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原卷版)

阅读: 评论:0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试卷
语文
积累与综合性学习(30分)
1. 补写诗句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5)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6)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
(7)________________,亲山亲水有亲人。(贺敬之《回延安》)
(8)一抹晚烟荒戍垒,____________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
2. 学校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乐读
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捧着一本书,坐在一隅,有时真把自己融入书中。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是与他们平等地交流思想。透过书的窗口,我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内心世界、资产阶级的虚伪及贵族的腐化堕落,还有《变龙》中契诃夫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说和做》中闻一多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让我们与书为伴,在作家细的笔触中,汲取养料,消除蒙昧,洗心灵,养精神……
(1)根据文中拼音写出汉字,给文中紫鹊界梯田简介加点字注音。
(2)“汲”字的第四画是          ;“坐”的部首是               
(3)解释成语“入木三分”在语境中的含义。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实在是一种享受。”一句的主干为:读书是享受。
B.“无论是面对莎士比亚还是托尔斯泰,我都不会感到自己的渺小。”一句关联词语使用正确。
C.“渺小”“虚伪”“蒙味”“享受”四个词语的感情彩相同。
D.“汲取养料”“腐化堕落”“英雄气概”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分别是:动宾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
(5)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之与画波浪线句子构成排比句。
勤记
仙游县属于哪个市
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①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笔记,六十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②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③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④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中得来。⑤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单是外文笔记就达两百多本
(6)文段中画横线部分语序不当,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⑤②④③  B.④①⑤②③  C.①⑤③②④  D.④①⑤③②
谨改
①读书要养成勤查工具书。②工具书是专为读者查考字音、字义、词义、词句出处和各种事实而编纂的书。③它是我们学习、工作所不可缺少的。
(7)出文段中有语病的句子(只填序号),并修改。
(8)上图是“初中生阅读困难原因”调查问卷的结论。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针对其中的某个原因提出合理建议。
(9)只有真实的阅读才有深刻的感悟。下面是小明阅读《昆虫记》后列出的读后感纲要,请你仿照示例,选择初中必读名著,试写纲要。
12部必读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傅雷家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艾青诗选》《水浒传》《儒林外史》《简·爱》
醒目生动的标题
阅读“感”点
“感”点来源
(直接引述或概述原作)
其它作品印证“感”点
辉煌的生命
——读《昆虫记》有感
奋斗的生命
最美丽
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五个多星期阳光下的享乐。
保尔在人生困境中依然奋斗不息,同样展现了生命的辉煌。
阅读与欣赏(40分)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行香子
(北宋)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3. 【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4. 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之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广州长隆水上乐园夜场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身节用,远③罪丰家。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小人多欲则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司马光《训俭示康》节选)
【注释】①于:被②谨:约束。③远:使……远离。④丰:使……丰足。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非宁静无以远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精____________
(3)曰:俭,德之共也。____________(4)乡必盗____________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居官必贿/是人多以书假余
