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符号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阅读: 评论:0

2019年第16期
通辽市区内景点大全
现代园艺属“阳”;“阴”代表夜晚,人死属“阴”。因此,我国佛教中许多事物都采用奇数以表清静、吉祥或顺利之意。在佛教中具有特别意义的塔,其层数的设置更是如此。而钱伯斯建造的中国塔却有10层,可见其当时并未对建筑背后的东方文化作更深层次的了解。
虽然英国自然式风景园林的造园手法,从之前的规则式有巨大改变,但是与中国的自然山水园林仍有巨大区别,首先,英国园林式外向,中国的园林式内向。其次,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中国的自然式园林讲究“天人合一”,即为“天人之际和谐”的宇宙观,因此,园主通常在造园时更加注重人与景物的融合,注重观赏者在园中与景致的互动。另外,中国园林更为注重文化对于景物的内涵丰富,如以更为雅致的辞藻为经典或者建筑命名,例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待霜亭”等,而对于英国自然式风景园,在对景点的文化内涵上显然缺乏关注,更为在意对于某处景点的风景。当然,在之后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文化持续不断地被吸纳接受,如在植物方面,发展
改进后的邱园是世界闻名的植物园,同时也收集了来自中国的各种植物:一百多年来,英国从中国集中地引进了数千种园林植物,丰富了植物种类,增添了公园中的四季景,展示了中国稀有的珍贵树种。
时至今日,邱园在植物收录、研究等方面发展迅速,闻名世界,它不仅仅代表着曾风靡欧洲的英国自然式风景园,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更赋予了他时代的新含义。如今人们不但被其中精巧的园林建筑与优美园中景所吸引,更钦佩于它跨越历史长河以来持续不断的新鲜活力,2010年,邱园制定了新的发展计划以保护其历史园林,意味着这座象征着大英帝国荣耀的殿堂,不断融入着新的现代需求,不断发展前行。
参考文献
[1]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
[2]Hunt J D ,Willis P.The Genius OF the Place:The English Landscape Gar-den 1620-1820[M].Cambridge ,Mass:The MIT Press ,1975[3]《Elements of Criticisms 》(1762)Henry Home
(责任编辑张芝)
加拿大枫叶卡申请条件
1设计符号纪念性景观
符号,一般指生活中普遍所接触到的语言、数字、文字、
图案、标识等。其特征是认知性、普遍性、稳定性、继承性和可创造性[1]。莫里斯符号学概念具体提出了语构学、语义学和语用学3大分支,分为微观、中观、宏观3个层次[2](如图1)。
纪念性景观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景观,是对现在的展现或对过去的回忆,赋予景观以丰富的精神层面含义。其主要的目的用来表示纪念、传递纪念意义、精神及情感等[4]。设计符号应用于纪念性景观中,可以唤起观者的记忆,触动观
者的情感,提升环境空间的可理解性,是对纪念景观中文脉传承和记忆故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2设计符号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发生了一场7.8级地震,给
平静美丽的唐山带来了致命性的灾难。20几年后,唐山市在唐山的地震遗址上建设地震遗址纪念公园。设计符号作为重要的纪念主题表达形式,在纪念公园景观中,呈现多层次、多样貌、多方式的应用。2.1宏观———主题理念
整个公园贯穿“纪念”主题,主要是记载历史的追忆和文化精髓,,同时也警示人们爱好和平,珍爱生命。公园的设计理念为“敬畏自然、关爱生命、探索科学、追忆历史”,营造一种独有的纪念氛围,使纪念者能感受到心灵的震撼,并能引发深刻的思考。
泰国四面佛2.2中观———情感元素
设计符号与情感密切相关,此公园的空间氛围沉重,肃静,在记录历史的同时,传达一种深层次的情感,记住过去并面向未来,纪念公园的设计主要满足的纪念功能包括:对地震的灾难和逝去的24万生命的记录,哀悼死难者,给生者用以凭吊和沉思的场所,在纪念意义上要使公园具有纪念氛围,给参观者心灵的震撼并引发思考。营造的纪念氛围应该
设计符号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杨梦迪
马建梅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摘要:设计符号应用于纪念性景观中,可以唤起观者的记忆,触动观者的情感,提升环境空间的可理解性,是对纪
念景观中文脉传承和记忆故事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以纪念性景观为研究对象,对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为案例,从宏观、中观、微观3层次,分析设计符号在纪念性公园景观中的作用和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设计符号;纪念性;公园景观
图1符号学3层次
分析
作者简介:杨梦迪(1996-),女,河北唐山人,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景观设计。
