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一中高二(上)开学语文试卷(J)

阅读: 评论:0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安阳市林州一中高二(上)开学语
文试卷(J)
副标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
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
②石油测井作业常使用到的放射源,是国家专控的危险物品,与放射源打交道的测
井员工常被社会误解,有着难言之隐
....的苦衷。
③被誉为“中华第一庙会”的北京地坛庙会在丁酉年新春拉开大幕,来自全国各地的
近百万游客熙来攘往,南腔北调
....,尽享节日的欢乐。
④我们每个以汉语为母语的人都应具有母语保护意识和自觉,但过犹不及
....,保护母语也要注意适度。
⑤帕金森症患者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
....,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⑥一个人再有才干,若是无人赏识,或入错了行,也是明珠暗投
....,很难有所建树。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⑥
【答案】D
【解析】①言不及义:形容说话内容无聊或者说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句子说的是翻译水平低下,不能很好表达原作的含义,并非是说话,使用错误。
②难言之隐:指隐藏在内心深处不便说出口的原因或事情,形容有难言的苦衷。“隐”就是苦衷,与后文“苦衷”重复。
③南腔北调: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掺杂着方言。
④过犹不及:事情做过了头就跟事情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⑤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到了极点。句子说的是帕金森患者会不由自主的动手动脚,并非是说他们十分高兴。
冲绳地图
⑥明珠暗投:比喻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视,也比喻好东西落入不识货的人手里。
故选:D。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巴黎协定》生效,使得国际上又有了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解决
了《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一直存在的空白.
B. 目前,国家机器入创新中心正加快组建,将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标志的新
一代智能机器人技术进行前瞻性研究.
C. 几年来,中国文联以学术建设为依托,学术评论的当下性、针对性进一步增强,
学术评论的社会影响力、传播力进一步提高.
D. 民族地区文化扶贫,既要敢于作为,又要顺势而为,善于用“巧”的办法,做“柔”
的文章,达到“和”的成效.
【答案】D
歌诗达邮轮威尼斯号【解析】A项,搭配不当,“解决了…的空白”不能搭配,可将“解决”改为“填补”;
B项,成分残缺,“将对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标志的”缺少介词“以”,构成“以…为标志”句式,“人工智能”前加“以”;
C项,偷换主语,“中国文联”主语落空,在“依托”后加上“做好各项工作”,或在“学术评”论前加上“使”;
D项,没有语病。
故选:D。
辨析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答此类题,需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熟练掌握《考试大纲》明确提出的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即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动宾搭配不当的几种类型
1、一动一宾搭配不当.
例如:
(1)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同志们为了保重他的健康,在1961年春节期间,托人带了一点故乡的土特产给他.(“保重”不能带宾语)
北戴河好玩的地方和景点2、一动多宾搭配不当.
例如:
所有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认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法律、法规”可以搭配,“遵守”“政策”不搭配)
3、多动一宾搭配不当.
例如:
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事件”不能“批评教育”).
4、多动多宾搭配不当.
例如:
我们工厂在树新风的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一系列工作.(“建立和健全”与“工作”不搭配)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政治和道德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而且缺一不可。①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②不妨碍别人的自由,我们也许就不需要政治。③,这只是理想,每个人的“为所欲为”④会影响别人。⑤这时候,政治就需要出面,让人们建立契约,而且要用强有力的国家机器保证人们都遵守契约,⑥保证大多数人的自由。
【答案】C
【解析】联系上下文,“人人都能实现自己的自由”,显然是一个假设判断,因此①处一定是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就此可排除A、D项。再联系语境意,①与②之间最恰当的应该是递进关系,就此看,②处只能选“而且”。根据上下文看,“这只是理想”,是对上文假设内容的定性判断,后文语意出现了转折,③处应是转折关系,就此排除A.根据文意,④处应是表示肯定判断的副词,强调紧跟其后的结果,从语意轻重上看,“一定”“必然”都可选。⑤处上下文意自然连贯,不需要。⑥前后强调的是目的关系,“才能”表示条件关系,“进而”是表示递进关系的。所以只能填“从而”;
故选:C。
本题考查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要分析句子间关系和关联词语的搭配.宜用排除法.常见的关联词语的种类有:
1、因果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因此、因为…所以、既然…就、因为(由於)…所以(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2、并列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然…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
3、选择关系中的关联词有:是…还是、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与其…不如、宁可…也(决)不.
4、转折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可是、但是、虽然…可是、虽然…但是、尽管…还、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却、不过、然而、只是.
5、条件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只要…就、只有…才、凡是…都、不管…总、只有…才、除非…才、只要…就、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6、递进关系中的关联词有:不但…还、不仅…还、除了…还有、不但…而且、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不但…还(也、又、更)、何况、而且、况且、尤其、甚至.
7、假设关系中的关联词有: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么(就)、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仍然、还是).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侍的原因之一是居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3)庄子《逍遥游》中真正的无所待即无所凭借,达到时空无际的境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答案】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解析】(1)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重点字:怨)
(2)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重点字:觞、眄)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重点字:御、辩)
此题考查了名句默写.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离骚》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余虽好修姱
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宁波方特东方神画门票多少钱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
的追求,至死不改.
4.《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诗人怨恨楚怀王昏聩糊涂,轻信谣言的语句是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6.《离骚》中表明自己遭到不公正对待的原因之一是在上位者的荒唐的两句:怨灵修
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7.《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
诼谓余以善淫.
