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旅游景区总体规划(PDF66页)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规划总纲
1.1 项目概况
1.1.1 项目区位
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位于浙江省北部安吉县境内,电站接近华东电网负荷中心,距上海、南京各180km,距杭州57km,距500kV瓶窑变电站仅34km,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1.1.2 经济技术参数
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0万kW(6×30万kW),属日调节纯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为31.60亿千瓦时,年抽水耗电量42.86亿千瓦时。下水库坝址上游流域  面积为24.2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1846毫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450万立方米,电站枢纽所在区域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后期有脉岩侵入,第四系地层覆盖面积较大。
主体工程土石方明挖874.6万立方米,石方洞挖78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665万立方米,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34.5万立方米,喷混凝土2.3 l万立方米,沥青混凝土5.66万立方米,洞井工程总长18千米,锚杆10.6万根,金属结构安装8154吨。
电站总投资,按1993年6月价格水平预算静态总投资43.37亿元,动态投资(计入价差预备费用和建设期贷款利息)为73.76亿元(实际投资62.7亿元,每千瓦造价3483元)。总工期8年,电站配套送出工程电能以500千伏一级输电电压、以两回出线接入距电站34千米的瓶窑变电所。
1.1.3 创造效益
电站前期准备工程于1992年6月开始,主体土建工程国内承建单位从1993年4月起陆续进点,并于1994年3月1日开始开挖地下厂房顶拱层,工程施工正式开始。1998年9月30日,1号机组投入试生产,最后一台机组于2000年12月25日投产。电站自投产以来至2002年11月底,累计发电量68.67亿千瓦时,抽水85.71亿千瓦时,系统顶事故23次,为华东电网的调峰、填谷、事故备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1.4 国际合作
项目建设全过程实行业主责任制、招标承包制和建设监理制。电站由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由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上库开挖、填筑)、德国STRABAG公司(上库沥青混凝土)、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引水系统)、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地下厂房、下库尾水系统及机电安装)等单位承建。电站成套设备主要通过国际竞争性招标向国外采购,其中,主机及监控设备由挪威KVAENER公司、加拿大GE公司、奥地利ELIN公司组成的联营体中标;GIS由瑞士ABB公司中标;50
0kV电缆由日本HITACHI公司中标;主变压器由英国PEEBLES公司中标。
1.1.5 资金来源
电站建设资金来源为世界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及地方集资,其中世界银行贷款3亿美元。集资比例为上海市l/4,江苏省l/6,浙江省l/9,安徽省1/18,华东电力集团公司5/12。由投资方组成董事会,并委托华东电力集团公司为业主代表,于1991年11月21日组建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公司负责现场建设管理。
1.1.6 管理体制
华东电力集团公司受董事会委托作为业主代表,就该项目的建设与经营向国家和董事会负责。1997年3月6日成立天荒坪抽水蓄能电厂,负责电厂的生产管理。1998年12月成立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因基建基本结束转生产,为理顺机构,于2001年3月经董事会批准,撤销天荒坪抽水蓄能工程建设公司,注销天荒坪抽水蓄能电厂,资产债务统一划归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有限责任公司。
1.1.7 工业旅游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投入正常营运后,电站公司高层领导就敏锐地意识到开展工业旅游的巨大发展潜力,因而从1999年开始,电站组建了安吉华天综合经营公司,负责电站旅游项目开发,并开辟了天荒
坪电站生态工业景区。2001年电站成功申报成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景区已通过ISO9001:2000/ISO14001:1996双体系认证,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取得了可喜的经营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湖州和安吉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1.2 规划范围
1.2.1 规划对象
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位于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大溪与横路行政村范围内,毗连藏龙百瀑景区。
1.2.2 规划范围
规划区四至为:北接天荒坪镇城区,东界鸡笼顶(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二期工程上水库选址),南至大溪村,西至东坞村,总面积约为18平方公里。
1.3 规划类型
按照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与《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规定,本规划属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
1.4 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10年,分为近期2年,中期3年,远期5年:
1、近  期(2006-2007年);
2、中  期(2008-2010年);
3、远  期(2011-2015年)。
1.5 规划依据
1.5.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9.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9.1.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84.5.11;三坊七巷导游词>无锡旅游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0.4.29;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1.6.2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常委会,1990.4.1;
玉溪高古楼网
8、《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2000.10.26;
9、《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旅游局,1990.2.20;
10、《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1.5.2 技术规范
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2、《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
4、《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
5、《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7、《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价标准》(试用)。
1.5.3 相关成果
1、《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旅游局,1996年;
2、《浙江省安吉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安吉县人民政府,2003年5月;
3、《浙江省安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复旦大学旅游系、安吉县风景与旅游管理局,2004年5月;
4、《安吉县旅游资源普查总报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03年;
5、《安吉县文化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复旦大学旅游系;2003年10月;
6、《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浙江省林业局林业勘察设计院、浙江省安吉县林业局,1996年12月;
7、《浙江安吉天荒坪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995年11月;
8、《安吉县天荒坪镇城市总体规划》,天荒坪镇政府。
1.6 规划原则
1.6.1区域视角,强化特原则
立足长三角,充分认清湖州及安吉旅游产品发展现状,紧密融入大杭州旅游圈,深入挖掘电站景区自身的地域文脉,开发区别于其他景区的特产品,接待设施的建设也充分考虑与周边已有相关设施的互补利用。
1.6.2统筹协调,注重衔接原则
作为湖州地区最具发展潜力、带动效应最为显著的重要旅游景区,本次规划应注重与安吉交通建设、环境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相衔接,应注重与湖州及安吉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尤其应注重与杭州大旅游圈规划及上海、苏南等重要旅游城市的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原则上不突破上级规划对规划区作出的合理定位。
1.6.3以人为本,科学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以人为本,尊重规划区的地理形胜特点,设施建设和项目设计要符合历史和地域、文脉以及地形特点,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理解以及对规划区现有地形的有效利用,保持游览通道的公共性和开放性,尽量形成连续的公共空间,为游客创造立体化的、具有独特景观特征的游览空间,在保证其
游览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的前提下,强调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
1.6.4重视保护,适度开发原则
电站景区保护,一是要保护电站厂房设施的安全,绝对不容许出现危及电站安全的任何意图和行为;二是要保护周边美好的山水生态环境,规划方案中尽量避免动土项目,对于工程遗留的废弃采石场、施工场所要进行覆土复绿,尽可能地恢复原生的植被景观。在此前提下对规划区进行适度、合理、科学的开发建设,使整个规划区的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以保证规划区旅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6.5 注重效益原则
规划组高度关注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开发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将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和优化相结合,与当地社会协调发展相结合,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7 规划目标
1.7.1 规划总目标
依托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的资源基础,结合旅游区开发建设的现状,以《安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
划》为指导,充分挖掘地域文脉,准定位,通过高水准的开发建设,力争将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建设成为景观优美、生态优良、设施齐全、项目独特、服务上乘、管理先进,环境、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国内外高品位的综合性山岳型风景旅游区,国家AAAAA级景区。
1.7.2 阶段性目标