通信作者:马建梅(1979-),女,四川宜宾人,常熟理工学院艺术与纺织服装工程学院,副教授,南京林业大学硕士,从事景观设计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园林应用
132--
2019年第16期现代园艺
能符合个人和体的复杂情感需求,并有一种历史深度,设计元素的运用要符合沉重的情感倾向。2.3微观———符号元素
2.3.1形式符号。公园采用点、线、面结合的设计形式,创造多样的纪念空间效果。点:纪念水区中心的雕塑、石头、植物以点的方式记录事件,营造氛围,表达概念。纪念雕塑体现地震来临时建筑倒塌、劫持生命的场景,呈现地震场景的一个局部缩影。水池中的白石头,就仿佛记录了逝去的每一个生命。水池中还有1棵孤植老泡桐,这1棵孤植在地震中幸存下来,用自己的年轮记录了一切。线:水池中有一条醒目的铁轨,这条铁轨是1976年大地震中被震断,变形,设计师采用隐喻的表达方法,将其设计成为联系纪念水池、纪念墙、纪念博物馆等景观的纽带,也作为整个公园的纵向轴线[4]。面:平静的浅池水景承载这历史,映照着现在,蕴藏了很多的故事和含义(如图2)。
2.3.2数字符号。在纪念公园中,最能体现象征符号的是纪
念墙,纪念墙每面高7.28m ,代表7月28日,墙体距水面19.76m ,代表1976年,预示着逝者与生者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让人永远铭记1976年7月28日这个令唐山人悲痛的日子,纪念墙在尺度上的设计,既具有深刻的纪念内涵,又符合
公园尺度标准。2.3.3
金华双龙洞材质符号。此纪念公园材质的应用,主要是以黑白相
间的大理石和黑花岗岩,人们营造了一个集会、纪念、追悼的场所,传递着凝重,严肃的气氛。如纪念广场的正前方的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构成,全长493m ,黑花岗岩的墙体上,用金的字体面篆刻着逝去的24万同胞的姓名和纪念碑文,营造了一个追悼纪念的场所,体现出生者对失去至亲的思念。纪念墙对面是纪念水池,黑的墙体在水池中的倒影更能体现沉重,严肃的氛围,水池和天空
的互应,就仿佛生与死之间的对应。2.3.4
彩符号。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颜的应用,主要
是以黑和白为主,公园中运用黑白颜,既体现了沉重严肃神秘的意义,也符合正式场合营造的原则,黑与白形成一种对比,简单又纯洁,也体现了对逝去生命的一种尊重。2.3.5
结构类符号。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中,结构类符
号的应用非常独特,运用一些倾斜的支柱,倒塌的墙体,最典型的就是保留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从中会发现扭曲的立柱,倒塌的墙柱,破败的裂痕,这个残破的车间经历了大地震的一切,真实地记录了无情的地震,通过真实场景的再现,从中人们也仿佛能联想到地震的破坏力极大,以及唐山人民的勇敢坚强和团结共渡难关的意志力。2.3.6
图像符号。图像符号在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中的应
用非常广泛,如纪念水池中的主题雕塑,是对大地震场景的重现,真实逼真地展现了地震破坏力度大,也体现了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抗震救灾,不畏苦难的激昂的斗志。纪念公园地表还设计了一些透明的玻璃,下面保留了当时地震中保存下来的小物件,也成为细节性的纪念符号。展馆中陈列着1976年的照片,场景的真实营造,图片,影像,场景的营造增加了与人的互动性,更加真实地体现了纪念
的意义。2.3.7
标识性符号。在公园中有一处非常醒目的标识,一个
白的时钟,布满了裂痕,上面记录了地震的时间,时钟下面有2个裂断的石条,上面写着1976.7.28白的字体,清晰直观地用数字的形式为游者指示了地震的时间(如图3)。
3结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建立,主要是对逝者的纪念和
生者反思的一个场所。也是对城市文化的一种延续,通过再现历史符号的保留和真实场景的再现,保留有关地震的照片、影视、建筑、植物等,向人们传递有关地震的情节和故事。在保留历史符号的同时,又加入了新的符号,新旧形成对比,既体现了对过往的回忆和纪念,也体现出要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纪念公园的设计,能够体现出生者与死者之间存在的距离。
参考文献
[1]林金霞.设计符号学在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和功能[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8(8)
[2]赵月苑,张海桐,袁有无.浅议符号学在当代室内情景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居舍,2018(34)
[3]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林凯.符号学视角下纪念性景观语义表达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
(责任编辑禾初
图2纪念水区场
景效果
海南猴岛在哪里北京去哪玩便宜又好玩图3纪念钟场景效果
园林应用
133--

本文发布于:2023-08-12 17:55: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781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纪念   地震   公园   符号   设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