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自驾游最佳线路

阅读: 评论:0

小雁塔-扬州何园

<a href=http://www.035400.com/whly/1/200333.html style=川西自驾游最佳线路"/>
2023年4月29日发(作者:新津地图)

3日自驾游走遍川西8大古镇

自驾游穿越线路:成都——街子古镇——元通古镇——平乐古镇——上里

古镇——望鱼古镇——柳江古镇——江口古镇——黄龙溪古镇——成都。

四川的古镇有4000多座,川西地处川西平原与川西平原青藏高原之间

的过渡地带。通往青藏地区及其他地方的盐道、驿道、茶马古道被马帮托

夫一步步踩出来,在一些适宜扎堆儿、靠岸、行走和聚会的水陆码头,聚

集成街市场镇,304医院地址 聚落商埠,庙堂宗祠,会馆书院,次第而起,一个个古镇,

缓缓形成。

春末夏初,我与家人结伴自驾,西出成都,经温江、崇州、邛崃、名

山、雅安、洪雅、彭山、双流,历时3天,行程上千里,穿越了川西以水

为邻的盐道、驿道、茶马古道的八个古镇。去领略这些隐藏在川西山水之

间聚落千年的千年古镇……

街子古镇水清山灵的皇家古镇

当我们驾车穿行在成青(成都到青城山)快速通道,公路上一幅广告

——“青城神韵,街子古镇”便进入视野。可见街子古镇的名声之大,韵味之

浓,令人神往。

街子古镇位于成都古蜀国的发源地崇州市西北,有2000多年的历史。

五代十国时期,名为“横渠镇”,得名来源于流经这里的味江河。传说当年蜀

王征西蕃,将百姓敬献的美酒倒入江中,三军共饮,竟陶然而醉。街子古

镇所依之山凤栖山是历史上著名的青城一百零八景之一,山中深藏古寺,

因留下明代皇帝建文帝出家踪迹,又曾拥有旷世珍宝《洪武南藏》,被称为

水清山灵的皇家古镇,同时又享有“明清建筑活化石”的美誉。

西出成都四十分钟的车程,我们便到了街子古镇。汶川大地震后,经过

精心打造的街子古镇浓郁的文化气息尤为强烈。我们走在长长的青石板路

上,到处都能看到古香古的吊脚楼、石雕,错落有致,甚是美观。漫步

古镇各条街道,大部分都是青石板铺地,目之所及处,无不是青瓦粉墙的

川西民居建筑,美人靠、悬鱼、翘角、雕花等都精美无比。全镇人文景观

20余处,给古镇增添了许多遐想。街子的山、水、桥、树、塔,无不体现

出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了有诗、有史、有画,多姿多彩的旅游胜地,

可谓“廊外青山山外镇,江镇如画自留人”。

在街子古镇,你会发现许多外乡来的游客,他们在“天水归源”听戏,在

水木闲庭看山,在西川禅院说禅……。一幅幅闲适而诗意的画面常常会无

意地进入我们的镜头。大诗人唐求笔下“深山道者家,门户带烟霞。绿缀沿

岸草,红飘落水花。半庭栽小树,一径扫平沙。往往溪边尘,持竿到日斜”

的古朴意境,均在古镇一个个景点中再现。一摩尔曼斯克号巡洋舰 山、一水、一花、一寺都呈

现出“诗礼故园、画境兰乡”清幽而独特的韵味。

元通古镇,千年前的“小成都”

我们驾车驶离街子古镇二十分钟不到,便到了元通古镇。街子、元通均

属崇州管辖。

元通古镇最早见于文字记载当追溯至东晋时期,其建制已有1600多年。历

史上,元通作为文井江上一个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繁华一时。据说,旧时

元通每天至少有60艘船只在江面上运行,入夜后,江上每每帆影林立,渔

火点点。早在明代,元通就有良田数万亩,烟火数千家之说。至清代,南

方各省客商纷纷来此建馆兴业,于是便有“小成都”之称。

将汽车停在元通粮站,爬上一栋6层楼楼顶,从楼顶可以看到,大片青

瓦屋顶,沿着文井江鳞次栉比,临河而居,中间一条街道穿行其中,好一

派江南水乡的味道。

元通古镇三面环水,一台湾岛大还是日本大 面环山。古镇上千户人家临河而居,水是他们的

寄托,水是他们的立命酒吧嗨图 之本,水与这里的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所以,生活

