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结果分析

阅读: 评论:0

第4期(总第177期)
2020年12月四川地震 EARTHQUAKERESEARCHINSICHUANNo.4Dec.2020
收稿日期:2020-09-20;修回日期:2020-11-12
基金项目:山西省地震局科研项目(SBK 2021)、中国地震局星火计划项目(XH20010)、预测所科研专项(2017IES010104和2017IES010105)、山
西省科技厅项目(
201801D221044)、2019年度震情跟踪专项工作任务(2019010106)资助.作者简介:刘林飞,男,1977年生,工程师,主要从事测震仪器维护与分析工作.E mail:liu_lf2013@126.com.
通讯作者:梁向军,女,1978年生,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监测与分析工作.E mail:liang_xj2005@163.com.
山西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结果分析
刘林飞1,2,梁向军1,2,黄金刚1,2,宋美琴1
,2(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太原030021;
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太原030021)
摘 要:利用山西省测震台网2010~2019年的观测报告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山西北部地区ML≥1 0地震重
新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显示:震源位置定位误差EW向为0 491km,NS向为0 469km,UD向为0 807km,定位
后的均方根残差为0 242s;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平面分布与定位前的相比较,定位后的震中空间分布更加集中,沿断裂带展布,主要分布在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在两侧隆起区地震分布较少;重新定位后的深度比定位前更加合
理,优势深度分布在6~
25km,基本发生在中、上地壳;7级历史强震破裂区内现今小震活动的频度较低、水平较弱,山西大同盆地中、小地震的活动性相对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关键词:中小地震;山西北部;重新定位
移民最好的国家排行榜中图分类号:P3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15(2020)04-0023-05
DOI:10.13716/j.cnki.1001-8115.2020.04.005
地震定位是指根据地震台站观测的震相到时数据,确定地震的基本参数(发震时刻、震源位置和震级),地震定位结果是开展地震活动性研究的重要基础信息。随着数字化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地震台网密度的提高,科学家在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震源的研究也不断加深,对地震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常规的绝对地震定位方法由于受到一维速度结构的约束已经满足不了研究学者的需求,各种定位误差的存在直接影响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杨智娴等,2003;李乐等,2007)。因此Waldhauser等人(2000)提出了一种比绝对定位方法精度高、适用于比主事件法跨度大的地震事件体的相对定位方法———双差定位法。该方法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胡新亮等,2002;于湘伟等,2010;杨智娴等,2003;朱艾斓等,2005,靳玉
科等,
2008;宋美琴等,2012;吕坚等,2007),尤其是在一些强震序列(如汶川、九寨沟地
震序列)的研究中,双差定位的研究成果(黄媛等,2008;房立华等,2018)为研究该区域的发震构造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参考依据。
山西北部地区是历史上强震的多发区,有史料记载以来,该地区共计发生7级以上地震4次,最大为512年山西原平的7  级地震,其余3次分别是1038年定襄7
级地震、1626年山西灵丘7级和1683年山西原平7级地震;6级以上地震1次,即1989年大同阳高6 1级,5级以上地震3次,即1991年忻州5 1级、1991年大同阳高5 8级和1999年5 6级大同阳高地震。大同阳高震区到目前为止仍有小震持续发生,胡新亮等(2002)认为这些中小地震的活动属于主震震源断层及其两侧岩体的继承性活动。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显示,可以由现今小地震的体活动特征来描述历史大地震震源断层的规模、产状和埋深(刁桂苓等,1999);利用地震稀疏段寻凹凸体三维位置和闭锁段,并根据闭锁体积估算未来地震强度(M7专项工作组,2012)。这些研究的前提都需要对中小地震的震源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因此,本研究将用双差定位法(WaldhauserR,2000;杨智娴等,2003;朱艾斓等,2005)对山西北部地区的中小地震进行重新定位,得到更加准确的震源参数,进一步探讨山西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构造活动的关系。
