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以“海陆变迁”为例

阅读: 评论:0

越学研究住暢鶯常华23
地理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涞源天气预报—
山东威海疫情最新消息—以“海陆变迁”为例
邱秀玉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普东中学,山东青岛)
摘要: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性、拓展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彰显学生个性是当今教育亟待解决的课题。
以“海陆变迁”为例,从诗说地理导入、案例材料插入、地理故事引入、小组合作探究、情境贯穿五个方
面探讨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太行山十大景点关键词:地理教学;海陆变迁;学生个性发展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拓展学生
实践创新能力,彰显学生个性,是当今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湘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为例,浅议地理教学中如何凸显学生个性发展。
常平隐贤山庄攻略一、诗说地理导入,激发探究欲望
导入,犹如大桥之引桥,戏剧之序幕。新颖独特的导入,可激发学生探究真相的欲望。故有“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之说。作为地理教师,需依据课标巧以运用,让课堂导入引人瞩目、深入人心。在“海陆变迁”一课中,先以即墨马山地质公园的航拍全景图作为背景,接着以诗说地理的情境问题引入:这是我们即墨的名片—
—马山。马山虽小,名气却高。有诗为证:“泰山云虽高,不及东海崂。崂山云虽高,只及马山腰。”这是为何?让我们带着问题进人“海陆变迁”的学习中。学生因为对马山的亲切感而即时进入思维交织中,教师接着引导:老师课前布置的小组探究问题,历代哪些诗词表明沧海桑田变化?学生根据合作探究的结果进行展示,如展示壶公山图片,以柯应东的《壶山》“方壶久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秋。峰上今犹壕带石,穴边时有蟹寻湫”诗说地理。通过学生诗说地理,可激发其探究海陆变迁的强烈欲望从而快速进入新知识的探究中。
二、案例材料插入,引导说地明理
课标指出,地理课程应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思考问题,关注自然与社会,使学生形成人地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为培养具有良好地理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虽然地理教材中呈现的课例有限,但学生生活的空间是广阔无垠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基础,插入相关案例材料,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如通过展示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材料解读海洋变为陆地的原因,即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抬升而成为高山;通过台湾海峡的变迁,说明陆地变为海洋的原因,即这里曾经是陆地,由于地壳下沉,海平面上升而成为海峡;通过海边鹅卵石、滴水穿石、准嚼尔盆地风蚀城堡等图片的展示,说明形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作用;通过日本宫城大地震、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四川九寨沟地震引发诺日朗瀑布和五花湖的突变,说明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力作用的短暂释放;通过永暑礁一永暑岛的巨变,荷兰、澳门填海造陆,说明人力对地表形态的有利影响,同时通过永暑礁的变化,渗透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些材料的插入,既给学生以丰富的感知,又引领学生初步学会分析海陆变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天门山在哪个省
三、地理故事引入,激发探究创新
纵观地理发展史,每一次大发现都推动了人类认识地球的进程。如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几十年的观测和研究,创立了著名的“日心说”,结束了宗教势力所宣扬的唯心主义“地心说”的长期统治。他为真理不惧杀身之祸的无私无畏精神,堪为世人楷
江西明月山自驾游旅游攻略
作者简介:邱秀玉,正高级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山东省课程培训专家、青岛市拔尖人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本文发布于:2023-09-11 18:54: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180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学生   地理   探究   说明   个性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