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实践与思考

阅读: 评论:0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活动实践与思考
作者:***
来源:《新世纪图书馆》2022年第05期
        摘 要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是文旅融合的最佳切入点。论文从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出发,论述了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的意义,并在分析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实践模式的基础上,指出活动取得成效和存在的不足,认为图书馆需要从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分众服务、形成多方合作态势、线上线下开展活动、推进新技术应用、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措施,才可持续开展好文化走读活动。
        关键词 文旅融合;公共图书馆;文化走读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ki.1672-514X.2022.05.007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on Reading Walking Activities in Public Libraries Under the C
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Zhu Yun临沂有啥好玩的地方
申根签证包括哪些国家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the best entry point for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is to carry out cultural day reading activities in public libraries. Starting from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s and practical nee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arrying out cultural day reading activities in public libraries, points out the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 activiti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actical mode of “reading walking” in public libraries, and holds that libraries need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mechanism, strengthen talent training, form a multi-party cooperation situation, carry out online and offline activities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can we carry out cultural day reading activities sustainably.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Public library. Reading walking.
        0 引言
        “文化走讀”最初起源于中国传统的“游学”活动。传统“游学”指的是知识分子通过“游”,达到“学”的目的[1]。最早的“游学”可以追溯至两千年前孔子“周游列国”,孔子学习列国的典籍和先进文化成果,汲取先人的思想,加以整理、归纳、提炼,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创立了儒家学派,孔子以行走实践的方式为后世开创“文化走读”的先范;先秦至两汉时期,游学连绵不断,知识分子重求师访道,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西汉时,司马迁通过“游学”,为《史记》的写作收集了诸多一手资料;唐时玄奘、明时徐霞客、顾炎武等大家无不从游学过程中积攒了广博的学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代游学极大地开阔了学者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者的学术积淀,为他们成就梦想、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古代“游学”建立在中国独特的文化基础之上,知识分子以知行合一的方式对当时的各种现象进行感悟总结,对历史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时至今日,国家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于2018年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人们感慨“诗和远方”终于走在一起了!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念的指引下推出特主题“文化走读”活动,将阅读活动和社会实践有机统一,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阅读体验。在此背景下,本文拟对国内公共图书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走读”活动的实践经验
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公共图书馆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提供借鉴。
        1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的现实意义
        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说过,旅游在发展的成长期是经济—文化的产业,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的产业,即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持,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旅游的带动。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全世界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当地的文化因素,每年以17%速度增长。可以说,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旅游是挖掘文化内涵的基础,实现文化功能的载体[3]。两者只有相互深度融合、相得益彰才能最终彰显出文化旅游的魅力。
        “十四五”期间,为了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理清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助推机制,以满足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国家制定和出台了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相关政策法规,并将其置于重要地位。2009年8月31日,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8月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2016年12月7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18年3月9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系列政策法规的制定和
