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阅读: 评论:0

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江海霞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102488)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文莱首都【摘 要】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旅游现状及经济状况,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生态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推行各项旅游服务;维持生态文明,强化绿意识。
【关键词】 新常态;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绿意识
经济新常态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文明举足轻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改革,人们深刻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为维持生态平衡做出巨大的努力。因此,保持新常态,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深刻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旅游经济驱动新常态经济健康持续稳态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以近年来青海省旅游战略、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环境保护政策、绿意识宣扬等方面的数据为依托,结合新常态的背景,剖析生态旅游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通过互联网最新旅游业新闻资讯、青海省统计局数据分析、生态旅游最新进展状况来阐明生态旅游在经济稳健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青海省旅游现状及经济状况分析
1、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6年全省直接投资跨越了前4年的总和,2017年直接投资同比增加141%,占第三产业投资的8.1%,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从总体看,2017游客人数剧增,旅游总收入达到381亿,同比增长23%。从增速看,2011年到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7.1%和16.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9%和8.7%。从贡献率看,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达50%。自2018以来,绿旅游人数增加了19%。在同一时期,尤其在旅游旺季,接待国内外游客758.05万人次,同比增长6.6%,创造旅游总收入89.96亿元,同比增长11%。随着旅游规模经济的扩大,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旅游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释放,与此最为密切相关的旅行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2、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2015年,青海省首次提出“全域景区化”的新理念,全季、全时、全域旅游雏形凸显;2016年,青海省明确提出“全球性风景名胜区”的新概念,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省;2017年,青海省提出以旅游名省为战略目标,着眼发展规范化、生态化的旅游,创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新格局;2018年,青海省旅游业绿发展专家协商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旅游业为中心,开展
战略研究、旅游规划和旅游市场开发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专家助推器。
充分发挥青海省地理条件下的旅游资源优势,走向全季旅游,继续建设美丽的青海,努力建设旅游大省,使旅游业成为绿产业。在青海的发展中并且与人文风貌、生态、民生、产业、就业、宣传、互联网+、安全等方面的相融合发展,相信未来旅游产业必将成为青海人民的绿幸福产业。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前青海省经济由于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及前几年增长速度,尽管政府采取一些措施缓释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的问题,但效果不明显。如茶卡盐湖成垃圾场、祁连山生态破坏、青海湖重污染等,这些刺痛人心的事件,要求青海省在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维持生态平衡。
1、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界说为:具备庇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当地人民生活两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验,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标准,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旅游体验中,零容忍生态环境犯罪,使经济增长速
度迅速适应生态环境的制约。
其次,生态旅游能够更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一些不该有的欲望使得大自然被破坏。如今,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人们在追求经济的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不再像以前那般随意破坏旅游景区的环境,而是以绿、发展为理念,完善景区的旅游设施,保持景区的卫生和整洁,坚持走生态旅游之路,是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
最后,在以上概念的指导下,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会议为全省旅游业今后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确定了一条新路径。所谓高品质,不仅仅能够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更能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之强。
2、维持生态文明,推进经济发展
青海既是旅游资源富庶区,也是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保持生态文明,贯彻新理念,是实现绿青海突起的果断选择。“十三五”以来,颁布各类政策,以期提高全省旅游经济在全国的排名。
三产业相融。旅游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结合,形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力量。探索“旅游+文化”的整合与发展,试图突破文化旅游产业的界限,创造一系列体验产品,“旅游+产业”正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顺应国家生态建设的大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着全球性、季节性的道路,适应“大众旅游时代”面临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创造新的旅游开发模式,增加旅客原有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1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包括清清黄河美景——千子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坎普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孟达天池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1、生态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以往青海为破坏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现在人们的绿意识越来越强,保护环境的措施层出不穷,不再以先发展后保护为准则,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可以共存。
