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景谷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阅读: 评论:0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9期
摘要:景谷县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加工和销售历史,茶叶种植面积大,种类多,在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茶园管理粗放,茶产品精深加工和多元化开发不足,产品附加值低,茶农和企业的利润空间不大。对景谷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景谷县茶叶产业发展对策,以促进景谷县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对策;景谷
景谷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无量山西南侧,是普洱茶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茶叶栽培历史悠久。经过长久发展已形成了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受益人口多,能有效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传统型农业支柱产业。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和一带一路区域建设等政策的颁布,景谷县茶产业发展迎来良好的机遇,以普洱茶为主的茶叶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景谷县茶产业的发展存在茶园种植管理粗放、茶叶加工企业规模小、制茶工艺不规范等问题。笔者针对景谷县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今后景谷县茶叶发展对策,为加快景谷县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景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1  景谷县茶区概况
景谷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无量山西南侧,澜沧江以东,普洱市中部偏西,地跨东经100°02'~101°07',北纬22°49'~23°51'之间。全县国土面积7 550km2,是云南省第四大面积县,最高海拔2920m,最低海拔600m,北回归线从县城附近穿过,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0.2℃,极端最高气温39.5℃,年降雨量1 314mm。全县辖3个乡7个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1 95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1.1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傣、彝、拉祜、哈尼、回等2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6%。景谷拥有丰富的森林、矿藏、能源、热区和旅游资源,有林业用地59.6万hm2,占全县总面积79.2%,森林覆盖率74.7%。景谷是普洱茶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曾发掘出全球唯一的、距今3540万年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以及距今2 700万年的中华木兰化石,证实景谷是世界茶叶发源地[1]。
1.2  景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
1.2.1 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量、产值稳步增长。十二五期间,景谷县茶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在高优生态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市场开拓、茶文化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茶叶种植面积、产量、质量和产值稳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显著提高。2011—2015年景谷县茶园面积年均增加4.65%,比普洱市年均增速高2%,年均茶园面积占普洱市总面积的11%左右,2015年比2011年增加
了20%的面积;5年来全县茶园采摘面积稳定在普洱市采摘面积的10%左右,年均增长12.37%,2015年比2011年增长了58.33%;全县茶叶总产量稳定在普洱市总产量的10%左右,年均增加8.97%,2015年比2011年增加了40.58%;全县茶叶综合产值占普洱市茶叶综合产值的14.5%左右,年均增加32.52%,2015年比2011年增加了199.95%,增速最快的是2013年,达到了57.52%(见表1)。
1.2.2 茶叶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至2015年底,全县有10个乡(镇)127个村民委员会1 144个村民小组种植茶叶,涉茶农户16 732户,茶农90 000余人,其中专业茶农人数29 800人。全县茶叶种植面积1.26万hm2,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0.58万hm2,生态茶园面积1.03万hm2,绿食品认证0.06万hm2,有机茶园认证面积0.1万hm2。全县有茶叶加工企业49家,其中工商部门注册的44家,实力强、有一定规模、并通过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的企业有21家;上规模、符合普洱茶加工标准的企业有14家;年生产加工量200t以上、产值上千万元的有9家。已注册的茶叶主要品牌有9个,即:白龙、大富、李记谷庄、彩程、富龙牌、谷印、上根、江山龙、润霖。目前,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社有159家,茶叶加工产品主要有普洱茶、名优绿茶、红茶、白茶等。
2 景谷县茶产业发展优势
2.1 自然生态条件优越,茶叶品质优异
