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韶山冲观后感

阅读: 评论:0

最忆韶山冲观后感
篇一:
周末,携孩子们来韶山品味一款文化大餐——《最忆韶山冲》,一个小时的时间让我们穿越一百余年,其意入脑,其味入心,的确是一场不可多得的艺术盛宴。总导演张艺谋先生用现代最先进的科技表现手法将一代伟人搬上艺术屏幕,从历史中走过来,从现实中走进去,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艺术的深度,凝炼出厚厚的历史份量,实属难得。
首先,演绎作品始终坚持历史唯物史观,实事求是地表达了张导对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真理,担当使命,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的极大尊重。开场就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东方红”为片头,把一个志存高远、心怀天下的展示在观众面前,表现出少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鸿鹄之志,报国之志。紧接着以“乡水情”为主线,舒展主席踏上“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求索”之路。对青年和热血沸腾的一批进步知识分子,面对风雨飘摇的岁月,面对民不聊生的惨相,如何让爱国情绪空前蔓延,让进步思想灼灼喷发,展示出了巨大无比的生命力!特别是通过对“秋收起义”、“长征路上”、“遵义霞光”等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塑造,让主席心中的那颗种子如火山般迸发出来,直到“换了人间”,发现岁月可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然张导还对主席的爱情、亲情、家国情的刻画也是细致入微的,比如通过“守望”,在两棵相互依附的桂花树下,将杨开慧凝视着桂
子月中落,随着微风吹来,桂花随风飘散……她深情地凝望桂花树,虽相隔千里,但依旧在这不确定的年代中,守望着等细节描写得惟妙惟肖。比如通过“十送红军”,把一支远征的队伍,即将长途跋涉,落日相送,前行的队伍越来越长,再捧一把故土,放在心尖闻一闻,血肉之情忘不了等等。最后,以“太阳最红,最亲”的片尾曲来表达对一代伟人的尊敬与思念,收到了首尾呼应,相得益彰的最佳艺术效果。
其次,演绎作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恰到好处的将声、光、电展示给观众,表达了张导对艺术的极大尊重与高度自信。一个小时的演出,让我们感觉自己既在戏中,又在戏外。特别是对每一个场景的打造,借助科技的力量,既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真相,又恰到好处的提升艺术品质,比如“遵义霞光”这副场景,通过光影矩阵的变化来强化历史的重大转折,宛如声临其境,情真意切,情景交融,从头到尾都表现出一种和谐之美、自然之美、生命之美。
最后,整个演绎作品的打造,从立意到演出,从主题挖掘到表现手法的运用,从舞台展示到与观众互动,都始终围绕着“诚”与“实”、““静”与“动”、风”与“雅”来展开,表达了张导对观众的极大尊重。比如谢幕前舞台演员以庞大的阵容与观众见面,而所有观众全体起立,台上台下一起在歌唱“太阳最红,最亲”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就形成了一副台上台下互为一体,相得益彰,气势恢宏的展演效果,让整场演出达到高潮。
《最忆韶山冲》虽然演出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在我的视觉里,她留给我的却是永远的记忆,无限的思考。
我将最忆韶山冲,永思伟岸人!