1 资料选取及方法
1.1 资料的选取
去上海玩的攻略
收集整理山西省台网中心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ML≥1 0地震的观测报告,筛选出北纬38°~
41°,东经110°~115°研究区内2649条波形记录完整、定位残差较小的地震。选用表1中的速度模型,先采用hypo2000定位程序(KleinFW,2014)对筛选出的中、小地震进行绝对定位,获得初始定位结果,再利用双差定位方法(WaldhauserR,2000)进行相对定位,计算出这些地震的准确震源位置。
1.2 速度模型的选取
目前台网日常定位方法所用的速度模型是单一的一维速度模型;山西地区属于盆山组合区域,中间为断陷盆地,两侧为基岩隆起区,地壳结构存在横向不均性,单一的一维速度模型极大地影响了地震的定位精度。为了获得更加可靠的震源位置,通过综合分析山西北部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多个研究成果(魏文博等,2007;张学民等,2003、2004;于利民等,1995;徐扬等,1997),并考虑到山西北部地区的中、小震多发生在盆地
地区,最终选取了大同地区的山自皂台的多层S
北京人事考试网报名入口
波速度结构作为初始速度模型(张学民等,2003)。表1 定位所用速度结构地壳厚度/km
0279142331364248P波速度vP/km·s-12.665.506.106.206.356.556.606.706.908.00
2 地震定位结果分析
2.1 定位结果
为了使研究资料更加可靠,本研究对所选观测报告的震相到时数据全部进行核对,将重新定位地震震相到时数据的平均误差控制在0 1s以内。在重新定位过程中,选取地震观测台站≥3个、观测到时数≥4条、且震源间距≤10km的地震进行两两组合,最终计算出2501个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其余148次地震是由于在反演迭代过程中重新加权时与其它地震完全失去联系被程序剔除掉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震源位置
定位误差在E
W向为0 491km,NS向为0 469km,UD向为0 807km,定位均方差为0 242s。2.2 地震震中分布特征
从重新定位前、后的地震震中分布来看,重新定位前地震的震中空间分布比较离散(图1a),盆地和两侧隆起区均属于中、小地震频发区域;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空间分布更加集中(图1b),地震震中主要分布在大同和忻定盆地,在两侧隆起区地震分布较少,且绝大多数中、小地震沿断层走向成条带状分布,与断层的展布方向有较好的一致性,
可以清晰地展现出地震活动与活动断层的关系。
图1 定位前、后的震中分布
图中F1表示口泉断裂,F2表示恒山北麓断裂,F3表示系舟山山前断裂
2.3 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特征
图2a、b为重新定位前、后地震震源深度分布的直方图。重新定位前的震源深度值主要分布在0~25km(图2a);0~5km地震数目为489次;6~10km地震数目为1146次,占地震总数的43%;11~20km地震数目为466次;其余深度范围的地震事件数达400次,占地震总数的16%。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源深度值主要集中在1~25km,0~5km范围内的地震数目由原来的489次减少到236次,6~10km范围内的地震数·42·  四 川 地 震2020年第4期
目由定位前的1146次变为778次,11~15km范围内的地震由原来的466次变增加到653次,地震优势震源深度范围为6~25km,
刻画了断层的深部展布情况。
图2 重新定位前、
后地震震源深度对比
图3 忻定盆地历史M≥7 0地震等震线图及剖面位置图
3 强震区中、小地震空间分布
山西北部地区包括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大同盆地由马营、怀仁、阳高、六棱和阳高五个凹陷组成,忻定盆地由代县、原平和定襄三个凹陷组成。山西大同盆地位于山西北部地区,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盆地,盆地
内沉积层厚度比山西中、南部地区的要薄,盆地内曾发生过灵丘1宝鸡周边旅游景点大全
626年7级地震,火山活动在更新世纪也依旧存在(