在这里的居民,家家后院都有石阶延伸到河边。古时,镇上的人出行大都

靠水运,家家户户都顺着后门的石阶进进出出,那情形有如走进了江南水

乡。

走在元通的街头,处处会发现岁月遗留下的华丽痕迹。像麒麟街上现存

在的黄氏和罗氏故居,依然集清末民初民居建筑之大成。在临河的一个小

巷口,一座民居的门楼竟掺杂着西式风格。在麒麟街一个窄得不能两人并

行的深巷里,竟意外地“藏着”一座天主堂,不仅建筑保护得很好,连搭尖上

的十字架都完好无损,天知道它们是怎么得以保存下来的!从另一方面看,

老街上的西式建筑或眼前的天主教堂,说明昔日繁华的古镇曾较早接受了

西方文化的影响。在元通“复退军人医院”里,有座叫“陈家院子”的清代西式

民居,院内数10个房间清一用楠木地板铺就。期间,有人聪明地用

石灰抹了门楼旁的石刻对联,院子才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现在,若一点

点将石灰凿去,对联还是好好的呢!

要领略元通的古镇风韵,堪称元通古镇一绝的永利石拱桥是一个不能不

去的去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公元1810年)的石拱桥,桥呈拱形,有三

孔,边拱呈半圆,中拱为蛋尖形,桥身上有雕刻精美的龙头、龙身、石狮

等。桥的两侧原本各有一座吊脚楼,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仅剩一座了。在

吊脚楼边小憩,身边是滔滔的江水,头顶是袅袅婷婷的柳阴,会让你一下

子回到一种别样的情怀里去,就像沈从文的湘西小镇,令人深深地沉迷于

那蛮荒间蕴含着的一种美丽。

平乐古镇,南方丝绸之路重镇

傍晚时分,我们驾车终于进入平乐,最先迎接我们的是一座高大的牌坊,

上书“秦汉驿道”,仿佛是在告诉我们,这里是秦汉驿道——南方丝绸之路的

起点。

平乐古称“平落”,公元前150年西汉时期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经有2000

多年历史。平乐古镇,东临邛崃、成都,西连雅安、康藏。秦汉以来,便

是古代川南蜀道——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至今尚存千余年前的古驿道。

清晨,我们穿过甬道登上骑龙山城隍岗,见到一条宽约2米的卵石铺成

的古驿道,在山脊上蜿蜒,艰难地伸向远方。最为完整的一段约有2公里,

路面宽约3米左右,呈鱼脊形。中央用较为平坦的大卵石砌成一条中心线,

两旁则用错落的河卵石铺砌成路面,石块之间相互挤压以至于路基牢固,

加上卵石的坚硬,能经受千百年风雨及骡马铁蹄的踩踏,这是古代工匠的

智慧和匠心凝结。

这条古道让作为使者的司马相如从这里不远千里到达身母(今印度),开

通了汉朝与印度洋诸国的商贸与外交。这条古道上也曾经金戈铁马,蜀汉

丞相诸葛亮曾经由这里平定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这条古道上行走最多的

肯定是马帮,他们驮着邓通的钱币,驮着卓文君家的铁器,驮着锦官城的

丝绸绵缎,驮着繁荣的梦想,穿越二十个世纪的风雨。

离开古驿道,我们返回古镇。镇内两棵千年古树巍然卓立,吊脚楼凸现

川西风情,江畔绿树成荫。古镇不大,街道极其规整地沿白沫江东西排列,

几条南北走向的横街贯穿其间。青石铺就的小街古老而雅致,只有走在这

