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旅游攻略,让你去了不后悔

阅读: 评论:0

苍山洱海旅游攻略,让你去了不后悔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如此美景,一定要去好好游玩一番。去到最接近自然的地方,感受一下心与心的交流。苍山洱海可谓是旅游的不二之选。苍山,听着就是高耸雄伟的山脉,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去了之后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大自然的伟大,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洱海,本是湖,因人们对海的向往而名海,听着,既非海,亦非湖,感受它的无边广阔,它的静影沉璧,让人沉下心来,细细回味。苍山洱海是许多旅客追寻的净土。苍山洱海的旅游攻略,你准备好了吗?
首先扒一扒云南的特产,对于吃货来说,来到云南,首先不是去玩,而是先去吃的。云南的特产,不论自己吃还是带回去送人,都不错。简单说一下吧。可携带特产:普洱茶(这个买老陈茶好一点)、丽江螺旋藻(保健功效不错,程海保尔或者绿A的牌子)、三七系列产品、冬虫夏草(价格超贵,带足银子,呵呵!)、昭通天麻、斑铜工艺品、民族手工艺品、树化玉(如较大可由店家负责邮运)、翡翠制品、银器、蝴蝶蝶翅画、民族服饰、乳扇、酸角、酸角糕、甜角、傣味火烧干巴、豆末糖、“云南十八怪”小点心、山竹、花卉(机场可办理托运)、植物精油、花茶、越南水果脆片、袋装干野生食用菌等。这些可以买了带回来自用或者送人都不错。
尚湖风景区介绍下面来说重点:花五分钟了解,让你不虚此行。
苍山风景
景:望夫云,玉带云,冷杉森林,大理石,云南八大名花等。
景点:洗马潭、感通寺、清碧溪、七龙女池、龙(凤)眼洞、中和寺、桃溪、玉带云游路等。
望夫云
苍山云景变幻万千,其中最有名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望夫云每年冬春季节常出现于玉局峰顶,这云出现后洱海随即狂风大作掀起阵阵惊涛骇浪,渔船不能出海,因此望夫云又被称为无渡云。
玉带云
玉带云则出现于夏末秋初,每当山雨过后苍山十九峰山岚四起,形成朵朵白云在松林上空飘浮,并逐渐汇集在苍山关腰,又迅速向两端延伸,化为一条洁白的玉带,横亘百里,竟日不散。玉带云不仅妩媚动人,而且按白族农谚所说,她还是丰收的预兆: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素负盛名的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也是苍山景观中的一绝。歌诗达邮轮航线
冷杉森林
苍山的森林也自成景观。这座四季苍翠的山,山下而上形成幼林草地带、松林栎林带、冷杉杂木带、高山草地带,具有层次分明的高山景观和变化有致的季相景观。以苍山命名的苍山冷杉,以其楚楚动人的身姿与不畏风雪严寒的气质,雄踞于苍山海拔3000米以上的悬崖绝壁之上,是我国冷杉属树种在地理位置上分布最南的一个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高山景观植物,被誉为树中君子。八大名花
苍山花卉,品种繁多。云南的八大名花,即山茶花、杜鹃花、玉兰花、报春花、百合花、龙胆花、兰花、绿绒蒿,在苍山都寻得到踪迹。
大理石
苍山还是驰名中外的大理石的出产地。大理石又名苍山石,是一种以碳酸钙为主,间含微量氧化硅、镁、铁等金属、非金属杂质的石灰岩。大理石石质细腻,光滑如脂,花纹奇美,其中以花纹取胜珠彩花石一经打磨便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山水、花鸟、人物的天然画面,被誉为石中瑰宝。其余水花石、汉白玉等是上等的建筑、装饰、雕刻材料,至今保存完好的北京故宫和十三陵里,可看到大量使用了取自大理的大理石。苍山由千姿百态的石头构成的石峰、石崖、石洞,让游客流连忘返。
洗马潭
位于苍山玉局峰与龙泉峰交接处的洗马潭,海拔3920米,被称为“山巅之湖”。其实,洗马潭距峰顶尚有20余米。在苍山著名的潭水中,它以海拔高、水
质清而自成特,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高山湖泊。洗马潭面积约4500平方米,潭深约1.5米,属第四纪大理小冰期间高山冰碛湖。
潭水晶莹碧澈,终年不涸,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映山光水于其中,明朗如镜。附近特产高沙茶和有名的雪茶。潭周布满着形同虬龙的高山杜鹃灌木林,其下不远处则是高大挺拔的苍山冷杉原始林带和茅竹林带。每当春夏文交,杜鹃盛开,湖边五彩缤纷,斑斓一片,烂若云霞,一侧衬着刚吐新绿的翠竹和墨蓝苍郁的冷杉,一侧衬着斑驳灰黄的岩峰石屏,倒映湖中。
玉带云游路
金佛山一日游从大理古城乘苍山索道到中和寺后,可看到有一条青石板路从中和寺背后横行穿过,这就是苍山玉带云游路。这条路宽2米,长约18公里。
走在玉带云游路上,穿林海,过幽谷,涉青溪,听鸟音,赏山,已变得很轻松。可以说,玉带云游路是走进苍山、认识苍山的最佳途径。目前苍山玉带云游路南起苍山马龙峰,经过龙溪、玉局峰、绿玉溪、龙泉峰、中溪、中和峰、桃溪、观音峰、梅溪,止于应乐峰。今后,这条玉带路两头还要继续延伸拓展,从而把苍山更多的旅游景点串连起来。
玉带云游路是一条专为步行者设计的游路。因为,只有步行,才能欣赏到苍山深处的如画美景。
