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之比较

阅读: 评论:0

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之比较
 
作者:邓珞华,周欣平
单位:武汉大学图书馆,美国匹兹堡大学图书馆
摘要:比较了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馆藏资源的购置和布局,读者服务的内容和方式,经费及其筹措渠道等五个方面的异同,探讨了这些异同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弥补差距的办法。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比较图书馆学
 
图书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各种类型各具特的图书馆。1927年国际图书馆协会和机构联合会成立以后,跨国家、跨地区、跨文化的图书馆比较研究逐步发
展起来,50年代以后形成了图书馆的一门分支学科——比较图书馆学。它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对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进行比较研究,了解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图书馆实践,出它们的异同点,研究形成这些异同点的原因,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扩展和深化对图书馆和图书馆事业的认识。
笔者分别来自中美两个国家的大学图书馆,又分别在对方学校学习和工作过一段时间。由于同是处于管理者的位置,因而对两国高校图书馆管理方法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结果有较深刻的体会。我们在本文中详细地列举了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在机构设置、人事管理、馆藏资源的购置原则和布局、读者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以及经费数量及其筹措渠道等5个方面的异同点,探讨了这些异同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弥补差距的办法。其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借鉴对方的经验,吸取对方的教训,从而推动中美两国高校图书馆的共同发展。
总体比较
总体上讲,中国高校图书馆与美国高校图书馆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又直接影响到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缺乏法律保障
中国至今没有一部图书馆方面的法律,而美国早在桂林象山景区门票1925年就制定了图书馆法,其主要内容有:(1)各级政府要建立图书馆。(2)为图书馆征税。(3)图书馆的行政管理人员由行政长官指派的图书馆委员会任命,负责图书馆的经费控制、行政管理和财产管理等工作[1]。这种立法保障了图书馆生存的合法性和连续性。而中国的图书馆由于缺乏法律的保障,生存相对艰难。相当多的县级公共图书馆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购书经费达不到规定的比例。
2北京旅行社招聘.合作化协调程度低
美国通过立法、专业协会和利益驱动三种方法进行全国性和地方性的合作协调工作。例如美国“公共法”第48款就规定国会图书馆在世界各地和美国各地设立永久代表,负责购买世界和美国各地的出版物,进行编目并向外分发编目数据[2]。又如美国国会通过的“美国全国采编计划”规定美国至少要保存一份世界各地出版的有学术研究价值的图书[3]。最为杰出的合作范例是1977年成立的OCLC编目中心。该组织成立伊始就有350多个成员馆(大部分是高校图书馆)到1997年,成员馆已达25000多个,遍布65个国家[4]。此外,专业协会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研究图书馆协(ARL)在组织全国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方面
也起着很大的作用。联邦政府还下设一个“全国图书馆情报学委员会”,负责为总统提供图书馆和情报方面的咨询,组织调研,制定和评审规划,向国会提出报告等。1997年成立的联邦政府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Institute of Museum and Library Services)每年将数以千万计美元的资金注入图书馆和图书馆教育事业,资助图书馆的重点项目,用颁发研究发展基金的办法从宏观上调控和引导全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RL)也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协调全国的图书馆发展。比如近几年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推动的“电子学术文献出版计划”(SPARC)和“全球资源共享计划”(Global Resource Sharing Project)联合美国众多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进行自办电子学术文献和电子学术期刊的出版业务及国际文献的传递和共享,对美国学术图书馆在21世纪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中国的专业图书馆协会,如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在合作协调方面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美国的ARL,但全国性协会——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协调作用非常有限,协调合作计划因为没有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常常不能彻底实行。受利益驱动的民间合作项目也有不少,例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都有高校图书馆的采编中心,但都还没有形成规模。
3.自动化进展迅速,但技术和规模上仍有差距
90年代以来,中国大中型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在自动化管理方面进展迅速,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实现了编目、流通的计算机管理和网上信息检索。但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大学的图书馆外,一般图书馆所拥有的计算机数量不超过100台,读者一般不能自由使用计算机,很多工作人员也不能用计算机来从事图书馆管理。图书馆的整体自动化程度不高,而且馆际通用的标准和运作方式不一,很难形成一个全国规模的图书馆计算机网和国家信息网。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通讯电缆传输速率较低,图书馆管理软件的网上功能很弱,使得上网困难,经常发生堵塞现象。