B. 可以直道行/鸣之不能通其意
C. 侈,恶大也/夫君子
D. 将复何/徐公何能君也
7. 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
8. 请概括【甲】【乙】两文教育思想的不同点。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远古时期,人类用勇敢和智慧驯服了野牛,从此人、牛关系更加密切,牛成了氏族的图腾,成了能镇水安澜的神灵,成了祭祀天地、祖先的祭品,成了人们运输、犁田的动力,成了中华民族农耕文明不可或缺的角。因此,在以农立国数千年的华夏,牛之勋业,功不可没,故为六畜之首。
材料二:
中国民间的“鞭春牛”风俗流传甚广。《事物纪原》中说:“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①唐代诗人元稹的《生春》中有“鞭牛县门外,争土盖春蚕”的诗句。②《汉书·礼仪志》中说:“立春日,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吏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义县志·岁时》有“鞭春牛”的唱词:“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到乾隆年间,“立春鞭土牛”被列为国家庆典,每年专管天文历法的钦天监于六月制订次年的芒神土牛图颁发各地,作为印制芒神春牛的规范。
材料三:
牛很早就染上了书香,古人以竹蒲作画,以牛拉车载书,所以有了“汗牛充栋”的故事。另外,还有牛刀小试、对牛弹琴、风马牛不相及等等。牛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也成了表达艺术家艺术灵魂的心声。齐白石老人曾画《牧牛图》,上题:“祖母闻铃心始欢,也曾总角牧牛还。”李可染所画之牛有恣肆雄横,筋骨雄强,犄角翘翘桡,铃目炯炯姿态者;有劳作终日,疲惫不堪,羸瘦憔悴,憨态蹒跚模样者;有温驯善良,任劳任怨,不问收获,
只顾耕田容貌者;有但予草水,沉默自若,能忍自安面目者。以牛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也数不胜数。清代散文家陈鼎的《义牛传》讲述了牯牛勇敢与虎相斗,义救牧童的故事。而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最为脍炙人口。此外,关于牛的佳话、神话、风俗、歌赋、年画、剪纸、雕塑等也广为流传,深藏民间,深受百姓喜爱,可谓蔚为大观。
韩国景点图片材料四: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希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
梵净山图片大全高清
材料五:
中国邮政于2021年1月5日发行《辛丑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第一枚名为“奋发图强”,第二枚名为“牛年大吉”。
第一枚            第二枚
(图片摘自中国邮政网)
9. 下列对材料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整体来看,说明对象为“牛”。
B. 材料一“人、牛关系更加密切”一句中的“更加”去掉后不影响句意。
C. 材料二整体结构为总分式,①②两个事例顺序安排正确。
D. 材料三画线句采用了分类别、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10. 中国邮政于新年之际发行牛年生肖邮票,请你任选其中一枚描述画面,借助材料探究寓意。
11. 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我们要打开尘封的历史,让故宫博物院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既有辉煌的过去,尊严的现在,也能健康地走向未来……请你结合选文说说怎样让传统文化更具生命力。
阅读下面议论性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梗:互联网时代的“典故”
①上网时人们常常会碰到“梗”这个词。什么是“梗”,它是怎样形成的,反映了怎样的网络文化特点?
②举个例子,“最美逆行”这个“梗”,最初源自网友拍摄的一张照片——消防队员逆着疏散的人流冲进火场的背影。后来经过一些画手、写手们的演绎,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梗”,用来赞美各行各业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英雄们。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网友们自发地将这句赞美献给了广大医护人员,这些义无反顾的白衣战士是当之无愧的最美逆行者。
③由此可见,网络用语“梗”意指被反复引用、不断演绎,信息量丰富的桥段或流行语。有一种观点认为,“梗”是网络世界对相声术语“哏”的误用,但相比“哏”强调伏笔和幽默,“梗”含有语义浓缩之意,这一点与典故、成语更加接近。
④“梗”的生成与传播,通常源于一件趣事或者一句当事人无意的话。它以互联网为媒介,同时是典型的用户生产内容理念的体现。各类逸闻趣事在和流行文化交汇融合的过程中,
通过广大网民自发参与和创造,不断转化语义、增加内涵,最终被提炼成一个相对简洁凝练的词语,或者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由此进入网络流行文化序列。
⑤以“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为例,这个近年来颇为流行的“梗”,出自电影《流浪地球》中“北京第三区交通委”发布的安全行车提醒。影片故事主线是主人公为拯救地球向赤道地区运送燃料,伴随运输车一次次启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的提醒不断重复,一时间家喻户晓。由于上映时正逢春节,各地交通、消防部门的也纷纷化用这个“梗”,提醒广大市民注意安全,随即在网络中引起一轮“造句”风潮。

本文发布于:2023-09-08 17:50: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1306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读书   阅读   句子   文化   笔记   材料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