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天际线视觉美学质量评价——以深圳CBD为例

阅读: 评论:0

学价值。由于城市文化底蕴、城市景观特等的差异,以及城市(超)高层建筑的快速建设,致使城市天际线发生强烈变化的现状,国内外学者从诸多角度对城市天际线展开研究。前期着重于客观描述与定性分析城市天际线的构成要素[3, 4],从社会文化、历史进程、心理等方面解读城市天际线。而后开始结合定量化方法进行实践研究,如城市天际线的影响机制分析[5,6]、高度与分区控制[7, 8]、视觉美学评价[9-11]及模拟优化[12, 13]等方面。
深圳是我国第一批建设的经济特区,已发展为我国新一线城市。而城市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CBD)是城市经济、科技、文化的密集区,人流密集,拥有众多超高层建筑和地标性建筑,天际线显著可见。2020年,中央商务区蓝皮书[14]指出,深圳CBD 综合发展居我国第三位,发展呈长期向好趋势。因其发展而生长的天际线是深圳CBD 可观赏的景观美学资源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城市风貌特的代表之一。然而,一味追求建筑的密度和高度,导致天际线形态趋同化,景观美学价值降低。此外,就深圳总体空间格局而言,呈现多中心组团结构(现有罗湖CBD、福田CBD、南山CBD、前海CBD),致使(超)高层建筑布局相对比较分散,形成多条城市天际线,代表性程度低。本文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数据,以深圳福田CBD、南山后海CBD 天际线为研究对象,选取莲花山山顶、人才公园观景平台、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3处样本点位,提取城市天际线,计算分形维数,与视角、视距构成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天际线视觉美学质量评价,以探求深圳CBD 天际线最佳观景点。
1研究区概况
深圳全市土地总面积1 997.47 km 2,人口密度6 484 人 / 平方千米,居四大一线城市之最。福田区是深圳市
摘要 深圳为我国新一线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向三维竖向空间发展是必然的选择,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密集的CBD,往往在其竖向边界形成最具特的天际线。从景观美学角度出发,基于社交媒体平台收集热点信息,选取视距、视角、分形维数为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三条样本天际线进行视觉美学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当前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所观赏到的南山CBD 天际线美学质量最高,建议在此引导建设城市天际线最佳观景点。
关键词 城市天际线;层次分析法;社交媒体;景观美学;深
圳CBD
中图分类号 TU982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892/jki.csjz.2022.15.16
Abstract Shenzhen is a new first-tier city in our country with a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The three-dimensional vertical spatial developmen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for the city. Especially in the CBD with dense high-rise buildings, the vertical boundary often forms the most distinctive skyline. From th
e perspective of landscape aesthetics, this paper collects hotspot information based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elects viewing distance, angle of view, and fractal dimensions as evaluation indicators, and us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evaluate the visual aesthetics quality of three sample skylin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urrent Nanshan CBD skyline viewed by Beiwan Lugang in Shenzhen Bay Park has the highest aesthetic quality, and it is recommended to gu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est view point of the city skyline here.
Key words city skylin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cial media; landscape aesthetics; Shenzhen CBD
早期,天际线被定义为“以天空为背景的建筑、建筑或其他物体的轮廓或剪影”[1]。以景观学视角观察,城市天际线是城市中自然要素与人工要素的外部轮廓与天空构成的整体或局部景观,是城市三维竖向空间形态中“最精彩的文本和构图中心”[2],具有可识别性、观赏性和美
