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博物馆导游词

阅读: 评论:0

荆州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荆州博物馆导游词】
香港南丫岛旅游景点
荆州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嘉宾:大家好!热烈欢迎大家来古城荆州观光。今天将由我来为大家提供导游服务,首先预祝大家在荆州看得尽兴、玩得开心,希望美丽的荆州和我们的服务能成为各位永远的回忆。
现在我要带大家去参观的景点是荆州博物馆,请大家随我的脚步,共同走进那段辉煌远久的历史。
荆州博物馆位于荆州城西门开元观,是一座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它占地70亩,在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中规模首屈一指。同时,博物馆还以其优美的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物和独具地域特的文物珍品陈列,以及考古研究的丰硕成果而享誉海内外,其馆藏文物逾10万余件,其中国家一、二类物近500件。1994年经国家文物局专家评选,该馆荣获全国地市级“十佳博物馆之首”的美誉。目前,馆内有7个精品展室。其中,珍品楼内有凤凰山168号汉墓展、古代漆木
器精品展和楚汉文化丝织品展;主楼内则有浓缩了从旧时器时代的鸡公山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代表性文物的江汉平原原始文化展、199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十佳精品展之一的江汉平原文化展、以瓷器为主的传世文物展、楚汉简牍丈字展。此外,还有天星观二号墓出土文物专题展和楚乐宫展演。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珍品楼内的三大展览。
如果我们把荆州博物馆比作文物的宝藏,那么珍品楼的文物则是这座宝藏中的“宝中至宝”。现在,请大家随我去参观珍品馆中的西汉古尸专题陈列。凤凰山168汉墓发掘于1975年,该墓出土文物专题陈列馆,共陈列500多件精美的文物。尤其使人注目的,是一具距今有2100多年的西汉男性古尸,这是我国继1972年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发现后的又一重大考古收获,也是迄今年代最久、保存完好的男性软尸,如今一男一女,一阴一阳,一南一北,使着两具古尸更是盛名远播。据墓中出土的文字记载,死者名“遂”,是江陵县西乡市阳里人,爵位为五大夫,相当或略高于县令。据棺内的竹牍记载,这具古尸下葬于汉文帝十三年,即公元前167年,距发掘出土已有2142年。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他的棺椁,他的棺是双棺,表明他是有一定的社会地位的,由于地下水位的浮力作用,出土时,棺是侧翻着的,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状态。棺椁分为头箱、边箱、椁室三个部分,仿造
澳门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他生前的居室建造,全部用上好的楠木制成,椁盖板取楠木的中间部分,一块就重达千斤。
古尸出土时上身基本赤裸,只在上身搭了一块白麻布。死者年龄约60岁左右,体重52.5公斤,身长1.678米;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仍有弹性,四肢大小关节都可以活动;32颗牙齿齐全而牢固,鼻道畅通,左耳鼓膜犹存;硬脑膜完
整,脑膜血管清晰,12对脑神经几乎都可以辩认;古尸旁圆形盒子里面是他的脑髓,占颅腔的五分之四,重970克,而发育完好的成人脑髓约1400克,可见其水分保存相当完好;长方形盒子里是他的内脏,当古尸出土后,医学人员对古尸进行了解剖,发现他的内脏器官齐全,无移位现象;全身骨骼部位正常,骨质无疏松现象;作为肌肉支架的皮下胶原纤维保存很好,与新鲜组织相当接近;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也不同程度地有所保存。医学人员还从软骨和睾丸中发现有细胞的存在。他的血型为ab型。死者生前患有胆囊炎、心包炎、胆结石、胸膜炎以及全身多数器官弥漫性出血等疾病,弥漫性出血是致死的重要原因。在内脏里还发现有血吸虫、人鞭虫、绦虫和华氏睾吸虫等寄生虫卵。血吸虫卵的发现,与马王堆1号汉墓女尸中查出的血吸虫卵相印证,说明两个多年前,血吸虫病在两湖地区就已流行,也说明古代医学典籍关于血吸虫病的观察记载是细致正确的。
当时开棺时发现古尸浸泡在四十万毫升的绛红的棺液之中,这种棺液是由几十种中草药组合而成,主要成份是朱砂,因为朱砂的颜是绛红,所以古尸也被染成了绛红,并且,由于棺液偏碱性,因此古尸身上的毛发、指甲壳和身上的衣物全部都给溶解掉了,但在他脚部发现有一双麻鞋,麻具有耐碱性,所以麻鞋保存得相当完好。
