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阳门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子城》载:

“后人祀王潮(参见《泉州人名录·王潮》)于此(崇阳门)。

明·苏茂相(参见《泉州人名录·苏茂相》)《登崇阳楼谈刺史王潮遗事》诗:

‘鼙鼓中原沸似波,将军闽峤远横戈。

匡扶无望唐襄武,保障差强汉尉陀。

事定千年无战伐,时清万户有弦歌。

英雄遗迹依稀记,暮倚高楼一啸过。'”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子城》又载:

“崇阳楼,康熙二十年(1681年)提督杨捷重建,改门曰‘丽',楼曰‘禄蒸'。……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毁。

(乾隆)十六年(1751年)知府高霔、知县黄昌遇倡捐五邑重建,改楼曰‘喜雨'。”

民国初年遭火灾,后拆毁,是四鼓楼最早拆毁的一座。泉州歇后语“南鼓楼火烧燃八面——代阅”源于此(泉语“代阅”,招摇得意、出风头之意)。

南鼓楼的檐沿原来雕饰有一些用锡铸成的麻雀,锡铸的麻雀自然见人不惊、闻鼓不飞,泉语“锡”与“熟”同音,“熟”指成熟老练,俗语即用“南鼓楼的锡只仔”(泉语“只仔”即麻雀)来形容为人处事老练、凡事不动声。

史书记载

清·康熙黄志焕《重建崇阳楼记略》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子城》收录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黄志焕《重建崇阳楼记略》。文曰:

“古者都邑之建,设险以守,尤必察形胜而奠丕基,非特擅壮丽之观而已也。

温陵,古桐城地,唐谓之清源郡。子城即其四门之旧,东曰‘行春',西曰‘肃清',北之‘泉山'于今已废,而是门号为‘崇阳',则直位于正南,俨设巍楼,翼以栏楯,视东西二楼,盖尤盛焉。

历年既久,废置非一。其备载郡乘者,都人志悉之。迨甲寅(康熙十三年,1674年)之变(六月,郑经军与耿精忠军构兵泉州,泉州兵内乱,郑军入泉,则遂荡为榛莽矣。

夫事之变也,虽听乎天;而时之兴也,必藉乎人。我昭武将军少保杨公,于戊午(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奉命提师解泉围,甫抵署,即会师漳南。至庚申(康熙十九年,1680年)春,海氛底定,振旅言旋。凡裨益地方事务,罔不次第修举。而于崇阳门楼尤为泉郡命脉所系,亟思鼎建。

公之辑绥吾泉也,昔曾以元戎之命,爰驱伏莽而定岩疆,今则以简畀之隆,立出汤火而登衽席。则夫捐槖鸠工,饬材面势,皆公经纶底绩之外,出其绪余,以著安邦绥众之大略者也。

今斯楼已告成矣。窗棂洞达,丹艧辉煌,飞檐迥起,黝垩相间。若乃雕甍画栋,坚致精严,石垣巨甓,层累轩豁。颜其北之上曰‘凝云',北之下曰‘来青',南之上曰‘禄蒸',而总之以门,曰‘丽正'。

登斯楼,真觉日月吐吞,江山环映,而市廛孔道,烟火万家,咸呈露于舃履之下。至于伐鼓撞钟以警晨昏,下漏数刻以节昼夜,郡之士女易其观听,莫不欢欣颂德。

是役也,经始于庚申(康熙十九年,1680年)冬初,落成于是岁腊月。筑之削之,鼛鼓弗胜,公之大愿。终始之时,臬宪张公、刺史蒋公、郡司马苏公、别驾段公、邑侯沈公、提标副参戎诸公,亦咸同心协力,襄诸有成。

公讳捷,号元凯,扬州宝应籍,辽东义州人。”

杨捷,字符凯,江苏宝应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杨捷于康熙年间任邵武将军、光禄大夫,兼太子太保,参加平“三藩”、收台湾、征讨准噶尔等战争。

清·乾隆庄有恭《重建崇阳门记》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9·城池志·子城》收录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庄有恭《重建崇阳门记》。文曰:

“泉郡中有衙城,古为泉州卫城,今为提帅署,环以城曰子城。四正各有门,南曰‘崇阳门',旧有楼,康熙辛酉(康熙廿年,1681年),少保杨将军捷因其圮也而修之,改名门曰‘丽正',楼曰‘禄蒸'。

