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

阅读: 评论:0

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31
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情况调查报告
◎谭雪刚
福建省是非遗资源大省,目前已有8个项目 人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名录(名册),是 我国迄今在国际非遗保护三个系列上获得大满贯 的唯一省份。其中,“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 计划”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该 计划于2011年筹备申报工作,于2012年被正式 公布列入。根据申报时的承诺,2020年是“福建 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收官之年,为了检视 这项工作的成效,我们陆续通过问卷调查、实地 访谈、录音拍摄等方法,对参与该计划的相关机构、社区、体进行采访,收集了主要情况,形成调 查报告如下。
―、项目缘起及总体情况
福建木偶戏主要分为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两 种,公元10世纪开始在闽南地区传播,延续传承 至今,历经千年传承,积累了众多传统剧目、音 乐唱腔,形成了一整套丰富精湛的表演技法、成 熟完备的演出规制,以及精美绝伦的木偶头雕刻、偶像造型制作工艺,蕴藏着丰厚的传统优秀思想 和审美意识日积月累,
形成了许多传统剧目、音 乐唱腔,以及丰富的表演技法和体系。随着文化 传播方式多样化,加之其表演技法复杂、练习时 间长,年轻人学习和传承意愿不强,后继人才培 养成为当务之急。
戏的传承关键在人。为了确保福建木偶戏这 个古老的艺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得到弘扬和发 展,2006年始,在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原福建 省文化厅)的指导下,由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中心牵头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漳州市布袋 木偶传承保护中心三个主要剧团(以下称剧团)制 定了《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 以加强培养木偶戏传承人为核心,发挥各类学校、社区体的人才培养功能,积极推进木偶戏“进 校园、进课堂、进社区”,开展木偶戏传习所建设,建立以老艺人带徒传艺的传统教育为龙头,以剧 团带培训班的学校教育为重点,以幼儿园、小学、社区普及教育为基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福建 木偶戏后继人才立体式培养体系。通过优化文化 生态环境,创新政策措施与投入机制,营造关心、支持福建木偶戏传承发展的社会氛围,使福建木 偶戏后继人才的培养更加规范和系统,培育优秀 后备人才,扩大木偶戏的受众体。
经过十五年的发展,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取 得了丰硕成果。越来越多的剧团、社区、木偶戏 从业者、社会团体、研究机构、传承基地等参与 到该计划中来。目前,福建省有224家木偶戏表 演团队,其中国办剧团6个、民营剧团46个、民间班社171个,从事木偶戏的演职人员达1273名,成为推动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力量。
川菜十大名菜
福建艺术
32 FUJIAN ARTS / 2021.2
漳州艺术学校(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漳州分校)、泉州艺术学校、厦门艺校等艺术院校还设立木偶 表演、制作专业。剧团与上海戏剧学院等高校合作,共同培养木偶戏人才。大量的社区和学校都参与 了进来,各个木偶戏剧团进大中小学及幼儿园数 量达到857所。在数以万计的社区、村落进行过 演出。覆盖人数达百万人次。总体上看,基本形 成了木偶戏从业者、潜在从业者及欣赏者三个层 次培养体系。作为我国第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 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体现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文化多样 性宗旨,并作为“非遗保护中国实践”的优秀范 例推广到亚太地区。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 福建省开展《中国福建木偶戏在亚太地区的传播 交流推广》项0,分别深入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演出,并在福建举办《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履约培训班,与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新西兰、萨摩亚、汤加、斐济、所罗门等国的非遗工作者开展交流,生动 地展示了福建木偶艺术的魅力。
二、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与传承成效分析