生态文明不应该仅仅成为口号,而应成为每个人的习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保护环境,就是在为经济发展铺路,减轻自然资源紧张的程度,降低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的危机。从一定意义上节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成本;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养成好习惯,比如在旅游景区不扔垃圾、不乱涂乱画等等。(下转第41页)
业课中的人文内涵,还要提升自身的人文内涵,教师的精神风貌、治学态度、敬业精神以及教学过程
中的言行举止等都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广泛的影响。
加强医学影像教学中医学人文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开展PBL教学方式,将医学人文教育融入日常理论教学中,创设融入医学人文素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把学习内容置于案例中,从而加强医学影像理论教学中的人文关怀。通过PBL教学方式,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医学职业人格,提高其医学人文素质。
[8]第二,在医学影像实践教学中加强人文关怀,积极创设人文关怀教育的情景,带教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通过对患者的关心、安慰、同情等人文关怀教育,将关爱生命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培训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的良好职业素养。在操作中,要求学生能与患者进行良好沟通,同时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保护患者隐私,尊重患者权益,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四、结语
近几年来,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运用也更加广泛和重要。医学院校作为培养医生的摇篮,应将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始终,使医学生在医疗学习的初期阶段就树立救死扶伤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医学影像学教师在对医学生进行医学影像学教学时,不仅要精心传授医学影像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医学生面对生命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培养他们的人文关怀和人文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开发医学专业课程中的人文精神,使人文教育贯穿于医学生整个学习生涯
和职业生涯中。
【参考文献】
室内游乐场设备[1] Marsac ML,Kassam-Adams N,Delahanty DL,et al.Posttraumatic stress following acute medical trauma in children:a proposed model of bio-psycho-social processes during the peri-trauma period[J].Clin Child Fam Psychol Rev,2014.17(4)399-411.
[2] 石廷玉,王园媛,涂星.谈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可能的解决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18.10(44)86-87.
[3] 刘献君.论文化育人[J].高等教育研究,2013.34(2)1-8.
[4] 丁岚,叶秋英,许春 等.浅析医学人文教育[J].卫生职业教育,2018.22(36)65-66.
[5] 伍思婷,鲁向辉,林佳才 等.以医学人文教育引导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践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8(33)1257-1258.
[6] 张俊祥.在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J].安徽医药,2008.12(4).
[7] 柳云,杨晓星,薛涛 等.“健康中国2030”视域下的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问题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17)113-114.
[8] 郭建新,樊纲练,曹乐 等.医学院校影像学教学中加强医学伦理学教育的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4(28)235-236.麻江天气预报
【作者简介】
广东惠州天气预报李晨霞(1980—),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人文教育、腹部影像诊断学.
凤凰古城旅游住宿攻略张月浪,本文通讯作者.
(上接第21页)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底,优良的生态环境需要经济发展水平来维护。离开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虽不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但潜力值得挖掘。生态旅游就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青海省GDP上升,还能提高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
2、推行各项旅游服务
旅游助力乡村生态扶贫。建立乡村旅游就业基地,完善和完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水平。
旅游宣传与市场开发行径。深度营销“大美青海”,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和开拓新的营销平台,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强形象推广,举办各类展览会和演出,增强节会旅游吸引力。
旅游智力支撑行动。开展全省旅游人力资源调查,加强与相关专业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促进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使游客们享有绿健康的旅游体验。
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换一个层面就是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法则。“生态平衡是自然的命脉,经济的血脉,人类发展的命脉”,只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青海会有更为辉煌灿烂的未来,更为绚丽的自然美景。
3、维持生态文明,强化绿意识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绿意识觉醒,绿运动和绿消费逐渐为人所接受。坚持绿发展与绿生态的原则,在扶贫开发中优先考虑生态保护,正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青海省排水排污系统的重建,使得青海湖、茶卡盐湖景区周边的餐饮行业减少了对水质的污染;定期监测水质、不定期抽查景区周边环境保护情况,建立健全环保检测机制、污染监督机制,大力弘扬生
态旅游的益处,宣扬绿环保意识,使人们人知道环境的重要性。
“为生态留白”,是人类开发自然的尺度,给环境自我调节留下空间,也给人类反思的时间。青海省作为生态大省,有着开发资源的潜力,脱贫和生态保护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两场战役,一个绿信念,青海省在不断的探索环境友好、旅游顺畅之路。自从提出建设旅游品牌大省以来,理顺职责,重新织就美好的青藏高原美好的画卷,假以时日,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更多的客人。
【参考文献】
[1] 黄承梁.论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战略考量与路径选择[J].2017. 
[2]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2016.
【作者简介】
江海霞(1998—)女,汉族,青海西宁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本文发布于:2023-08-19 05:35: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876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发展   经济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