些老街上,才能真切地体验川西民居的特。街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土木结

构,典型的川西民居,没涂任何油漆的二层房子历经沧桑,昭显着这里的

历史底蕴。

在街头有一家已经传了三代的老铁匠铺,至今保持了原始的打铁风貌,

操作时用大小不同的熟铁块先在炉火中锻火,用手拉动风箱待熟铁烧红,

再由两人用不同重量的大锤轮番敲打,经过成上海黄浦江夜景 型、淬火、打磨,即成锄、

刀、钯、钉、厨具等各种生活生产用具。这个铁匠铺是全镇硕果仅存的铁

匠铺了,仿佛造就了平乐千年的风雨与沧桑。

我们从铁匠铺旁边拾级而上,来到了古镇的标志之一——乐善桥。乐善

桥建于清同治元年,是一座七孔石桥,桥洞一改普通的半圆形,而采用桃

形,别有深意。这种拱形十分罕见,在川西堪称一绝,清风伴着流水从中

掠过,隐隐如吹箫奏笛之声。古石桥在两岸青山碧水、青瓦民居的映衬下

明媚亮丽,倘若在清晨或黄昏,水面上的雾与民居的炊烟缭绕在一起,桥

下石阶上若再有几位穿着红衫的洗衣少女,朦胧之间,古镇便沉醉在一幅

田园乡村的诗画之中了。

上里古镇,茶马古道上的驿站

从平乐驾车出发,一个多小时后便到达了位于雅安市以北的上里古镇。

上里初名“罗绳”,又称“五家口”,以“五子登科”而著称,这五大家族是:韩

家的银子,陈家的谷子,许家的女子,杨家的顶子(官多),张家的男子

(好斗)。

上里古镇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是红军长征北上的过境地,也是昔

日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上里古镇居

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背依名山,面向田园小

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

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我们从古镇沿河而上,发现隔着几十米就跨着一座桥,短短一公里的距

离内,竟然有十余座古桥,而且无一造型相同。有拱桥、有石板桥、有石

墩子、有单孔的、有7孔的、有11孔的……古时修桥是一个大工程,能如

此密集地修建桥梁,可见历代上里的商路繁华。代表之作为:明清乾隆41

年的“二仙桥”;清乾隆14年的“立交桥”四川卫视跨年演唱会 。

上里古镇的古韵除古桥以外,还有古塔和牌坊。上里古镇的古塔分为四大

类:文峰塔、建桥塔、药王塔还有舍利塔。每一座古塔就是一页古镇的历

史,细细翻开,能体味很多历史的悠远。石牌坊在上里古镇地域之内共有

三座:双节孝牌坊、九世同居坊和陈氏贞节坊。这九世同居牌坊的历史可

不简单。这一家人口从湖北一带迁来,一大家子,人口足有千人。

上里古镇最让人称奇的是,位于镇北8公里外的白马泉。白马泉为间隙

泉,水温常年在15℃左右,最特别的是泉水退去时要发出如马蹄奔跑一样

的声音,有时一天几个涨落,有时又等上一天也看不到,泉涌出的时候走

廊遍地都是泉水,让人称奇。

望鱼古镇,建在石头上的古镇

我们在上里拍摄完,便驾车快速穿过雅安城,直抵望鱼古镇。

望鱼古镇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400余年,为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望鱼古镇四周山水环绕,古驿道穿越其间,蜿蜒而行;周公河横贯其旁,

