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人物

阅读: 评论:0

马礼逊:最早来中国的传教士,1807年由伦敦布道会派出。他先在广州、澳门学习中文,翻译《圣经》和编纂《英华辞典》,同时出版《新约》和许多宣传基督教义的小册子。但中国政府严禁外国人传教、印书,1813年伦敦布道会又派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两人总结了传教经验:中国方言多,故口头宣传在中国困难很大,米怜建议把传教与出版基地设在马六甲。马礼逊接受了米怜的意见,于是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揭开中国新闻史第一页。
缅甸旅游景点大全米怜:中国新闻史早期出宣称家,主张文章通俗简短,1813年伦敦布传教士米怜来华协助传教工作。米怜带上刻字工人梁发来到马六甲,开始印刷所的建立和宗教宣传,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开始出现。任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主编。1822年病逝。
郭士立:德国基督教路德会牧师,汉学家。又译郭实腊。1831年到澳门任英国东印度公司翻译,曾七次航行中国沿海口岸,在上海等地贩卖并在“阿美士德”间谍船上活动,同时散发宗教书刊。1833~1837年主编《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月刊),该刊除传教文字外,还刊载政治、科学和商业方面的文章。战争期间,随英军到定海、宁波、上海、镇江等地进行侵略活动,一度任英军占领下的定海“知县”,1842年8月参与签订《南京条约》。1851年死于香港。
林乐知:字荣章,生于美国乔治亚州。清代进士,基督教美国监理会传教士。咸丰十年(1860年),偕夫人来上海传教。1868年9月5日,自费创办华文周刊《教会新报》,后改名《万国公报》,并亲自撰稿,刊登教会新闻和国内外时事及科学短文,以后扩大为有宗教、政治、科技和社会新闻的综合性刊物。 在中国生活40多年,最早外国人在华的“中国通”之一。后回到国受到了总统接见,美国人称他为“在华传播种子的人”。
奚安门:近代著名在华办报的英国商人。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到中国上海。于同年创办英文《北华捷报》,成为在上海办报的第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太平天国革命抱同情态度。清咸丰六年(1856年)在上海逝世。
亚历山大·伟列亚力:英国汉学家,伦敦传道会传教士。1846年来 华 。伟烈亚力在中国近30年,致力传道、传播西学,并向西方介绍 中国文化 ,在这几个方面都有重要贡献。1877年返回伦敦定居, 1887年 2月10日逝世。 1857年 伟烈亚力创办上海第一份中文月刊,《六合丛谈》,自任主编。 《六合丛谈》成为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发行区域大,但是发行量并不大。
蔡尔康:字紫绂,别署铸铁庵主、楼馨仙史、涨海滨野史、海上蔡子等。江苏嘉定人。18
锦江乐园夜场开放项目68年考中秀才。1876年入《申报》馆工作,主编该馆出版的我国最早通俗报纸《民报》,次年又参加在英国出版、由《申报》在上海发行的《寰瀛画报》的中文说明编撰工作。1878年离开《申报》。1883年进《字林沪报》任主笔。1891年辞去《沪报》主笔职务。1893年参与筹建《新闻报》,担任第一任主编,因与董事会意见不合,半年后即退出新闻报馆。1894年接替沈毓桂为《万国公报》华文主笔,与林乐知合作翻译了很多著述。1901年脱离《万国公报》,仍担任广学会记室。1921年病逝。
福开森:教育家,文物专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1866年出生于加拿大 安大略 城。1887年到南京,在估衣廊居所办校开课。1896年,李鸿章幕下重臣盛宣怀在上海创建南洋公学,受聘出任监院之职,参与创建工作。1899年办《新闻报》。1945年在波士顿去世。在华57年,对中国社会颇具影响,对中西文化交流卓有贡献。
广西三日游最佳路线图林则徐,魏源:(这不是新闻人,应该不会考,但是加一点吧)。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所办《澳门新闻纸》,是我国最早的译报。《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所用名)虽然名为报纸,但不公开发行。在中国新闻史中具有一定地位。
沈毓桂(1807~1907):曾用名沈寿康,号赘翁。江苏吴县人。早年接受传统教育,中年结交外国教士,对西学发生兴趣。后进《申报》馆工作,1876年与蔡尔康合编中国最早的通俗报纸《民报》。1882年协助林乐知编《万国公报》。后几年《万国公报》改为月报复刊后,分任华文主笔职务;894年初因年逾八十辞职,由蔡尔康接任。
陈言:字善言,号蔼亭(又作霭庭)。1871年3月受《孑刺报》聘为副主笔,并兼翻译事务。旋即创办《中外新闻七日报》,为《孑刺报》的中文版,该报督印发行仍仗《孖刺报》,1872年4月6日,改为4版,定名《香港华字日报》,除星期天外,间日刊行。为香港最早的华文报纸之一。1905年逝世。
王韬: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初名王利宾,字兰瀛,江苏苏州人。1849年应英国传教士麦都士之邀,到上海墨海书馆工作。1862年因化名黄畹上书太平天国被发现,清廷下令逮捕,在英国驻沪领事帮助下逃亡香港。应邀协助英华书院院长理雅各将十三经译为英文。1870年返香港。1874年在香港集资创办《循环日报》,评论时政,提倡维新变法,影响很大。1884年回到上海。次年任上海格致书院院长,直至去世。1894年为孙中山修改《上李鸿章书》,并修书介绍于李鸿章的幕友罗丰禄、徐秋畦等。
王韬一生在哲学、教育、新闻、史学、文学等许多领域都作出杰出成就,著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
永康人才招聘网
康有为:略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先生一生先后创办10多种报刊,代表如《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等,从事报刊宣传活动27年;创造了“时务文体”,一生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人们称之为“舆论界的骄子”,有丰富的报刊实践经验,为资产阶级办报提供了基础。新闻理论发展上,梁启超先生承几十年中国新闻发展,第一次完善的提出了自己的新闻理论。梁启超这时的新闻思想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报刊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新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此时他的新闻思想已经进到了资本主义新闻思想体系,为
中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的中国革命派人士们所借鉴。 
梁启超一生著作等身,对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中国政治家办报”的著名代表人物,一生主要与报纸为伍,报纸连载《变法通议》对中国思想界有巨大影响。
莆田九龙谷景区
梁先生为中国近代史“千古第一人”。
汪康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报刊出版家、政论家。初名灏年,字梁卿;后改名康年,字穰卿。号毅伯、恢伯、醒醉生。浙江钱塘人。1890年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幕府。先后任自强书院教习、两湖书院史学斋分教。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支持康有为的变法主张。1896年初去沪参加强学会。同年8月与黄遵宪、 梁启超等创办《时务报》,任经理,并著文提出"参用民权" 主张。在反对变法的张之洞的压抑下,言论渐趋保守,并对梁启超多所牵制。1898年初,在上海设立东文书社,培养日语人材。后与曾广铨、汪大钧等创办《时务日报》,首创新闻分类和分栏编辑方法。由于在报纸的经营管理和业务改革方面做过一些探索,在当时的新闻界有较大影响。1898年7月,光绪帝下令改《时务报》为官报,汪康年将该报易名《昌言报》予以抵制。同年并将《时务日报》改名为《中外日报》,于戊戌后继续出版。1904年赴北京任内阁中书。1907年在北京创办《京报》,后以所刊评
论触怒权贵被封。1910年再创 《刍言报》(5日刊),提出以评论及记载旧闻供人研究为主,不以登载新闻为职志。他自己负责编辑、校对与发行工作。1911年11月14日在天津逝世。著作编入《汪穰卿遗著》、《汪穰卿笔记》。
黄遵宪(1848 — 1905 ):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县人。清末杰出的爱国诗人、外交家。广东梅县人。黄遵宪在历史中因外交家和近代文学史上最早提倡诗界革命而著名,在中国新闻史上影响有限,仅限与梁启超、汪康年共创《时务报》。
 
