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人教版第一册

阅读: 评论:0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教学目标:
学生深入理解四子的志向及其孔子的治国理想
教学重点:
曾皙志向的实质
冬天可以去九寨沟旅游吗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四子志向之间的关系及孔子的治国理想。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朗诵课文:上课之前,请大家齐诵《四子侍坐》,背不出来可以看书,要求声音洪亮。
2.回顾上节课内容。
弟子
志向
孔子态度
子路
民勇国安
“哂之”(认同)
冉有
民足国富
(认同)
公西华
以礼化民
(认同)
曾皙
春风沂水
“吾与点也”
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内容:
特价打折机票我们疏通了文意并且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子路是“千乘之国,使民有勇且知方”,他要致力于使民勇国安。
冉有则谦逊的多,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他要致力于使民富足。
公西华通晓礼乐,他的志向是端章甫,愿为小相。其实致力于以礼化民
曾皙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春风沂水”图景。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夫子对他们的志向都是认同的,夫子尤其对曾点的春风沂水表示出了特别的认同
二 春风沂水
中青旅行社
板书:春风沂水
1. “春风沂水”是什么?孔子为什么对它表示出特别认同?
讨论交流:发言充分
预计
是什么:郊游、个人享乐、隐居不仕等。
为什么认同:特别美好、和乐、太平、轻松(教师搅和,冉有的民富国足就不美好吗?等)
2. “春风沂水”解析: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学生翻译: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在身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童子,在沂水里面嬉戏,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而归来。
场景描述:
暮春三月,春天的单衣都已经穿在身上了。五六个成年人以及六七个充满稚气活泼可爱的童子,他们一路欢笑走在野外。
他们涉足沂水,水清而微寒,但这已经挡不住他们触碰自然的热情了。人们在沂水里嬉戏,嬉戏完了到旁边的舞雩台上吹风,风吹拂着人们,慢慢将身上的水风干,十分惬意。
看着嬉闹的孩子们,大人们也露出了童真的笑容。天之将暮,嬉闹声渐渐弱了,山水之间响起了歌声。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了,家里等待他们的是温馨的灯火和美味的晚餐吧……
提问:这是怎样的生活场景呢?用几个词概括一下。
这是安详、惬意、自由、美好的生活。这真是人间天堂。
3. “春风沂水”志向的实质是什么呢?
1)是不是游山玩水、个人享乐、隐居不仕人生志向?
补充资料:
麻辣烫加盟A.子路曰:“不仕无义”:有才能的人不出仕为官,这是不符合道义的。这就儒家的重要观点。
B.孔子一生虽然处于春秋时期诸侯互相征伐,但他的一生还是致力于入仕为官。即使屡遭坎坷,他也没有改变这个志向。
C.小结:从儒家总体思想来看,曾皙的春风沂水的志向应该不是消极隐退思想的表现。
2)春风沂水不代表退隐思想,那代表什么呢?难道仅仅是郊游吗?它的实质是什么?夫子为什么特别认同它呢?
转:我们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入了。目前无法得出答案,不妨换个角度思考这个问题。
三 从夫子态度看曾皙志向
1.提问激疑
夫子对四子的志向都认同,却只对曾皙的志向表示特别的认同——这背后蕴含了孔子什么思想?
2.我们要深入文本来挖掘。
我们关注课文的标题同时也是全文的第一句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句话统领全文。
这里点出了四位弟子的名字。
提问一 :这排列是什么顺序呢?
这是按年龄顺序排的。四人的年龄由大到小。
子路小孔子9岁,与他是同辈人,曾、冉、公西一个比一个小。
(具体年龄差别说法不一:子路,小孔子九岁;曾皙,小孔子九到十岁;冉求,小孔子二十九岁;公西华,小孔子三十岁;不少论者说当时孔子60,子路51,曾点39,冉有31,公西华18)
孔子最讲礼仪,按道理来说以长者为尊,那发言的顺序也应该是由大到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
提问二:而实际发言的顺序怎么样呢?有什么变化?
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曾皙的发言排到了最后。
提问三:何以形成这样的发言顺序?(是谁安排了这个顺序?)