景谷属横断山系纵谷区南段无量山脉分支,全县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是镶嵌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颗绿海明珠。有林业用地59.6万hm2,占全县总面积79.2%,人均拥有林地2hm2,是全国的12倍、全省的5.2倍,森林覆盖率74.7%。茶园生态环境好,有利于无公害茶和绿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基地建设,2015年景谷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景谷县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孕育了优异的茶叶品质,所产的秧塔大白茶在1981年省名茶鉴评会上被评为云南八大名茶之一,1989年被载入由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茶叶卷》,并列为国家地方性重点繁育推广良种[2]。此外勐主大山茶、回萨香茶、联合酸枣树茶、民乐隔界茶具有独特优异品质,深受爱茶人追捧。
2.2 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沉积丰厚
景谷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在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流通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底蕴,是普洱茶主要产区之一。景谷县清朝乾隆年间就生产姑娘茶、白龙须贡茶运往北京,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景谷茶人李文相采用景
浅析景谷县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都说江苏会有场大地震孙正平
(景谷县正兴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景谷  666407)
表1  2011—2015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茶产业统计情况
年度
茶园面积(万hm2)采摘面积(万hm2)茶叶总产量(万t)茶叶综合产值(万元)
景谷县普洱市
移民最便宜的国家只要5万
占普洱市比例
(%)
景谷县普洱市
占普洱市比例
(%)
景谷县普洱市
江门叱石风景区公园占普洱市比例
成都穷游5天攻略和花费
(%)
景谷县普洱市
占普洱市比例
(%)
2011  1.059.5810.960.727.779.270.69  6.0811.354443019420022.88 2012  1.1110.2010.880.828.1910.010.777.879.785981253730011.13 2013  1.1910.3911.450.879.209.460.878.949.739421373700012.78 2014  1.2310.4911.730.929.429.770.899.609.2711396591290012.48 2015  1.2610.6411.84  1.149.8911.530.9710.229.48133268102220013.04
·14·
航班查询在线查询
产 业 开 发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9期
谷县产优质晒青毛茶做料蒸压加工的月饼形团茶奠定了沱茶的雏形,景谷为云南沱茶的原产地。民国时期,景谷街成为景谷、景东、镇沅的茶叶交易中心,每逢牛羊街期,四山八路之茶汇集大街小巷,
商农之间自由成交[3]。新中国成立后,商业部确定景谷为边销茶产区,云南省过去制定的“滇青毛茶收购标准样”,就由景谷县茶厂制样。在茶叶生产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景谷县各族人民在植茶、采茶、制茶、饮茶、用茶、运茶、卖茶等茶事活动中,创造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故事、歌舞和饮茶、用茶的习俗。还有古茶山、古茶树、古茶庄、传统制茶工艺、茶马古道、马帮文物、古茶山和与茶有关的传说,以及散落在古茶山中记录古代茶事的石碑、各地珍藏的历史文献等珍贵的茶文化遗产,使茶叶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茶产业的一大亮点。
2.3 茶树种质资源丰富,适制多种茶类
县内有1个品质优良的秧塔大白茶地方良种和70年代以来,引进的长叶白毫、紫娟、云抗10号、云抗14号、矮丰、软枝乌龙等省级、国家级无性系良种和有性系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这些良种加上景谷原有的优良体品种为景谷县加工优质绿茶、普洱茶、红茶、白茶、乌龙茶奠定了基础,为景谷茶叶更好地打开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品种保证。
2.4 茶叶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景谷县2015年成立了正科级的茶叶和特生物产业局,结合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能更好地把茶叶产业相关政策、技术措施等宣传、落实好,为茶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完整服务。目前全县已有茶叶相关专业技术人员76人,其中茶叶专业加工技术人员32人,茶艺工15人。
3 景谷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
3.1 茶园基础条件差,管理粗放
景谷县大部分茶园分布在海拔1 300m以上山区、半山区,茶园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生产不便,生产效率低。茶园分散,茶叶生产以千家万户的小农户型为主,茶园管理粗放,有0.27万hm2茶园老化,产量效益低。
3.2 质量安全意识不强,加工工艺不规范
由于全县茶园较分散,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不合理使用农药,不注重茶产品质量现象依然存在。全县茶叶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有的茶厂设备陈旧,生产卫生条件差,生产的茶产品达不到茶叶卫生标准影响了茶叶的质量安全。茶叶生产工艺落后,茶产品数量较少,加工工艺不规范,产品规格不一致,茶叶品质不稳定。
3.3 龙头企业弱,精深加工有限
十二五以来景谷县茶叶企业发展迅速至2015年末景谷县有茶叶加工企业49家,但县级龙头企业只有景谷白龙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和景谷富民茶叶有限公司2家,龙头企业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有限。由于茶产品生产进入门槛低大部份企业规模小、生产设备差,工业化程度低,加工量少,基本处于小规
