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苏州园林景点翻译策略

阅读: 评论:0

现代经济信息
功能目的论视阈下的苏州园林景点翻译策略
李 云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英语教学中心
摘要: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大量的文化信息,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但苏州园林景点的英文翻译状况不容乐观。译者应该充分以游客的反应为出发点,发挥积极的介入和调和作用,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手段和方法,尽力帮助外国游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促成这一跨文化交际事件的顺利完成。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功能对等;文化缺省;补偿手段;归化与异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27-0382-02
一、引言
蜚声中外的苏州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苏州园林运用了高超的造园艺术,力求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处处体现着文化精髓与文化内涵,是自然精神与人文环境的艺术统一,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1997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后,又陆续增补列入了更多的园林,如沧浪亭、狮子林、耦园、艺圃等。
苏州园林古朴、典雅、幽静、秀美,遍布苏州古城内外,现保存完整的多达六十多处。国内外游客深受其古典气质及文化意境吸引,纷纷慕名前来。由于苏州园林承载了大量传统文化及艺术信息,涉及到文学、绘画、建筑等领域,对当今的中国人来说,每一次古典园林之行便如一场跨越现代与古代的文化学习之旅。而对于外国游客,游览苏州古典园林毫无疑问更是一场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需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更需跨越地域、时空以及不同文化体系和审美方式之间的巨大差别。要顺利完成这场跨文化之旅,必须借助翻译的媒介作用,达成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转换和沟通。二、苏州园林景观翻译现状
正如我们所知,旅游英语和景点翻译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领略自然风光、欣赏名胜古迹、体验风土人情,同时也肩负着展示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然而,苏州古典园林中的景点翻译并没有得到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足够的重视,现存在各个园林中的景点翻译状况并不尽如人意,甚至令人堪忧。问题主要表现在:园林名称、景点名称不统一;景点的名称翻译和英文介绍缺失;对景点的出处和渊源不加考证,乱译误译;景点英文介绍语焉不详、漏译;景点英文介绍受限于原文,直白死板,过分直译、死译;更不用说那些不规范的公共标识和公示语了,稍懂英文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错误。可以设想,如果前来游览的外国游客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缺乏深厚的了解,面对苏州园林中大量密集的文化承载元素,不仅缺乏恰当的帮助,甚至还受到误导,必定会产生困惑,最终只能是雾里观花,不明就里。这不仅极大影响游客的参观体验,甚至可能毁坏苏州园林作为经典旅游景点的国际形象及声誉。
三、功能对等理论与德国翻译功能学派视阈下的旅游翻译
根据翻译之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翻译就是沟通,翻译不能强求语言形式或语句之间的死板对应,而是应该力求达成语言功能上的对等,用恰当、自然的语言将源语信息转换成目的语,再现文化信息,并保留原文的语义、风格、文体。功能对等理论由原来的“动态对等”发展而来,盛行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并于八十年代得到修订补充。德国翻译功能学派,也称翻译目的派,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得到蓬勃发展。他们认为,翻译不能仅从语言学的角度来处理,因为翻译的本质不仅是语言层次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体系间的转换与沟通、交流。译者应多关注译文和读者,多关注译文的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具体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积极发挥介入和调和作用。
旅游景点翻译属于实用文本翻译,其目的是为潜在的读者,即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生活、思维、审美及文学经验的外国游客服务,使其在游览过程中产生与本族游客相同或接近的体验。苏州古典园林的精华在于其隐逸文化。古代的官场文人厌倦于宦海沉浮,退隐后在市井的方寸之间开辟出一片幽静天地,造山造水造园而居。苏州园林从建筑风格、花木景观,到家具陈设、楹联题字,无一不体现造园者富足优裕的生活、文学艺术上的造诣以及淡泊宁静的高雅格调,是古代文人对物质追求和精神追求的双重体现。园林的文化意境来自于个体审美的游历过程,要将这种文化艺术内涵通过跨文化交际方式完整无遗地传递给外国游客实属不易,这一过程需要译者的积极介入与调和。对译者来说,
