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普文化行馆 南靖土楼里的客家风情

阅读: 评论:0

坐落在塔下村的青普文化行馆,是由土楼改建而成。行馆地处闽南深山之中,传承着悠久的客家文化,置身其中,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风情。
麦吉尔大学S low Life
最生活
Nanjing Earth Buildings and the Hakka Atmosphere
青普文化行馆
南靖土楼里的客家风情
文  一颗糖豆    图  青普文化行馆
Qingpu Cultural Guesthouse
塔下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1426年由客家人所建,被誉为“闽南周庄”。这里的土楼建筑
名于世,因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风格独特,使得塔下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民宿青普文化行馆正是由塔下村的土楼改建而成,包含三座清末家族方形土楼,一座小型民国独栋土楼,以及一座民国风格的三层青砖楼,还有部分附属于土楼的构筑物。整个民宿公共空间和客房的比例基本上在 1:1,只为让客人最大限度地体验纯正的客家风情。
把他乡改造成故乡的族精神“三巴楼”里的教育故事
客家人由中原地区远道迁来闽南、粤东等地,
他们在迁徙的过程中寻水丰草美之地,特别向往
世外桃源。在闽南的一处深山,四季山水绝美,空气清纯如酿,山间云蒸雾绕,道道山泉汇聚成河,形成一条“S”形的河流,如玉带般淌过山间,将一片肥沃的土地划分为两个区域,于是客家人沿河建房,建造出了为世人所惊叹的土楼。而建造的两座圆形土楼,恰好就位于阴阳鱼眼的位置,形成了完美的“太极”形制,这就是“太极塔下村”的由来。走进这远离污染、山环绕的客家村落,怀抱璀璨炫丽的银河星空,置身漫天飞舞的萤火星芒,酿一坛客家娘酒,做几日土楼主人,刹那间你会觉得,好似回到了那魂梦中的精神故里、那朝思暮想的烟火山乡。去喀纳斯旅游攻略
“人禀乾坤志四方,任君随处立常纲。年深异境犹吾境,身入他乡即故乡。”这是一首在客家流传已久
的“迁流诗”,道出了一直被客家人实践并继承着
左页图为坐落在塔下村山坳里的青普文化行馆远景图 ; 本页左图为“三巴楼”之一的文选楼,庭院里的桌椅、小石子路与文选楼的外形相映成趣;本页右上图为客房雅致一角,本页右下图是与三巴楼隔溪相望的会源楼。
的精神——作为自由的主体,并不被土地所束缚。客家之所以为客家,并不在于种族血统,而在于其文化与精神。这种不断迁徙,勇于开拓,把异境改造成吾境、把他乡改造成故乡的族精神,才是客家文化世代传承的核心与精髓。现在的客家人早已不像祖先那样四处辗转,几经飘零,但他们的血液中永远流动着勇敢、善学、耕读传家的文化信仰。客家人对中原正统文化和民俗的保护,也一直是他们不遗余力的行动和共识。
青普文化行馆位于塔下村内河的上游,包含五栋楼,分别名为稻孙楼、文选楼、耀东楼、和源楼、会源楼。进入行馆,首先看到的是由三座方形土楼围合成的庭院。这三座楼便是稻孙楼、文选楼、耀东楼,楼与楼围靠在一起,在当地又被称为“三巴楼”,其中的“巴”字是客家话音译,也就是“连在一起”的意思。
游泳馆价目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建造这三座楼的主人名为张嘉程,张嘉程年少
的时候家里很穷,因为塔下当时是周边地区非常重
要的造纸区,漫山遍野生长着适于造纸的优质竹林,
所以那时他也是以造纸为生。40岁后,张嘉程开始去印尼创业,主要做药材、布匹、土产等生意,先后在印尼、新加坡等地创办“万山堂”。在整个创业的过程中,他深感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于是晚年回
到塔下,置田数百顷,并在自家院子内修建学堂,敦促教育。可喜的是,嘉程公重视教育的思想没有白费,清咸丰八年(1858年),他被恩授“岁进士”赐翰林院待诏,且有四子二孙成为中试秀才,第四子永年公一家就出了三个秀才。此后,三巴楼里又住过二百多个张家族人,走出了大中专毕业生近三十人,还有相当一部分出国留学深造过,他们都为家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后人为了纪念嘉程公的功绩,特地在张氏宗祠德远堂前为他立了一根石龙旗,以激励后人。