古尸为何历久而不腐呢?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深埋,古尸的墓坑离地面约10米;二是密封,他的墓坑内椁室周围有粘性很强的青灰尘泥、白膏泥约5.4米,并且他的内外棺全部用麻布和生漆封口,这就使古尸长期处在缺氧、恒温和恒湿的稳定环境中;三是棺液的抑菌、杀菌和防腐的作用。
这具古尸的发现,表明二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医药、卫生和防腐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补充和发展了马王堆1号汉墓女尸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组织学”和“古病理学”等学科内容,对于发掘和研究祖国的医学宝库增添了新的资料。
彩亮丽如新,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难得的宝中之宝。譬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一座虎座鸟架鼓,它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种类。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而踞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鸣凤,背向而立的鸣凤中间,
一面大鼓用红绳带悬于凤冠之上。全器造型逼真,彩绘绚丽辉煌,既是鼓乐,也是艺术佳作。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凤与虎的组合形象中,凤高大轩昂,傲视苍穹,虎却矮小瑟缩趴伏于地,反映了楚人崇凤贱虎、向往安祥的意识和征服猛兽、不畏强暴的精神。
现在请允许我向各位提一个问题:大家想象过2000多年前中国人盖的被子是什么样的吗?接下来,我将要带大家参观的是荆州博物馆的楚汉丝织品展馆。馆内陈列了1982年在荆州马山砖瓦厂出土的一大批战国中晚期的丝织绣花珍品,使距今2300年左右人们的华美穿着再现于我们面前。其年代之早,数量之多,花样之新颖,保存之完好,均为我国考古史上所罕见,为以往发掘的同类古墓所未有,被誉为我国古代的“丝绸宝库”。从图案上看,不仅有素洁大方的几何纹,也有结构复杂的人物花卉,其表现手法既有刺绣,也有提花。丝绸的品类有绢、纱、罗、绵、绸、绦等,颜多达10余种,并巧妙的运用了涤饰、练染等工艺技术。不仅如此,这个丝绸宝库的刺绣成衣,通幅图案的多彩织绵,纬线起针的涤带,在迄今发现的战国丝绸中均属首见。
大家请看,这是一件绢底绣花绵衾。衾是什么呢?原来衾就是古人睡觉时盖的被子。它的长、宽均为1.9米,设计十分科学,正上方有一凹口,凹口容颈,两侧裹肩,睡觉时肩膀不
外露,因而不易着凉;而且头和脚分得很清楚,既卫生又实用。绣衾的花纹也很引人注目,对龙对凤,左右排列,并间以花草相连。这对头上长角的龙,一脚站立,一脚平伸,状若舞蹈,生动传神;这对身体卷曲的龙,张牙舞爪,气势威猛,咄咄逼人;而这对颈项弯曲的凤鸟,正展开双翅,高卷尾羽,形态十分优雅;这对展翅的凤鸟,相对而立,各自回首后顾,情意缠绵。整幅画面构图简练、线条流畅、造型生动、针法纯熟,真不愧是绣品中的上乘之作。马山1号墓出土的丝织物,样样是珍品,件件是国宝,早已引起众多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马山1号墓代表了楚文化的水平”。文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先生留言:“这是我平生所见到的最壮观的文物之一”。主席在视察荆州博物馆时,也曾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丝织品,并赞叹:“这是举世无双的国宝,一定要好好保护,好好宣传”。
在荆州博物馆还有一个楚乐宫。楚国是歌舞之邦。楚墓出土了大量的古代乐器。1992年,荆州博物馆将楚乐、楚舞搬上了楚乐宫的舞台。那古老的编钟、石磐,那浑厚绵长的历史旋律,那宫中舞女的翩翩风姿,既显示了博大精深的楚文化,又给人以余韵不绝的精神美感。1993年楚乐宫展演还应邀参加了澳门国
际艺术节,并受到了葡萄牙总督和海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赏。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在欣赏完漆器后到楚乐宫去观看表演。
我们的行程马上就要结束了。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或是好的建议可以告诉我们,便于我们改进以的工作。希望此次的荆州之行和我们的服务能够在大家一生中留下一个非常难忘的回忆。最后就预祝大家一路顺风、万事如意,有空再来荆州做客!谢谢大家!
