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阅读: 评论:0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三坊七巷民居现状的调查与反思
布老虎 发表于 2005-12-9 10:49:00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旧城区的南部,西起今天的杨桥路,东到乌山西麓的道山路;北起今天的八一七北路,南至今天的通湖路。三坊七巷中的七巷均位于南后街的东侧,由北向南分别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它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是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闲游其间,不由让人想起“绿筠书屋忆家光,祭酒曾名宋旧坊”的名句。三坊七巷的美,不仅仅是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美在它的人杰地灵。在近代中国,还没在哪个地方像三坊七巷这样孕育了这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作家冰心,以及张经、甘国宝、陈宝琛、林白水、庐隐等一大批民族精英,都是从三坊七巷走出来的。今天的三坊七巷仍然或多或少地保持着旧日的风貌,三五步就有一块镌有“XXX故居”的巨大石碑,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三坊七巷展现了福州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如何对三坊七巷进行有效保护与创造性的开发,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有着“后街三坊朝七巷”的美誉。五代时期闽王王审知当政时,在原有的子城外用钱纹砖环筑罗城。罗城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砖城。三坊七巷成为罗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代改建和扩建,成为许多达官贵人聚居生活的街坊。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这种街坊格局不断发展,延续至今,成为研究我国街坊历史的活化石。有专家认为,它堪与周庄、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的历史价值相媲美。三坊七巷的建筑布局继承了中国封建城市布局规整周正的传统。它的平面呈棋盘状,街巷四通八达,无所阻隔,连成一片。现存的200多座民居主要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具有江南民居建筑的传统特点和闽中建筑的地方特。
衢州旅游
笔者利用学习之余和假期时间,以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方式对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查勘民居内部情况、访问住户、拍摄实景,初步了解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并被令人痛心的现状所震撼。三坊七巷在近现代以来屡遭破坏,不仅原有的城坊布局被改变,而且古民居建筑也损毁严重。
首先,城坊布局受到严重破坏。杨桥巷和吉庇巷被辟为宽敞的柏油大道,沿线的传统民居建筑被拆除改建。 三坊七巷 事实上只剩下“三坊五巷”。衣锦坊以北的大片土地经过旧城改造,原有的老宅被拆除,使得三坊七巷的古街区被削掉一角。在毗邻杨桥路的古街区旧址上耸立起现代化的住宅楼,严重破坏了三坊七巷既有的城坊格局,更破坏了三坊七巷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的道路不但在地上被取走了青石板改成水泥路,更被人为地裁弯取直。
其次,古民居建筑的严重损毁。主要表现在:
1)建筑物结构的破坏:普通民居只有一进院落,但达官贵人的府宅基本上沿中轴线纵向组成的几进院落构成,彼此之间相对独立。每户人家一般都有风火墙建筑,正门的正面立有照壁,照壁后是天井。每进院落都有石板铺的天井,既可摆设花草赏玩又有利于采光透风。地下暗设完善的排水系统,适应南方多雨环境。每户人家除了正厅,旁边还有花厅,用于接待客人。在后院及花厅有花园假山,门窗户窗都饰有精美的木雕花卉和文房四宝及体现福禄寿的图案。整座建筑青瓦白墙,装饰考究,饶有风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可是,现在的建筑物结构已经横遭破坏。由于现有的居民人多房少,就把原有的整体结构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住房。每一进厅堂都住有不同的人家,披榭或厢房被改造为厕所或厨房。每进之间被铁门或砖石改建成狭小的过道,作为各家各户的分界线。(如图①)同样,主建筑物被分割成若干房间。厢房的侧门被堵塞,防范闲人和盗贼的出入。(如图②)花园的凉亭四周被木板严严实实的钉上,安上窗户,改建成住房。甚至于宽敞的花厅也被改成住房,安上空调等物。除了原有的天井、卧室和部分的厅堂外,大部分建筑都改变了原有住宅的各自功能,服从于现有住户居住的需要。
