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连港口历史及发展的几个问题

阅读: 评论:0

迪拜二王子的中国老婆晒晒妈一、大连港口的历史分期
  1.古代天然港口(远古至1840年)
  距今约7000年,大连地区出现原始港口雏形。从岸边采贝、垂钓到海中捕捞,是大连原始港口逐渐形成的过程。距今约4000年,大连与山东半岛海上航线相当成熟,两地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频仍。距今约3000年青铜时代,大连交通海外,成为中国稻作、青铜等技术文化东传朝鲜、日本的口岸。海上航路的产生,标志着大连已成为通航港口。从维持生计的沿岸捕捞到丰富生活的跨海交流,是大连原始港口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进步。 
 2.近代军港(1840—1898年)
  大连海防缘起倭祸。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定旅顺水军巡海制度,万历三十年(1602年)于旅顺港、黄骨岛堡正式设置水军。清康熙年间,旅顺水师营建成并出海巡哨。巡哨范围西北至兴城菊花岛,南至庙岛岛隍城岛,东至鸭绿江口。旅顺水师营从兵制、设备、巡查、训练、操验诸方面都有定制,初具近代军港形态。 
杭州儿童游乐场所推荐3.现代商港(1899年— )
安徽芜湖疫情最新消息  沙俄租借时期(1899—1905年)。1898年沙俄以《旅大租地条约》及《续约》,获取了大连港口和东北铁路等权益。同年6月3日确定大连湾西南岸青泥洼一带为商港港址。关于港口和城市名称,不用“大连湾”,命名“达里尼”。1899年8月11日,俄皇尼古拉发布设立自由港达里尼(大连)敕令,标志大连开港并实行自由港制度。同年9月28日商港开工兴建,至1903年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由一码头、二码头和甲码头组成港区,具备船舶停靠、货物装卸、旅客上下和水陆联运功能。
   日本统治时期(1905—1945年)。1904年日本占领大连港。1906年开放大连港与各国通商,实行自由港制度。1907年大连港由日本满铁经营,设大连埠头事务所经营码头业务,筑港事务所经营港口建设,福昌公司承揽装卸作业。至1942年建成项目主要有:寺儿沟码头、大连码头(大港区)、甘井子码头、黑嘴子码头及香炉礁码头一部分。港口年综合通过能力达1330万t。1934年货物吞吐量超过1000万t。1943年大连港经营范围扩大到铁路,经营大石桥以南干线、支线,营业里程437 km。
  苏联代管时期(1945—1950年)。根据1945年8月14日中苏关于大连、旅顺口和中国长春铁路协定,苏联无偿租用大连商港、进出口货物免税、使用旅顺军港、经营东北铁路
等。1945年8月23日苏联接管大连港,新设大连中苏自由港。苏联代管大连港,是大连港历史上一个特殊时期。名义上为自由港,实际上由苏军控制,并未完全对外开放。
  ④中国自行管理时期(1951至今)。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通过废除旧约章,签署新条约和协定,解决了大连港、旅顺港、东北铁路和苏联驻军等历史遗留问题。据1950年12月31日中苏联合会议事录,自1951年1月1日起苏联将大连港移交中国,同年2月1日在大连港举行交接仪式,苏方代表诺维柯夫、中方代表毛达恂分别在交接书上签字。移交大连港陆域面积8.07 km2,水域面积85.3  km2。同日,毛达恂就任大连港第一任中国港长,开始了大连港历史新纪元。
  二、大连港口的战略定位
  简要梳理一下历史上大连港口的定位及其作用。  海军根据地。清政府时期(1880—1898年),港口定位:海军根据地。通过旅顺、大连湾两港的开发,旅顺成为近代中国最大军港,大连湾成为军事重镇。旅顺、大连湾两港建设过程中,机器工厂开办,工人阶级诞生,港口码头形成,自来水、电信、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建立,人口增多且成分变化,社会结构变革。此时大连已处在现代港口城市孕育期,从而凸现出辽东半岛之重要在于旅顺
、大连湾,旅顺、大连湾之重要在于港口之局面。
  沙俄租借时期(1899—1905年),港口定位:经营满洲(东北)之基础。1899年大连开港,成为新的货物集散中心。自由港制度是大连短期内由一传统渔村急剧裂变为欧美化港口城市的根本原因,并由此开始了现代大连港口城市的历史步伐。
  大连中心主义。
  日本统治时期(1905—1945年),港口定位:大连中心主义。核心是通过港口垄断东北货源,达到“工业日本、原料满洲”之目的。这一定位导致港口和城市急剧膨胀,1912年大连港超过营口港成为东北第一大贸易港。1919年超过汉口、天津、广州,成为仅次于上海的中国第二大港。20世纪30年代末,港口吞吐量超过千万吨,城市人口70余万,成为当时较为繁华的殖民经济都市。
  可靠交通线。
  苏军代管时期(1945—1950年),中共旅大地委将港口定位:可靠交通线。这一时期港口和城市由苏军控制,美蒋未能染指,从而成为中共领导的地方政府有效管理的特殊解