1、近期:重点开发建设阶段(2006-2008年)
(1)建立电站景区旅游新体制,确立发展目标新体系,制订经营指标考核制度,完善旅游管理机构建设。
(2)重点建设“两口3个一”工程,即下水库入口、上水库入口以及一池、一园、一场,后者分别指的是江南天池景区、梅园景区和高山滑雪场,构筑安吉旅游产品中的月亮级产品,使电站景区成为 “中国竹乡”旅游业的龙头。
(3)扩大景区停车容量,合作共建天荒坪镇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区域旅游公共交通网络。
(4)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区标准,配套完善景区的服务接待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高等级的旅游景区。
(5)大力开发都市郊野观光、休闲旅游市场,重点开发杭州、上海、苏南重点城市的客源市场,形成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格局。
(6)到2008年,累计接待旅游者84.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881万元。
2、中期:全面发展阶段(2009—2010年)
(1)全方位开发客源市场,争取实现入境旅游市场的重点突破,使入境客源市场和国内客源市场相互结合,构建稳定、协调发展的客源市场新格局。
(2)旅游产业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3)到2010年,累计接待旅游者达到226.6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6亿元。
3、远期:完善提高阶段(2011-2015年)
(1)完善大溪河沿岸景观带与水体景观的美化亮化建设。
(2)与天荒坪镇合作共建东坞村、香炉山村及曹家坞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村、示范村。
(3)深度开发民俗节庆文化旅游资源,与前期开发的旅游资源形成互动的运作体系。
(4)重点开拓奖励旅游、会议旅游市场,提高单位接待人次的消费水平,实现从规模效益向档次效益的转变。
到2015年,累计接待旅游者达到823.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6.9亿元,电站景区不仅成为安吉旅游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成为浙江省后来居上的国际性高山观光、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国家AAAAA级景区。
其标准为:
(1)旅游总体形象鲜明,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电站景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基本上得到科学、合理、有序的开发,旅游产业布局相对均衡。
(3)各类旅游服务设施完备、先进,行、游、住、食、购、娱等6大产业要素协调发展。旅游业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标准和惯例接轨,总体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4)电站景区输出经营管理品牌,组建旅游集团公司,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5)旅游资源、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质量与旅游业发展同步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6)形成一支数量众多、工种齐全、思想及业务素质较高的旅游产业从业人员队伍。
(7)大溪、横路村村民具有较强的旅游意识,旅游知识得到普及,具备热情、礼貌、安全、有序的旅游人文社会环境。
第二章基础研究
2.1 地理区位
华东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位于浙江省安吉县东南部,坐落在天荒坪镇大溪与横路村境内,方圆30多平方公里,与杭州临安市相毗连,系天目山麓支脉。该区地理位置处在东经119035′05″~119036′20″,北纬30026′00″~30027′00″,南有临安太湖源、神龙川景区以及安吉藏龙百瀑景区,北有安吉竹博园和大竹海景区。电站交通便利,临青省道横穿藏龙百瀑及电站下水库库区,景区距安吉县城15公里、杭州68公里、湖州62公里、上海240公里,离藏龙百瀑景区仅1公里,上海、南京至此仅需三小时车程。
2.2自然条件
2.2.1地质地貌
规划区所属的天荒坪镇地壳为花岗岩,据测为700万年前侏罗纪时期火山喷发而形成的,地层为火山岩和火山岩碎屑沉淀,厚度为792~1820米,地表为黏土层。大溪山由南向北延伸,东面起自塔岭,经长龙山和大坡头,到东亭山,西起平顶山,和尚山,经回峰坡、搁天坡入南屿山,绵延三十余里。东西两侧山体呈肋状向中间河流倾斜,山势陡峭,最高峰海拔1167米,最低峰海拔300米左右。
2.2.2气候植被
规划区地处浙江省西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总的气候特征为: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快,秋季来得早,冬季多严寒。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常年平均气温在20~22℃之间,夏季凉爽舒适,宁静幽雅。冬季较为寒冷,最低气温可达零下14摄氏度,在小雪的节气前后,开始下高山雪,最大的雪一昼夜可积60cm,百瀑冰凌,雪景迷人。规划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与亚热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竹类资源丰富,以毛竹为主构成“竹乡”特。良好的气候条件为旅游区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2.3水文条件
规划区地处天荒坪大溪村、横路村范围,主要河流为大溪。大溪源自市岭,向北至山河港,流往白水湾、塘埔、楠溪,注入大闸,全长约16公里,流域面积约30平方公里。大溪水量充沛,尤以横坑垆水流量最大,河床时宽时窄,最宽约300米,最窄约10米,在水流常年冲刷下,河床岩石裸露,积水成
谭,水质清澈。大溪属岩浆岩、火山岩类裂缝水含水岩组,水层富水性较弱,水质较好。
2.3 用地条件
规划区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目前现状用地主要有山地、水域、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工业用地等用地类型,耕地以种植水稻、油菜花、蔬菜为主要作物。
