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潮汕民俗信仰的侨乡特

阅读: 评论:0

浅谈 潮汕民俗信仰的侨乡特
摘要: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其本土文化形态多样。伴随着潮汕移民的脚步,潮汕文化开始在东南亚地区传播开来,与当地文化交融形成海外潮人文化。本文通过阐述潮汕民俗文化“营老爷”以及这一民俗文化在东南亚的发展演变,揭示本土和海外游神文化之间的联系,展现了潮汕独特的侨乡特。
关键词:潮汕;民俗;游神;海外潮文化;
前言
神农架自驾旅游攻略
潮汕人总说:“凡有潮水的地方,都有潮州人。”潮汕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是一个处在海峡与山脉之间的狭小区域。背山面海的地理环境使得潮汕地区具有很强的孤立性。而正是这一方天地,孕育出了潮汕人民吃苦耐劳、开拓冒险、团结互助的品质。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潮州人,凭借这股敢闯敢拼的精神不吝走出家乡,向海求生,期望创造新的生活。随着潮汕移民人数的增多,移居的潮人也在本土潮人文化基础上衍生了海外潮人文化。潮汕地区也成为了著名的侨乡,并且在与华人华侨的互动往来中形成了潮汕侨乡文化。
1.
潮汕人移民海外的历史追溯
庐山门票价格现如今,潮汕地区是指广东省汕头、潮州、揭阳和汕尾四市。而历史上潮州的辖县则共有九个,包括:潮安县、潮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浦县、南澳岛和汕头埠。潮州人移民东南亚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最早记录于明朝。《明英宗实录》卷113记载:正统九年,“广东潮州府滨海者,纠诱旁郡亡赖五十五人,私下海通番爪哇国,因而附叛爪哇者二十二人。”潮汕地区本是个依山傍水的富饶之地,然而自然灾害频发,人口众多,加上当时地方苛捐杂税,社会动荡,潮汕百姓苦于无奈下海求生。清朝时,潮州人大规模移居东南亚地区,出现了第一次移民潮。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实行宽松的海禁政策后,潮人能够获批到暹罗(今泰国)贩卖大米、木材等,此后定居于东南亚。1767-1782年潮裔华人郑信执政暹罗吞罗武里王国后又出现潮人移民新高潮。随着“红头船”贸易的兴起,位于澄海的樟林港成为当时潮汕地区最大最繁华的贸易港口,潮人们乘着“红头船”下南洋谋生。由于人口密集、地方动荡等矛盾突出,加上 1867 年汕头港远洋轮船开航之后海外交通更加便利,以及殖民者以汕头妈屿为中心大肆掠夺猪仔华工,1
861年汕头开埠到辛亥革命前后出现了第二次潮人向东南亚的移民潮。据《汕头海关志》记载,1864 年至1911 年间,“潮汕地区约有 294 万人离乡别井,远涉重洋谋生。” 在多年的迁徙后,潮人足迹遍布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人数大约1千万人,潮汕地区迅速发展成为著名的侨乡。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潮汕侨胞在东南亚各国,使得潮汕文化与当地本土文化能够磨合交融,不断沉淀,逐渐形成极富特且不同于潮汕文化的海外潮人文化。
二、侨乡特——神明信仰与“营老爷”习俗
广东旅游必去十大景点自驾游从本土潮人文化“母体”衍生的海外潮人文化,是海外潮人在异邦艰苦奋斗过程中所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本土文化交相辉映。既体现了异邦文化,又留存了本土潮人文化的精髓;既拥有深厚的潮文化底蕴,又充满敢于冒险,勇于进取的活力。
在潮汕地区,祭拜祖先和神明是非常重要且神圣的事,这两者也是整个潮州文化的根基,其他的文化形态诸如潮州大锣鼓、“营老爷”(游神赛会)、潮剧等都服务于祭祖和祭神的需要。
盘锦市旅游景点大全