除了要具有相当的外语水平,还必须具有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丰富的历史知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以及严谨负责的翻译态度。只有具备了这些素养,才能最大程度地促成这场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完成。
四、苏州古典园林景点翻译原则及策略
如前所述,苏州园林景点翻译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缺陷,严重影响了外国游客的游园体验和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园林管理部门和专业人员的高度重视、统一管理和通力协作。在具体的实践操作和翻译过程中应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坚持采用地道、规范的国际通用表达方式
要开展广泛的调研工作,对园林中的公共标识语和公示语进行全面纠查。杜绝如诸如拼写语法之类的低级错误以及想当然式的中式英文翻译。
2.统一景点和景观的译文名称
乌镇西栅内民宿预订经实地调研发现,有些园林的英文名称还未得到统一,比如狮子林的官方宣传册上将自己称为“Lion Forest Garden”,而大众的印象中狮子林的英文翻译却是约定俗成的“Lion Grove”。再比如,狮子林官方宣传册上的地图指引中,部分景观英文翻译与园林内景观指示牌上的不一致,如“双香仙馆”分别被
翻译成了“Angelic Plum and Lotus blooms House”和“Fair House of Double Fragrance”。这样的例子为数不少。景点名称翻译混乱会给游客,尤其是外国游客带来很大困扰。因此,不同分管部门不能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遂宁疫情最新消息
3.对景点出处必须进行考证,不能望文生义
苏州园林被称为“文人写意山水园”,古代造园的主人大多具有极高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不管是园林的名称,还是园中
香港疫情最新通报文化视野
的亭台楼榭、厅堂斋馆,其命名都有典故渊源。如果译者不对这些加以考证,那么翻出来的译文可能就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甚至导致理解偏差。比如,拙政园的英文名称“Humble Administrator’s Garden”,其实并不能很好地体现园主的命名初衷。拙政园是16世纪初辞官返乡的明代御史王献臣所建,其名出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闲居赋》:“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因此,拙政指的并不是官员的自谦,而指的是回归自然、种菜浇园之事。逐一细细考证过去,通观各个园林的英文名称,大多没有正确传递出原有的文化信息。留园(The Lingering Garden)并不指景优美使游人流连忘返,网师园(The Master-of-Nets Garden)的主人也并非编织渔网的大师。但经过多年的口口相传,这些园林名称的英文翻译已经深入人心,若要一时之间全部推翻也不切实际,反而容易造广州花园酒店
成混乱。但园林内部景观的英文翻译则应该及时整改,以求能准确传达其最初命名的涵义。
4.设身处地为游客着想,尽最大可能传递更多的文化信息
苏州园林中许多景点和景观的英文翻译存在普遍的缺失现象。如前所述,苏州园林文化底蕴深厚,一景一物都承载着大量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是建筑、文学、绘画、书法等艺术精品的集中体现。在园林中,有着大量的品题、诗句、楹联、匾额、题字等,它们大多出自名家之手,用于写景抒情言志,或体现传统文化道德。文字创造意境,本族游客仅看到这些文字就能产生诗情画意的美好联想。而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他们无法体会到这种情景相融,意境相谐。因此,翻译人员要以读者为归宿,充分考虑到读者的反应和接受程度。中英文之间确实存在着语言体系和文化体系的巨大差异,会导致一定的交际障碍和信息缺失,但不能因此就干脆放弃翻译。
5.灵活采用翻译策略,不可过度音译、直译、死译、硬译
对于一些简单的以景物命名的景点,大可采用将源语词汇直接转换成目的语的直译方法,直白易懂,也不容易造成误解。如拙政园的盆景园(Bonsai Garden)、水廊(Water Corridor),狮子林的石舫(Stone Boat)、扇亭(Fan-shaped Pavilion)。但若是景点名称涉及到历史典故或文学典故,就需要采用意译的方法。比如狮子林的主厅燕誉堂,既不能直接音译为“Yan Yu Hall”,更不能望文生义硬译为“The Swallow Reputation Hall”,否则既失掉了原有的文化内涵,又会贻笑大方。此名出自诗经“式燕且誉,
波兰vs瑞典
好而无射”,官方译为“Hall of Joyous Feasts”,这一译法虽然不能完全传递原出处的意蕴,但在意义上也算是比较贴切。再比如暗香疏影楼,来自著名诗句,画面感意境感极强,在本族游客心中能引发无限的美感与遐想。它的英文翻译有诸多版本:“Faint Fragrance Dim Shadow Mansion”、“The Slight Plum Sweat and Scare Shadow Tower”、“Building of Creeping Fragrance and Thin Shadows”,分别来自官宣手册、地图和指示牌。比较而言第一个版本直译痕迹最重,最后一个版本较有意境一些。第二个版本让人一头雾水,也许是误将sweet拼成了sweat,又把scarce错拼成了scare吧。在官方园林地图居然上出现这样的低级错误,实在是匪夷所思。总体来说,在翻译过程中,所传递的信息都难以避免地失掉一些文化意蕴,少了原文的神韵,难以对英语读者产生同样的效果。