放区港口,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同时利用港口便利条件进口工业原料、粮食和燃料,恢复了生产,活跃了市场,了民生。
西双版纳三日游跟团
  海上运输中心、国际大港。
  ④中国自行管理时期(1951年至今),新中国成立初期港口定位于全国三大(大连、上海、广州)海上运输中心之一。改革开放以后港口定位于国际大港,城市定位于国际航运中心。新中国成立初期,大连港主要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开放,1954年对日本开放,1960年经国务院批准大连港正式对外开港。通商范围由主要同苏联和东欧及日本扩大到世界各地。换言之,可直接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进行贸易和航运往来。20世纪70年代初期,中国的国际环境发生巨变,到港外轮和外贸货物激增,直接导致了城市开放地位的提高,1973年大连由乙类提升为甲类开放城市。1974年港口外贸吞吐量为1180万t,超过上海的1076万t,成为全国外贸第一大港。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内需旺盛,外贸活跃,港口作用凸显并被广泛认同,“以港立市”、“以港兴市”的基本思路为历届政府所坚持并越发清晰。                 ——1984年中央进一步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指出大连是东北主要港口城市,在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作用、利用日本资金和技术、通过“大陆桥”对苏欧发展转口贸易等方面的具体政策可以更开放些。
  ——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大连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港口、工业、旅游城市。城市功能中港口是第一位的。
  ——1989年国家确定大连大窑湾为国际深水中转港。  ——1995年城市提出大连兴衰系于口岸,通过实施口岸经济战略,使大连成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1996年港口提出建设多功能、全方位、现代化的国际大港目标。 
  ——2003年中央决定把大连建成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 
  ——200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   综合以上各时期基本面分析,现代大连城市形成与发展主要因素在于港口。1999年4月8日,大连市人大常委会依据大连港开港时间决定1899年9月19日为大连建市时间,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大连“以港立市”的根本特征。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港口和城市一系列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及相关政策和定位,无一不是发挥港口区位优势。把港口和城市放在大的历史环境中运用历史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可以认识到这样一条规律:从“以港立市”走到“以港兴市”。沿着这条规律梳理下去,结合建设国际大港和国际航运中心的现状以及世界制造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向东北转移的未来趋势判断,从“以港兴市”走向“以港强市”、“以港富民”、“以港兴东北”是必由之路。
  三、新时期大连港口的发展
  2002年,大连港口完全下放地方,管理体制理顺。2003年4月7日,大连港口实现政企分开,依法设立了大连港集团、大连港集团有限公司。由此,大连港集团公司成为市场主题,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时期。新时期发展规划是:
招工哪个网站好最可靠  发展目标:建设全方位、多功能、现代化的国际大港。
  发展思路:制度创新,功能创新,管理创新,发展创新。
  发展重点:港口经营国际化,港口服务物流化,港口管理数字化。
  新时期港口发展规划的内涵是国际大港,外延可概括为“一体化”。
  (1)国际大港:建设国际大港其内涵是做强、做大大连港。这一点在2004年3月发布的《大连港宣言》中得以明确宣示。在“国际大港”进程中,本文认为,先做中国强港,再做国际大港是港口发展路径的现实选择。  ——中国强港。即行业里数一数二,以专业化为根本标志,实现手段是合理化和集约化。