“老爷”在潮汕地区是指一个镇或村的守护神,当地民间是多神崇拜的,各村都有自己的神。普遍信仰有玄天上帝、妈祖、三山国王、龙尾爷、花公花妈,并且在各地区都有建造属于神明们的庙堂。潮汕人称这些神明们为“老爷”。当地 “营老爷”是潮汕地区的民俗祭祀文化活动,每年年初,一般是在每年的农历正月,潮汕地区都有营老爷的风俗,就是将神像从庙里请出来,到村子里游行,在一个地方举行拜祭仪式,然后再送回神庙安放。拜神很多时候是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支持,旧时大多数是为了求风调雨顺,现如今拜神的目的也各有千秋。总之,神明在他们迷茫时给与他们一定的精神支持。老一辈的潮人说,为感谢“老爷”的保佑,每年的一个特别的日子,由自乡人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将“老爷”请出庙,并进行乡中主要街道的游行,人们会在那一天早早地那些街道等候着,烧香迎接“老爷”的到来,“营老爷”的名字由此而来,并且年复一年的传承着。所以,潮汕人常说的“老爷保号”的意思就是祈求神仙保佑。
营神的“营”,是潮州方言词,在这个短语里,它保留着回绕(《汉书颜注》)和畛域(《文选薛注》)的古义。上神的祭祀称作“营大老爷”,是因为祭祀过程,必有土神巡土安境的仪式。照潮汕人通常的说法,营老爷分文迎和武迎两种。
在最基层的社区,文迎的做法,是在祭祀仪式过后。将老爷请上神轿,由选定的丁壮抬着,仪仗鼓乐前导,巡遍社区的每一条巷子,再绕社区的边界游行一圈后回到神厂。在潮州,文营最隆重的莫过于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游青龙古庙的“安济圣王”。营老爷那天,地方村民到青龙庙门前鸣放礼炮,由年青人请安济王爷以及“大夫人”、“二夫人”的神像抬进銮轿,接着举行“拜起马”仪式。仪式完成后,由年青人抬神轿游行。游行队伍最前面是马头锣、一卜六对绫罗绸缎描金绣银的五彩大标、安路牌“肃静”“回避”和八宝法器;接着由一长者着长衫马褂双手捧着小香案,再接着是二十四对锡香炉;后面才是“安济圣王”的第一乘轿,“大夫人”“二夫人”的第二、三乘轿。然后便是十三班潮州大锣鼓、担花篮、擎标旗。神轿经过路段,各家各户都在门口设祭跪拜老爷。武营的做法,一般只有乡村社区才采用。祭祀仪式过后,要先用红布将神像捆紧在神轿上,做好疾跑的准备。营神开始,各条巷子的巷头都燃起篝火。壮丁们抬起神像,飞奔来到篝火前,用力把神座举到头上,纵身跳过火堆,跑过小巷。跑完村里的巷子,又跑出田洋,抬着老爷巡游村界,回到神庙。潮汕人把这种做法叫做“走老爷”—— 潮汕话的“走”,是跑的意思,这也是一个保留着古义的方言词。武营要属盐灶的最为好看。在潮汕家有一句家喻户晓的俗语:“盐灶神欠拖”。盐灶是个人口密集的大乡,一乡分四社,现分设港头、中社、上厝、上社四个行政
村。盐灶的“营老爷”定在农历正月十一,白天文巡,文巡之后是重头戏——武巡“拖老爷”。壮丁们将威严的“水流神”老爷拖到在地,揪王爷的胡须,一直闹到深夜方可将老爷们抬回庙中。之后,村里又请人重塑金身,黏上胡须,穿上新袍冠。诉其渊源,还和下南洋谋生的华侨有所关联。因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乡里一些久居海外的老华侨仍然对乡里的拖神盛典虔诚如故。直到现在,许多老华侨专择乡里拖神这个吉日回乡省亲,回居住国前还不忘拔几根老爷胡须带回去“保平安大赚”。
潮汕地区的营老爷是人与神的盛会,一般设在正月。在营老爷的日子里,各个社区都要演戏酬神。老爷出巡的仪仗队伍,由标旗、彩景、醒狮、歌舞、大锣鼓、潮乐队各个并不固定的部分组成。尽管由于社区具体情况不同,仪仗队的规模可能差别甚大,但都充分展示了观赏和娱乐的性质。于是,坊乡的这种土神之祭,毫无疑义地成为一个社区性的节日。在这种热闹和狂欢的文化盛事背后,蕴含着只属于潮汕地区独特且神秘的侨乡特,令每个潮汕百姓都为之自豪,也是属于海外华侨潮人的浓郁乡愁。
三、潮汕民俗信仰在东南亚的演变和发展
1、泰国——大峰祖师的崇拜
