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地名介绍

阅读: 评论:0

文化底蕴

《辞海》注释:濡须,古水名,源出今安徽巢湖,经无为东北,含山西南成如溪流入长江,即今裕溪河的前称,古代是江淮北上的交通要道,历朝都为兵家必争之地。而“东关”则为堡坞名,是在东汉建安十七年(212)由孙权派人筑以拒曹的关寨,卡住濡须河口,形成东关,当时又名濡须城,又因其寨似“偃月”故称为偃月城或偃月钨。原先城上还刻有“濡须坞”三字,相传字为孙权所书,但人们习惯通称它为“东关”。

东关镇中心小学原所在地的一处高墩,就是当年东关守将放牧战马的地方。

历史典故

脍炙人口的“草船借箭”,其故事就发生建安十八年(211)的“濡须之战”中,小说中却被作家“移”到了江边“借”到了赤壁。南开大学罗宗强、陈洪两位教授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指出“‘草船借箭’本来是孙权赤壁之战后第三年在濡须所为……”。方克逸先生主编的《巢湖》一书也说“‘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东关”。

需要指出的是,小说中描写的这次战斗发生的地点是“东兴”而非“濡须”,更未直接提到东关。拿《三国志—诸葛恪传》对照:建兴元年十月,诸葛恪“会众於东兴,更作大堤,左右结山侠筑两城”,后又率丁奉等人援救,“鼓噪乱斫”,击败魏军胡遵,但史书中提到的诸葛恪筑成并率丁奉援救的地点也是“东关”。那么,“东兴”的位置在哪里?“东兴”与东关有什么关系?《文选—奏弹曹景宗》(梁萧统编、唐李善注)引用的《吴历》恰 好也是记载了这次战役,而且直接提到了东关:“吴历曰:诸葛恪作东关,魏军距之,恪翎令丁奉等兵便乱斫,遂大破北军。历阳郡图经曰:东关,历阳是西南一百里。”原来,东关古时又名“东兴”,“东兴”就是东关。

工业发展

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东关是县辖8镇之一,由于屡遭兵燹,发展缓慢,建国前,工业只有一家槽酱坊和一个米坊。建国后,办起几家手工业联合社。50年代末,水利部在东关建水泥厂,带动建材工业蓬勃发展。1984年,仅大、中、小水泥厂就有7家(包括省、地、县、镇、村厂),年产水泥54万吨。石料厂6家(包括地、县、镇、村厂),年产石料36万吨。还有陶瓷厂、冶配厂、造船厂、汽车修配厂、木材加工厂、铸管厂、建筑公司、物资站、航运管理站、粮油食品加工厂,计30多家厂矿企业。其中镇办企业15家。职工1954人,年产值344.71万元。老照片

交通

水陆交通方便。水路上通巢湖、合肥,下达长江。1982年东关码头年吞吐量61815吨,年客流量38495人次。淮南铁路穿镇而过,1984年,东关站货物年装卸量15786吨,年客运量25万多人次。

文教卫生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较快,有文化站、广播站、电影队、业余剧团和电影院1座;有初中、小学、幼儿园各1所;省水泥厂、巢湖化建矿各有厂办中小学1所;有医院1所,病床100张,医护人员65人,其中骨科尤为突出,戴氏祖传中草药接骨疗效显著,名扬省内外。

名人

戴孝纯

戴孝纯(1893——1959),字静庵,因其排行老二,又称“戴二先生”,东关镇人。生于骨科医疗

世家,是戴氏家族中医术最为精湛者。1955年7月,他在芜湖中医进修学校从事伤骨科研究,后在省立医院中医伤科门诊部工作。他结合多年临床实践编写伤骨科讲义一册,公诸于世。他从医40余年,治愈患者数万人。

戴氏家族骨疗史可上溯百余年。据传,其曾祖因搭救两名太平军军医而受其秘传技艺,代代相传,戴氏骨疗法,以独特的手法,中药配方,结合运用小夹板,筋骨损伤恢复快、痛苦小。戴氏创造的雷火神针疗法,筋骨损伤后遗症、腰肌内湿劳损有奇效。建国后,戴氏家族成员除祖居东关外,还分布于巢湖、无为、宣城、芜湖等地,每年接待来自江苏、江西、上海和本省骨伤患者数万人次。

行政区域

东关直属镇所辖行政村、自然村一览表

东关行政区域

本文发布于:2022-11-23 13:05: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364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东关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