目前,苍山玉带云游路从南到北开放的主要风景点有:清碧溪,七龙女池,凤眼洞,中和寺,碧玉潭和黄龙洞。
也许有游客对具有诗意的玉带云游路这个路名的来由感兴趣。如果大家读过一点有关大理的自然人文资料的话,就会知道,大理的云景,是苍山洱海间的一个独特自然景观。其中因有传说故事而最有名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玉带云景观在夏末秋初时节出现。每天早晨,一条很长的白云雾就像一条长带子一样飘系在苍山十九峰的山腰久久不散,景象之奇特让人叹为观止。它的成因是:洱海的温暖水气,依着苍山徐徐上升,当它与从高山顶缓缓下沉的寒气在山腰相遇时,即凝结成云,一旦气压平衡,就会出现玉带云的神奇景观。而当地民间传说这是一位偷偷下凡欣赏人间美景的仙女遗留在苍山洱海间的飘带。神农架被铁链拴住的千年巨石
七龙女池
十大必买香港特产
七龙女池,位于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是游览苍山玉带云旅游路必到的重要景点。
玉带云游路,南起马龙峰的清碧溪,北抵应乐峰的梅溪,长18公里,宽2米,将苍山许多景点连接起来。游人行走于游路,可览苍山奇峰异石,林泉飞瀑。贵安温泉门票
七龙女池景之美,因藏之深山而自成特,在苍山溪中独具卓然之势。七龙女池与苍山其他泉溪不同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是奇、秀、清、幽。
奇:七龙女池位于苍山的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马龙峰是苍山十九峰中最高的山峰,海拔4122米,山势雄奇;玉局峰则是传说中望夫云升起的地方,蒙着一层神奇的彩。七龙女池就被这样两座富有奇幻彩的雄峰所夹峙,其地理位置自然就格外引人注目。再加上周围巨石千奇百怪,溯溪而上,池水一潭比一潭小,景致一潭比一潭奇,传说这里是七位龙女沐浴之地,实在是一个充满奇幻彩的景点。
秀:七龙女池的流水千姿百态,撩人心扉。由于七潭池水间落差不大,流水迂回婉转,或缓流于石上,或滑落于潭前,或流动成溪,或汇集成潭,无不体现一个“秀”字。七龙女池是小憩进食的理想之地,在池旁石凹席地而坐,细观一脉清流从石上滑过,那水流的姿态有不可言说的美。水流的纹理十分精致,仿佛流水在岩石上经过千年万年的打磨而成。细观石上清流,是一种美的享受。
清:七龙女池水十分清。一龙女池清亮如绸缎,二龙女池澄碧如绿玉,三龙女池透明似薄冰,四龙女池纯净如水晶,五龙女池晶莹如水银,六龙女池汪浅似月光,七龙女池则深藏山涧,犹如一极醇香美酒。每个潭池水都用不同的水刺激着游客的感官,任由你去想象。今人在五龙女池附近石上刻的“珠帘”两字,把五龙女池带石上水瀑的形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幽:深藏于马龙峰与玉局峰之间的七龙女池,景幽深。沿着溪水在巨石间盘桓而上,水声环耳,曲径通幽,让人有渐入佳景之感。特别是七龙女池,藏在两山夹峙的深壑间,池水在天光映射下,闪着幽邃神秘的光。附近石壁上,有人刻下“消魂”两字,其中深意见不言自明。
桃溪
桃溪,位于中和寺北约2公里处,小岑峰和应乐峰之间。其中碧玉潭最为著名,潭水清澈透底,宛如一块碧玉;古树耸立,山岩陡峭,是一幅天然山水画卷。凤眼洞和龙眼洞
在大理古城之西龙泉峰中部。凤眼洞在普陀崖上,两边是万仞悬崖绝壁,下是万丈深渊的绿玉溪,普陀崖就象一只振翅欲飞的凤凰。洞外壁前人题刻“不可久留”四个大字,才临凤眼洞就给人有一种奇险,“不可久留”的感觉,让人三思而行。进入凤眼洞的通道是“崖通一线”的天然壁缝,酷似睁着的凤眼,因此称为“凤眼洞”。进入凤眼洞首先经过“飞来石”,再过石穹门,然后就到普陀崖下,攀上绝壁,即进入“凤眼”,顿时海阔天空,如人天宫,下视青石峻增,箐深万丈,令人股栗;右为削壁千仞,上有前人题咏石刻多处;左也是悬崖峭壁,在崖壁的下半部有一块突出平滑的大青石,长丈余,宽五六尺,宛若一张床,俗名“仙人床”,床壁上留有前人题咏石刻多处,其中“此处非人间”、“应知别有天”等题刻大字,让人触景生情,感慨万千。游人多在仙人床上憩息观景。仙人床前即舍身崖,在封建时代里,常有青年男女为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在此殉情跳崖,故名“舍身崖”。在仙人床的壁顶上还雕有八个精致的取名为“西佛像亭”的亭阁,阁中各雕刻着一尊仙人石像,旁有石刻“会仙桥”三字。要想看八仙,只有坐在仙人床上抬头仰望,才能看清楚八仙的全貌,所以此景称为“抬头望八仙”。
出了凤眼洞,向上经过半里路的石径通幽小路,即可到达龙眼洞。龙眼洞在碧玉崖上,为叶榆的十观之一,古称“嵌岩绿玉”。
感通寺
感通寺,又名荡山寺,在大理古城南近5公里处的点苍山圣应峰麓,现有山门,大殿,南北厢房,寂照庵,担当和尚塔等佛寺建筑。大殿祀三世佛,院内有古茶树二株以及茶花、玉兰等名贵花木。遍山古树参天,环境异常清幽。感通寺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几度兴衰,极盛时期有达三十六所庵院的规模。
中和寺

本文发布于:2023-07-06 12:5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151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苍山   玉带   洱海   高山   云游   大理   仙人   大理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