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精选推荐

阅读: 评论:0

湖北省旅游景点排行前十名
第三节颐和园
⼀、地点、规模
(⼀)地点
位于北京西郊10公⾥,园林集,著名的三⼭五园就坐落在这⾥,有⼭有⽔风景优美。
1.静宜园:康熙16年(1666年)⾹⼭,60公顷
2.静明园:康熙19年(1680年)⽟泉⼭,65公顷
3.畅春园:康熙23年(1684年)60公顷
4.圆明园:雍正3年(1725年)350公顷
5.清漪园:乾隆15年(1750年)颐和园,万寿⼭,295公顷
资料来源于周维权著《中国古典园林史》
(⼆)规模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园中亭、台、楼、阁、轩、榭、廊等建筑3500余间
⼆、时间、⽬的
(⼀)时间:始建于1750年(乾隆15年),1764年完⼯,历经15年,起名清漪园。(⼆)⽬的
1、皇太后60⼤寿以孝治天下的乾隆帝为母祝寿,在瓮⼭建⼤报恩延寿寺,将瓮⼭改名万岁⼭。
2、整理北京西北郊⽔系⼯程,开源节流将⼭上的⽔引下⼭,利⽤西湖做⽔库开拓湖⾯,改造后形成⼭嵌⽔抱的局势
3、操练⽔军,在湖中,汉武帝当年为了征讨收回昆明,在长安上林苑中修建昆明湖操练⽔军,乾隆特意效仿汉武帝将西湖改名为昆明湖,同时在湖边修建亭台楼阁。
⼆、园林类型
皇家园林--离宫御苑
清代北京西郊三⼭五园
四、规模
颐和园占地290公顷,园中亭、台、楼、阁、轩、榭、廊等建筑3500余间
清朝的统治者来⾃⽓候凉爽的关外,⽽北京的夏天⼲燥酷热令他们⾮常不适,所以⼊关不久,清皇室便开始在北京西北郊修建皇家园林。在清朝⿍盛时期,皇家园林是帝后休闲娱乐、怡情养性的场所,也是国泰民安、盛世⽓派的象征。然⽽,当国运衰退的时候,皇家园林的修建与否却成为引发⽭盾的导⽕索。⼆⼗六年来,围绕园林的重建,朝廷内部争议不断。
五、历史沿⾰罗城古镇
北京是五朝古都,辽—南京、⾦—燕京、元—⼤都、明—北京、清—北京
(⼀)辽以前万寿⼭是⼀座⼩⼭;⾦代海陵王迁都燕京后,在此⼭建⾦⼭⾏宫,并将⽟泉⼭的⽔引下来,取名⾦⼭池;元代时有⼀个⽼翁挖到⼀个⼤⽯瓮,刻有花纹,改名瓮⼭,⾦⽔池改名西湖;郑板桥曾经到此⼀游写过两⾸诗;明朝时明孝宗为母祈福在⼭上建静园寺。
(⼆)清乾隆帝⼗五年(1750),在静园寺的基础上修建⼤报恩延寿寺,当事国库存银达到三千万余
两,相当于全世界1/4的财富集中在中国,乾隆写诗四万两千⾸,其中1500多⾸是写清漪园的“何处燕⼭最畅情,⽆双风⽉属昆明”他住在圆明园时,常常来清漪园,返回京城时不⾛陆路,绕道⽔⽊⾃亲码头乘船进城,1764年建成,历时15年竣⼯,清漪园建成后共有101处建筑,分为13类,宫殿2处,寺庙16
处、庭院建筑14处、⼩园林16处、单体点景建筑20处、长廊2处、戏院1处、
城关6处、村舍1处、市肆2处、桥梁11处、园门5处、后勤辅助建筑5处,13类建筑中以游赏为主要功能的占着极⼤地⽐
重,10类六⼗处;宫殿、居住、辅助⽤房所占⽐重较⼩,当时乾隆喜欢⼀⽇游,另外,皇太后在此拈⾹礼佛,寺庙建筑的⽐重也较⼤,共6处,乾隆来了132次游览拜佛。
(三)建成后的94年1860年(咸丰10年)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烧圆明园、颐和园除了个别建筑外均被烧成灰烬,当时的皇帝咸丰和慈禧两⼈逃跑到承德避暑⼭庄,⽕烧六天后签订《北京条约》英法各获得800万两⽩银,英国得九龙和新界。
(四)光绪⼗⼆年(1886)开始重建,⽕烧后的26年。