唐才常:清末维新派领袖。字黻丞,佛尘。湖南浏阳人。中日甲午战争后,积极主张变法维新。1897年与谭嗣同在浏阳兴办算学馆,提倡新学,在长沙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次年又创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1898年,与谭嗣同创办南学会、萌学会,成为南方维新变法的重要人物。维新失败后逃往日本,与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接触。后赴汉口,组织自立军,任诸军督办,拟于8月9日起义。起义延期,8月21日晚被 张之洞 逮捕,次日被害。有《唐才常集》。 
胡璋:胡璋1896年6月26日在上海创刊《苏报》 ,后转入陈范之手,后因章太炎发表《康有为与爱新觉罗氏》,引发“苏报案”,因而因《苏报》而广为知名。
郑贯公:我国近代著名报人。早年赴日留学,受知于梁启超。曾任《清议报》助理编辑。后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影响,组织开智社,在日本创办《开智录》。因谈及革命,被《清议报》解职,后任《中国日报》记者。在香港先后创办《广东日报》、《有所谓》等革命报刊,其中,《有所谓》是当时港粤报纸中读者最广泛,发行量最高报纸。其文思想新颖,以报纸为“笔”,鞑伐列强和清廷,受到爱国人士的普遍尊敬。
章太炎:中国近代著名国学家和报刊政论家。戊戌变法时期,参加强学会,曾为《时务报》撰述。1900年在《中国日报》等报纸发表文章排满,反对保皇立宪。1902年后,为《苏报》撰稿,宣传革命,在《苏报》在案中被捕入狱,成为举国闻名的革命志士。1906后赴日本任《民报》主编,继续宣传排满和保存国粹,成为《民报》最主要的政论作者和革命宣传家。他的政论逻辑严密,气势充足,陈古论今,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章士钊:(1881-1973):字行严,曾用笔名黄中黄、青桐、秋桐、等。湖南长沙人。1901年,离家赴武昌,寄读于两湖书院,在此认识了黄兴。次年3月考入南京陆师学堂。
中国交通地图高清版  1903被聘为上海《 苏报 》主笔,经常发表激烈的革命言论,并因此结识了 章太炎 、 张继 、 邹容 ,意气相投,结拜为异姓兄弟。四兄弟中,章太炎、张继、邹容均有鼓动革命的书籍。于是章士钊将日本人 宫崎寅藏 所作《 三十三年落花梦 》编译成《大革命家孙逸仙》一书,将孙之别名“中山樵”与姓氏连在一起。于是1903年9月用黄中黄的笔名刊行,国内由此书而知重孙中山。1903年7月初,清政府查封了《苏报》,并先后逮捕了章太炎、邹容等七人。章士钊因得主办此案的江苏候补道、陆师学堂总办俞明震徇情,未予追究,侥幸得脱。于8月7日又与陈独秀、张继等人创办了《国民日报》,并继续激烈地鼓吹革命。“苏报案”中,鲁迅一生最为敬佩的三个人章太炎、蔡元培、俞明震生平首次会面。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02:1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165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新闻   上海   创办   报刊   报纸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