2)具有文物价值的内饰物损毁和遗失:俗称“火墙包”的风火墙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濒临坍塌。不少房梁的油漆已经斑驳脱落。(如图③、⑦)具有观赏价值的木雕和砖雕残缺不全,失去往日的风采。(如图①、②、④、⑤)门窗以及相应的饰件丢失,用木板钉上,改成铝合金窗户。(如图④)墙壁上钉满了钉子,拉上横七竖八的电线、网络线,存在严重的火险隐患。(如图④、⑤、⑥)。照壁上也被钉上了信箱、安上了电灯。(如图⑦)
以笔者重点调查的宫巷24号林聪彝故居为例,可以明晰地反映出三坊七巷民居的现状。据记载,林聪彝故居原是建于明末弘光年间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的大理寺衙门。明亡后房屋数易其主。至清同治之后,被林则徐第三子、曾任布政使的林聪彝买下改建成民居。林聪彝故居是明、清年代福州最大的一座豪门住宅,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前后四进。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在厅堂之间的天井上空都有“过雨亭”相连。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并具有开放性,设计时十分注意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直长的优质硬木材料,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在花厅至今保留苍苍垂髯的榕树、亭台楼阁、盆景和气势宏伟的假山。林聪彝故居的门楼、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之一。
但是,林聪彝故居破损十分严重,令人触目惊心,扼腕长叹。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门楼,这是它的建筑特。但是,门楼顶上的梁和柱长期腐蚀己腐烂,顶上斗拱腐烂下垂,住户被迫自筹资金用木料和水泥柱支撑,显得不伦不类。侧房二楼露台下的粗大横梁备受雨水和白蚂蚁的侵蚀而腐朽下垂,只能用几根木头支撑着暂时避免垮塌。轿厅前回廊上方的木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墙壁上的精美壁画在中被铲除,象征着祥瑞的喷水麒麟半浮雕只留下隐约的轮廓。所有厅堂两侧都被改建成居民的住房,搭盖现象十分严重。厅堂木地板部分塌陷。两座过雨亭中,一座只剩得孤零零的木框架,另一座尚保存良好。多数木雕饰件已经残缺甚至缺失,幸存的木雕饰件也出现彩斑驳脱落,光彩不再的现象。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三坊七巷只能是徒具虚名,文化内涵名不副实。看来,徒然地痛心疾首不能够解决问题,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为抢救这批福州历史文化遗产“鼓而呼”,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18川藏线自驾游路线图
我认为,三坊七巷民居遭到严重破坏的主要因素有:
1)自然因素:因为三坊七巷的民居基本上是土木结构。由于建筑物年久失修,在南方潮湿的自然条件下,墙体渗水坍塌;木构件最容易遭受蚁虫吞噬、雨水浸泡,有时还受到火灾侵害。土木结构难以经受风雨侵蚀和蚁虫侵害,保存难度较大。(如图③--⑧)
2)人为因素:这是比自然因素破坏性更大的因素。一般来说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形:贵港旅游十大景点排名
①历史上的战乱和动乱:在实地调查中,我了解到有些民居花厅墙壁上镶嵌的古旧字画,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破四旧”影响刮除殆尽,只留下若隐若现的遗迹任人凭吊追思。屋主只好用白漆遮盖其上,令人惋惜不已。(如图⑨)有些刻有花鸟鱼虫、传统人物的雕花也被敲落,不知去向。
②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旧民居的住宅结构和功能设计,已经不能够适应民居的现有居民追求现代生活的需要。居民们刻意改变旧民居的功能,添置现代生活设施。这种愿望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对旧民居而言其打击无疑是致命的。比如改建厢房为厕所、穿墙凿壁引入煤气管道和自来水管道、改建房屋通道等等。更有甚者把厅堂加层为两层房间,上为卧室下为客厅。(如图⑩)不伦不类的改造,着实让我为之汗颜和痛苦。一般来说,居民家境越是富裕,改造力度就越大,破坏就越大。年轻人比起老年人来说,对保护古建筑的理念更为淡漠,破坏性更强。
③对于古建筑的文物保护意识的严重缺乏。政府虽然有心保护三坊七巷,也树立了一些文物保护单位,但没有太多的资金投入和法规实施。住户则认为这是私人住宅。对于文物的保护,是政府的事情与居民无关。住户更关注的是自己居住条件的改善。至于文物,更是属于祖宗传下来的私产,可以随意拆卸售卖,贴补家用。更有的把房屋出租外人,加剧了古民居的破坏。还有的民居已经成为工厂厂房,破坏之大达到难以置信的程度。这种有法不依,有法难依的尴尬局面,导致古民居的衰败加快,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如图⑾)
鉴于上述各种原因,三坊七巷的保护实际上处于自生自灭的危险境地。如果全社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的话,三坊七巷留下的只是历经沧桑,残迹斑斑的历史遗迹。如果福州的三坊七巷毁灭了,福州的历史名城地位还能够名副其实吗?我们将愧对我们的先辈,成为历史的罪人。
那么,如何挽救我们赖以自豪的文化遗产——三坊七巷呢?