作者简介:孙笑(1997-),女。研究方向:资源开发、区域规划与评价。
通信作者: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城市天际线视觉美学质量评价
—以深圳CBD 为例
Evaluation on Visual Aesthetics Quality of City Skyline: A Case of Shenzhen CBD
孙 笑 齐 童
张掖十大景点Sun Xiao, Qi Tong
中心区,位于深圳市中南部,东与罗湖区相连,西与南山区相连,南临深圳河、深圳湾,与香港新界隔河相望。地形北高南低,以丘陵为主,莲花山位于北端。福田中心区自1980年开始规划建设,见证了城市的生长,至今已实现CBD功能定位,是深圳市行政、文化、商务金融和交通枢纽中心[15]。南山区位于深圳市中西部,是深圳科研、教育、体育中心,在《2020年中国城区高质量发展白皮书》中被评选为中国百强区第一名。后海片区位于南山区东侧,由后海滨路以东、滨海大道以南和深圳湾围合而成,地形平坦,大致呈东西长、南北短布局。据深圳市统计年鉴数据,两区人口密度分别居全市第一、第五位;生产总值居第三、第一位;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分别居全市第五、第一位。在建设用地密度上,两区均有大量的高密度开发、中高密度开发区。
2研究指标与方法
2.1研究指标
2.1.1视角
本文所用的视角指正向面对天际线时,人的双眼水平可见天际线所包围的最大角度。一般认为,视角范围越大,天际线越丰富,视觉效果更好。将其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赋值:0°~80°为一级,赋1分;80°~160°为二级,赋2分;160°~240°为三级,赋3分。
2.1.2视距
本文所用的视距指观赏点位至地标性建筑的距离。不同的观赏距离直接影响到天际线的视觉效果,如天际线的长度、起伏度、形状等。当距天际线主体过近时,视线会受到周围植被等物体遮挡,天际线显示不完整;当距离过远时,难以识别天际线细节,整体呈趋于平缓姿态。因此,视距可作为天际线视觉质量评价的指标之一。根据前者经验,1 500~3 000 m是观察天际线的最佳距离[16]。将其划分为两个等级并赋值:0~1 500m为一级,赋1分;1500~3 000m为二级,赋2分;3 000~4 500m为一级,赋1分。
2.1.3分形维数
分形理论最早由曼德尔布罗特(Mandelbrot)提出,定义为某一部分以某种形式与整体相似的形状。城市天际线是一种由复杂的人工建筑与自然山体等要素轮廓构成的图形,在一定尺度下具有自相似性[
17],因此可利用分形理论将其量化并进行分析。已有许多学者在城市天际线美学定量化方法的探讨中利用分形理论[18, 19]。本文采用计盒维数法计算天际线分形维数。该方法计算公式如(1)所示,其原理是首先将提取的天际线曲线放入边长为r的盒子中,然后统计有曲线的盒子数记为N(r)。取一系列的r后求得相应N(r),再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数据,得到一条近似直线,该直线的斜率即可作为该天际线的分形维数[20]。
D=-lim
r→0
log N(r)
log r
(1)
其中,D为计盒维数,r为盒子的边长,N(r)为含有曲线的盒子数。通常情况下D值介于1.1~1.5[21],分形维数值越大,表明所计算的图像越复杂、不规则,可认为天际线整体轮廓起伏度相对较大,给人视觉感受更强烈。将分形维数划分为三个等级并赋值:0~1.1为一级,赋1分;
1.2~1.3为二级,赋2分;1.3~1.5为三级,赋3分。
2.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用于解决多目标复杂问题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进行计算决策权重的研究方法[22]。该方法依据决策者的经验判断准则层两两指标之间的重要程度,建立判断矩阵,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权重,可为最佳方案的选取提供依据。本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原理确定最佳天际线观景点,关系如图1所示。
3数据采集与处理
3.1选点与数据采集
本研究前期基于社交媒体平台(小红书App)检索关键词“深圳天际线”“深圳CBD”,按热度排序后进行抽样调查,选取50条相关图文内容,统计带有点位信息的公众视角频率(见图2)。前三位依次为深圳湾公园(30%);人才公园(28%)视角下的南山CBD天际线,地标性建筑为华润集团总部大厦(392.5 m);莲花山公园(24%)视角下的福田CBD 天际线,地标性建筑为平安金融中心
选择天际线最佳观景点(目标层)
庄河天气预报(指标层) (方案层)
视角视距分形维数
点位1                点位2                点位3
图2 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筛选的天际线观赏点位频率(单位:%)
(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图1  AHP
关系(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人才公园
深圳湾公园
莲花山公园
南山公园
梅林后山
香蜜公园
荔枝公园
西丽生态公园
(592.5 m)。于2021年4月,依据选点原则[23],结合公众偏好分别于点1莲花山山顶、点2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点3人才公园观景平台处进行拍摄,点位分布如图3所示。均采用iPhone XR 全景模式拍摄,获得天际线实景图(见图4)。利用GPS 与谷歌地图测得并记录视距、视角信息(见表1)。
3.2数据处理与分析