丙申岁(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不戒于火,楼尽毁。颓垣废址,不足以壮城池之。

越乾隆庚午(乾隆十五年,1750年),郡绅奉常陈公大玠,谋之邑侯,邑侯询之郡侯,又询之提帅,各毅然任兴建事,捐金庀材为郡人士倡。

辛未(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月,遂募工朴断。是岁雨泽愆期,民情皇皇,乃启土升梁之侯,时雨叠沛,然云霓之望,尚未治也。至于八月,大中丞潘公巡视登临,而雨复降,彻夜滂沱,田野胥沾足,二禾咸登大有,而斯楼适成。郡人悦是祥也,因名之曰‘喜雨楼'。

夫古者祈雨则雩以禳之,土木之工,将因之罢役。今乃版筑兴,而雨随降,不必祈于土龙而商霖,可以纪瑞也。

昔苏公守扶风有‘喜雨亭',而郡守韩公亦曾以‘喜雨'名亭,然彼皆游观之所。而斯楼则所以镇山海而耀威武者,获是祥徵以‘喜雨'名之,夫谁曰不宜?且‘禄蒸'之名,有如先谶,雨以润之。改其旧而新是图,以水沃火,其坚固不倾也,必矣。

是役也,董工程材,不辞劳瘁者,别驾陈君文辉也。乐事劝公,奉常陈公大玠,及太史洪公科捷、河间大令黄君为汉也。而主其事者,郡侯朱公礼陶、高公霔、邑侯黄公昌遇也。视其成者,提帅吴公进义,今谭公行义也。凡五属贤有司都人咸有力焉。

以温陵故恭桑梓地,邮嘱志其颠末,爰不敢辞,因质言如右。”

清·同治庄俊元《重修南鼓楼丽正门碑记》

《重修南鼓楼丽正门碑记》镌刻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庄俊元撰文。

该碑收藏于泉州市博物馆。白砻石质,长方形,微拱状,高1.5米,宽0. 84米,厚0.12米。碑额刻饰双龙,双龙间阴刻竖排篆书“皇清”2字,字径 4.5厘米。碑文阴刻楷书,个别字模糊不清,但基本保存完整。碑文总计17行,碑名自成1行,撰书者暨落款年月占1行,捐资者占2行,正文13行,满行 28字,计422字,字径3.5厘米。

正文如下:

“郡中四楼(指原子城四门楼,俗称“四鼓楼”:东曰行春,西门肃清,南曰崇阳,北曰泉山)旧矣,昔为子城,今以作镇城,如手足镇则头目。

南楼位离,又所谓重□以丽乎正者也,故额曰‘丽正’。迓休祥跻仁寿□名文物所以兴豫大丰亨所以兆,未必不于头目,是赖而栌栱轩敞、雉堵牢固,亦为诸楼冠。

乾隆丙申(乾隆四十一年,1776)□于火,官绅重建,阅今百二十三寒暑矣,垒址无恙,而□桷榱甍,雨淋日□,倾且塌,过之者率栗栗。

癸酉(同治十二年 1873年)春,雨甚,楼西南隅圮,坏民屋数区。黄君香圃,素锐善,以修葺商余,曰:‘噫!向也东西二楼,沈太守诸当道与君之功卓矣,余不敏,亦效涓埃。今此非尤亟亟者乎。余杜门养疴,久不耐事,惟君其贳力任之。’

香圃遂捐金首倡,筮日鸠工。颓者度,腐者剔,□埆者攘其木石则琢之□之木业之□之朱绿,而黝垩之季秋经始,告竣于仲冬,糜白镪三千有奇。是□也,费不□而成不日,不劳公徭,不费官帑,都人士相与解囊向义,克竟厥功。黄孝廉福潮、陈□□大源诸君复能□始图成,以襄香圃所不逮。

余老矣,策杖遨□,揽衣□顾,见夫楼观壮雄离□□焕,深幸我乡邦气象蒸蒸而尤,以光圣天子向□之治,则香圃此举不其□□,故乐为记。

香圃名贻檀,晋江人,候选知府、军功赏戴蓝翎,以子祐堂观察贵,封如其官。

同治拾有二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冬十一月吉旦,湟中观察使者、郡人庄俊元□。”

本文发布于:2022-12-02 16:3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3/86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崇阳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