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优先理念下的桂林城市特建构

阅读: 评论:0

收稿日期:2018-10-19作者简介:龙良初(1966-),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山水优先理念下的桂林城市特建构
龙良初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桂林作为国际性风景旅游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独特的山水景观资源。在悠久的建城历史中,山水景观与人文景观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和有机融合,形成了山水优先的山水城城市格局和特。文章通过城市特规划研究和建筑研究,结合不同时期的研究实践以及当今城市的更新发展,探讨桂林城市特的建构策略。关键词:山水优先;桂林;城市特;建构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3240(2018)12-0095-091.引言在当今世界,各国规划师和建筑师都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城市文化趋同,国际性带来的城市地域性衰退,以及如何体现城市特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诸多的共同问题。一些西方学者指出,全球化的现象,既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又起了某种微妙的破坏作用。这种单一的世界文明同时正在对创缔了过去伟大文明的文化资源起着消耗和磨蚀作用。桂林市是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一座典型的山水城市,由于城市本身的特殊性,其城市格局、景观、风貌等都反映着地方特征,体现地方特。特别是自新中
国成立以后,桂林市一直致力于城市特和建筑地域性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桂林山水城的城市发展模式和建筑地方特的理论,形成了构建城市特的基本观点,创造出了一大批经典的设计作品。我国城市正经历快速发展,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面临逐渐衰微,城市特亦逐渐消失,出现了城市同质化发展和千城一面的现象。虽然从宏观层面上看,桂林山水城的基本格局依然保持完整,但也同时失去了许多构成城市价值的要素,城市特的延续和发展面临挑战,深入研究桂林城市特本质和为之注入新的内涵,探索桂林城市特持续发展之路,已为当务之急。
2.山水景观结构特征
桂林的山水景观结构总体特征主要概括为:五大生态背景,六条绕城水系,双环园林骨架,多条通景绿楔。2.1五大生态背景指环抱城市的外围自然生态背景。五大生态背景区域自东向西依次为:东部由尧山、桂海景区构成的山体生态区,由漓江风景名胜区的山体构成的峰林洼地生态区;西部由凤凰林场低丘丘陵地区构成的山林生态区;【旅游时空】社会科学家SOCIAL SCIENTIST 2018
年12月(第12期,总第260期)Dec.,2018(No.12,General No.260)
95
. All Rights Reserved.
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12期
北部由青狮潭景区构成的山林生态区;中部由芦笛景区、龙泉景区构成的峰林生态区;南部由会仙、清水塘湿地景区构成的湿地生态区(图1)
。2.2六条绕城水系指流经城区的漓江、桃花江、南溪河、良丰河、小太平河、四塘河等六条绕城水系。六条绕城水系及其形成的景观空间有机串联城市各个组团,成为城市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自然纽带(图2)。2.3双环园林骨架城市位于独具特的自然山水景观环境之中,外围有由尧山景区、龙泉景区、芦笛景区围合的大山体绿环;内有由叠彩山、老人山、西山、南溪山、穿山、普陀山围合的小山体绿环;大小山体双绿环形成自然景观与城市空间之间的屏障与过渡,并成为桂林山水城市的园林骨架。
2.4多条通景绿楔通景山水绿楔是对城市组团有机分隔,同时形成各具特的山水环境,成为城市景观开敞空间和视觉艺术走廊。桂林主要的通景山水绿楔包括:尧山桂海景区-七星岩绿楔;芦笛景区-西山飞凤山绿楔;龙泉景区-琴潭-黑山绿楔;凤凰林场-山水公园绿楔;清水塘湿地-平顶山绿楔;会仙湿地-桂柳古运河-良丰河绿楔(图2)。[1]3.城市格局特征
杭州西湖边上最好的酒店
3.1中国古代城市营造模式古代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因山水而建,因山水而兴,自然山水环境资源成为城市依托发展的重要支撑,自然山水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归纳为两
类:一类是以自然山水环境作为城市的基底,关注如何处理自然地形以进行城市建设,强调更多是对自然环境的保留,并未将自然山水环境与城市、建筑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另一类是以自然山水环境作为城市的构图,关注如何利用自然地形以塑造城市形态。在西方的许多城市建设中,自然山水环境主要体现为城市的基底作用,而没有成为城市的构图要素。在中国传统城市中,自然山水环境不仅作为城市基底,还是城市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山水城格局的独特形式和古代理想的居住模式。“依山面水,附临平原,左右护山环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正是反映这种城市的选址、布局、融山水城于一体的思想,城市基底和构图结合的理念也契合古代中国风水理论。古人建城,关注自然属性,尊重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意境。因此,研究中国传统营城模式,山水城的理念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2]
水上乐园视频。
3.2山水城传统格局特征图1桂林生态背景示意图资料来源:《桂林市桂林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图2桂林生态格局图资料来源:《桂林市桂林市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总体规划》。96
. All Rights Reserved.