篇二:
湖南忆,最忆是韶山。
韶,相传为虞舜时的乐舞,有“美好”之意。韶山,因为一代伟人从这里走出,而被世人景仰,成为红文化的源头之一。
2021年,在韶山核心景区游客换乘中心南广场,一个全球最大的“红五星”剧场建成了。闪闪的红星、苍翠的竹林、主席故乡的黄夯土墙,烘托出“红五星”剧场的庄严,将魂牵梦绕的故园情思和谐统一呈现,成为韶山的新地标建筑。
由张艺谋任总导演的大型室内情景演出剧《最忆韶山冲》就在此上演。该剧自2021年12月25日首演以来,目前已演出70多场,惊艳了无数观众,成为人们来韶山必看的演出。
这是一幅诗音光影画卷,这是一场美的盛典,这是一次心灵的朝圣之旅。
一抹红记忆
没有长篇冗杂的篇幅,没有传统叙事的模式,“红”篇巨制《最忆韶山冲》,只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红记忆,展现的成长经历和中国革命历程。
青山逶迤,稻浪叠翠,韶山冲的钟灵山水滋养了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他勤勉劳作,他求学致知,他壮志凌云。湘山有棱,湘水有情,湘人有格。他在这片土地上栉风沐雨,茁壮成长。
时局动荡,国家危难,北大的图书馆里,他殚精竭虑,苦苦求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黑夜漫漫,何以黎明?马列主义,指路明灯,共产宣言,前进航标。他已成为一个目光如炬、信仰坚定的青年。
呼伦贝尔草原必去景点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工农联合,浴血奋战;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确立领导,挽救革命;“打出一面党旗,闯出一条新路”,湘赣黔的热土上,他是运筹帷幄、文韬武略的革命领袖。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红军战士,钢铁意志,创造奇迹;黄河浪涛,青纱营帐,英雄儿女,纵横决荡,保卫家国。艰难奇伟的革命征程中,他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命运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板仓旧居,桂花树下,执着守望,他是痛失妻子的丈夫;长征路上,依依惜别,军民鱼水,情深意浓,他是百姓爱戴的毛委员……
10个章节,《序》《乡水情》《求索》《守望》《长征》《遵义霞光》《尾声》……逐一展开。60分钟的演绎里,让人们触到了伟人真实生动的多面,读到了一部艰苦卓绝、为之动容为之景仰的伟大史诗。
一片数字光影
无数光带,绿的光带,旋转,变幻,组合……形成波浪铺展,形成山峰逶迤,形成沃野千里。这绿莹莹的光,是新芽初萌,是春笋拔节,是韶山冲的三月,是江南的春天,是新中国的无尽希望和憧憬。光影变化,颜转换,由绿变蓝。形成浩瀚海洋,形成蔚蓝天空,形成茫茫宇宙。这蓝汪汪的光,是井冈山的五月,是延安的早晨,是一路相随的人民众的汪洋大海。
无数光点,橙的光点,闪烁,跳跃,聚合,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字符,五四运动,新青年,共产党宣言……塑成一个个导师的头像,马克思,恩格斯……这亮晶晶的光,是七月的萤火,是璀璨的星辰,是照亮暗夜的熊熊火炬,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无数光点聚拢,汇成澎湃的金光流,在舞台上空喷薄而下,那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那是永不妥协永不屈服的黄皮肤的民族之魂啊,这样博大,这样壮观!
无数光芒,红的光芒,炫动,闪耀,流泻,在湘赣边热土上,在长征途中,在遵义会议会场,在世界的东方……这红彤彤的光,是韶峰四月的红杜鹃,是陕北漫野的山丹丹,是烈士们洒下的鲜血,是革命者的丹心,是胜利的曙光,是太阳最红,最亲啊!
