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山昆明湖石碑,清乾隆十六年建立的石碑

阅读: 评论:0

碑身构造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乾隆十六年(1751年)立,位于颐和园佛香阁东侧转轮藏前。整座石碑由碑座、碑身、碑额三部分组成,碑青白石质,坐北面南,形制巨大。碑为长方形宝顶,深雕双龙,须弥座束腰,碑身雕龙边,上仿雕浮莲。碑首四阿顶,高3.645‘米,上3.535米,下2.572米,宽2.15米。碑身高4.26米,长2.23米,宽1.09米。碑座1.97米,高3.485米,宽2.10米。碑通高9.875米,厚1.09米,建筑面积9.44平方米。碑座上雕刻神兽海浪图案。碑身四面阴刻乾隆皇帝御笔。阳面“万寿山昆明湖”孽案正书,阴面为记述修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两侧为乾隆御制昆明湖诗。碑的形式摹仿篙山篙阳观碑。现存完好。

石碑基座为须弥座形式,是中国古代殿堂、石碑、牌楼等建筑常用的基座形式。须弥座的上部设有栏杆,早期为木栏杆,后改为铁栏杆,对基座上的建筑起到维护作用。栏杆上有望柱,下设栏板,都是雕刻装饰的重要部位。石碑下面为束腰须弥座,雕刻的是整个石碑装饰的重点,底座上下刻有仰俯莲花瓣,束腰部位的四面均雕刻有海兽及龙女的形象,形态怪异,充满神秘彩。

环境布局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万寿山昆明湖石碑,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前山半山腰,在转轮藏和两配亭之间的院落中间,石碑后面是转轮藏建筑,右侧为佛香阁,地势低于佛香阁,前可俯瞰昆明湖全景。

碑文内容

碑阳刻文:万寿山昆明湖

万寿山昆明湖石碑碑阴刻文:万寿山昆明湖记。岁已巳考通惠河之源而勒碑于麦庄桥。元史所载引白浮瓮山诸泉,云者时皆湮没不可详。夫河渠国家之大事也,浮漕利涉灌田使涨有受而旱无虞,其在导泄有方。而潴蓄不匮乎?是不宜听其淤阏泛滥而不治。因命就瓮山前芟苇茭之丛,杂浚沙泥之隘塞,汇西湖之水都为一区。经始之时,司事者咸以为新湖之廓与深两倍于旧,踟蹰虑水之不足。及湖成而水通,则汪洋漭沆较旧倍盛,于是又虑夏秋泛涨或有疎虞甚哉。集事之难可与乐成者以因循为得计。而古人良法美意利足及民,而中止不究者皆是也。今之为闸、为坝、为涵洞,非所以待泛涨乎?非所以济沟塍乎?非所以启闭以时,使东南顺轨以浮漕而利涉乎?昔之城河水不盈尺,今则三尺矣。昔之海甸无水田,今则水田日辟矣。顾予不以此矜其能而滋以惧,盖天下事必待一人积思劳虑亲细,务有弗辞,致众议有弗恤而为之,以侥幸有成焉。则其所得者必少,而所失者亦多矣。此予所重慨夫集事之难也。湖既成因赐名万寿山,昆明湖景仰放勋之,迹兼寓习武之意,得泉瓮山而易之曰万寿,云者则以今年恭逢皇太后六旬大庆,建延寿寺于山之阳,故尔。寺别有记,兹特记湖之成,并元史所载泉源始末兴废所由云。乾隆十有六年岁次辛未长至月御制并书。

主要价值

碑阴为记述疏浚昆明湖始末的《万寿山昆明湖记》,全文共447字,是研究北京水利发展史和颐和园历史的重要文献。碑两侧为吟咏湖山的乾隆御制行书诗文。碑文字体端庄秀美,气韵流畅,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本文发布于:2022-11-26 21:56: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656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