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阅读: 评论:0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制定机关
公布日期
施行日期
文号
主题类别
机关工作
酒店连锁店加盟十大排名
效力等级
地方规范性文件
石象湖几月份去最好
时效性
现行有效
正文:
----------------------------------------------------------------------------------------------------------------------------------------------------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建设美丽云南,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运用省级重点村建设的经验成果,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现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四化同步”,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统筹城乡发展方略,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以省级重点建设村等各级新农村试点示范村建设为载体,着力建设秀美之村、富裕之村、魅力之村、幸福之村、活力之村,走发挥优势、彰显特的多样化路子,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升级版新农村,把美丽乡村建成云南叫响全国的又一张名片,不断开创云南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新局面。
  (二)主要目标。在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基础上,按照“培育中心村、提升特村”的要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2015年起,每年推进500个以上以中心
旅游时政热点新闻村、特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的自然村建设,全面推进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周期不超过2年。通过典型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带动全省面上新农村建设。到2018年,力争在全省的中心村、特村和传统村落建成一批富有云南特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三)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结合各地区村庄建设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做到先规划后建设。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分批实施的思路,坚持试点先行、量力而为,逐村整体推进,逐步配套完善,确保建一个成一个,防止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各地区发展基础、人口规模、资源禀赋、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实际,切实加强分类指导,注重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发挥地方自主性和创造性,防止生搬硬套。以旧村改造修复和村庄整治为主,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村庄建设占用基本农田。
  --坚持生态优先、彰显特。突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植树造林,加强以森林和湿地为主的农村生态屏障保护和修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突出乡村和民族特,保持田园风貌,体现地域文化风格,注重农村文化传承,适应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切忌用一张图纸、一个式样、一种格调搞村庄建设或照搬城市建设模式。
  --坚持城乡统筹、协调推进。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城镇化,带动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农业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步伐,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覆盖,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坚持以人为本、农民主体。始终把农民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引导村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坚持以县为主、合力推进。省、州(市)加强政策扶持和指导督查,以县(市、区)为单位,整体谋划、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形成上下联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深州天气预报
  二、重点任务
  (一)建设秀美之村
  1.修编村庄布点规划。省、州(市)相关部门指导,县级规划部门负责,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修编完善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和需要保留保存的特村、传统村落。村庄布点规划要符合乡镇总体规划。编制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要因势就形、突出特、一村一景,预留建设发展空间。要广泛听取众意见,村庄布点规划必须分别经乡(镇)、县(市、区)人大审议通过,完善规划审定、督查制度。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禁在村庄规划点外(含自留地)新建住房,引导农民到中心村、规划村集中居住,有条件的进小城镇和县城以上城镇就业和定居。建立乡镇、村庄规划建设监管机制,对于每年确定建设的中心村、特村和传统村落,州(市)、县(市、区)要安排专项规划编制经费。
  2.重点建设中心村和特村。以村庄布点规划为依据,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的要求,以农村社区化为方向,培育打造中心村和特村。选择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明显的较大自然村,优先考虑乡(镇)政府驻地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特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特景观旅游名村
、城市规划区周边等有条件的村,改造提升一批中心村、特村和传统村落。依托扶贫易地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灾后重建、库区移民、矿山环境治理和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等项目实施,规划新建一批中心村和特村。广州携程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3.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积极实施国家新一轮退耕还林,加快陡坡地生态治理,推进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建设,对村、路、渠、宅“四旁”和公共区进行绿化,改善村庄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保护古建筑文物、特民居、村内古树、大树、成片林地和文化遗产,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力度。到2018年,美丽乡村示范点村庄绿化覆盖率力争达到40%以上。分步开展沿路、沿江、沿线、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强化重金属对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加大污染源治理和监测,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严厉打击不达标排放行为,实施农村河道的生态修复与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农村塘坝清淤整治,着力恢复河塘功能,全面改善农村水环境。加大土地综合整治,严厉打击私挖滥采及擅自占用土地和非法采石取土等行为。
  4.提升人居环境。实施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圈、改厕、改灶,治理脏、乱、差”为主