慈禧⼀直想重修颐和园,同治时期曾经提出过但遭到全体⼤⾂的⼀致反对,光绪当上皇帝之后她⼜⼀次提出,得到光绪皇帝的⽗亲的配合,暗箱操作,没有库银就挪⽤海军军费⽩银重建,常常以视察海军在昆明湖操练为理由查看⼯程的进度,并以光绪帝的名誉发布上谕“为了孝母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据记载重修共56项⼯程清单,总费⽤500万两—600万两当时相当于两条军舰的造价,1894年中⽇甲午战争95年北洋军伐全军覆没,95年底重修结束历时9年,竣⼯后李莲英先⾏巡视,开闸进⽔,乌龟动了起来。。。。。。
(五)1900年,光绪⼆⼗六年⼜遭⼋国联军破坏,翌年修复。慈禧揽权48年,晚年多在园中度过,因此颐和园成为她推⾏卖国政策的中⼼,⾄今园中还可追溯到当时许多重⼤政治事件的痕迹。颐和园是慈禧太后长期居住的离宫,兼有宫和苑的双重功能。(六)1911年,⾟亥⾰命胜利后迫使清朝末代皇帝傅仪退位,根据优待皇室的条件,颐和园被划为博仪的私产。
(七)1914年曾作为皇室私产售票开放,1924年正式辟为公园。(国家⽂物局)
。乾隆的祖⽗康熙皇帝曾经六次下江南考察民情,⾃幼接受汉⽂化教育的乾隆,也同样有着浓厚的江南情结,但和康熙相⽐,乾隆对江南的风光景⾊似乎爱之更深,和祖⽗康熙⼀样,乾隆也曾六下江南,⽽他前三次下江南恰好是在清漪园修建期间。
昆明湖是清代皇家园林中最在的⼀处⽔⾯,清漪园的名字就取意于昆明湖碧波荡漾的⽔态,昆明湖与
万寿⼭的结合也使清漪园成为最具湖⼭之胜的皇家园林。
来⾃关外的清皇室对⼤⾃然的环境偏爱有加,⾃康熙时起就开始了⼤规模的皇家园林建设,在北京的西北郊陆续修建了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和圆明园四座皇家园林,乾隆继位后,将雍正扩建的圆明园⼆⼗四景写了⼀篇《圆明园后记》,⽂中把圆明园誉为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以逾此。
四、总体布局
⾃然的⼭⽔⾻架影响布局⽅式,根据使⽤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两个区:(⼀)宫廷区(政治活动区、⽣活区)(⼆)苑景区。
(⼀)宫廷区:集中在东宫门,建在东北端,东宫门是园的正门,这⾥有通往圆明园的御道,清漪园时的正门是北门,慈禧该东门为正门,主要的建筑有仁寿殿、乐寿堂、⽟兰堂、宜芸馆等。
(⼆)苑景区主要集中在万寿⼭和昆明湖周围,以万寿⼭脊为界限分为南北两个区,
1、前⼭前湖景区:占全园⾯积的1/4,
⑴前⼭即万寿⼭的南坡,前⼭朝南,朝向好,视野好,位置⼜接近宫廷区和东宫门,所以成为景区的建筑集中地。
⑵前湖即昆明湖,⽔⾯⼴阔,南北长1930⽶,东西最宽处1600⽶,湖⾯有西堤和⽀堤分成三个区域,有三⼤岛①南湖岛,东⾯②藻鉴堂,南⾯③治镜阁,西⾯
三个⼩岛①知春亭岛,东⾯②凤凰墩,南⾯③⼩西冷,西⾯。总的布局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昆明湖⽔域的划分、万寿⼭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还有西提在湖中的⾛向都很像西湖。
乾隆时期训练⽔军,定期举办培训,为此建造战船16艘,组成⼀⽀训练船队,还有很多只供⼈游览的御⾈,最⼤的⼀⽀长达13丈,装修极其豪华,还有备膳船、运⽔船、茶船、以及各种运输⽤的板船28只。
2、后⼭后湖景区:占全园的12%,
⑴后⼭即万寿⼭的北坡,⼭势起伏较⼤
⑵后湖即介于北宫墙与被⼭脚之间的⼀条河道,很幽静。
五、旅游景观分析–前⼭景观开朗,后⼭景观幽闭
(⼀)宫廷区
1、东宫门
2、仁寿殿
3、⽟兰堂
4、乐寿堂
①败家⽯②慈禧卧室③总管⼤院④德和园⑤卡尔画家