【篇二: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
灵山大佛女性注意事项
省博物馆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代表旅游百事通欢迎各位的到来。我叫魏欢,大家可以叫我小魏或是魏导。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司机张师傅了。张师傅有多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一路上尽可放心。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由我们为大家服务了,如果大家途中有什么建议或要求请尽管提出来,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愿我的服务能够让你们度过一段美好难忘的时光。
张家界风景区主要景点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前往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成立于1953年; 1999年1月,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开放;2007年9月,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综合陈列馆建成开放。目前,湖北省博物馆展厅面积达13427平方米,馆藏文物14余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千余件(套),位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
余姚人才网 在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中,就其文物的发掘意义和价值而言,首推应该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曾侯乙墓》展览陈列了该墓出土的最有代表性的文物,展现了2400年以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这也是我今天将带大家在湖北省博物馆内重点参观的展厅。
曾侯乙墓是一座名字叫做“乙”的战国早期诸侯之墓,曾是曾国,侯即诸侯,乙为他的名字。他的墓葬里不仅有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还有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以及光彩夺目的金玉料器和许多日常用品,如国宝级文物青铜尊盘、鹿角立鹤等。在我国考古史上,像曾侯乙墓这样,出土器物种类繁多,文物保存异常完好,且重要发现涉及中国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科学领域的墓葬,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湖北省博物馆,请大家随我一起前往参观!
在综合陈列馆二楼大厅的右侧就是湖北省博物馆的精品展厅——曾侯乙墓展厅。
各位游客,这边请!
曾侯乙墓内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如此巨大的墓葬,如此众多的文物,它的下葬年代和墓主人的身分是如何确定的呢?大家不妨猜猜。好了不难为大家了,专家已经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辨别判断。一是根据墓葬的形式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做出判断。在我国古代,不同时代的墓葬形式、不同时代的器形、纹饰有着不同的特征。二是根据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件楚王镈钟做出判断的,上面记载了楚惠王熊章赠送镈钟给曾侯乙作为宗庙祭器一事。据考证,楚惠王五十六年,就是公元前433年。由此我们知道,此墓下葬年代的上限为公元前433年,距今约2400多年,表明曾侯乙墓是我国战国早期的一座古墓。三是根据曾侯乙墓随葬的青铜器上的铭文来确定的。曾侯乙墓随葬的许多青铜器上都有“曾侯乙乍(作)诗(持)”,“曾侯乙之用戟”的文字。特别是一件出土时置于主棺旁,上面刻有“曾侯乙之寝戈”的兵器,应当为曾侯乙寝宫侍卫使用之物。这些都表明,墓
主应为“曾侯乙”。
这件庞然大物就是墓主人的主棺。主棺出土时置于东室。外棺以工字、厂字和t字形青铜为梁,铜柱和圆形铜础为框架,重3200多公斤。框架内嵌木板,周身髹漆并饰以卷曲勾连纹、圆涡纹、陶纹。这种形式的青铜构件彩绘漆棺是首次发现,它也是目前为止所出土的最大的一件先秦漆器。
这一件是墓主人的內棺。内棺出土时置于外棺内,用巨板榫接而成。周身髹漆并饰以人首、鸟首、双首、多首龙549条,蛇204条,鹿、鸟、怪兽等各种动物142只,守护墓主的人面神兽合体动物(武士)20个,另有窗格和门户纹样,其中大部分的怪异神兽,可与先秦古籍《山海经》上的描写相印证。在诸侯主棺上绘制神怪,并不是单纯的艺术创作,而是与葬仪的需要有关。棺材上护卫墓主的神灵和门窗纹样,说明人们相信死后灵魂可以自由出入墓地。
>西双版纳当地跟团游

本文发布于:2023-07-08 07:0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176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家   出土   古尸   荆州   文物   博物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