模生产、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加工人员文化水平低无技术,凭感觉做茶,产品五花八门,生产加工标准混乱,缺少跨地区、跨行业的大中型龙头企业,茶叶精深加工有限[4]。
3.4 缺少茶叶专业人才,科技支撑不力
景谷县一直以来由于机构设置等原因,好多进入农业部门专门学习茶叶的技术人员都不从事茶叶产业工作,乡镇没有明确从事茶产业服务的人员,兼职的人员缺少对茶叶相关知识的了解。茶农文化水平低,对茶叶新技术不了解,还沿用原始的茶树栽培技术。景谷除了茶叶生产加工专业人员少,而且营销人才队伍也缺乏,具有高学历的科技人员更匾乏。目前,景谷部分茶叶生产加工企业没有茶叶专业人才,没有一家茶叶企业设置研发机构,企业自我创新能力弱。
3.5 茶业专项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汕头南澳岛旅游景点
由于地方财力薄弱等多方面原因,各级政府对茶业种植管理、加工销售投入的扶持力度不够,影响了茶企业的融资和自我发展,制约了企业的做强、做大、做优、做精。
4 景谷县茶产业发展的对策
4.1 搞好茶园优化布局,提高种植管理水平
因地制宜实施生态保护改善工程、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和质量安全认证工程,强化基地林、水、路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技术培训,提高茶园标准化综合管理水平,推广实施标准茶园建设技术,加大对景谷、威远、凤山、民乐、永平、正兴等6个乡镇3万亩低产茶园的更新改造和良种推广力度。在民乐、景谷、永平、正兴、威远、凤山、碧安、半坡、益智、勐班10个乡镇新建0.2万hm2有机茶园,扩大景谷大白茶和紫芽茶种植面积,推广无性系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茶1号、雪芽100号、矮丰等无性系良种。
4.2 加大茶叶质量安全监管力度,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
县质监、工商、食品卫生、茶叶特生物局、农业等部门要加强对茶叶生产全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 普洱茶》、《普洱茶加工技术与管理规范》及国家有关茶叶的质量标准,对普洱茶行业进行规范化管理,督促企业按标准生产,确保质量安全。制定出台景谷大白茶地方综合标准,坚决打击粗制滥造、掺杂使假行为,在茶叶行业树立起规范生产、清洁加工、诚信经营的自律机制,促使景谷茶叶产业健康发展。可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企业开展质量认证,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和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和食品安全控制水平。继续搞好生态茶园建设,进一步加大有机茶园转换认证力度,打造有机茶品牌,提高景谷茶叶品质,推进全县茶产业持续稳步发展。
4.3 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茶产业集发展
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茶企业与本地企业联合,采取收购、兼并、联营、合作等市场化运作方式整合小、散、弱的茶叶加工企业,组建茶企业集团,实现茶产业集发展。同时,积极推行“大龙头+小龙头+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等基地联建产业化经营模式,建立健全生产者、销售者、投资者紧密联结的利益分配机制,大力发展生态茶园、家庭茶园(庄)、茶旅游山庄等建设,重点扶持云南景谷白龙茶业有限公司和景谷富民茶叶有限公司,加大对景谷李记谷庄茶业有限公司、云南景谷茶厂、景谷县云春茶厂、景谷上根茶厂茶扶持,搞好景谷白龙茶庄园和馨茗一碗水茶庄园建设。在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同时,关心、支持茶叶合作社的组建和发展,鼓励茶叶合作社对茶叶进行统一采摘、加工、包装、统一品牌、统一价格和统一销售,实现茶叶加工企业与分散茶农之间的对接,从源头上加强茶园的科学管理,提高茶叶产品的安全性。建立健全中小企业和合作社档案,组织他们评茶、斗茶,参加展会,适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给他们提供政策、技术等支持。
4.4 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茶叶科技含量
要增加投入,加强县茶叶和特生物局的建设,不断改善科研和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条件。在主产茶的乡镇配置茶叶科技推广人充实茶产业科技队伍,明确茶产业联系对接人员把相关茶产业政策层层落实到户。加大对茶农的茶园管理,茶叶加工技术等培训力度,促使茶农生产出优质安全的茶产品。鼓励茶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推进普洱茶功效研究,开发功能型茶产品。
4.5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制定出十三五期间景谷茶产业发展规划,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项目为纽带,整合有关项目,重点支持(下转第44页)
·15·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9期
3.5  加强收购管理
秋收期间和食用菌出菇结束后,玉米、马铃薯、蔬菜收购后要督促各地膜回收网点利用运输工具,组织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方法,分区域逐村组、逐地块开展废旧薄膜的回收。并且配备专人负责该项工作,记录废旧农膜回收定点收购加工企业交售废旧农膜的数量,督促收购站(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同时及时做好田间地头捡拾废旧农膜的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指导农户将捡拾的废旧农膜统一堆放在地头,严禁焚烧、填埋和丢弃,确保田间地头、房前屋后等地看不见废旧农膜,彻底杜绝“白污染”。
3.6  严格督查考核
承德市政府责成各县区要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与地膜技术推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与地膜推广任务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严格按照废旧农膜回收指标,制定考核办法,将废旧农膜回收纳入年度考
核范围,认真督促检查,严格进行考核,推进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 贾洪男,金哲石,刘娜娜.地膜覆盖残留危害及防治措施[J].