(⼆)前⼭前湖景区
1、中央建筑:依⼭滨⽔,可以掩盖前⼭形体过于呆板,较少起伏的缺陷;前⼭整体象托起于湖⽔之上⼀样。
①主轴线上:建筑从⼭脚到⼭顶结合⼭形,⼀⽓呵成,这⼀组建筑主要是佛教殿宇,形象华丽,⾊彩浓艳皇家⽓派,⼤报恩延寿寺在⼭的中央,是皇太后拈⾹礼佛的地
⽅,只是院中最⼤的寺庙建筑,也是后来的佛⾹阁,建筑从⼭脚到⼭顶依次为:天
王殿、⼤雄宝殿、多宝殿、佛⾹阁、琉璃牌楼众⾹界、⽆梁殿、智慧海、两侧有配殿、爬⼭廊、蹬道
、密密层层将⼭坡覆盖,纵贯前⼭南北的中轴线,节奏感很强,佛⾹阁是前⼭的重要景观。
②两侧:疏朗地散布着⼗多处景点,建筑体量⼩,形象朴素多样,布置较灵活,有⼩园林如画中游、云松巢、⽆尽意轩、听鹂馆、养云轩、昙花阁。有的是⼩园林有的是院落建筑,还有个体建筑、零星的建筑⼩品、亭榭等。从⼭的两侧烘托中轴线上的建筑典雅端庄的皇家⽓派。
2、湖岸长廊:是前⼭重要的横向景点建筑,是遮阳避⾬的游览路线,象彩带把⼭前各景点连接起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3、昆明湖
东堤岸边这只与真⽜⼤⼩相仿的镀⾦铜⽜是乾隆时铸造的,它来⾃于古代神⽜镇⽔的风俗。我国古代雕塑多为写意,这只铜⽜却采⽤了写实的⼿法,它造型逼真,神情⽣动,⽬光炯炯,似有所见,丰富细腻的艺术表现⼒,代表了当时铸造⼯艺的⽔平。
在颐和园昆明湖的西北⾓也有⼀艘船,这座巨⼤的⽯船,在清漪园时期叫做⽯舫,它仿照江南⽔乡岸边泊船的习惯,是船尾向外,船头朝向岸边。当年,⽯舫的舱楼是中国传统样式,乾隆⽤这座⽯舫提醒⾃⼰时刻不忘⽔能载⾈也能覆⾈的道理。1860年,⽯舫上的舱楼被英法联军烧毁,这次园林重建时,⽯船得以修复,它改名为清晏舫,样式也按照慈禧太后的喜好改为西式舱楼。修造舱楼的材料看
似⽯村,其实是⽊料制成,再绘上⼤理⽯的花纹,清晏舫船体的两侧还添建了两个西洋⽕轮船式的机轮。修好之后,这⾥成为慈禧太后品茶⽤膳、消暑观景和中秋赏⽉的地⽅。也许是清晏舫的外形与军舰有⼏分相似,因此后来有⼈以为它被⽤来象征帝国永不沉没的⽔师,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艘⽆法启航的⼤⽯船似乎从⼀开始就预⽰了⼤清海军的悲剧命运。
成都到青城山最佳方案(三)后⼭后湖景区
1、中央建筑
2、苏州街
有佛⾹阁、长廊、排云殿、⼗七孔桥、铜⽜、知春亭等著名的建筑。众多的建筑和景点构成了颐和园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显⽰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脉络,主次分明。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的地形相结合,也成就了这座古典皇家园林的的使⽤功能。3、布局中的空间问题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这主要有两⽅⾯的原因:⼀是⼭⽔地形本⾝的尺度很⼤,让⼈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利⽤“借景”的⼿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站在知春亭,远看对⾯最远处,⼭⽔⼀⾊不可辨认,近处稍稍清晰,然后是雾蒙蒙的⼀⽚,然后才渐渐清楚。所谓“⽔的三远