出台为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而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文化需求的冲击下,为了加大和提升服务水平,就必然要在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背景下迎来发展创新的热潮,积极探索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于是在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挂牌时,10月份就首次在《关于做好冬季旅游产品供给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把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古籍展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文化场所纳入旅游线路,指出要深度挖掘地域性和民族性节庆中的文化内涵,推出一批具有地方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展示、历史文物展览、科普科学宣教等特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产品,推动更多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转化为旅游产品,以弥补传统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的短板。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选择,图书馆只有改变原有服务模式,变革其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才能让图书馆与时俱进,让图书馆鲜活灵动[4]。近年来,全国各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活动在文旅融合发展中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在依托自身公共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知识与具体的实物、场景结合起来,以游和学紧密结合的方式,陆续推出了“文化走读”活动。创新性地用实景体验式学习满足了读者需求。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将助推文化旅游产业链。图书馆通过深挖景点文化内涵,打造具有地方特的文化产业集;邀文化名人实景领读,提升景点品牌影响力;观光体验文化旅游丰富资源,带动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扩宽整个文旅市场,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这种加强参与感、提升体验感阅读方式对全面提高文旅产业的附加值,推动整个文旅发展的整体提质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文化走读”大多数是图书馆将阅读、旅行、学习、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利用自身的设施条件和人才等综合性优势,融实物陈列、图片展览、讲座、演出、组织读者进行相关文献阅读、与读者互动等多种形式为一体,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推广某主题的一系列立体式阅读活动[5],以引领读者景点实地体验感悟与走进图书馆咨询解惑,让参与者在阅读中体验、在旅行中学习,将知识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立体式的活动方式能使读者达到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取知识。这种将阅读与旅游有机融合的方式,不仅让读者在实景行走中享受阅读的美好,让读者获取丰盈的文化知识,感受愉悦的阅读体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加深对城市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而且也具有广泛的社会教育意义,巩固了图书馆文化中心地位,顺应了现今公共图书馆发展趋势。
        2 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模式
辽宁红海滩在哪个城市
        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走读活动是文旅融合的最佳切入点。目前,国内不少公共图书馆开展了文化走读活动,从不同角度探索了图书馆与文化旅游的最佳融合点,将图书馆深度融合进文化旅游中,其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2.1 结合旅游景点,开展文化走读重庆綦江天气预报
去长城一日游攻略
        公共图书馆将特馆藏资源转化为优质的旅游资源,既可以让馆藏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又能让读者在行走体验中深刻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和精髓。通过对景区赋予文化诠释,可以让读者充分了解自然景观的形成、激发他们了解人文地理的阅读热情。如南京图书馆“文化走读”立足馆藏图书,每期选取一本书,并邀请本书作者和行走老师共同解读,大大提升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6];广西图书馆“走读广西”活动,通过整合馆藏资源和地方旅游资源,结合自驾游、研学游、户外讲座直播、展览等多种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阅读推广活动,让“知”与“行”合二为一,让“诗”与“远方”交融并行,让人们在“行万里路”中“读万卷书”,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7];绍兴图书馆的“人文绍兴”走读活动将文献资料、旅游资源有机结合,从馆内走向馆外,把讲堂搬到了景点,把文献知
识立体化,动静结合,充分调动了读者的参与兴趣[8]。
伦敦买100平房子多少钱
        2.2 挖掘区域特,解读本地历史
        “文化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它提供了人们相互理解、交往、参与社会实践的空间” [9]。特定区域的文化,从外在的器物层面到内在的价值层面,不仅是该区域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层次反映,更是得以区隔于其他地区与体的核心因素[10]。对此,国内一些基层公共图书馆纷纷深挖本土特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区域景点,以行走阅读的方式开展文旅特活动,将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直观感受,为读者直观地了解文化历史提供很好的途径,如金陵图书馆“诗游南京”每周由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历史遗迹中穿行,听老师讲解诗词和历史故事,孩子们仔细观察记录思考[11]。南京市秦淮区图书馆“游见秦淮”以秦淮区内的历史遗存、文化资源和旅游动线为线索,通过“专家讲座+线下行走”的活动方式,开展了讲述秦淮故事、发扬秦淮文化的系列公共文化活动[12]。这些走读活动不仅有效满足了读者对阅读的文化需求,加深了读者对本地历史文化变迁及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的认知,而且在促进本地区文化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地传承与弘扬。
        2.3 融入旅游元素,展现图书馆文化
        在文化旅游中,由于我国古代传统藏书楼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空间载体,因其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传统建筑特,已吸引了广大游客前去阅读游历,而对于现代建筑的图书馆,不仅在新式建筑模式上符合本地区的文化要素,成为当地的文化地标,让读者能感受到一种区域特的建筑风格,而且图书馆也成为了多元服务的公共文化场所,让走进图书馆的读者在参观图书馆环境和感受阅读氛围时,体验到展览书画、名家讲座、品茗休闲等多元化服务。如长沙图书馆在开展“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系列活动中,不仅可以让读者在新浪微博参与话题发布,而且读者还可以在線下带着“游学护照”去各成员图书馆参与打卡盖章,并用优美的文字和照片记录下邂逅的图书馆之美[13]。除此以外,长沙图书馆还通过“阅天下·邂逅图书馆之美”活动,让读者走进岳阳市图书馆,用搭帐篷的方式露营,体验岳阳市图书馆的奇妙之夜。

本文发布于:2023-09-05 13:18: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118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文化   图书馆   旅游   活动   发展   走读   读者   阅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