XuXW,1993),且在地震剖面上显示出低速带的特征(邓起东等,1973),这些均表明该盆地内现今地质构造活动仍旧比较活跃。大同盆地的周边存在大同—天镇断裂、团堡断裂和六棱山断裂,20世纪发生在山西大同至阳高一带的3次强震(1989年6 1级、1991年5 8级和1999年的5 6级地震)均位于这三条断裂的交汇部位。忻定盆地北接大同盆地,南连太原盆地,盆地边缘受活动正断层控制,第四系构造活动具有不均一性、间歇性、突发性及周期性等特点。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差异性,使忻定盆地分割成大小不同、活动差异的块体,在块体边缘是新构造运动发育和活动的地段,也是地震活动的高发地段(李建荣,2013)。山西
地震带有史料记载以来发生的5次7级以上强震有3次发生在山西北部地区,
分别为忻定盆地内的512年原平7  级地震、1038年定襄7
级地震和1683年原平7级地震(图3)。且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地区内几乎所有的破坏性地震均发生于盆地尤其大型盆地内,而极少发生在断陷带的隆起区,这是由于断陷带内断陷盆地新构造强烈动力所致(苏宗正,1980)。选取512年、1038年、1683年和1626年4次大地震等震线所包围的区域,截取沿等震线长轴和短轴的剖面,从深度剖面上了解其地震深部剖面特征。
由图4a、b可见,从横穿512年7
级地震等震线所包围的影响区域来看,整个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偏低(以低震级的活动为主),1970年以来发生的
最大地震震级仅为4 2级;靠近主震的极震
区下方12~16km有一地震丛,其地震分布
密度相对较高外,整个震区的中、小地震的
分布都比较稀疏,12km以上的震源区较深
部明显地震偏少。已有研究多结合震源区
多年小震活动、区域应力状态以及GPS近场
运动速率来综合判定闭锁程度(闻学泽,
郭亮村天气预报2008;M7专项工作组,2012),故针对这类地
震稀少区域需进一步结合G
PS等变化速率来综合判定是否处于闭锁或静止状态。从
横穿1038年7
级地震和1683年7级地震等震线所包围的影响区域来看(图4c~f),·52·2020年12月刘林飞,等:山西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结果分析 
图4 512年、1038年、1626年和1683年四次大地震的深度剖面
整个区域活动频率较512年7
级地震低,以低水平稀疏地震活动为主,1970年以来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为忻州5 1级,仅根据极震区下方10~22km零星地震的分布看不出闭锁状态。灵丘1626年7级地震震源区
以1
5km以上的浅源小地震活动为主,区域地震活动水平偏低(以低震级的活动为主),复发强震的可能性不大。
山西北部地区近期没发生中强地震,仅2009年在原平发生过1次4 2级地震,估计与上述3次历史地震强度大、分布密度高,介质破裂比较彻底,后期微破裂不发育所致(宋美琴等,2012)。
忻定盆地至大同盆地南端的多参数组合结果也说明忻定盆地处于偏低应力背景下,以中小震活动为特征,近期复发强震的可能性不大(梁向军等,2019)。
4 结论与认识
利用双差定位方法对山西北部地区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2649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通过重
新定位结果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震源位置定位误差E
W向为0 491km,NS向为0 469km,UD向为0 807km,定位均方差为0 242s。重新定位后的地震震中分布相对定位前的更加集中,绝大多数地震成条带状分布,与断层的空间展布有较高的一致性,能清晰地展现地震活动与活动断层的关系。重新定位前,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0~40km之间,重新定位后,地震震源优势深度分布在6~25km,可以看出山西北部地区的中、小地震主要发生在上地壳内;山西大同盆地中、小地震的活动性相对较高,应该引起重视。
·62·  四 川 地 震2020年第4期
参考文献
邓起东,王克鲁,汪一鹏,等.1973.山西隆起区断陷地震带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发展趋势概述[J].地质科学,(1):37-47.刁桂苓,张四昌,赵军,等.1999.用现今小地震研究历史强震的震源断层—以1830年河北磁县7
级地震为例[J].地震地质,(2):121-126.
房立华,吴建平,苏金蓉,等.2018.四川九寨沟Ms7.0地震主震及其余震序列精定位[J].科学通报,2018,63(7):649-662.胡新亮,刁桂苓,高景春,等.2002.山西洪洞、临汾历史大震区现今地震的重新定位[J].华北地震科学,20(2),10-14.M7专项工作组.2012.中国大陆大地震中—长期危险性研究[M].地震出版社.
黄媛,吴建平,张天中,等.2008.汶川8.0级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重定位研究[J].中国科学D辑,38(10):1242-1249.靳玉科,范瑾,赵虎明,等.2008.双差地震定位法在山西中小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初步应用[J].山西地震,(4):11-14.梁向军,王霞,宋美琴,等.2019.鄂尔多斯地块周缘应力状态与强震危险性分析[J].中国地震,35(4):726-737.