缅甸疫情最新消息
8.《离骚》中表明自己所处的社会本来就是善于投机取巧,违背规矩的现状的两句: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9.《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背
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10.《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中国历史上,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在精神文化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是贵族阶层,他们既是政治上的统治者,又是文化的领导者。贵族的精神旨趣是这一时期包括审美意识在内的整个贵族文化的主体心理依据。这个阶层鲜明的身份意识、强烈的荣誉感以及对“文”的高度重视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时期,“文”基本上就是贵族教养的别名,既包含着关于礼乐仪式的各种知识,又包含着道德观念系统及其话语形态。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这里的“文”虽然不同于后世“诗文”之“文”,更不同于现代以来的“文学”概念,但从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来看,周代贵族对“文”的高度重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开了古代“文统”之先河。
春秋之末,随着贵族等级制的瓦解,文化领导权亦逐渐从贵族阶层转移到一个新的知识阶层--士大夫手中。于是士大夫文化渐渐取代贵族文化而成为主流。士大夫文化也并非一个不变的整体,事实上,它也呈现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从春秋之末到战国时期可以说是“游士文化”阶段,其主体乃是那些或奔走游说或授徒讲学的布衣之士,其思想上的代表便是诸子百家。到了秦汉之后,才可以说真正进入了“士大夫文化”阶段。其主体是那些凭借读书而做官或可能做官的知识阶层,即“士大夫”。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存在一种特有的机制,可以简称为“读书做官机制”--除了帝王及其宗亲、开国功臣
及功臣之后、宦官、外戚、地方豪强等分享国家的权力之外,还有一个可以凭借读书而跻身于官僚队伍的社会阶层,这就是所谓“士大夫”。尚未做官时他们是“耕读传家”的庶民,做官以后他们是“诗书传家”的“士族”或“仕族”。
无论做官与否,读书都是这个社会阶层安身立命之本,而做官--最高追求是治国平天下--则是他们读书的目的。因此尽管他们实际上是分为“官”与“民”两大类型,具有巨大的社会差异,但从精神旨趣与价值取向来看,他们又是一个有着同一性的社会阶层。
“道”是与士大夫阶层相伴而生、亦相随而亡的终极价值范畴,是这个社会阶层精神旨趣的标志。在西周贵族阶层的话语系统中最高价值范畴是“德”而不是“道”。原因不难理解:“道”这一概念暗含着士大夫阶层的权力意识,是他们抗衡君权之主体精神的象征。士大夫文化是相对独立于政治权力体系的,因此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其根本功能是用来规范和引导“势”,即君权。贵族阶层既掌握着政权,又掌控着文化,故而不需要创造一个与政治权力分庭抗礼的
终极价值范畴出来。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以诸子百家为思想代表的士大夫阶层试图通过话语建构(授徒讲学、著书立说)来为社会“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的宏伟目标,这就需要一个至高无上的价值范畴来为自身确立合法性。于是对“道”的推崇与捍卫就构成了士大夫精神旨趣的基本维度。从孟子开始,士大夫阶层便有了“道统”意识,一直到明清之时,“道”始终是这个古
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与此相应,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
(节选自李春青《“文人”身份的历史生成及其对文论观念之影响》)(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从西周之初到春秋之末,“文”作为一个系统,有着丰富的内涵,包含了礼乐仪式等各种知识和道德观念系统,也决定了贵族与庶人的不同。
B.士大夫文化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的“游士文化”是其早期形态,并不是真正成熟的士大夫文化。
C.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的身份并不单一,然而均以读书为安身立命之本,以出仕作为读书的目的,从而在精神旨趣和价值取向上趋于一致。
D.“道”的价值观念与士大夫阶层相伴相随,是这个阶层的一张标签。如果追寻“道统”意识的源头,则可上溯至孟子。
(2)下列表述中,不是“道”成为士大夫阶层终极价值范畴的原因的一项是______ A.士大夫文化相对独立,士大夫阶层需要一个“终极价值范畴”来作为标志和合法性依据。
B.士大夫阶层有属于自己的权力意识,他们需要一种价值观念抗衡君权,张扬主体精神。
C.士大夫阶层在原有价值秩序被打破的背景下,试图为社会“立法”,从而实现政治变革。
D.士大夫阶层有一种“道统”意识,“道”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
(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士大夫阶层重视读书。著名的徽州古民居安徽宏村承志堂有楹联道“敦孝悌此乐何极,嚼诗书其味无穷”,就鲜明体现了士大夫之风。
B.由“文统”到“道统”,折射出中国古代社会形态和构成的巨大变迁。孟子所谓“彼一时,此一时也”可以描述这种历史发展的常见规律。
C.“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的一种机制,也是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的传统。隋唐开始推行的科举制对强化和发展这种传统发挥了重要作用。
D.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士大夫阶层的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道”展开,“文”
由此依附于“道”,正如韩愈所言:“文者,贯道之器也。”
【答案】A;D;D
黄山风景区在哪里
【解析】(1)A、“决定”有误,原文第一段表述为:贵族之为贵族而不同于庶人之处,除了经济政治上的特权之外,主要就在于这个“文”之系统.故选A.
(2)D、“始终是这个古代知识阶层高扬的精神旗帜”不是原因,是表现.故选D.(3)D、“依附”不合原文,原文最后一段相应表述为:士大夫阶层的审美意识、文学艺术观念也主要是围绕这个“道”展开的,而“文”与“道”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文学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故选D.
答案:
(1)A
(2)D
(3)D
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

本文发布于:2023-06-13 14:07: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4718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阶层   关系   文化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