  历史的经验教训可以诠释“专业化为根本”问题。20世纪20年代,东北煤炭和粮豆成为世界性商品,一时间煤船、粮船蜂拥而至,苦于没有专业码头装船效率低下导致压港,港口当局先是增加劳工,继之增添机械均不能缓解。最终以1930年建成专业化的甘井子煤码头和一码头粮豆储运设施解决。60年代以后大庆原油外运越来越成为问题,直到1976年建成专业化的10万t级原油码头才消除“瓶颈”,这一项目支撑了大连港20年。大连港的集装箱运输起步早、发展慢,同样也是没有专业化码头所致,1996年,专业化的大连集装箱码头运营,被动局面得以扭转,且发展势头迅猛。整体上看,从桥吊装卸到履带传送的作业方法是港口硬件“专业化”的必由之路。合理化就是把港口做好,包括合理地运用人员、资金、设施等资源,取得国内行业领先地位。集约化就是把港口做强,港口经营系统重新进行综合集成,通过组织各种业务流程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公益,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1996年“国际大港”建设为标志,大连港开始走上集约化道路,也就走上了强港之路。     ——国际大港。具有第四代港口功能,现代化为根本标志,实现手段是集化和国际化。本文认为,实现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应该是现代化的显著界定。如果说经验管理是初级状态,科学管理是中级状态,那么文化管理就是高级状态。现代跨国公司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实现文化管理。集化就是把港口做壮,不受所有制、地
域、行业、部门限制,相关企业间为增强竞争力、竞合力和适应环境变化以各种方式实现的联合。国际化就是把港口做大,简单说就是成为有竞争力和竞合力并举的跨国公司,必要条件一是要有可行的全球性战略,二是要有经营国外港口且吞吐量占有相当份额的实际。历史上大连港曾经营过上海、青岛、营口、丹东等港口的码头业务。在东北亚圈内,大连港如能经营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港口,即可以称之为“国际大港”。
  (2)一体化。在一体化进程中,以“港区一体化”为先导,渐次演进“港城一体化”、“港路航一体化”,使港口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保障和振兴东北的龙头。 
港区一体化。是指港口和保税区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1992年大连保税区设立,1993年大窑湾港区开港。最初的情况是港口无保税区,保税区无港口。1998年大连港与保税区合作,通过港口建设使保税区和港口地域相连,实现地理上的港区一体化。2003年4月港区共建的大连国际物流园区开园。2004年8月16日,国务院批准大连保税区与港口联动试点,面积1.5 km2。所谓“区港联动”就是将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口区位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开放层次,并将国际物流园区过渡到保税物流园区。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规划面积6.88 km2,涵盖了大连港集团所属的集装箱、汽车等多个专
业码头。经过不到一年的建设,2007年8月20日,保税港区封关运作。从地理上的港区一体化到制度上的自由贸易港是国民经济赋予大窑湾保税港区的历史重任。保税港区的设立,大大增强了港口集散、牵动、辐射三大功能,成为吸纳全球经营者进行商业活动的中心。研究表明,历史上的大连港曾三次实行自由港制度。
 ②港城一体化。港是一座城,城是一个港。计划经济体制下港城分割所造成的后遗症至今尚未完全消除,创
建一个通关便捷、运转高效、服务周到的口岸系统是港城一体化的应有内涵,且迫在眉睫。2002年,大连港由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管理体制转变为完全下放地方,属地管理,体制理顺,港城一体化的基本条件具备。港口的国际大港目标与城市的国际航运中心目标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本质上是一样的。建设国际大港为航运中心提供保障,建设航运中心为国际大港提供支撑。问题是,港口作为枢纽,涉及到方方面面,如口岸查验、海关、铁路、航运、公路、海事、金融、土地、商业、仓储等等,就区域而言,最易受各种复杂情况影响的就是港口部门,特别是大连港。大连市港口发展委员会的设立,显示了政府做好港口这篇大文章的决心。港发委作为政府机构具有决策功能,更应具有调查北京八大处灵光寺预约
功能、信息功能、咨询功能、协调功能等,换言之,应具有强大的服务功能。研究表明,历史上的满铁调查部、经济调查会、港湾审议委员会、设备调查会很大程度上是面向港口服务的。

本文发布于:2023-08-17 11:2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852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港口   大连港   码头   成为   城市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