“求,尔何如?”“赤,尔何如?”“点,尔何如?”
明确:孔子安排点名而形成的顺序。
教师补充讲授:集体教学不同于单独辅导,它不仅是师生交流,还包括生生交流。有时候
老师恰恰要引导学生互相启发。事实上这一切都在孔子的安排之中,以孔子对弟子的了解,四子志向孔子了然于胸。
板书:孔子
提问四:孔子为什么安排这样的顺序?(提示:孔子这样安排顺序必然是和四子志向之间关系有关。同学们,看看四人所说的志向内部有什么关系?)
讨论、发言。
社会不,就不可能发展生产使民富足,不可能对人民施行礼教,更不可能实现春风沂水的生活。国家了,接着应该发展生产使人民生活富足,生活富足了应该学习礼仪、懂礼、守礼,礼乐深入人心了人们才能享受太平盛世的生活。
四者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们是逐步递进的关系。
3.教师小结:
结论一:孔子为什么安排这样的顺序?
因为子路所说的民勇而安、冉有所说的民足国富、公西华所说的以礼化民,曾皙所说的“春风沂水”是逐步递进的关系。四者按顺序恰好构成治国理想的一个阶梯型的整体。
结论二:孔子特别认同曾皙的志向?
那是因为曾皙说出了最高、最美好的理想。这个理想值得所有人去思考、理解、憧憬。
板书:勇、富、礼
四 结语:
1.总结全文:
孔子与曾皙的一段话,使得那堂课进入了最高潮,师生之间,说出了完美人生的憧憬。在四子侍坐中,孔子通过启发式教学,用他高超的教育艺术,引导这四位学生说出了自己心中完美的治国追求。
子路第一个发言,治国安邦,强调抵御侵略,平定战乱,消除饥荒,侧重于以勇强国;
冉有第二个发言,强调休养生息,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使民富足;
公西华第三个发言,强调祭奠祖先,胸怀虔诚,或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循规蹈矩,而不肆意妄为,侧重以礼治国;
曾皙最后一个发言,而且是在聆听了前面三个同学的理想之后别具情趣的发言,他强调社会清明,风俗纯美,逍遥自在的生活,这种理想侧重于以美治国。
四种理想中前三种均是从政治国,从抵挡外敌入侵说到发展海内生产再到推行礼乐教化,后一种理想的实现均以前一种理想的实现为基础,是前一种理想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种理想则是前三种政管理想的综合和发展,只不过曾皙描述得比较含蓄而已。四个学生依次谈理想分别构成四个层次,层次之间呈现出一种逐层递进,有机统一的整体感。
板书:连线、箭头
2引证总结:著名学者南怀瑾曾经有过一段评论:
安徽人事考试网报名“曾皙所讲的这个境界,就是社会、国家自主、经济稳定、天下太平,每个人都享受了真、善、美的人生,这也就是真正的自由民主——不是西方的,也不是美国的,而是我们大同世界的那个理想。”
大同是指中国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在那个理想世界里,国泰民安、生活富足、天下太平,每个人都能尽情地享受自己的生命,春风沂水就是这样一个图景。这是孔子的最高理想,当然这个理想的实现是以国泰民安、生活富足、天下太平为基础的。这四者构成孔子的人生及其政治追求。
3.激疑引发思考:
草原天路图片 实拍
提问:曾皙说出了最美好的理想,作为老师原本应该十分高兴欣慰,孔子却没有兴高采烈地表示赞同,而是喟然叹曰。孔子为什么要叹呢?
那是因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春秋时期,诸侯互相攻伐,各处战火纷飞。不用说曾皙所说的春风沂水的生活,就连子路所述说的社会都尚未实现。心忧天下的夫子怎能不喟然而叹呢?纵使如此,夫子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一生坚持礼乐治国,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五 作业及其推荐书目:
作业:谈谈对孔子治国思想看法(400字)
推荐书目:《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
六 板书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春风沂水
勇  孔子    礼

本文发布于:2023-09-09 09:54: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141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志向   理想   生活   春风沂水   发言   顺序   治国   发展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