(一)不断强化扶持保障举措,夯实木偶戏传承发展根基
演出场所是传承和推广木偶戏的基础。福建省在各级政府支持下,文化部门积极推动木偶戏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或修缮了一批传习所(传习 中心)、博物馆(展示馆),并组织开展传习、展演、宣传活动。2009年,省政府挂牌设立福建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 管,省非遗保护中心具体负责管理运营,免费为 省内具有代表性的木偶剧团提供演出场地。在泉 州、漳州等地,修缮建设了 “泉州市非物质文化 遗产馆”“泉州嘉礼馆交流展示厅”“江加走木偶 头雕刻艺术传习所和展示馆”“晋江掌中木偶非遗 展示馆”“晋江戏剧中心永成阁小剧场”“闽台布 袋木偶戏博物馆”(漳州市)以及“漳州竹初木 偶艺术馆”等等。这些场所的设立,守稳了木偶 戏传承的阵地。
经费是场所得以运转的“血液”。逐步建立 政府扶持,多方资助模式,推进福建木偶戏保护 经费扶持渠道多元化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对六个 国有院团的统计,自2012年起国家和省级非遗专 项资金共补助木偶戏1500多万元。2014年起设 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剧种公益性演出专 项资金对木偶戏剧团的免费或低票价公益性演出 进行补助。在剧团所在地,各级政府也给予各种 形式的补助。如泉州晋江财政共补助晋江布袋木 偶戏剧团800多万元,漳州市政府制定出台年演 出收人总额补助办法,如年演出收人丨〇〇万元
瑞典超级联赛专题研究Monographic Study 33
政府补助50万元等。此外,国家艺术基金和民间 自筹等资金来源也是木偶戏保护的重要方式。
(二)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稳定的木偶戏从业者
计划制定以来,福建紧紧围绕“后继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内容,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推动建立了“师 带徒、团带班,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的人才培 养模式,并招收高等院校艺术系本科毕业生直接 进人剧团。泉州、晋江、漳州三大职业剧团相继 以“团带班”形式招收传承人才近200名,依托 漳州艺校、泉州艺校、厦门艺校进行招生。泉州、晋江、漳州三大职业剧团分别与上海戏剧学院戏 曲学院、泉州市艺术学校、漳州艺术学校合作,先后招收94名学员进行专业教学(其中有中专、大专及本科学历)。如今已有25名优秀学生顺利 毕业,分别进人三个剧团工作。还招收厦门大学、集美大学、泉州师院等高校音乐学院毕业生充实 乐队队伍。同时开启多元化培训模式,先后为国 内外木偶戏院团、少年宫举办培训班,培养学员 1000余名。
剧团鼓励支持年轻传承人参与排演传统剧目,积极创造演出机会,让年轻人在表演实践中成长。泉州木偶剧团复排时长达54个小时的提线木偶戏 经典传统剧目《目连救母》以及全套祭祀系神仪 式《大出苏》、晋江复排传统剧《玉杯记》《玉 骨鸳鸯扇》,参与演出的基本上是团里的中青年 演员,形成“80”“90”“00”三个批次的传承梯队,他们已经成为福建木偶戏的中坚力量。同时,剧 团邀请老一辈艺术家对演员进行传统戏曲套路、音乐等方面的培训,重拾传统家班“师徒制”,以老带新,以老促新。
此外,福建省开展了福建木偶戏代表性项目 和代表性传承人分级管理、分类资助工作。目前 已认定相关项目国家级5个,省级12个,市级 40个;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16人、省级24人、市级108人,建
立起较为完善的保护传承项目与 人才体系。并给予国家级传承人每人每年2万元 补助,省级传承人每人每年6千元补助,市级传 承人补助则依据各地市情况而定。
(三)不断创新传承传播途径,广泛培养木偶戏欣赏者
一是探索体化传承模式。大力推动福建木
偶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以开放互动的新
型方法,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普及宣传,
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意识。近年来,各
职业剧团通过非正规教育进行“不断代”传承,
各木偶剧团到大中小学校开办“木偶戏兴趣小组”,
开设培训班、组织“校园木偶节”等校园普及工
作。如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学与泉州市木偶剧团合
作办学形成“432”非遗(木偶)活态传承新模式
(即学校、政府、民间协会、非遗传承人四方联动,
静态展示、动态参与、活态传承三态传播,考评
机制和展示机制两大机制)。
二是借助多种平台打造传播矩阵。除了福建
省非遗博览苑的木偶戏展演外,福建推动木偶戏
与旅游、影视产业相结合,持续组织木偶戏走进
校园、社区、部队等,举办大型专题活动,近年来,
全省木偶戏每年开展非遗进校园、社区、乡村、
部队等公益演出场次合计约1000余场。漳州木偶
戏还尝试在景区景点演出,与厦门文广影音有限
公司合作拍摄传统木偶连续剧《陆凤阳》,已在
厦门卫视播出。晋江布袋木偶戏剧团与厦门大学
合作探索“非遗+科技”木偶互动式体验交互项
目,结合人机交互、虚拟(混合)现实、数字媒体、
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闽南古厝等旅游、产业元素,
