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村,福建省龙岩市双洋镇下辖村

阅读: 评论:0

基本介绍

中村,由4个自然村组成。现有人口693人。属少族民族行政村。清朝原名为李溪,居住汉畲等民族。汉姓以王、陈、邓为主,畲姓以兰姓为主。清乾隆、嘉靖时期,客家从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源迁入,先与当地邓氏租赁远离村庄的高山开山种茶、开田,后来发展成拥有各姓氏的山寨。其中松源王姓宗族居住在炉子坑、公馆,至今相传有十代二百余年,有300多人口,居住在中村及南洋梧溪。

童氏家族原籍是上杭县兰溪镇,于清朝时开基在中村矿山坑,至今有八代一百六十余年,有200多人口。张氏宗族原是永定县湖雷镇,原开基在中村隔头洋居住,至今七代人一百四十多年,有60多人口,居住在东坂洋、尾村。梁氏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松源,至今传有九代一百八十多年,有20多人口,住在中村东坂洋。当地客家人仍能操纯正粤东客家话。

中村村的历史因无文献资料记载,已无从考证。据当地居民所说,中村最早的居民应是畲族居民,世代居住在尾村,而后有现在被称为“本地人”之黄、陈、邓、颜等姓氏居民,客家人为最晚。中村村一般分头村、中村和尾村三部分。头村单独成组,中村包括东山、西山、南山、外上、店子坪等组,尾村包括东坂洋和尾村两组。

茶叶是双洋历史上的重要土特产品。清光绪二十年(1894),上杭人陈昌济兄弟在宁洋城外开设“泰昌茶行”,收购茶叶加工外销。其大宗产品是乌龙茶,高档茶是奇兰小种茶,曾在巴拿马博览会和上海博览会上获奖。中村客家人迁入初期居住在高山上,由于勤劳诚实,得到当地汉人的信任,逐步从山上搬迁下来中村居住。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邓观金带领下,种植水仙茶新品种,改用四方形饼式包装,成为驰名省内外的水仙茶饼。现有种植面积2300亩,产值30多万元。为漳平最早的水仙茶之乡,是漳平水仙茶的发源地。

中村保留了客家方言和风俗习惯,既会讲当地的闽南语系方言,又兼用祖籍的客家方言,成为漳平的客家“方言岛”。

农民收入主要以种养业为主。如水仙茶,毛竹等,红菇为本村又一特产,有“菇中之王”的美称,系天然营养佳品。因村森林覆盖率极高,山上大多为粗大树木成荫,落叶积肥,加上夏日闷热多雨,故为红菇生长提供有利条件。至今无法进行人工栽培,日见珍贵。

著名的漳平九鹏溪AAAA级风景区坐落于村口处,仅需5分钟车程即到。

本文发布于:2022-11-28 21:48: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726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村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