李建荣.2013.分析忻定盆地第四纪活动构造特征[J].华北国土资源,(6):55-58.
李乐,陈棋福,陈閧.2007.首都圈地震活动构造成因的小震精定位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2(1):24-34.
吕坚,倪四道,沈小七等.2007.九江一瑞昌地震的精确定位及其发震构造初探[J].中国地震,23(2):166-174.
宋美琴,郑勇,葛粲,等.2012.山西地震带中小震精确位置及其显示的山西地震构造特征[J].地球物理学报,55(2):513-525.
苏宗正.1980.山西断陷带地震活动的新构造背景[J].山西地震,(4):2-6.
雁荡山哪个景点最好玩魏文博,叶高峰,金胜,等.2007.华北地区地壳P波三维速度结构[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2(4):441-451.
徐扬,田勇,啜永清等.1997.大同-阳高6.1级震震源区及其附近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反演[J].山西地震,(Z1):24-29.
杨智娴,陈运泰,郑月军,等.2003.双差地震定位法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地震精确定位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D辑),33(增刊):129-134.
于利民,刁桂苓,李钦祖,等.1995.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J].华北地震科学,13(3):11-20.
于湘伟,张怀,陈运泰.2010.华北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30(2):29-33.
张学民,束沛镒,刁桂苓.2003.山西省部分台站下方S波速度结构研究及与地震关系探讨[J].地震学报,25(4):341-350.张学民,刁桂苓,束沛镒.2004.鄂尔多斯块体及其东南缘剪切波速度结构与波速比研究[J].中国地震,20(1):53-63.朱艾斓,徐锡伟,周永胜,等.2005.川西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活动构造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48(3):629-636.
KleinFW.2014.User sGuidetoHYPOINVERSE-2000:aFortranProgramtoSolveforEarthquakeLocationsandMagnitudes.1.4version[J].MenloPark:UnitedStatesDepartmentofTheInteriorGeologicalSurvey:1-145.
WaldhauserR,EllsworthWL.2000.Adoubledifferen
ceearthquakelocationalgorithm:MethodandapplicationtothenorthernHaywardfault,California[J].BulletinoftheSeismologicalSocietyofAmerica,90(6):1353-1368.
XuXW,MaXY,DengQD.1993.NeotectonicactivityalongtheShanxiriftsystem,China[J].Tectonophysics.219(4):305-325.
AnalysisofRelocationResultsofSmallandMediumEarthquakes
inNorthernShanxiProvince
LIULinfei1,2,LIANGXiangjun1,2,HUANGJingang1,2,SONGMeiqin
1,2(1.ShanxiEarthquakeAgency,ShanxiTaiyuan030021,China;
2.NationalContinentalRiftValleyDynamicsObservatoryofTaiyuan,ShanxiTaiyuan030021,China)
Abstract:BasedontheobservationdataofShanxiseismographnetworkfrom2010~2019,therelocationofML≥1 0earthquakeinthenorthernShanxiProvincewasreperformedbyusingthedouble differencelocationmethod.TheresultsshowthattheEWerrorofepicenterlocationis0 491km,NSis0 469km,UDis0 807km,andtheroot mean squareresidualafterrelocationis0 242s.Thespatialdistributionoftheearthquakeepicenterafterthe
relocationismoreconcentratedanddistributedalongfaultzones
,mainlyinDatongbasinandXindingBasin,andlessinupliftareasonbothsides.Thedepthafterrelocationismorereasonablethanbeforerelocation,a
ndthedominantdepthisdistributedin6~25km
,whichbasicallyoccursinthemiddleanduppercrust.Thefrequencyandmagnitudeofsmallearthquakesintherupturezoneofmagnitude7historicalstrongearthquakesarerelativelylow,andtheactivityofmediumandsmallearthquakesindatongBasinofShanxiisrelativelyhigh,whichshouldbepaidattentionto.
Keywords:smallandmediumearthquakes;northwestShanxi;therelocation·72·2020年12月刘林飞,等:山西北部地区中小地震重定位结果分析 

本文发布于:2023-07-13 11:1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267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地震   定位   活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