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气象局2011年现代天气业务发展与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定稿)9

阅读: 评论:0

江苏省气象局2011年现代天气业务发展与改革
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精细化程度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以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调整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化的江苏天气预报业务技术和支撑手段,努力实现业务布局科学化、业务流程合理化、业务产品精细化和业务分工的专业化,加强预报和科研团队建设,为现代天气业务发展探索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重点任务
    2011年现代天气业务发展与改革试点工作重点要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昆明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着力提高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基于江苏地区高密度、专业化的新型探测资料,继续完善中尺度天气分析和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重点研究短时临近预报和中尺度分析产品的业务应用技术,特别是着力提高短时强降水的预报预警及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能力。基于SWAN系统改进完善市级强对流短临预报业务系统。
(2)发展完善精细化要素预报业务。结合国家气象中心的精细化气象要素预报系统(MEOFIS)改进江苏精细化要素预报技术方法,完成省级天气预报产品库(LWFD)本地化试用,实现与国家级天气预报产品库(NWFD)的联接。继续完善江苏省中尺度数值预报解释应用业务系统,开展大城市精细化要素预报和灾害性、高影响性天气精细化预报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探索精细化预报产品和服务方式的改进。研究省、市相衔接的精细化预报业务体系。
(3)积极探索省市县三级集约化天气预报业务体系建设。通过加强预报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做好试验质量评估和技术保障,积极探索省市县三级集约化业务体系建设。一是调整流程,调整预报会商与产品制作流程,加强指导产品的上下反馈和预报意见的定时和在线会商交流,强化预报结论的一致性,提高预报准确率;二是明确分工和布局,明确省、市、县预报业务分工和布局,发挥各级优势,形成高效集约的三级天气预报业务体系;三是合理设岗,根据对省、市、县三级业务分工和布局,结合专业化预报业务建设,合理设置岗位,最大限度避免层级之间的重复劳动。
三、建设内容
   1.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
1.1建设目标
通过建立强对流天气物理量指标阈值、短时强降水中尺度概念模型,开展定量降水等技术的本地化研究,建立完善短时临近预报交互订正和发布系统,改进和发展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提高江苏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能力。
1.2主要任务
    1.2.1技术支撑
(1)建立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的动力、热力物理量指标和阈值,优化和改进以WRF为基础的强对流潜势客观预报产品。利用常规探空、地面资料研究不同类型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大气的各种动力、热力物理量指标、阈值,优化和改进以WRF为基础的强对流潜势客观预报产品。(冰雹、龙卷省台牵头,盐城、徐州参加;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省台牵头,南京、连云港、常州、南通)
(2)建立短时强降水中尺度概念模型。通过对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背景分型,结合研发的的相关动力和热力物理量指标,应用中尺度分析技术凝练出短时强降水中尺度概念模型。(省台牵头,南通、淮安、扬州、泰州、南京、苏州、无锡参加)
(3)开展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QPE/QPF)的本地化技术研究。研究适合我省天气气候特点的定量降水估测和预报技术,与SWAN原有的估测降水产品进行比较,并对其改进。 (科研所牵头、省台、镇江、淮安、宿迁参加)
贵州游玩
(4)短时预报产品交互订正和发布系统的研制。2010年试点工作基础上,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系统开放实验室合作,完善市级SWAN系统,实现省级和地级、地级和县级“交互订正、在线会商、迅速发布”的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业务(苏州牵头,科研所、省台、南京市局参加)
神仙居旅游攻略(5)完善省级短临预报产品以及市县级订正产品客观检验平台。2010年试点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短时强降水和雷雨大风客观检验指标和检验平台,开展冰雹、龙卷和雷电客观检验方法研究,实现对全省短临预报产品的准实时检验。(省台牵头,南通、镇江参加)
    1.2.2业务及流程调整
进一步理顺各级气象台(站)强对流天气短时预报和预警业务流程,实现省级、市级和县级气象台强对流天气短临预报的交互式订正。在全省市级推广使用SWAN系统。加强省级和市级短临预报指导产品的检验。在苏州、南京开展试点城市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分片(区)预警业务试点。通过流程调整和技术推广,提高灾害性天气短临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准确率。