2014年11月,青普CEO 杨雪山第一次来到塔下村。当他住进客家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土楼里,便深切感受到,客家人在迁徙中扎根于异境,把他乡改造成故乡的精神,才是客家先辈留给后代最大的财富。
再看整个行馆的家具,胡桃木的纹理细腻,温润如玉,颜内敛而高贵,在阅尽千帆后的云淡风轻中还带着大气和书香。此外,土楼行馆的所有空间,哪怕是半开放空间都安装有地暖,让客人在阴冷的冬季也会有如沐春风的温暖感受。古典样式的柱梁与现代空间结合在一起,凸显出传统工艺的美感,又能够充分满足现代人对于高品质生活方式的需求。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青普文化行馆是绝无仅有的,因为目前“南靖土楼”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墙一瓦都已不再被允许改造。
华黎将传统客家文化理念与现代生活方式和谐交融,使得青普文化行馆与遗世独立的南靖土楼古镇融为一体,并且以其独有的设计理念,吸引到当今世界著名的设计酒店联盟的特别关注——青普文
“修旧如旧”“空间追随结构”
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生活方式融合
坐落在塔下村的青普文化行馆,是典型的多座
方形土楼组成的曲尺形土楼。行馆的改造设计由中国著名建筑师华黎完成,华黎的建筑项目,多处于具有鲜明的自然以及历史人文特征的场地中,其设计实践通过深入挖掘建筑的场所意义,充分运用此时此地的条件,营造根植于地域文化与环境的建筑和景观,并诠释其营造过程中涉及的丰富意义。
行馆改造完后,总建筑面积达2405平米,共计26间客房,其中餐厅为新建部分。在华黎的建筑实践中,
建筑并非被视为一个形式物体,而是被理解为一个与其环境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此,在改造过程中,华黎在保留客家土楼原有主体建筑、内院形式、间架木结构的同时,又遵循了“修旧如旧”“空间追随结构”的改造理念。他将原有内部结构全部打通,运用当地传统土木建筑方式重建内部,并在空间中置入了富有当地特的艺术装饰,最大限度还原当地的建筑意境。
左页左侧两图分别是茶室和山水环绕的客房,右图为客房走廊的公共休息区,客人们可以在这里观赏土楼的别致装饰,感悟土楼的风云沧桑;本页图为书房,书本与陶瓷、盆景的摆放营造出一种淡雅恬静的氛围。
化行馆于2018年加入全球顶级设计酒店联盟Design Hotels TM同盟,成为该联盟成立以来在中国大陆的第三家合作伙伴,也是国内为数不多被世界级设计酒店联盟认可的中国设计酒店领军者。
在青普文化行馆里,设有行馆改造过程、设计理念等小型展览。走进其中,揣摩华黎的设计手稿,感受修旧如旧的设计理念、改造过程中一木一瓦的变化,以及推敲对原来建筑和老物件的修复和保存等,满满的触动和震撼感便会充斥于胸。沿行馆阶梯而上,漫步依山傍水的客房,晚上枕水声入梦,清晨踏涟漪醒来,拂过山谷的清风、阳光,仿佛把人间的空灵与圣洁全交给了土楼,充满诗情画意的山川故里,令人敬仰。不得不说,在土楼这样特殊的建筑空间,迁徙的记忆、传承的精神、时光的流转,都会变得异常清晰又迷幻,无限光影重构着建筑的每一个角落,让人似乎回到了最初的自然境界,林幽壑深处,心渐渐平静,独享慢下来的美妙时光。打造浸没式场景空间门头沟自驾游经典线路
体验最淳朴的客家烟火
青普作为“人文度假”生活方式的先行者,每一个行馆都有着深刻的文化主题。土楼行馆,它的文化主题是——“他乡故乡,迁徙文化”。正如前文所言,客家人的魂就是在长期迁徙,并寻生存空间和栖息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品质。为了尊重本土建筑文化,青普文化行馆的五栋楼,首层均为公共空间,和客房的比例基本上在 1:1,打造了大量的浸没式场景空间,以便客人在这些特定的主题场景中进行休闲娱乐。
阿拉伯人的性能为什么那么强整个行馆目前共有在地导师42
位,艺文体验45种,场景空间
10余个,行馆二期的音乐厅、客房等空间和内容的打造也正在进行中。五楼之一的
会源楼是由当年的学堂改造而成,它与三巴楼隔溪相对,通过一座质朴的、被当地人叫作“光明桥”的小桥连接,共三层,有着丰富的主题场景体验空间,

本文发布于:2023-07-16 06:44:5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319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土楼   行馆   客家   建筑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