生活在农村还是城市,教师都应努力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机会。课程的内容标准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适应不同学校的条件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2、基本理念
(1)要给所有的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
(2)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描述的是对高中学生的基本要求
(3)新课程力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面向全体学生并非要降低高中生物教育水准,而是改变了过去培养“精英”的教育模式,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学
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科学探究作为发现科学事实、揭示科学规律的过程和方法,在科学教育中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不仅要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还要使学生习得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只有这样,<<标准>>规定的目标才能落实到实处。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探究活动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防城港天气预报一周7天
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使用行为动词来表达,以便有针对性的完成活动过程的设计,也便于在活动之后检验教学成果。
2、要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或研究任务
 每个探究活动应该有学生未知答案的问题。如果学生已经知道答案,就不可能经历真正的探究。除了教科书中的案例外,教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自己感
兴趣的问题,并选择其中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作为小组或班级共同研究的问题。
3、要有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
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需要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求真求实的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并给每个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机会来提出个人的想法、见解、问题,并运用证据和逻辑展开讨论。讨论问题时,教师和所以学生应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学生用于探究的精神和自信心。
4、探究性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成为唯一的方式
不同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适用的条件。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注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演示、讲授、辩论、模拟、角扮演、专题讨论、项目设计、个案研究等.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1、“内容”开放
学习不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让学生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广泛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为依据,以教材为平台,充分挖掘、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活动、技能训练、阅读训练和练习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是把教材当作“圣经”来解读,教师在教学中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长治旅游景点大全排名2、“过程”开放
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系统,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强调预设的教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使教学目标潜在和开放地接纳始料未及的体验。突破预期目标和既定计划的限制而走向生成、开放和创造的天地。
3、“时空”开放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的空间较为封闭、狭小,眼界限于书本。新课程的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不再只局限于教室,而是拓宽到生活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延伸至整个自然界和社会这部“活”的无字书。注重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促进全面发展。
二、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学科思想
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思想是学科体系的三个要素,而学科思想则是一个学科的灵魂,不同的学科,学科思想的内涵是不同的。过去的中学生物课程也注意到了学科思想,如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命的物质性、生物进化思想等。生物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科思想的渗透,在继承原有学科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了许多当代生物科学新的思想、原理和方法,以期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更积极的影响。
(一)生命结构的系统化思想
生命结构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传统的生物课程虽然也讲到了生命结构的系统化,如对细胞内容的编写,一直按形态学上的三部分即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来处理的。而新课程则从系统化思想出发,按功能、要素和环境把细胞分成物质合成、贮存、运输加工和分泌体系,物质吸收和分解体系,能量转换体系,遗传信息的复制和表达体系,细胞增殖活动体系等,这样呈现的就是活细胞而不是死细胞的知识,有利于学生建立起生命系统的概念。
(二)解决问题程序化的思想
程序化思想,就是解决问题前要考虑问题的背景、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程序、问题解决后结果表述方法。生物新课程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通过介绍科学家的工作,不但示范了该如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而且还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如人类发现生长素的过程,确定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等都是解决问题程序化思想应用的具体结果。如果不具备该思想,研究问题就会毫无头绪、结果漏洞百出、表述混乱。如对实验问题的回答,学生的叙述常常不得要领,其原因是没有形成程序化的思维。在实验中,先有实验过程再有实验现象,最后形成实验结论。因此,回答实验问题时,应先叙述实验过程(怎么做),然后是实验现象(看见了什么),最后是实验结论(说明了什么)。
(三)由定性到定量的思想
对于生物学的问题,既要作定性的描述有时又要做定量的分析.如果只有定性的描述,研究的问题科学性就会降低,而定量分析问题就可以把某些生物学问题描述得更加精细和准确.生物新课程中定量描述或分析生物学问题的例子比比皆是.例如,种密度、种频率这类定量的概念就是以数学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工作提供一种简明、精确的语言,具有重要科学认识论价值和方法论价值.再如,用条形图、曲线图、统计图来表现某一
生命现象的统计数字及其变化,就是对生命现象的空间关系和数量关系进行描述、分析、计算,应用的就是定量的思想方法.
(四)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
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是把难以把握又存在复杂关系的问题,转变成直观的具体问题去思考,这种思想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思想.例如,高中生物新课程大量增加了模型方法,这就是抽象问题具体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体现.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提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一般可分为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两大类,如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等物理模型就是将微观抽象结构具体化;种数量变化曲线、细胞分裂过程中DNA数量变化曲线等就是利用数学模型来具体表现生物学现象、特征和状况.当然,我国传统的生物学课程也一直在大量使用模型,但却没有提出模型的概念和模型化的方法,也就弱化了向学生渗透抽象问题具体化的思想.
马蜂窝旅游网创始人(五)可持续发展思想
生物新课程强调,生态系统是生命与非生命的复合系统,如果把生物和非生物放在一个系统中
进行研究,人类就会认识到,即使是最低等的或最丑恶的生物,对维持生态平衡都有它的不可缺少的贡献和价值。生物圈要想和谐发展,必须协调好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协调好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才能保持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落实课程目标,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生物课程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这是《新课标》的总要求。如何实现课程目标?应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贯穿于课程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的体现和贯穿。 其中,要特别注意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一)应该有明确的可以达成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个具有层级关系的广义的概念,其上位概念有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就其自身而言,也呈现出一定的层级性,如学段(年级)教学目标、学年(学期)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这里指的是课时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规定着每堂课的教
学方向,既是对教学的每一个小层次、每一个小过程作出具体的便于贯彻和检验的教学标准规定,是判断教与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也是学习者自我激励、自我评估、自我调控的重要手段。

本文发布于:2023-06-05 03:17: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572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问题   教学   学习   科学   思想   探究   目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