河北农业,2013,(4):127.
[2] 杜晓明,徐刚,许端平,等.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
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J].农业工程学报,2005,21(z1):225-227.
[3] 李治国,周静博,张丛,等.农田地膜污染与防治对策[J].河北
工业科技,2015,32(2):177-182.
结构得到改善,骨干人才队伍得到充实,学术水平得到提升。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考试,将那些专业水平高、有推广能力、扎实肯干的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出来,每个乡镇站安排7~8人,是切实可行的。乡镇农技站由县农业局实行专业化管理后,战斗力会大大加强。
4)双向培训,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推广能力和农民的基本素质。技术培训工作应包含两
个方面,培训技术人员和培训农民。培训农民,提高农民对科技成果的应用能力是最终目的。但培训技术人员,提高其技术水平的推广能力却是培训大批量农民的前提,其效果则是直接培训农民的百倍、千倍。建议经常性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这个措施是不可少的。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要发展,要有声有,就必须将试验示范、培训、推广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办班和现场实训等形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建议建立农技人员培训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批技术人员是到农业部认定的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等进行异地培训,也可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来县内举办培训班,通过现场讲授,提高技术人员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占平,章法正.东乡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
与建议[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18):9-11.
[2] 王兴川. 滦南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及发展建议[J].基层
农技推广,2016,(4):72.
茶产业优质原料基地建设、、有机认证、初制所建设、茶叶产品开发、品牌提升、市场开拓、茶文化
挖掘弘扬、清洁化生产和加工自动化设备研发应用。一是建立古树茶、野生茶树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古茶树资源保护宣传力度,对古茶园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二是采取政府引导、业主投入,以奖代补或直接购买茶园生产物资等方式对样板示范初制所的改造予以补助,对产品升级换代、绿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引资保护古茶园、品牌塑造等给予奖励;[5]三是对普洱茶产品研发的新工艺、新技术成果给予奖励;四是对年产1000t以上的茶叶生产企业,减免所得税和营业税;五是争取金融部门对茶产业贷款,融资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其尽快做大做强,成为龙头(骨干)企业。
4.6 多措并举,培育电商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和普及应用,传统的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网上购物逐渐成为了人们的网上行为之一,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电商发展刻不容缓。一是依托景谷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整合银行金融、货运物流、媒体宣传等资源帮助企业和农户进行市场定位、品牌建设、包装设计、市场营销等体系化的建设和服务,从而实现“产品”向“商品”,“商品”向 “品牌”的转变,有效带动景谷电子商务化的发展。二是优选平台,突出特,茶叶电商发展模式多种多样,除了淘宝、京东、亚马逊等平台外还有、QQ、手机APP 等网商平台,要在组合运用多种策略的基础上突出景谷特,不同规模的企业也应采取适合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大型茶叶企业而言,可制定企业电商发展规划,积极招募、发展电子商务团队,在雄厚资金的支持下,逐步拓展网络销售渠道,实现天猫、淘宝、京东、亚马逊、微店等全网覆盖。对于小型茶企而言,如有相关电商人才,可将茶叶
产品、茶叶企业等相关信息放到淘宝等低门槛电商平台上,并根据茶叶企业的发展实时更新、增添信息,力求网站界面美观、内容丰富,通过优良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回头客[6]。
参考文献
[1] 黄桂枢.论景谷茶叶的文化历史底蕴[J].普洱杂志,2010,
(10):75.
[2] 苏其兰.景谷大白茶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云南茶叶,2010,
(4):12.
[3] 黄桂枢.普洱茶文化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
110.
[4] 肖红云,董成锋.临沧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临沧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102.
[5] 李荣福,李仁.云茶科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254.
[6] 陈峰,金晶,庞法松,等.径山茶电子商务发展浅析与对策建议
[J].中国茶叶,2015,(6):21.
(上接第15页)(上接第41页)
·44·

本文发布于:2023-07-23 13:2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449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茶叶   景谷   发展   产业   企业   茶园   加工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