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九台区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阅读: 评论:0

长春市九台区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 (共5题;共25分)
1. (7.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盛夏,热浪滚滚,好似飓风扇动着烈火,大地也似在热浪中战栗。
繁枝伸向高空,仿佛要擎起整个沧穹。根须深深扎入泥土,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每一个叶孔都在悸动,拼命地呼吸着空气,吸收着阳光。每一条叶脉都在沸腾,贪婪地shun吸着大自然的乳汁,为的是让秋的硕果更加甘甜。
烈火的洪波已经漫过了堤岸,但是别担忧,那未来的一切,正在这火的波涛中孕育。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划线的字注音。
shun________四川省人力资源考试网
________吸堤岸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3)“擎起”中“擎”的意思是。“贪婪”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4)将文中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
2. (2分) (2019七上·东莞期中) (题文)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他是个挺帅气的男生,总喜欢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让人觉得别扭。
B . 班主任很注重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让大家各尽所能地为班级作出自己的贡献。
C . 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
D . 不要忘记,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想做成什么事,都必须持之以恒。
3. (2分) (2019九上·东莞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B . 她用废品制作了两个孩子喜爱的玩具。
C . 看着眼前的照片,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D . 通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 (10.0分)(2019·河南) 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________。(《关雎》)
(2)子曰:“________,可以为师矣。”(《论语》)
(3)郦道元在《三峡》中,用江船的日行千里侧面衬托江流之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边塞风光,独特壮观。王维出使塞上,描绘了塞外“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的奇美壮丽风光:岑参歌咏白雪,再现了边地“________,________”(《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雪压冬林景象。
5. (4分)(2017·天水) 名著阅读
(1)一把火,在经典名著中摇曳生姿,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一把火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烧就了孙悟空的
________;在翠云楼里,一把火烧的大名府人心惶惶,体现出“智多星”吴用________的形象特点;在小人国里,一把火烧的皇宫烈焰熊熊,________(人名)急中生智,一泡尿灭了皇宫之火,也因此招致皇后的怨恨。
(2)一腔情,在经典名著中火花迸溅,为了兄弟情,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就下了好友________(人名);《童年》中,外祖母慈祥善良,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________(人名)敏感而孤独的心。
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10分) (共1题;共10分)
6. (10.0分)暑假临近,越来越多的同学和他们的家庭打算选择出游的方式度假。为此,某班级举办了题为“文明旅游”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
(1)某班级拟定于2018年8月6日外出旅游,先在学校集合,再乘车前往机场。而刘强同学出游前却摔伤了右脚,医生说他一周内不能进行剧烈运动。请你帮刘强写一张请假条向班主任王老师请假。
(2)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向旅客朋友们介绍我们安庆天柱山海拔1488.4米的天柱峰,请结合下图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语句通顺,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0字左右)
(3)假如你的好朋友小明要在旅游景点刻下“到此一游”几个字,你打算怎么劝说他停止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请将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35分) (共5题;共35分)
7. (2分) (2019九上·嵊州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北京奥特莱斯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注】①淮村:南宋江淮一带中的一个村庄。②戴复古:江湖诗派著名诗人。
(1)“小桃无主自开花”一句,“无主”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少林寺电影1982(2)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重庆二日游必去景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8. (8.0分) (2018七上·绍兴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胡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②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尊君在不________
②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③值胡贼攻郡________
④不忍委之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3)【乙】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你认为他这样做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
9. (8分) (2019九上·涡阳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考加分“瘦身”是怎么回事?
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加分。为贯彻落实《实施意见》有关要求,2014年12月,教育部、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
五部门《意见》明确,2015年1月1日起,取消6项全国性加分项目,对于仍保留相关学生加分资格的省份,加分分值不超过5分。同时,《意见》还明确要求各地取消地方性体育、艺术、科技、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并进一步大幅减少其他地方性高考加分项目。据统计,今年全国性加分项目已按要求全部调整到位,地方性加分项目将从2014年的95个逐年减少,到2018年仅剩35个,减幅63%。各地普遍降低了地方性加分项目分值,缩小了适用范围。
材料二:高考加分政策民意调查
(一)对于目前全国各地压缩加分项目及分值和增加高考加分项目民意情况调查表
(二)对于高校不同录取方式的民意情况调查表
材料三:
高考加分背后的民意“温差”
“你孩子的分数在全省排多少名”,成了高三学生家长们眼下谈论最多的话题。家长们心情纠结的背后,是每年高校招生1分压倒上万人的现实。在这种激烈的竞争现实下,今年全国各地出台的高考加分新政务受社会关注。高考期间,中国教育报等媒体记者就高考加分这一问题展开了问卷调查。
作为普通家长的陈女士对于高考加分有质疑,地告诉记者,太多教的家长对加分高度警惕,认为加分给了一些人钻空子的机会,并对一些加分项目表达不满。,北京一位既是中学教师又是考生家长的于先生表示,近几年随着高校招生改革进程的加快,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实际上在高校自主招生中已经有所考虑,这样,两者在优惠政策的制度设计上其实存在一定的重叠。记者在随机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区域内的绝大多数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今年19岁的张桓(化名),2012年高考“裸分全县30名的他进入录取环节后,名次跌至70多名。最后无缘自己心仪的学校。张桓的经
历,实际上折射出农村学生在高考竞争中无法遮蔽的劣势。
陕西师范大学史耀疆教授认为,由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些地区在制定高考加分政策时,与民意存在较大的“温度差”。
(1)根据材料一,请分析国务院、五部门相继出台了给高考加分“瘦身”的政策之后,全国各地高考加分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下列选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减少和规范考试分。
B . 被调在区域内的农村考生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无缘高考加分,都反对高考加分。
C . 受访者极少部分赞成大幅压缩高考加分项目、降低加分分值,认为这样更体现社会公平性。
D . 由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没有高考加分机会,出于对自己孩子公平的考虑,受访者更期待国家取消各种高考加分项目。
(4)结合三则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对高考加分的看法。
10. (8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美国金门大桥不求甚解
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
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
③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一
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⑤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⑥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热,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⑦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⑧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1)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2)文章第⑤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宋代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种读书法与文章中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法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阐述理由。
11. (9.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日益严重的淡水危机
①目前,全世界约40%的人面临淡水不足问题,约3亿人生活在极度缺水状态中。如按当前的水资源消耗模式继续下去,到2025年,全世界将有35亿人口缺水,涉及的国家和地区区超过40个。
②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速增长。全球用水量在20世纪增加了7倍,其中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全球用水量每年都以4%﹣8%的速度持续递增,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本文发布于:2023-07-01 12:3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061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考   项目   读书   孩子   下列   认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