根据泰国内务部华庙管理厅的统计,整个泰国一共有 700 多座华人寺庙,其中以潮人创建者为多。早期由潮州人所建的神庙约有:玄天上帝庙(大老爷宫)(1782)、万茂老本头公古庙(1816)、老本头公庙(1818)、新本头公庙(1829)、新本头妈庙(1848)、龙尾古庙(1843)、城隍公庙、仙公(1854)七圣庙(七圣妈庙,1851)、新兴宫天妃圣庙(1864)、七圣妈庙(1883)、新兴坛(九皇及斗姥庙)(1893)、关帝古庙(1892)、本头妈庙(谷鸡妈,1861)、纲吏古庙(1851)、谷乃古庙(1917)、万卡民本头公庙(1917)龙莲(1871)、大峰祖师庙(1910)、翠岸寺(1906)等等。目前泰国华人、本土泰国人最为尊崇的神庙是1910年由以潮人郑智勇为首的12位华人倡导建立的大峰祖师庙,该庙是地道的潮州乡土文化,是潮汕地区崇拜的神庙。大峰祖师在泰国的崇拜,来自于1897年潮安县和平乡名为马润的潮人,他把大峰祖师的木雕神像和一包香灰土从潮阳恭请到泰国,供人们膜拜。当时正值泰国发生瘟疫,民不聊生。百姓惊慌失措,除求助于医药外,也求助于神灵保佑。许多信男善女来到大峰祖师前烧香许愿,祈愿平安。此后很多信佛、信道教的华人和当地人都到那里去供奉大峰公,因而神庙香火日渐兴旺。至此,大峰祖师庙深受当地华人及泰人的推崇,香火鼎盛,经过100多年盛而不衰。
普吉岛在哪里
2、马来西亚——新山“营老爷”游神
伴随着潮人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壮大,潮汕侨乡的“营老爷”习俗也在东南亚地区形成了本土特的游神活动。例如泰国林姑娘游神盛会、柬埔寨的元宵游神以及印尼爪哇岛的妈祖游神活动等等,其中极负盛名的当属马来西亚柔佛州首府新山,其昔有“小汕头”之称。1870年,义兴公司首领陈旭年港主便发起建立了柔佛古庙,成为新山华侨的主要活动场所。这座神庙设计高雅,建筑及雕塑造诣极高,体现了当年华人五帮团结一致的宝贵精神。柔佛古庙内供奉的主神共有五尊:元天上帝、感天大帝、洪仙大帝、华光大帝和赵大元帅。座于正殿正中的元天上帝,脚踏龟蛇,实是玄天上帝的型,当地潮帮人士都俗称该神为“大老爷”。每年农历正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华人五帮的壮丁们会恭请五座神明出巡。众神出游时,亦伴随着戏剧演出、锣鼓班和舞龙队等,热闹非凡。新山的游神活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究其经久不衰的原因,一是新山的潮人众多,游神有一定的众基础,加上当地的侨领推动,有足够的经费和场地;二是下海谋生的华侨们渴望神明庇佑,保佑远在异邦的游子能够获得心灵的慰藉;三是新山的游神活动具有包容性,柔佛神庙不仅仅是潮人们供奉的神庙,亦容纳了“华社五帮”,因此可以延续下去。
结语
黄花城水长城地图由于时代的变迁和政策的改变,新一代潮人渐渐摒弃老一辈华侨的观念,融入到了住在国的社会中,很少存在落叶归根的想法。新一代潮人对潮州文化的情结和认同感在逐渐淡化。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潮人文化将更多地融入了西方文化和地方文化。极具侨乡特的民俗信仰文化会加速脱离潮州本土文化。因此,如何维护好潮州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和发展,需要海内外潮人共同携手,在互动交流中推动潮文化的发扬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明实录》,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3年,第15册。
[2] 卢继定:《潮汕信仰民俗的侨乡特及其源流》,潮商, 2019年。
[3] 李玉茹:黄晓坚:《潮汕侨乡文化概论》,八桂侨刊,2017年。

本文发布于:2023-09-02 21:21: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07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潮人   老爷   潮汕   潮州   泰国   游神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