三亚三日游的行程安排
桂林历经两千多年的建城历史,城市规模逐步扩大,传统格局特征也逐渐形成,其特点包括:城市整体形态:城池选址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空间格局与结构形态独具特,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紧密融
合。古城特征:古城居中为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征,再现历史名城核心风貌。现有的桂林旧城中心区,为明代确定的桂林城池范围,是桂林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地方历史文脉永恒的标志。城市历史轴线:古南门-府学文庙轴线、中山路及十字街轴线、叠彩山-独秀峰—象山轴线(图3)。三条城市历史轴线是城市经历不同的历史时期演变而逐步形成的,其中叠彩山-独秀峰-象山轴线自唐宋开始出现,明代基本成型,清代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贯穿了桂林古城文化中心、军事中心以及生活中心的主要轴线,并奠定了桂林古城的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的山水城传统基本格局。城市骨架:由两个大小山体绿环以及城市内外山边、水边、路边组合成城市的绿网络,构成桂林山水园林城市的城市骨架。城市传统格局:漓江、桃花江深入城中,桂湖、榕湖、杉湖、木龙湖环绕旧城,西山景区、七星岩景区、龙泉景区以山地绿化为主的绿楔渗透城市,形成两江四湖三楔城市传统格局。其共同限定的空间,是桂林市最具历史继承性和认知性的山水环境特征,是山水城格局的精华所在(图4)。上海迪士尼乐园消费价格表
同时,在桂林城市传统格局中,以多中心、分散组团式的发展形态为主,城市与远山之间保持着天然屏障,组团与组团之间保留着大量生态环境绿地,漓江和城市周围山地起到了组团的分割作用,构建了良好的城市与自然山水环境的组合关系,形成了山水优先的山水城宏观布局[3]。4.城市特研究
所谓城市特,是指特定城市的基本风格和总体特征,它为该城市所普遍持有又为其他城市所不具备,
它包括自然景观、城市空间、城市视觉、建筑风格、历史文脉、人文精神等特点。城市特研究包括城市特规划层面的研究和城市特建筑层面的研究。4.1城市特的规划研究4.1.1桂林城市特规划发展历史按历史时期划分,桂林城市特规划的发展历史与桂林城市规划历史大致相同,可分为清代以前、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主要阶段。清代以前的桂林城市特规划主要表现在唐代以独秀峰-子城-象鼻山为南北轴线的城市格局基本显现;宋代城池依山傍水,因地制宜,为不规整的南北长,东西窄的城市形态,构成桂林古城规划的雏形,宋《靖江府城
山水优先理念下的桂林城市特建构/龙良初
图3明代桂林城市轴线资料来源:《王城历史文化街区城市设计》。
图4两江四湖三楔城市格局资料来源:《桂林市城市组团结构设计》。
贵州安顺旅游景点
97
. All Rights Reserved.