这是光影的舞蹈,这是声光电的绝唱,这是一场科技赋予的视觉饕餮。演出中,有全球最大的“光影矩阵”舞台,2450平方米的全舞台区域,468根灯条组成的光影矩阵,570平方米的LED超大屏幕,370平方米的水舞台,200多平方米的升降舞台,两道纱幕组成的180°镜框式舞台,以光影点阵变化,最大限度延展的舞台表现空间。位移、光影、演员的表演相结合,虚拟与现实融合,传统舞台空间从视觉上变得无限广阔延伸,使表演背景画面变得无限可能,将表演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艺术。
非写实的整体意境与真实的舞台置景发生巧妙碰撞,镜面化效果在舞台之间呈现不一样的广阔天地。在水舞台的加持下,拍打至空中的水花,演员爆发感与力量感给予强烈的感官刺激,都把观众带入充满热血与红激情的年代。三亚5天4晚旅游攻略
灯光则赋予舞台丰富的视觉层次和内涵。舞台上黑的处理对于空间的塑造也是这次演出的重要手段,30米的建筑台口宽度,利用灯光实现舞台时空表达,留以戏剧情境的遐想,有力刻画每个篇章的情绪。在整体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突出每个篇章的“气”与质。
置身其中,只恨没有长一百双眼睛,无法将这数字化艺术传达的视觉奇迹,一一尽收眼底。科技赋能,创写了一首唯美至极的浪漫诗。
四川的景点有哪些一幅浓墨画卷
河南旅游地图
一个小时的盛大演出, 融舞蹈、音乐、雕塑、朗诵等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最忆韶山冲》如巨幅画卷,浓墨重彩,饱含深情,宏大壮美处,直引人热泪纵横。天津小吃街哪里最出名
婀娜的姑娘走来,她们的舞姿轻灵优美;健壮的男儿走来,他们的舞姿雄壮有力;演员们用肢体语言,诠释每一个动人场景:秋收起义时的雄壮奔放,长征过程中的艰难跋涉,守望时的执著,十送红军时的深情……北海市涠洲岛在哪里
浑厚的吟诵响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经典的诗词,仿佛把观众带到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家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深情的歌声飘来:《东方红》《浏阳河》《十送红军》《保卫黄河》……一首又一首经典的革命歌曲,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共同的情感基因。《乡水情》中,《浏阳河》的经典主旋律,成为清越、高亢、悠长、亲切的山歌般旋律,引人融进革命圣地的场景之中。《求索》逐渐慷慨激越的《国际歌》,使人联想到革命先烈们在求索中挣扎、迷茫、探寻、思索、顿悟、觉醒、奋起的艰辛历程。《守望》中,小提琴独奏的《映山红》若隐若现,杨开慧对的无限情思,随琴声拨动人心。
当尾声部分《太阳最红,最亲》的歌声响起时,全场起立,全场跟唱,“太阳最红,最亲……”舞台上,舞台下,歌声汇成一片,响彻剧场。这声音,汇成一条深情缅怀的河流,流淌在每一
个人的心上……
一卷写意诗篇
诗有物境、情境、意境。《最忆韶山冲》用极致的东方美学诠释红文化。舞台上的一卷光影,处处可见中国元素,令人惊艳。
整部剧,“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地摹写现实,而着重以简练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和创作者主观的情致”,用尽了中国美学特征——写意手法。没有时间线索,红记忆里最闪亮的片段,就是全部的内容;不着重凸显英雄个体,而是用体的表演塑造形象,用代表性意象,表现神韵;去故事化,而每一缕光影都在倾诉,每一个布景都在说话,每一个动作都有内涵,每一个音符都有意境。
画卷层层打开,时间倒流,观众从历史的切片里闪身而入,亲临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诗音绝唱,光影画卷,气韵生动,元气淋漓。
舞台布景中,传统艺术形式——国画艺术比比皆是。序幕中,舞台背景就是一幅墨迹浓重的山水画,黑白两,遒劲雄浑。《乡水情》篇章,舞台布景是青绿山水的颜料国画,千里江山,只此青绿,使人想起北宋王希孟的旷世名画《千里江山图》。其间,遒劲、飘逸的毛体书法在光影画面中徐徐闪现,每一根线条都意象万千,每一丝光影都婉转流动,每一帧画面都美轮美奂。
及至尾声,红光影,斑驳绚烂,红国画,流光溢彩。创作团队使用当代画家李可染的国画《万山红遍》作为舞台背景。这幅画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的词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李可染大胆尝试用朱砂写积墨山水,画面上峰矗立,顶天立地,红树层峦,大气磅礴。

本文发布于:2023-08-26 22:2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5987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舞台   光影   艺术   形成   红色   观众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