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格局划分浅析

阅读: 评论:0

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格局划分浅析
摘要:2019年,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从202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土地整治新起点,成为行业专家、学者和从业人员的热点议题。生态空间布局不合理和生态系统退化一直是土地利用中的突出问题,作为土地利用优化调整的平台,以往的土地整治通常更注重耕地指标的产出和环境污染源的简单治理,缺乏对生态空间布局和生态功能提升的系统性考量。本文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要求出发,分析当前生态建设重点方向、生态规划的策略与方法,为今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国土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划分
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建设
(一)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众多,例如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工业废水、工业废气、工业废弃物,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人类生活中排放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业经营中施用的化肥、
农药等,都会对土地生态系统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威胁人类生存环境。从土地利用的角度,土壤环境污染和水环境污染是土地生态建设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
(二)生态系统修复
生态系统修复主要针对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和生态脆弱问题进行系统性的修复或重构,恢复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实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和当地生态可持续发展。从土地承载空间上看,生态系统修复可细分林地、湿地(水域)和农田(耕地)等生态系统建设。
1.林地生态系统建设。
林地建设不光是增加森林覆盖率,不仅需要考虑林地休闲游憩景观的需要,也要兼顾林地生态系统的水土保持、动物保育等生态服务功能,因此应避免单一龄期、单一林种的种植,应更多地采用异龄、多种类的模式构建生态混交林,要从植物落构建角度来设置林地的“乔-灌-草”空间复层结构。
2.湿地生态系统建设。
水域建设不仅要满足防汛、防涝、航运等基本要求,还要考虑水域作为湿地的环境净化和生物保育功能,同时应避免水系岸线的僵直化和驳岸过度硬化造成水陆生态系统阻隔,宜更多地采用自然缓坡岸线或设置一些近岸湿地浅滩,为涉禽、鱼虾、陆地动物提供一定的物质交换场所,使自然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得以延续。
二、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生态规划
(一)规划控制指标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规划其实是生态资源优质化、生活空间环保化、农业生产生态化和产业发展绿化的过程。在生态资源方面,以往土地整治规划多关注林地、水域湿地的数量控制指标,如森林覆盖率、水面积率等,对生态资源的布局合理性和生态质量考虑较少。其实,林地景观连接度、水系沟通性等指标对生态资源优化更具有指导意义,生物多样性、水质、碳排放吸收量等指标则能反映生态资源的质量。在生活空间方面,除了常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人均绿地率、生活污水纳管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等数量指标以外,应增加清洁能源普及率、环保建筑占比等质量指标。在农业生产空间方面,有农田集中连片程度、农田防护面积比例等常规数量结构指标,但对于农田生产模式和农田生态系
统的控制要求缺乏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配套率、农田轮间套种面积比例、农田区域生境多样性等指标更能反映农业生产的生态化程度。此外,从资源利用效率和功能复合的角度看,对农渔复合、农林复合用地也应给予更多的考虑。在产业空间方面,应增加生产废弃物循环利用率、绿经济产值比重等指标,以引导乡村产业绿化。
(二)生态功能分区去张家界旅游千万别跟团>世界最大瀑布排名前十名
1.生态服务区。
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或生态产品为主导功能,为生态、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作用的空间范围,通常包括林地、草地、湿地等重要生态用地。生态服务区规划应注重在现有生态基底上进行保护、修复以及适当空间优化,提升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麻城市人民政府
2.生态居住区。
以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环境为主导功能,向农村居民提供生活场所的空间范围,通常包括集聚的居民点和公共生活空间等用地。生态居住区规划宜秉持节能环保、低碳生活、海绵
城市等生态理念,注重绿公共空间、乡土人文景观、低碳建筑等的整治与建设。
3.生态农业区。
以提供农业产品为主导功能,同时兼具生态缓冲带功能,为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原材料的空间范围,通常包括成片耕地、园地及其配套设施等用地。生态农业区规划需遵从有机化、无害化、循环利用等生态理念导向,注重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和农田生态系统修复,拓展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等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三)生态用地数量结构优化
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生态用地包括具有一定生态功能的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湿地等用地类型。在以往规划管理中,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湿地等分别归于国土、林业与绿化、水务等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有独立的规划编制和实施体系,常常出现指标重叠计算、空间冲突的现象。在当前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成为规划的落实手段和有效抓手,必须权衡各类生态用地发展要求和矛盾,综合确定各类生态用地的数量结构。从实施角度看,生态用地数量结构优化的方法一般包括规划指标分解法、整治潜力调查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
南京酒店预订网
1.规划指标分解法。
将上一级规划确定的生态用地指标逐步分解到项目层面进行落实的方法。通常按照整治区域面积占上一级规划总面积的比例进行分解,或者按照某一单项指标在整治区域的现状值在其在上一级规划区域的现状值中的占比进行任务分解。规划指标分解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规划方法,其对上位规划的指标任务的落实程度高,但对于项目区尺度的生态用地结构缺乏系统性的研究。
2.整治潜力调查法。
根据现状建设用地复垦、其他农用地复垦等土地综合整治潜力情况,在潜力空间范围内增加生态用地数量以优化生态用地结构的方法。整治潜力调查法基于现状情况作摸底调查,虽然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没有从实际需求角度解决生态用地数量结构的合理性问题。
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
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差异,生态系统一般分为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的各种产品与惠益。
青海湖景区门票价格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是指为了达到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平衡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采用专业评估技术方法量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通过灰线性规划、多目标线性规划、最优化非线性规划等方法实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以获得最优的生态用地结构方案的方法。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中,生态用地数量结构规划应当综合考虑上位规划的指标要求、现状整治潜力情况以及生态系统价值目标,进行科学测算与确定。
三、结语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修复以往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更要系统性地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核心是要从根本上革新现行粗放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利用生态化、经济发展绿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生态规划的合理与否将会影响着生态修复的效果,因此需要制定合理的控制指标和分区规划,重点落实好各类生态用地的数量结构优化和空间布局优化,既要考虑系统合理性,也要评估可操作性,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参考。
参考文献
[1]刘国海,陈华江,罗多,等.基于GIS技术的森林景观空间格局分析——以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3):19-24.
[2]汤姚楠,王佳,周伟奇.区域景观格局视角的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1):259-268.
[3]杨青林,邵怀勇,邢海虹,等.陕南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优化研究[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20,40(1):138-148.
夏津县属于哪个市

本文发布于:2023-08-08 05:40: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7179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生态   整治   规划   用地   综合   指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