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12期
池图》(图5)为此已详细勾绘出了当时的城池范围,周围山川、城防、街道、官署等布局和方位;山东威海积雪淹没半个车轮
明代修建靖江王府和王城,进一步丰富了叠彩山-靖江王府-象鼻山的城市南北轴线,山水城传统格局特逐渐凸显。清代城市布局大致分为5个区域,城市主要道路、桥梁、市场、街巷等要素基本成型,清末《桂林省城图》较为概况地反映了当时城市发展的空间形态。民国时期桂林于1940年开始设市,市政府市区建设委员会拟定《桂林市区计划大纲》、《桂林市风景区建设计划大纲》等。规划采用田园都市原则,城市居民区和工业区分区设计,城市道路以放射形和环形相结合的方式。1947年桂林的城市性质定为风景旅游城市。曾提出《筹建桂林风景市之拟议》的桂林城市建设构想,北连兴安,南趋阳朔,合灵渠漓江之胜,建设为“东方公园”,其规模之宏伟,举世无其俦匹。以上计划,未成实施。民国时期桂林城市空间特表现为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桂林城市特规划主要表现在不同时期对城市性质提出不同定义。1956年至1970年
的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及修编都将桂林定性为不同程度的工业城市,1975年城市总体规划再次修编,城市性质为社会主义风景游览城市,1985年之后的桂林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桂林市的城市性质为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由此桂林融合山水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城市特得以不断发展。
4.1.2桂林城市特的规划思想和实践(1)山-水-城的城市规划思想1986年9月起,由吴良镛先生主持编制的《桂林市中心区详细规划》,首次提出“山-水-城”的城市规划思想。其核心内容是悠久的城市文化融合于秀美的自然环境之中,逐渐形成了桂林极富特的城市模式———山水
城(镇、村)互相穿插,互相融合,自然山水景观与城市人文景观交织一体,和谐共存于大自然中;在区域范围的宏观引导和控制方面,保护桂林城市固有的“山-水-城(镇、村)”模式的平衡,从区域范围引导开发地区的山、水、城的新平衡;同时,从区域的宏观尺度确定自然景观保护地区,在建设地区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地控制和引导方面,提高自然环境的欣赏效果,研究建筑的空间组合与探索城市的地方风貌。通过对桂林的历史研究及景观分析,认为历史的城市建设者,其自觉的规划和不自觉的自然调节,做到了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景观相互协调,形成了中心区特有的“山-水-城”城市模式(图6)
。它概括了桂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之间的协调关系。因此,山-水-城城市模式是今后桂林城市必须继承和发展的城市模式[4]
。《桂林市中心区详细规划》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价值的城市特规划研究和设计方法,一直深刻影响着桂林乃至全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图5靖江府城池图(宋)资料来源:《风景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桂林》
图6山-水-城城市模式资料来源:《桂林市中心区详细规划》。
98. All Rights Reserved.
(2)构建城景融合的环城水系规划环城水系是桂林城市传统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桂林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编制中,古水系的恢复一直是最主要的构思之一,1985年国务院
批复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古水系的恢复得到了明确的认可。环城水系工程规划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由木龙湖、桂湖、榕湖、杉湖与漓江沟通而构成的一环水系;二是桃花江与四个内湖相连通构成二环水系;三是恢复朝宗渠,沟通小东江、訾洲河构成三环水系。桂林环城水系规划设计是以继承宋代水系传统格局为主,以现有水系遗存为基础,恢复古水系,贯通沿线节点,实现内湖水域与外江水域的贯通,增加环城水系沿岸的休闲绿带,强化水系两岸沿岸景观和开放空间的塑造,增设休闲旅游设施,扩大旅游设施承载力,形成中心城的旅游接待和服务基地。实现宏观上把握“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格局;中观上突出重点,建造风格各异的园林景观;微观上创造不同特点的园景,建成完整的城市公园。桂林环城水系的规划以山水环境融入城市空间为设计理念,以重构山-水-城的和谐关系为研究重点,它使湮没千年的古环城水系得以全面贯通,从而梳理了城市空间,强化了历史特征,提升了环境品质,是一次全面系统和最具价值的桂林山水城保护和彰显城市特的规划研究与探索。(3)创造夜景特的城市照明规划城市夜景照明规划是从另一个层面凸显桂林山水城传统格局,提高城市空间环境在夜间的三维表现力,强化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特。清华大学等设计机构于2000年编制的《桂林市夜景照明总体规划》根据桂林城市的性质特征,深入挖掘城市肌理,开放空间,象征景观,滨水界面,生态绿地、历史风貌、景观视廊等景观元素,分析和提炼城市夜景照明载体和照明元素,运用现代照明科技,强化山水城市景观化照明特,反映古城文化底蕴,塑造桂林独特的夜景形象[5]
通过城市夜间照明工程的实施,打破了以白天游览观光为主的传统旅游格局,形成游览与休闲娱乐并举,白天观光和夜间游览并重的旅游新格局。(4)反映时代精神的新城规划临桂新城建设以保护漓江,疏解旧城,新旧共生为发展目标。《桂林市临桂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图7)提出新城规划依托桂林独特的山水格局和深厚的历史文脉,构筑具有地域特的生态文化型山水园林景观;形成“一心,两带,双核双轴,九区”的空间布局和“生态优先,显山露水”的规划特;构建“山—水—城—林”和谐发展的城市模式,延续和发展了桂林城市传统格局特。新城城市风貌体现地域性特和注重个性表达的基本原则。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相互依存,互相渗透,形成一体;建筑延续自然山水特征,借形就势,灵活布局,突显“城景交融”的特;建筑形式传承文明,在借鉴传
山水优先理念下的桂林城市特建构/龙良初
图7临桂新区中心区规划总平面图资料来源:《桂林市临桂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99.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发布于:2023-08-30 03:2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038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特色   山水   历史   规划   水系   格局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