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创新区规划策略研究——以广东松山湖创新区城市设计为例

阅读: 评论:0

摘要
随着我国科技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生态型创新区逐步孕育而生。生态型创新区规划应重点关注如何处理好发展动力、旧城阻力和生态底线三者间的矛盾,“锚固”生态底线思维、和谐共生思维和以人为本思维。
文章通过对广东松山湖生态型创新区规划的研究,提出生态型创新区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导向,以藤蔓生长的模式促进生态与城市的和谐共赢,以科创产业激发全产业链发展,以人的需求构建复合、高效、舒适的国际社区,最终建设成为产业、城市、生态多元融合,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蔓创城”。
城市创新区是研发机构、创新企业、创新驱动机构集聚,交通可达性良好,居住、办公、商业、文化等功能复合的开放型城市区域。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专业特鲜明的城市创新区也在各地快速崛起,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功能提升、空间优化的增长极和标志区,如以工业历史风貌为空间特,科技金融、文化创意、时尚设计为功能特的上海杨浦滨江地区;以艺术、工业与生态融合为空间特,以科技文化、传媒艺术、人工智能为主导功能的上海徐汇滨江地区;以科技研发、科研孵化、科创总部、体验制造为主导的上海张江科学城;将科技研发与生态保护相融合的上海松江“九科绿洲”地区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规划要做到以绿为基、以人为本,强调生态人文、可持续创新发展,要通过高质量的绿发展、低碳发展,做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相结合。这大大丰富了创新区的发展内涵,给创新空间的不断变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生态型创新区。
海南十大最好玩的地方
生态型创新区是以藤蔓生长模式来促进生态与城市的和谐共赢,以科创产业激发全产业链发展,以人的需求构建复合、高效、舒适的国际社区,最终建设成为产业、生活、生态多元融合,具有可持续生命力的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珠三角经济圈内,广东东莞松山湖南部滨湖创新区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生态型创新区。松山湖南部滨湖创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创新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东莞创新中轴线上的重要节点,南依巍峨山,北临松山湖,紧邻大朗象山片区,距东莞市区约20 km,距深圳光明新区约10 km,距离深圳宝安机场约40 分钟车程,距离广州白云机场约90 分钟车程,区位优越(图1)。基地总面积约为20.7 km2,其中,滨湖核心地区面积8.9 km2。
图1 本文研究项目区位图
近年来,基地发展势头强劲,华为终端总部等国际化高端企业不断聚集,有望成为广州、深圳创新发展“引擎”的重要节点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创新基地(图2)。
图2 本文研究项目现状用地图
长岛天气预报15天为了建设好这块区域,地方政府组织了城市设计国际方案的征集,力求超前规划、精细管理、精准实施。本文将以松山湖南部滨湖创新区规划为例,探讨针对此类创新区的规划策略。
1
生态型创新区的破题思考和发展理念
遇龙河竹筏漂流最佳方案2000 年以来,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不断加速聚集各类企业。2001 年,为实现东莞未来制造业转型,规划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2010 年成为国家级高新区,2016 年华为总部落户,规划远期目标是打造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入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力,但也因缺乏超前、科学的规划蓝图而导致地区无序发展。
70岁以上老人旅游1.1  问题与挑战
生态弱势与开发强势。良好的松山湖生态环境造就了卓越的开发空间和土地价值,而城市开发正逐渐导致地区“水、绿、山”资源不断丧失,整体生态品质降低,同时也会影响地区的投资环境,不利于创新企业的落户及人才的吸纳。
青岛方特水上乐园
园区繁荣与社区萧条。创新区的发展最初一般源于大型企业的入驻,带动中小企业共同发展,实现要素逐步集聚,规模初显。但这种以经济为主导的“工厂模式”由于功能单一、配套缺失,如公共活动场所缺失、生活配套设施不足、教育设施不匹配等,易导致产城割裂、就业环境差、整体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出现园区繁荣而社区萧条的现象,不符合创新区的发展愿景,也必将阻碍创新区向着更高端的目标迈进。梅岭风景区有哪些景点
交通封闭与尽端瓶颈。生态型创新区选址往往离中心城不远,生态环境较好且有一定的基础配套设施,既有利于资源供给,又可以用环境优势吸引人才就业。但这些区域最初普遍存在因自然要素阻隔而导致的交通封闭与道路尽端出现瓶颈的现象。松山湖南部地区就是北有湖、南有山的交通瓶颈区,不利于创新产业的高效运营。
旧区差乱与空间低质。为了激活地区经济和环境,创新区的选址往往也是政府急于进行城市修补和改造的地区,希望通过创新区概念的引入,重估价值,提升功能,实现创新带动城市旧改,同时通过旧改为创新培育基础。松山湖滨湖地区已经有华为总部等新兴企业入驻,环境相对较好,但南部是衰败的工业区、服务落后的生活区和无序杂乱的街道,环境差乱,空间品质低劣。
1.2  破题与思考
处理好三大关系和解决四大矛盾:针对问题与挑战,生态型创新区规划的重点是处理好发展动力、旧城阻力和生态约束力三者间的关系,并解决四大矛盾:解决生态与开发的矛盾,解决企业运营与城市生活的矛盾,解决地形条件约束与创新区交通需求的矛盾,解决旧城旧厂无序和创新区空间品质要求的矛盾。
“锚固”两大思维:一是生态底线思维,把生态资源保护和生态安全维护作为地区发展的基本
前提,规划的首要工作是构建适应地区生态培育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
二是和谐共生思维,在生态体系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链,打造产业链,集聚创新链,提供服务链,并以人的需求为导向,推动产城融合、景城融合,完善公共服务,使就业、家庭、娱乐三者有机融合。
“蔓创城”(Cirrus Innovation City,CIC)发展模式:即结合问题及挑战,从生态资源、产业活力、交通出行、社区配套、空间尺度、更新改造六个方面入手,实现土地价值的最大化。松山湖南部滨湖地区概念规划提出构建“蔓创城”的发展模式。
蔓(Cirrus)——“藤蔓网络+生态经济”:规划以水为脉,以绿为韵,构建廊道网络、智慧农田、景观前沿、工业公园等“生态蔓”空间,并衍生生态旅游、绿科技、新能源研发等生态经济要素;
创(Innovation)—“系统活力+ 科创引领”:规划科创为魂、城市创新、产业孵育、持续发展的“科创漫”空间,具体发展研发创新、总部服务、双创功能、科技服务、集成制造、高端服务、科技体验、共享平台等多元融合的业态;
城(City)—“综合服务+ 国际社区”:规划步行优先、尺度宜人,产城融合、社区幸福的“生活慢”空间,配置与创新区生活需求相匹配的社区服务、绿交通、步行街区、各级公共中心等宜居要素。
“蔓创城”模式营造的“生态蔓+ 科创漫+ 生活慢”的功能空间融合特,有效地解决了基地“割裂”的问题,实现了生态、生活和生产的融合发展,为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管控方式(图3)。

本文发布于:2023-08-04 01:05: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642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创新   生态   发展   地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