规划区是由两块相对独立的范围组成:一块位于低海拔地区,以下水库、中控大楼为中心;另一块位于高海拔地区,以上水库为中心。东部谷深崖高,溪水流量较大,西部崇山峻岭。
总体来看,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用地水土条件一般,虽然有利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持和优化,但是可利用的建设地块较少,对于停车场、运动场等相关设施的建设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2.4 水系及路网
2.4.1水系
水系是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的灵气所在,也是旅游景观形成的重要基础。目前旅游区内形成了“一纵三库”的水系框架:“一纵”为规划区东部与公路平行的南北向溪流——大溪。“三库”为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内三座水库,即上水库、下水库与潘村水库。其他还有一些山塘小水库。“一纵”位于高山深谷中,相对比较开阔,有利于沿着溪流驳岸开展旅游休闲活动。
2.4.2路网
目前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的道路体系建设比较完善,现有道路以省道和电站专用道路为主,水泥路面,宽度在7.5米以上,此为连接上下水库的电站景区主干道,电站内部生产区域道路完善,区域内各村庄基本上都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的康庄道路工程。总体上,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路网体系完善,唯一不足的是,冬季冰雪封道时,车辆不可通行。
2.5公共设施及居民丽江必去的景点有哪些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内村庄,主要有曹家坞村、香炉山村、东坞村,其中曹家坞村人口较多,香炉山村处在景区上水库必经之路上,都是主要的村落。旅游区内,除电站自身外,基本上没有其他工业,居民以种植为主要经济活动,水稻、高山蔬菜为主要作物,毛竹为主要林种。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内,除电站工业设施外,村庄内的建筑设施主要是民用住宅,水电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备,公共设施相对缺乏,但旅游区内通讯信号良好。
2.6旅游资源评价
2.6.1 旅游资源分类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 18972-2003),对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如下分类:
表2—1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景区旅游资源分类表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单体名称
AAA 山丘型旅游地
阴山、阳山、天荒坪、搁梯岭、梨树坪、香炉山
ACE 奇特与象形山
石 天荒地老石、乌龟背、鸡笼顶 ACF 岩壁与岩缝 龙潭岩壁、回音壁
A 地文景观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
ACG 峡谷段落
大溪峡谷、搁梯天堑、东坞峡谷 BA 河段 BAA 观光游憩河段 大溪河、东坞溪 B 水域风光 BC 瀑布 BCA 悬瀑
楂树坞瀑布 CAA 林地
天池竹海
C 生物景观
CA 树木
CAB 丛树
马尾松、水杉、天荒芦花 DAA 日月星辰观察地
天池日出、天池迟暮、天池月 DBA 云雾多发区
天池云雾 DBD 极端与特殊气
候显示地
冰凌、雾淞
D 天象
与气候景观
DB 天气与气候
现象
DBE 物候景观
天池春、峡谷夏景、天池秋、天池冬雪
EBA 历史事件发生
半山凉亭
EBC 废弃寺庙 和尚厂、龙寺堂、接见山、太子庙 EBD 废弃生产地 淡竹湾采石场
E 遗址
遗迹
EB 社会经济
文化活动遗址
遗迹 EBE 交通遗迹
东坞古道
F 建筑与设施 FA 综合人文
旅游地
FAD 园林游憩区域 梅园、樱花园、天荒地老园
喀什旅游景点攻略主类
千山风景区电话
亚类
基本类型 旅游资源单体名称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中控大楼、地下电厂、发电机组、盘山公路、环库公路
FB 单体活动
场馆
FBC 展示演示场馆 展示厅
FCJ 人工洞穴 通风兼尾水施工支洞、上库廊道
FC 景观建筑
与附属型建筑 FCK 建筑小品
搁天岭观光亭、天荒坪亭、张拉模亭、
茶亭
FD 居住地与社区 FDA 传统与乡土建
曹家坞民居、香炉山民居、东坞民居
FGA 水库观光游憩
区段
龙潭湖、江南天池、东坞水库、潘村水
库、香炉山水库、香炉山蓄水池、月牙
FGD 堤坝段落
下水库大坝、下水库溢洪口、上水库大
FG 水工建筑
FGF 提水设施 闸门井 GAA 菜品饮食 农家土菜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高山云雾茶、山核桃、香榧、笋干、锥
栗、长龙山野果
G 旅游
商品
GA 地方旅游商品 GAE 传统手工产品
与工艺品
竹工艺品
H 人文活动HC 民间习俗 HCA 地方风俗与民
间礼仪 调灯、铁锅浴
2.6.2 旅游资源评价 1、定性评价
(1)较高的生态文化品位
规划区位于安吉天荒坪风景名胜区内,区内青山绿水,飞瀑流泉,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有较好的森林植被,有风光迤逦的峡谷风光、瀑布,还有独具特的高山花卉、高山蔬菜、高山云雾茶等。在文化方面,潜在的生态文化是规划区重要的文化资源之一,深入挖掘生态文化,并赋予景区内新的文化内涵,提高景区文化品味,是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
(2)区域性资源特优势
规划区拥有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抽水蓄能电站景观,在资源特方面拥有自己的优势,再加上安吉天荒坪镇所特有的生态环境优势,走工业旅游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开发道路,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成效。

本文发布于:2023-08-28 19:12: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017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电站   景区   蓄能   抽水   建设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