首先将3个点位的天际线实景图导入Photoshop CC,利用描边功能提取出连续的天际线图像。而后使用Fractalyse2.4软件计算分形维数。该软件最初被开发用来计算城市建成区域的分形维数,支持对BMP、TIFF 格式图像的盒维数计算。最终获取各点位处所观赏到的天际线的分形维数值(见表2),而后得到各点位指标赋分(见表3)。
利用SPSSAU18.0进行层次分析。首先对指标(视角、视距、分形维数)按照1~5分标度法进行打分,得到判断矩阵(见表4),计算出权重值,层次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且通过一致性检验;而后将各点位指标得分与权重之积相加,得到综合质量得分(见表6)。对各指标权重进行排序:分形维数>视距>视角。对各点位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点2>点3>点1。
4研究结论与展望
4.1结论
本文探究3个点位所观赏到的两个区域的天际线视觉
美学质量。点位1位于莲花山公园山顶处,由于海拔相对较高,视角最广,主视角为福田CBD,视距适中,天际线呈中轴对称、两侧高中心低的发展态势,分形维数相对最低,综合景观质量相较最低。点位2处所观赏的南山CBD 天际线景观质量最高,位于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此处前景为开敞海面,视域开阔无遮挡,与地标性建筑距离适中,具备良好的视觉廊道,可观赏到的南山CBD 天际线错落有致,与背景山体起伏一致,是观赏深圳CBD 天际线的最佳点位之一,建议在此建设天际线最佳观景点。点位3位于人才公园观景平台,此处前景为水体,视域开阔,但由于视距较近,视角相对最小,天际线分形维数相比另一视角的点位1较低,景观质量相较一般,此外周围大量高层建筑在建,该天际线处于动态变化中。综合来看,当前深圳南山CBD 视觉美学质量最高,分形维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
了天际线的起伏程度,相比视距与视角对天际线的视觉影响较大。
总体而言,各点位都具备较好的视觉廊道,为观赏天际线提供了良好的观赏前景;均处于人流密集的城市公园,能够提供大众惯常视角下的城市天际线,而不是常人很少或难以到达的建筑物楼顶或无人机视角,使城市天际线成为大众化的景观资源,为身处城市中的人提供舒适感和愉悦感,增强对城市的印象和认同感。深圳CBD 天际线的发展可为其他城市提供参考。
4.2展望
天际线是一个多维度的复杂问题,研究涉及范围广,
表1 
点位信息
点位位置经度
纬度
海拔/m 视距/m 视角/°1莲花山山顶114°03′15.00〃E 22°33′20.00〃N 1104 5002002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113°57′26.00〃E 22°31′16.00〃N 01 7001803
人才公园观景平台
113°56′42.00〃E
22°30′37.00〃N
896
120
图3 点位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图
4 各点位天际线实景图(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c)点3 人才公园对景平台
(a)点1 莲花山山顶
(b)点2 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
如建筑学、城市规划设计、景观地理学、传播学等;研究尺度多,可从宏观研究天际线整体形态,从微观研究建筑间及建筑与天际线的关系,也可从时间尺度研究其变化及影响机制。因此,仅从视觉美学这一纬度开展并不全面,应从多维度深入研究城市天际线问题,依据城市天际线特,提取多指标,建立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型,为进一步的城市天际线优化模拟提供基础。同时,社交媒体
表3 各点位指标赋分
点位位置视角指标赋分视距指标赋分分形维数指标赋分
1莲花山山顶3122深圳湾公园北湾鹭港3233
人才公园观景平台
广西巴马旅游2
1
3
表2 天际线分形维数统计
点位
天际线轮廓图
盒维数计算
D
1  1.227
2  1.372
3  1.355
表4 判断矩阵
—视角视距分形维数视角  1.000.500.25视距  2.00  1.000.50分形维数
梅州自驾游最佳路线4.00
2.00
1.00
表5 AHP 分析结果
项目特征向量权重值/%最大特征值
CI 值
视角0.42914.286  3.000
0.000
视距0.85728.571分形维数
1.714
57.143
表6 综合质量得分
点位
1
2
3
综合得分  1.857 1  2.714 2  2.285 7
平台数据可为选点提供更客观真实的依据,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应扩大采集的样本数量。
当前,城市规划和设计中开始关注到城市CBD 天际线的发展,但普遍不重视与之相关的视觉廊道和城
市观景点的规划,缺少详细的设计案例。大众对一座城市天际线的印象多源于宣传图片或视频,而不是真实的视野。因此,可以有意识地基于人的惯常视角,建设能够体现城市构图
中心的点(城市观景点)、线(视觉廊道)、面(观景开敞空间)的三位一体的设计,保持天际线良好的发展态势,以逐渐提升城市天际线的美学价值,塑造三维空间中高辨识度的城市意象,给人真实的视觉美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JUDY PEARSALL.新牛津英语词典[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1.
[2] HEATH T, SMITH S G,LIM B.Tall Buildings and The Urban 
Skyline[J].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2000,32(04):541-556. [3] ATTOE W. Skylines:Understanding and Molding Urban 
Silhouettes[M]. America. Wiley, 1981.