”,在此处就完全体现体现出来了。同时知春亭作为观赏全园景⾊的最佳位置之⼀,既可以看到万寿⼭⼀带的华丽、⽓派的景⾊,也可以远眺西堤看到对岸杨柳飘飘的⾃然之美,同时还可以看到远处⽟泉塔和⽟泉⼭若隐若现的旷远景⾊。这正是由于颐和园在整体布局中做到了“有放有收”的原因,是整体布局中极为成功的体现。所以,地形本⾝的因素再加上设计师很好的规划,就⾃然形成了颐和园的基本格局。这种格局不仅最⼤限度的运⽤了原有的⾃然地形
资源,还有效的合理的分配了各个空间,使每⼀个地⽅都展现了特有的美,⽽且也表现出了皇家古典园林所特有的⽓魄和魅⼒。我认为这正是颐和园整体布局最为成功的地⽅。
1、占地290公顷的⼤型天然⼭⽔园,由苑林区和宫殿区两⼤部分组成。
2、宫廷区由殿堂、朝房、值房等组成多进院落的建筑,占地不⼤,相对独⽴于其后的⾯积⼴阔的苑林区,⼆者既分隔⼜有联系。
3、苑林区以万寿⼭、昆明湖为主体。万寿⼭东西长约1000⽶,⾼60⽶。
故宫门票免费的条件
昆明湖⽔⾯约占全园⾯积的78%,湖的西北端绕过万寿⼭西麓⽽连接于北麓的“后湖”,构成⼭环⽔抱的形势,把湖和⼭紧密地联成⼀体。
在宫宛园林中,许多造景皆模仿江南⼭⽔,吸取江南园林的特
–如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是模仿⽆锡寄畅园;
–后湖的苏州街,是模仿苏州江南⽔乡风光;
–昆明湖上西堤六桥,是模仿杭州西湖苏堤六桥;
–圆明园中的许多景点与题名也多直接套⽤苏杭的园林景观题名,如“平湖秋⽉”、“三潭印⽉”、“雷峰⼣照”、“狮⼦林”等等。
–众多的景与题名,也都与江南著名园林艺术的景与题对得上号,多处模仿江南园林的设计构思,或具体的布局⼿法。
不管是专供以宴为主的内苑北海,还是以清代皇帝“避喧听政”、“避暑还凉”的圆明园、热河避暑⼭庄、颐和园等,都有帝王受理朝政的宫殿以及朝署值衙,作为⼤⾂视事的功能作⽤。
长廊
万寿⼭下昆明湖畔,是著名的颐和园长廊,⼜称千步廊,长728⽶,共273间,是中国最长的长廊,是在乾隆⼗四年(1749年),乾隆帝专为⽣母孝圣皇太后观雪赏景⽽建的。
长廊迂回蜿蜒,如同彩带⼀般将勤政区、居住区、游览区联为⼀体,留佳亭、寄澜
亭、秋⽔亭、逍遥亭分布在长廊之间,分别象征春夏秋冬四季。长廊以精美的绘画著称于世,乾隆帝曾令画⼯到杭州西湖写⽣,将546幅西湖胜景和8000余幅⼈物故事、⼭⽔花鸟绘于廊上,⾄今已增⾄14000余幅。
⽯坊
长廊西端附近的湖中有⼀座巨⽯雕成的⽯舫,舫长36⽶,名清晏舫,旧时农历的每年四⽉初⼋“浴佛⽇”,乾隆陪伴母亲孝圣皇太后在这⾥放⽣鱼虾。清晏舫原来是中式舱楼,后被英法联军烧毁,慈禧太后后来把它改建成西式舱楼。舫体的两侧设置有两个机舱,舱内陈设有西式的桌椅、餐具,慈禧曾在舫内进早餐和夜宵
⼗七孔桥
当年慈禧太后经常在昆明湖上泛⾈赏景,她还装扮成渔妇,命后妃和宫⼥扮装成渔⼥,李莲英扮装成艄公,游湖摄影,照⽚保存⾄今。⽑泽东有“莫道昆明池⽔浅,观鱼胜过富春江”的著名诗句。
七、园林建筑风格
大连旅游攻略两日游是中国各地建筑的精华。东部的宫殿区和内廷区,是典型的北⽅四合院风格;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杭州西湖风格;万寿⼭的北⾯,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庙宇风格;北部的苏颐和园州街,⼜是典型的⽔乡风
格。

本文发布于:2023-08-19 11:15: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878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园林   颐和园   建筑   昆明湖   皇家   江南   布局   北京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