    (1)省级:320-105日,每天定时发布2次(0921时)发布0-12小时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3次(061218时)发布0-6合肥欢乐岛有哪些游乐设施小时定量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预报,7次(05081114172023时)发布0-3小时定量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预报,不定时发布0-20-1小时强对流预报预警产品;其余时段,每天杭州旅游地图高清版大图4次(08111417时)发布0-3小时定量降水和强对流天气预报,不定时发布0-20-1小时强对流预报预警产品。通过交互式制作订正系统(研发完成前,延用2010年的业务系统,下同)下发指导产品;及时发布预警信号,并上传至国家气象中心对全省各类短临预报产品进行客观检验评估。
SWAN推广应用任务:应用和本地化SWAN产品、指导市局安装和使用SWAN客户端、保障SWAN服务器端正常运行。
    (2)市级:利用MICAPS3强天气分析平台和交互式订正系统,根据本地雷达、自动站等本地实测资料,在省级对应发布时间10分钟内,完成对省级短临预报指导产品的交互式订正;制作本地区0-2小时强对流天气预警,开展对县级的业务指导;发布本地区预警信号,并上传。
苏州、南京开展强对流天气分片(区)预警业务试点。
SWAN推广应用任务:安装SWAN客户端、应用SWAN产品的、反馈本地需求。
(3)县级:重点开展本县的各类服务。根据本地的各种观测资料,结合当地天气形势,气候特点、地理特征,对市级下发的预报预警产品进行交互式订正,发布本县强对流天气预警信号,并上传。开展强对流天气的各类服务,并及时上报灾情与服务情况。
1.3 实施进度
2011.3
(1)组建技术团队(35日前上报参与工作人员名单和,下同),启动各项技术支撑研究。
(2)在市局安装SWAN客户端,对SWAN产品使用初步培训。
(3)建设省、市、县三级短临预报交互订正系统,边开发边应用,在南京、苏州开展省级、市级短时临近预报指导产品的交互式订正业务试点。
2011.4
(1)完善省、市、县三级短临预报交互订正系统,在全省推广。
(2)完成强对流天气个例的收集、计算和统计相关动力、热力物理量。
2010.5
(1)开展定量估测降水业务试验。
(2)完成省级短临预报产品以及市县级订正产品客观检验平台。
2011.6
(1)完成短时强降水天气的分型。
(2)本省定量降水产品与SWANQPEQPF进行对比、改进。
2011.7
分析物理量统计结果,建立指标阈值。
2011.10
(1)应用物理量指标优化、改进以WRF为基础的强对流潜势预报。
(2)凝练出短时强降水中尺度概念模型。
2011.11-12
对强对流天气预报试点工作进行总结、改进和经验交流。
  2. 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
2.1 建设目标
开展基于雷达、卫星、WRF-RUC和局地分析预报系统(LAPS)的分析试验,并形成相应的分析产品。完善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和业务规范,为强对流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提供技术支撑。
2.2 主要任务
2.2.1技术支撑
(1)研究建立快速循环同化系统(WRF-RUC)。基于WRF-3DVAR中尺度数值模式,充分利用自动气象站、GPS/MET、雷达、卫星等实时探测数据,建立逐3小时一次的快速循环同化预报系统(WRF-RUC)。为中尺度分析业务滚动提供高时空分辨率的再分析和预报产品。(省台牵头,南京参加)
(2)LAPS本地化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在业已建立的LAPS系统基础上,针对短临预报业务的客观需求和本省预报员的使用习惯和经验,研发有针对性的、具有本地特的逐时分析产品。(省台牵头,南京参加)
    (3)完善中尺度分析技术。研究融合应用多源信息制作中尺度分析产品的技术和中尺度分
析产品的业务应用技术,探索建立人机结合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平台,完善中尺度分析业务。(省台牵头,苏州、扬州、泰州、镇江、盐城参加)
(4)完善中尺度分析业务规范。在国家级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规范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的特点和中尺度业务分析实践和效果,从分析流程、分析内容、分析要素、分析产品等方面完善《江苏省中尺度天气分析技术规范》。(省台牵头,苏州、扬州、泰州、镇江、盐城参加)
2.2.2业务流程与布局
    (1)省级:基于国家级指导产品,根据本地强对流天气概念模型和指标进行补充分析,并分析和下发包括区域自动站的地面天气图、本省和上游地区探空及相关资料中尺度分析产品,在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中应用中尺度分析产品。上海到嵊泗船票网上订票
分析内容:国家级指导产品、快速同化和再分析场、数值预报产品、高空、地面、自动站、卫星、雷达、闪电等资料。具体分析产品如下表:
中尺度天气分析产品
项目
制作时间
分析内容
高空分析
上午9:00-10:00
晚上21:00-22:00
(间隔12小时一次)
在中央气象台高空中尺度综合分析图的基础上,根据LAPS分析结果,形成本区域中尺度高空综合分析图,并作为指导产品下发给地市气象台。
地面分析
08:0014:00(每天2次,特殊时增加)
利用江苏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地面3小时显著变压、辐合、湿舌、天气区等特征,输出地面中尺度综合分析图,并作为指导产品下发给地市气象台。根据天气的实时变化,特殊情况下可一小时制作一次地面综合分析图。
物理量计算与分析
上午9:00-10:00
晚上21:00-22:00
(间隔12小时一次)
物理量分析,既可显示单站多个物理量,也可以对物理量进行面上分析,分析等值线和极大值区域等特征。
卫星分析
正点分析(每小时分析一次)与不定时分析
临近预报系统SWAN提供对流云识别产品。根据天气实际变化,不定时根据云或云区的6个基本特征(型式、范围大小、边界形状、调、暗影和纹理)来划分云型和云系。
雷达分析
不定时分析
根据中尺度特征,组合不同雷达产品,确定可能发生的灾害性天气的类型、等级、落区和时间。
新型探测资料分析
不定时分析
闪电定位信息、雷电潜势产品、雷电临近预报产品;风廓线资料、GPS/MET等资料分析
(2)市级:调用上级指导产品,并加强本市及上游地区地面自动站资料和雷达等资料分析,补充制作分析产品。在强对流天气的短时临近预报中解释应用中尺度分析产品。
(3)县级:调用上级气象台的指导产品,着重分析将给本县带来对流天气的中尺度系统。

本文发布于:2023-07-23 12:0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446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预报   分析   产品   天气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