1)依法保护三坊七巷,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按照《文物保护法》,制定城市建设规划。无论是谁,在涉及三坊七巷问题上都要依法办事。违者必究,从重严惩。这就避免以城市开发为由,对古建筑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为此,省市政府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法制建设,完善有关法规,以法律武器保护三坊七巷,依法行政。同时,要建立专门机构,负责处理三坊七巷古民居的保护与开发问题。对各级领导和三坊七巷的居民都要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把法律法规的建设与行政干预结合起来。 提高现有住户自我保护、自我管理的意识,使遗产保护工作不断规范化、法制化,有效地防止乱拆乱建。实行重点民居重点保护的原则,对危房及时维护和抢修。
2)借鉴山西省榆次市的做法,综合采用“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原址重建”三种方式,复原其建筑整体。具体做法是,先请专家们制定修复规划,然后把居民从中请出来。动迁之后,绝不是大兴土木除旧更新,而是分门别类地进行修复:
①对保存尚好的民居,加以精心修复。修复的原则是整旧如旧,木质部分绝不涂漆加彩,以保持历史的时间感和岁月的沧桑感。
②对残损的民居进行修补,但不使用新材料。缺失的零件与构件,从其它同类并残破的民居中取下补齐,以恢复其原貌与全貌。
③将20世纪50年代以来新建的民居拆除。拆除后空缺的地方,从这一地区其它村庄中寻同时代、同品类、同风格的民居搬迁过来,以使整个建筑达到完整和恢复如初。
通过以上三种针对不同情况而采用的不同的修复方式,最终达到了整体的一致性。即该建筑在时代性、地域风格和社会层面上的一致。修复后的建筑浑然一体,感染力强烈,保持历史建筑的原汁原味,严格遵循原始的格局与尺度。
3)加大投入,对三坊七巷进行保护性修缮。可以用个人或团体、组织捐资 “认养” 的方式,由政府牵头征集民间闲散资金。对于“认养”者要树碑立传,并通过新闻媒介在广大市民中广泛宣传。政府还可以用“模范市民”等荣誉,授予“认养”者。同时,政府也可以向全体市民征收专项基金用于保护性修缮,并定期公示使用情况。至于如何制订和实施整体保护规划方案和“修旧如旧”等修缮原则,就要请国内一流的专家组成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工作。
4)结合旅游业的发展,进行适度开发。这样既可以提高三坊七巷和福州文化历史名城的知名度,开发福州城市优势资源,又可以筹措一定的资金维持对三坊七巷修缮。
国内一些地区已经在这一课题上开始了有益的工作。我们不妨结合福州市的实际情况,从中得到借鉴。20028月份适合去哪里旅游?年,由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委、区政府与天津市方舟旅行社有限公司合作对屯溪老街进行保护及旅游资源开发,并由天津方舟委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中心、黄山市规划设计院组织国内外权威专家(包括美国普渡大学的Alastair M. Morrison博士、蔡利平博士,丹麦卡尔布罗咨询公司的Erik Holm Petersen博士、Hans Carl Jacobsen博士,安徽师范大学徽文化研究中心的陆林博士、李琳琦博士等)共同组成课题组,承担该规划项目。在该项目中,课题组始终围绕着"普吉岛旅游要多少钱保护先行,以游促保"的规划思路,在项目旅游开发SWOT分析,老街旅游开发与管理态势分析以及市场调查和当地居民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完成了旅游设施开发规划,旅游产品开发规划,旅游解说系统开发规划,品牌塑造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规划等内容。
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首先要保护成片历史街区,保存城市的肌理,这已经形成共识。除了保护文物建筑外,还应该保存一些成片的历史街区,保存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历史建筑承载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保护三坊七巷、再现三坊七巷往日的风采,是我们必须承担的重大责任和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

本文发布于:2023-07-10 20:36: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2201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三坊七巷   民居   保护   历史   建筑   规划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