4.“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不强
服务意识不强是中国高校图书馆多年以来存在的普遍问题。例如读者强烈要求的开架借阅,在中国争论了几十年,只到近十年才普遍实行。免费参考咨询至今未能充分实行。服务态度亟待改善。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中美两国图书馆在服务意识上的明显差距,那就是美国的图书馆里,一般是不能用“没有”两个字把读者打发走的。参考馆员对于前来提问的读者,必须想方设法满足他们的要求,至少要告诉他们怎样能到所需的资料。而在
中国的图书馆里,“没有”是打发读者的一个常用词汇。
袁家村旅游攻略机构设置方面的比较
图书馆的机构设置是由图书馆的功能所决定的。根据传统的图书馆学理论,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有三个,即资料的搜集、资料的组织和资料的传播利用[5]。无论是在中国或是在美国,为了实现这三种功能,所有的大学都要设立相应的部门:采访部实现资料的搜集功能,编目部实现资料的组织功能,而资料的传播功能一般由多个服务部门共同实现。这些服务部门的名称因馆而异,但一般都设有参考部、流通部,许多大型图书馆还设有分馆和特藏部等。
但中美高校图书馆在部门设置上,尤其在读者服务部门的设置上的做法有明显的差异,中国高校图书馆设置的部门数量一般多于美国。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不含分馆)下设部门有:办公室、采访部、编目部、典藏部、技术部、外借部、阅览部、参考部、特藏部、文科中心、视听资料部。而与武汉大学规模相当的匹兹堡大学图书馆(不含分馆)普通人怎么去香港工作下设部门只有办公室、技术服务部(含采访编目)、流通部、参考部、信息系统部(负责计算机应用系统)、藏书发展部。
中国高校图书馆部门设置多的主要原因是对图书馆功能划分过细。这些细分中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但是是被迫的,有些是不合理但可以改善的。
采访、编目的划分是合理的。多数美国高校图书馆都实行了采访编目部门的合并。由于采访编目工作的逐步社会化和商业化,采访人员在收到书刊资料时仅做简单记录和处理就可以将它们直接送到流通部门。在这种条件下,采访部和编目部合并成了技术服务部,实行高效率的一条龙作业。传统的编目人员的职责也在改变。除了亚洲、东欧、拉丁美洲和非洲等语言的编目仍在馆内进行外,西文编目已实行了社会化商业化,使得编目人员的编制逐步缩小。现有的编目人员则主要从事数据维护,技术协调和监督工作。而在中国,由于采访编目还未实现社会化和商业化,这两个部门也就不可能合并。
声像资料和机读资料的独立是被迫的。在中国高校图书馆,电脑和声像资料阅读器的数量目前还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绝大多数图书馆的经费维持不了这些机器的运行维修和更新,必须向读者收取一定费用才能维持生存。此外图书馆一般没有中央空调,机器必须放在有空调的房间里,以免损坏。因此,这些资料的服务工作只好从读者服务中分离出来。
借阅参分离则是不合理且可以改正的。中国很多高校图书馆的外借、阅览、参考部门是分
开设立的,借、阅、参下往往又加细分。如武汉大学图书馆外借部有单独的书库,这些书库的书只供外借,无法就室阅览(因为没有桌椅)。书库又分为中文书库、西文书库、俄文书库和日文书库。中文书库又分文科和理科书库。阅览室的书一般只供阅览,不外借或临时外借(借期1天)。阅览部下又按读者类型(教师、学生)、学科(文科、理科)、文种(中文、外文)划分成阅览室,全馆共有17个阅览室。这样层层划分的结果是:①读者深感不便。一种资料可能在几处收藏,他们不知道究竟应该在哪里。②人财物的浪费。本来只用买1本的现在要买几本。如1种中文书,要使所有读者能看到,必须买3本以上:学生阅览室1本,教师阅览室1本,外借部1本。本来只要1个人管理的现在要几个人管理,例如一个大阅览室只要嵩山少林寺在哪个省1个人管理,把它分成3个阅览室则需要3个人管理。馆舍空间被划分成过多的小房间,从建筑上讲也是个浪费。有些阅览室可能冷冷清清,而同时另外的阅览室又可能人满为患。总之,从管理学、运筹学的观点来看,借阅参分离是极不可取的做法。
相比之下,美国高校图书馆多采用“统仓管理方式”,整个图书馆只有一个进出口,除特藏文献和现刊外,其它文献不单设阅览室。文献资料尽量集中,按一个索书号系统排列。读者可以在整个图书馆内随意浏览和自由取书。馆内有校警全天执勤监察,并有严密的防盗
系统和偷窃惩罚措施。
潍坊职业学院人事管理的比较
管理的核心是人的管理。原耶鲁大学图书馆馆长Rutheford D. Rogers和原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馆长David C. Weber认为“管理就是通过人去完成工作。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为每一个岗位——不管这个岗位重要或不重要——到最合适的人选。”[6]
1.干部的选拔
图书馆干部的选拔方法,在美国和中国具有很大差异。中国高校图书馆干部的决定主要采用任命制,即学校领导任命馆长(一般从校内人员中挑选),馆长任命部主任(一般从馆内人员中挑选)。比较民主的做法是在任命前进行一次民意测验。而美国高校图书馆的干部选拔主要采用公开招聘和直接任命两种方式。总馆馆长一般要通过全国公开招聘的方式产生。校内人员只要符合条件,可以申请参加任何一级图书馆干部的招聘。不管是校内或校外的申请者,一律按条件优劣评选录用。这两种方法各有短长。公开招聘比较容易吸收优秀人才,从外部来的馆长、部主任没有人事羁绊,缺点是他们必须经过一段时间才能熟悉馆内
部内情况。而内部任命制由于挑选范围有限,优秀人才比较难以出现,长期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上工作的干部容易产生守旧心理;其优点是干部熟悉馆内情况,无需一个熟悉过程。Rutheford  D. RogersDavid C. Weber认为,为了兼顾两者的优点,三分之二的干部应该从内部产生,而馆领导应有一部分从外部招聘以增加外部经验和新鲜观点。[6]
中国高校图书馆的任命制存在几个明显的弊病:第一,挑选范围太窄,因为从内部产生干部首先就排除了大量的外部候选人。第二,校领导出于某种考虑,常常任命一些不适合于其他某个领导岗位工作的干部为图书馆馆长,而不管他是否胜任图书馆工作。第三,由于以上原因,干部的素质可能达不到要求。例如绝大部分馆长没有硕士以上学历,相当数量的馆长在任命之前从来没有在图书馆工作过,其中一些人不了解也不热爱图书馆。

本文发布于:2023-07-26 18:08: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50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图书馆   高校   美国   读者   中国   资料   编目   管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