[4] FORD, LARRY, R. Reading the Skylines of American Cities[J]. 
Geographical Review. 1992(82): 180-200.
[5] TAVERNOR R,GASSNER G. Visual Consequences of the Plan:
Managing London's Changing Skyline[J]. City,Culture and Society, 2010,1(02):99-108.
[6] PUSPITASARI A W,KWON J. Comparison of Spatial Layout of 
Tall Buildings Clustered in Circular,Rectangular,and Linear Geographical Areas and Impact on Skyline[J]. Buildings, 2020,10(04):64.
[7] 张建华,潘蕾. 滨海环山城市天际线景观的组织与塑造:以烟台
滨海天际线景观特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0,17(09):
77-84.
[8] 王翠平,王豪伟,郑渊茂.城市建筑三维空间布局评价与优化:
以厦门岛滨海地带为例[J]. 生态学报,2020(22):1-11.
[9] 黄立,罗文静.城市天际线美学定量评价方法初探:以武汉沿江大
道天际线为例[J]. 建筑学报,2011(S2):172-175.
[10] 杨俊宴,潘奕巍,史北祥.基于眺望评价模型的城市整体景观形象
研究:以香港为例[J]. 城市规划学刊,2013(05):106-112.[11] TARA A, NINSALAM Y, ANDERSON C. Interrogating Urban 
Renewal Scenarios Using Skyline Analysis in Fishermans Bend, Melbourne[J]. Landscape Architecture. 2019(03): 2-11.
[12] MAK A, YIP E, LAI P. Developing a City Skyline for Hong Kong 
Using GIS and Urban Design Guidelines[J]. Urisa Journal. 2005, 17(01):33-42.
[13] 钮心毅,李凯克. 基于视觉影响的城市天际线定量分析方法[J]. 城
市规划学刊, 2013(03):103-109.
[14] 蒋三庚,王晓红,张杰. 中央商务区蓝皮书:中央商务区产业发展
报告(2020)[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15] 陈一新. 深圳福田中心区规划实施30年回顾[J]. 城市规划,
2017,41(07):72-78,117.
[16] 张曦. 基于TOPSIS模型的重庆城市天际线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20.
[17] 曹迎春,张玉坤. 基于分形理论的城市天际线量化分析[J]. 城市问
题. 2013(12):32-36.
[18] YUEBIN LIN,YAN KE,CECIL C, et al. Bird Eye Analysis of 
Skyline Views from an Elevated Recreation Trail: The Case of the Fu Forest Trail, Fuzhou, China[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19,47.
[19]  卓志雄,李承康,黄望庭,等. 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滨水景观天际
线量化分析[J]. 中国城市林业. 2020, 18(02):67-72.
潜江资讯网招聘信息
[20]  冒卓影,冒亚龙. 山地城镇规划的分形思维[J]. 山地学报. 2016, 
34(02):223-232.
[21]  郭金玉,张忠彬,孙庆云.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安全
科学学报. 2008, 18(05):148-153.
[22]  殷晓蓉. 传播信息和承载意义的“城市天际线”:传播学的进入与
思考[J].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7(02):113-120.
[23] 张曦,齐童,吴明霞. 以西山为背景的北京城市天际线模拟优化研
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1(01):39-
45.
参考文献
[1] 黄光宇.山地城市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思考[J].城市规划,2005,
29(01):57-63.
[2]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形成与发展[J].经济地理,1999
(02):44-49.
机场附近快捷酒店
[3] 高微微,赵耀虹.吕梁黄土高原城市风貌特营造研究[J].城乡
建设,2019(23):48-51.
[4] 胡玲熙.“公交都市”背景下的现代山地都市空间发展认知[J].
建筑与文化,2020(12):236-239.
[5] 李喆,乔英俊.新形势下我国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交
通信息化,2021(12):134-137.
[6] 安娜.地域特征视角下的商南县东部新城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
建筑科技大学,2020.
6结语
山地河谷型城市拥有山地、城市、河流的山水生态格局[6],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同时受到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限制,随着城市长期分散、低效的发展,城市发展不断深入,可能会面临更多的城市化问题。新型城镇化坚持生态文明和文化传承,城市发展应融入生态文明理念,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和能源,强化环境保护,降低对于自然的影响和破坏,倡导绿化的生产和出行模式,加强城市管理。山地河谷型城市需要综合当地自然历史文化基础,彰显出地区差异性,建立起符合客观实际及具有个性化特点的城市交通网络。
(上接第67页)

本文发布于:2023-09-12 03:39: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18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城市   研究   视角   分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