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战略格局(略)

阅读: 评论:0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个国家选择的国际战略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安危与兴衰。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关系日益密切,世界的各个部分已经成为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的统一体。战略家们再也不能就军事来研究军事,就安全来谈安全了。只有超越纯军事领域,树立大战略观,把战略谋划提高到国际战略的高度,才能成功地把握未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国际战略格局,主要讲四个问题: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其中第三个问题是重点。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
(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
所谓格局,是指态势、模式或构架,是几种力量交互作用后出现的一种暂时平衡状态。那么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呢?所谓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对国际事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力量,
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力量结构。它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全球政治层面上的实力对比关系。国际战略格局包括国际政治格局、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军事格局三个部分,有时也称为“国际格局”、“世界格局”、“大格局”等。
1、国际格局的力量结构
2、国际格局中的大国战略关系
3、国际格局中的国际秩序
(二)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战略格局类型
世界历史上的国际格局一共出现过单极、两极、多极三种类型:
1、单极格局
所谓单极格局,是指由某一个主要的大国(霸权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该国周围存在着一系列其他主权国家,但并不能成为与之抗衡的政治力量。霸权国,是指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能强行推行其意志,并在一
定时期得以实现的大国。在单极格局中,通常只有一个实力最强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即一国独霸世界。单极格局中和平的主要特征是世界体系中只有一家世界性支配者,它具有超的实力(以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为基础)和无与伦比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制定和维持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并能在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范围内迫使其他国家服从自己的统治和支配。
2、两极格局
所谓两极格局,是指由两个世界大国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格局中,两个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形成一种势力均衡的状态,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影响国际事务,主导国际进程。
冷战时期美苏长达半个世纪的对抗是这种两极对抗格局的很好注脚。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和合作的基础不复存在,美苏根本利益的矛盾、冲突和对立日渐突出。
长白山滑雪场
3、多极格局
多极格局也叫均势格局,是指在某一国际体系中多个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在国际事务中各
自对立,大体平等,相互间不存在结盟或存在着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我国历史上,如战国时期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战国七雄互相之间是一种均势,谁也管不了谁,谁也吃不了谁。这种格局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它必须有一系列的力量上大体平衡的国家存在,他们的利益相互矛盾,形成了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多极格局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形态是网状型,每个国家是网上的一个点,所有国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但从整体上看,这种多极格局是处于无政府状态,体系内存在着一种自发的维持这种国际格局的力量。比如说,有一个国家非常强大,其他国家就会受到威胁,它的安全就没有保障,于是这些国家就会联合起来,把这个最强大的国家压下去,就形成了一种持续的维持多极格局的一种压力。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历史演变
国际战略格局是一个历史范畴,当人类发展到近代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区,形成了全球性的政治经济联系,这时才出现国际战略格局的问题。历史上,一个格局维持了一段时间以后最后都走向终结,或者直接衔接着另一个格局,或者孕育另一个格局。近代以来世界格局的态势已经经历了以下几次重大变化。
1、维也纳格局(1815—1865年)
二战如果换德军侵华严格意义上的“世界格局”形成于19世纪初。以拿破仑战争失败、维也纳会议召开为标志,第一个国际战略格局正式形成。
2、欧美列强瓜分世界的殖民掠夺格局(19世纪末—1914年)
维也纳格局维持近50年,欧美诸国相继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内战或改革。美国的南北战争、意大利与德国的统一战争、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些重大事件改变了维也纳格局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尤其是美、日等北美、亚洲国家也上升为世界列强,于是欧美与日本等列强之间争夺殖民地的局面逐步形成。
3、两大欧洲军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战争格局(1914—1917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后起资本主义国家要求按资本与实力重新瓜分世界,由于世界领土早已分割完毕,于是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与后起帝国主义国家便组成以英、法、俄为一方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奥、意为另一方的同盟国集团相互抗争格局。两大欧洲军事同盟瓜分世界的战争对抗格局出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集团之间的战争格局(20世纪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中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瓜分战败的德国、奥匈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遗产,帝国主义列强召开了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立了以战胜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形成了多极格局。
5、社会制度不同的两大阵营对峙的冷战格局
二战后,反法西斯联盟的主要国家美国、苏联和英国为了处理战败国问题,重新安排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先后召开了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为战后世界秩序勾画出一幅蓝图。以雅尔塔会议为基础,形成了关于战后世界政治秩序的基本方案,故称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制实质上是按美苏两大国实力对欧亚两洲进行势力范围划分的体制,这个体制最终导致了两极对立的世界战略格局。在欧洲,东欧属于苏联的势力范围,西欧则被美国所控制,德国由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后分裂为东、西两个德国;在远东,雅尔塔秘密协定大体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苏联承认美国对日本的控制及在中国的利益,美国则满足了苏联收回库叶岛、占领千岛岛等要求。雅尔塔体制为战后东西方两大集团的对峙确定了基本的政治框架。
6、三个世界格局
20世纪60年代世界进入大动荡、大分化、大改组时代。两大阵营内部发生重大的分裂。欧共体建立与发展,日本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使美国在经济上无力控制其盟国。美国与西欧、日本经贸摩擦爆发。法国独立发展核武器,并不顾美国反对,与中国建交,与莫斯科缓和,在政治上与美国分庭抗礼;苏联与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的决裂,尤其是中苏关系破裂,使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走上争霸道路,成为第一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反对美苏争霸的旗帜下,放弃政治制度的差异,走上不结盟运动的道路,形成第三世界。在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的发达国家,则与美苏两霸既有矛盾又有联系,成为第二世界。争霸与反霸的矛盾斗争,成了这一时期世界主要矛盾,并构成三个世界格局。
7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1989—1990年,东欧剧变、两德统一导致雅尔塔体制崩溃,两极格局基本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彻底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美国成了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对其它国家具有压倒优势的地位,同时存在着西欧、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几个对其有一定制约力、并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作用的相对独立的战略力量,但又不具备与超级大国均等的实力和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冷战后世界各种战略力量重新定位和整合,世界格局处于动荡和调整时期,它将走向单极格局还是多极格局呢?宁波附近一日游景点自驾游各国专家学者纷纷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发表了不同的观点,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单极世界论、一超多强论和向多极过渡论。
1)单极世界论。
2)一超多强论。
3)向多极过渡论。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三、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
安庆先锋网1、美国推行单边主义,谋求建立单极世界
2、欧盟势力影响日益扩大
3、俄罗斯意欲重振大国地位
4、日本走向政治军事大国步伐加快
5黄龙景区海拔、中国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6、地区大国不断壮大
7、区域一体化组织蓬勃发展
(二)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
1、国际战略格局继续由一超多强向多极演变
第一,欧盟随着不断扩大和联合,独立性进一步增强。
第二,俄罗斯的发展势头和崛起,力量不可小觑。
第三,新兴国家较强的发展潜力,成为制约单极霸权的力量。
2、国际战略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不会改变
3、全球反恐形势仍然严峻
4、热点问题将会持续升温
四、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
1、保持“总体稳定”。
2、“逐利竞争”激烈。
3、“因时谋势”多变。
4、“新老互动”明显。
5、“区域合作”活跃。
6、“多边协调”增强。
小结:
本讲介绍了国际战略格局的内涵和类型,阐述了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当前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大国关系。通过对国际战略格局的研究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复杂变化的当今世界,既开阔了我们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又明确了我们所肩负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
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战略格局?
2、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西班牙帝国

本文发布于:2023-08-10 00:0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740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格局   国际   战略   世界   国家   政治   美国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