6.采用注释法和解释性翻译等补偿策略来处理跨文化信息
在人类的交际过程中,会对共享或共有的本族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进行省略,从而造成文化缺省。但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来自异族文化者来说,这是一种不利的现象,是文化背景知识缺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单一直译的方法来解决而不做任何补充,就会给译入语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通常来说,补偿策略可分为显性补偿与隐形补偿,前者指明确的注释法(如脚注、尾注、文内注以及前言、附录等),此种方法属于异化的翻译策略;后者指译者在译文内采用译入语手段(如类比法、解释法等),对原文加以调整,以求达到读者反应对等,总体上是倾向于归化的翻译策略。
816地下核6万人都死了
园林景点翻译中对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特殊词汇加注释和解释性翻译是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做法。如果译入语中没有完全对应的词汇,那么可以采用音译加注释或解释;如果源语词汇承载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则可以采用直译加注释或解释的方法。例如,网师园的园名可译为“Wangshi Garden,named after a small nearby alley called Wangsi,also called the Master-of-Nets Garden,master of nets is the literary name for fisherman,showing the owner’s aloofness from politics and material pursuits.”总之,这是一种异化的翻译策略,旨在让译文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信息,又不会造成信息缺失或偏离,满足外国游客的异域文化期待心理。
在园林景观翻译中,类比法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指的是用目的语中的习惯用语或现成的表达方式来取代源语文化中难以理解或有不同文化内涵的部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在英文中经常用虎的形象来代替汉语里龙的形象,因为英语中的“dragon”是邪恶的代表而不是活力的象征。虽然类比法能满足功能对等的要求,让读者较为快速准确地理解所需表达的内容,但这种补偿是以牺牲了原汁原味的源语文化内涵为代价的,因此这种过度归化的补偿策略并不值得推荐,可以在特殊情况下作为应急手段使用,但要注意使用限度。
五、结语
翻译的动机和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准则。无论是哪种翻译标准、翻译策略或翻译方法,都有一定
的侧重点和优势,不能机械照搬。最恰当的做法是依据不同的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接受对象来制定“多元互补”的翻译对策,量体裁衣,灵活处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翻译的客观实际,满足翻译的实际要求(谭载喜,2012:23)。苏州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着极高的文化、思想和艺术价值,如何将这一优秀文化推向世界,让其得到更多人理解、喜爱,需要更多翻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凌双英.基于读者反应论的旅游英语翻译策略[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34(3):126-129.
[2]刘桂兰.浅谈补偿文化缺省的解释性翻译限度[J].上海翻译,2016
(2):61-63.
[3]宋连香.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11,2 (13):351-353.
[4]孙瑾.苏州园林景点的名称翻译与文化缺失[J].安徽文学,2008(4): 332-335.
[5]谭载喜.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2.
作者简介:李 云(1973-),女,汉族,江苏昆山人,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和英语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苏州古典园林英文翻译原则初探”,编号KY-ZSB1808。

本文发布于:2023-07-25 19:33: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4842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翻译   文化   园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