将掌中木偶的艺术内容和表演方式增加数字化互
动的创新模式,拓展了传统展示的维度,吸引更
多年轻、跨文化的观众了解并参与木偶表演的互
动创作,以文促旅、以旅彰文,推动优秀传统文
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四)大力推广中国范例,让从业者和欣赏者树立文化自信
泉州、晋江、漳州三个木偶剧团的对外文化
交流活动是福建木偶戏对外交流与推广的主力军,
迄今为止,三个团已赴五大洲近八十个国家和地
区进行演出。2015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福建省
开展《中国福建木偶戏在亚太地区的传播交流推 广》项目,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带队泉州、晋江、
福建艺术
江门一日游必去的地方34 FUflAN ARTS / 2021.2
木偶戏在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展演
漳州三个木偶剧团一行柬埔寨、印度尼西亚、澳 大利亚等国家进行演出,精心挑选了这些国家的 一些大中小学校及社区开展文化交流,并且与印 尼、柬埔寨等国木偶同台演出。外国观众非常直 观地感受到我国木偶戏的精彩绝伦之处。笔者亲 历印度尼西亚观众对福建木偶戏的热情和赞美。
支持承办文化和旅游部全国曲艺木偶剧皮影 戏优秀剧(节)目展演、第十四届亚洲艺术节暨 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第三届海上丝绸之 路国际艺术节暨第五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福 建省戏剧
家协会木偶艺术专业委员会成立等,通 过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动提升福建木偶戏的 影响力,无论是从业者还是欣赏者,都在这样的 海内外传播推广中逐步建立起文化自信。
小浪底风景区旅游攻略三、福建木偶戏人才培养与传承工作体会与思考
(一)政府主导是实施后继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
实践证明,政府的主导与激励、服务与保障,是激发木偶戏后继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推动木偶 戏创新发展的基本保障。《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 产条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客 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等政策法 规中,明确规定了政府职能和主导作用。各级政 府也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增加专项资金投人,加大了非遗后继人才培养力度。
(二)培养体系的建立是做好后继人才培养的关键
后继人才的培养与储备,是非遗保护传承的
内生动力。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顺利实
施,关键点在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培养方式
的创新、培养渠道的拓展,有扎实的培训基地,
有业务精湛的非遗传承人,有广泛厚实的传承 体,有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优秀的传统文化才
能有生生不息的活力。
(三)宣传推广是提高后继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途径
当今时代,宣传推广形式众多、渠道多样,
应当利用好各种传播方式,特别是推广新媒体渠 道,提高后继人才培养成效,给非遗传承人创
造更多更好的展示展演机会,让后继人才队伍在
实战中领悟木偶戏表演技艺、提升表演水平。
(四)跨界合作是持续推动后继人才培养的智力支撑
时代已进入到所谓的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和
信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文化
与科技的融合日益突出,为传统文化融人现代文
化生活提供了一个契机,对于被卷人快速城市化
的现代人,尤其是由乡入城的人们,提供了一份
温暖的乡愁。
当然,挑战仍然无时不刻不在,木偶戏如何
摆脱生存和发展的既有思维框架,更接近市场、
更接近更广阔的消费人;剧团管理如何摆脱传
统模式,与现代管理、投资运营主体对接;木偶
芽庄旅游攻略自由行攻略
艺术如何走出国门,与其他文明世界的木偶艺术
对话等等,都亟待社会各界深人思考,并勇于付
诸实践,尤其是在推进上述工作的过程中,做到“移
步不变形,变化不走神”!
火车时刻表站站查询谭雪刚,福建省艺术馆_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
护中心)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何

本文发布于:2023-08-28 13:2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013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木偶戏   传承   木偶   福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