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开展村内户外道路硬化,铺装水泥、石板、沥青、弹石等硬化路面。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提高农村人居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广泛开发和利用沼气、节能灶、太阳能等农村新型能源,普遍推广节水、节材、节能技术,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大幅提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因地制宜采用人工湿地、土地渗滤等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对现有农村给排水设施管网进行改造,实现管网入地。启动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坚持水量、水质并重。强化农村水源地保护,保障水质安全,健全水污染防治应急处理机制。加强垃圾收运设施建设,交通便利地区采取“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县处理”模式,偏远地区采取灵活的减量化处理模式,严控乱堆乱放,力争农村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达70%。引导农民单独建畜厩等附属用房或建养殖小区,实现人畜分离;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推广畜禽养殖粪便、农业废弃物等资源综合利用,力争畜禽粪便有效处置及综合利用率达到70%以上。以电灯、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等多种照明形式互为补充,加快推进乡村路灯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亮化水平。
  (二)建设富裕之村
  1.大力发展高原特农业。打响高原特农业“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立足保障供给、生态涵养、休闲旅游等功能定位,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发展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经营,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支持规模化养殖场进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进技术成果进村入户,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占比大于90%。大力发展乡村生态农业,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商品有机肥使用量提高到5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使用面积达90%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2.大力发展庄园经济。依托我省特、生态优势产业发展,按照“有主体、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有展示、有文化”的“六有”要求,坚持走精品化、有机化发展路子,突出地理标识,加强原产地保护。引导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发展各具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现代农业庄园,规划建设或改造提升一批集休闲、观光、体验、展示为一体的精品农庄,积极打造在省内外、国内外叫得响的现代庄园品牌。
  3.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民族特和乡村
文化,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每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发展1个以上带动能力强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养1名以上农村科技辅导员,家家有科技明白人和增收致富产业,着力打造精品,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特。
  4.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园区和城镇集聚,严格控制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以食品、生物药、生物材料、生物燃料、生物资源等为重点,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力争农产品加工率达到65%以上。
  (三)建设魅力之村
  1.培育民族特文化村。编制民族特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充分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古树名木及古建筑、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文化村。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把特民族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加快对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村落文化的抢救挖掘,加大对传统艺
术、技艺、民俗、人文典故、地域风情等非物质文化的发掘、传承和弘扬力度。
  2.培育和谐文明新风尚。充分发扬勤劳朴实的农村传统民风,逐步引入现代文明生活理念,积极营造美丽乡村文明和谐新风尚。开展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生态文明知识的普及教育,倡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引导农民生态消费、理性消费。倡导厚养薄葬,绿、人文、生态殡葬新风尚,积极推行生态节地葬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扎实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坚持全面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大力实施边疆解“五难”文化活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基层“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等文化惠民工程。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建立覆盖乡镇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文体广场、文化室和文化大院建设,让文化阵地逐步覆盖中心村和人口聚集的自然村。引导城市文化向农村辐射,深入开展“送图书、送电影、送戏曲”活动。推进农村广播电视全覆盖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丰富农民体育生活。
  (四)建设幸福之村
欧洲杯直播
  1.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民生水利,积极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供水水网建设,做到水利建设资金和项目重点向农村人饮安全、山区“五小水利”、“爱心水窖”等惠及民生的水利重点领域倾斜,全面解决国家规划内农村人口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以中低产田地改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完善灌排体系,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推进以通乡油路和通村油路为重点的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向农民集中居住点、农业园区、农村旅游点延伸,实现70%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面。加强农村公交客运站建设,优化公交线路网络布局,确保“路、站、运、管、安”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建成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新型农村电网,实现城乡各类用电同网同价。美丽乡村示范点村村有安全饮用水,通电、通路,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

本文发布于:2023-08-24 18:35: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954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农村   建设   推进   文化   规划   生态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