山水相宜。古镇因主要建筑都坐落在突兀于山腰的一块巨石之上,巨石

状似一只猫望着周公河里的鱼而得名“望鱼”。

我们沿周公河拾阶而上,陡直向上,石梯宽广,又无遮拦,爬完118级

石梯,眼前是一条蜿蜒并且古朴的老街,这便是望鱼古镇。老街凹凸不平

的青石板道,由于年代久远,布满了厚厚的苔藓,坑洼不平的石径,似乎

在诉说着它在人们脚下流失的岁月。古街两边高高低低的古屋静静地依偎

在一起,一间连着一间,虽显古旧,却透着典雅、别致的韵味。历经百年,

木墙木柱已呈暗灰,但木雕工艺精湛的瓦楞、檐角、窗棂、门扉的细处,

却难掩往日的荣光与华贵。青石街道的两侧,若干石阶通向各家各户。铺

面的石坎也用青石砌成,设有门板滑槽和门枢孔,并雕有各式各样的花纹,

石孔洞与地下的排水系统相联系,形成了独特完整的排水体系。街面沿地

势曲折且蜿蜒起伏,高低错落,街道的空间变幻丰富。

沿着潮湿的石板路走着,偶有鸡鸣狗叫,却少有人声的喧闹,古街两旁

一些房子已破旧得没有人住了。古街不长,约有200多米的石板道和百十鄄城天气预报

间旧房,满眼是风雨洗刷后的沧桑,是历经百年的古朴。除了十几只点缀

街景的红灯笼外,竟没有一点点商业味和现代味。倒是在街的中段有间翻

修过且修旧如旧的木房很引人注目,透过木格窗户望进去,房内是老式的

太师椅和八仙桌,石台上摆放着盆花,配上房门口那两只旧的却仍红艳艳

的灯笼,使人有一种在旧电影中才见过的感觉。

沿长街而行,沐浴着斜照的晚霞,一阵阵谷草味、炊烟味从木墙的缝隙

中飘出。透过树丛间,从房顶上斜斜照在小街上的那缕夕阳,又似乎让人

们看到了,肩挑背扛的汉子们放下手中的茶碗,咬咬牙又迈开了赶路的脚

步,一步一步,这是古代中国百姓谋生的手段,这就是茶马古道的故事。

我们在望鱼古镇品尝完雅鱼,将鱼头内那形似宝剑的小骨刺珍藏,此时,

风中传来“龙凤之肉,恐亦难与比美”一老者突立身后云。据说这是慈禧太后

吃完上贡的雅鱼后唯一吐出的一句话。带着这种惬意的满足,我们驱车向

柳江古镇驶去。

柳江古镇,千年岁月依旧的古镇

柳江古镇,位于洪雅县城西南25公里花溪河支流柳江两岸,明末为三

溪场,清雍正十二年(1734)姜柳二姓改建易名柳江场。南宋绍兴十年

(1140)更名明月镇,历代屡废屡兴。

我们的汽车抵达柳江古镇时,视野里。一条清浅的小河从镇旁流过,千

年古榕树撑起一片浓荫,成排的吊脚楼倚树临江,幽幽地透溢出古老的神

韵。

整个柳江古镇共分为一街一段一点,中间还有一河之隔,一街为封闭主

街,街道空间与一般川中场镇相似;一段为黄桷树、麻柳树笼罩下的民居,

沿河岸为半边街形式,此段为古镇最为精彩的地方;一点为曾家大院,曾

家大院是柳江古镇上最著名的大型古建筑庭院,整个大院的平面布局呈“寿”

字型,里面的空间曲折迂回。最为突出的构造是这一段古建筑面朝河面,

河面与路仅有一二米的高度,房屋全支在河边,河岸上高达数丈的黄桷树

与麻柳树相互交织,错落有致地覆盖了房屋、道路和河岸,古石板路长满

青苔。遍布河边的鹅卵石,光滑圆润。

行走在古镇里,迈入古宅大门,便觉凉爽宜人,透过天井洒下来的光线,

呈现在眼前的是黄褐的木板墙以及那些随意栽种的普通花木,走到尽头,

推开窗便见到那条不知道名字的小河和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以及含黛的远

山。青灰、翠绿、青绿是这里的主调。本来有些灼人的阳光,被喜爱它

的枝叶抚摸之后,化作了温婉可人的有着动人彩的光斑,星星点点,在

带着几许沧桑的老房子和青石板上弹出一些节奏。

清晨时分,柳江古镇与云雾笼罩时隐时现的玉屏山融为一体。花溪河面

上更有水汽升腾,清凉无比。在这凉爽中,我们驾车驶离柳江古镇,向下

一站江口古镇赶去。

江口古镇,出土文物最多的古镇

驾车过眉山、彭山,沿岷江而上,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便到达了

江口古镇。雍和宫头柱香

江口古镇处于成都与嘉州(今乐山)岷江段的黄金水道上,地处彭山县

城东北,紧靠岷江东岸。与身旁日趋现代化的县城相比,古镇显得苍老而

寒碜。

江口为岷江主要水运集散码头之一,曾有“日有行船数百艘,夜有万盏明

灯照码头”的景观。一条沿河而建的五里长街,是江上往来船家和客商休憩

的好处所。龙王庙前的红石梯码头,是岷江到成都的最后一个水运码头,

雄伟壮观,至今遗韵犹存。

走在江口古镇街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小镇房屋低矮稀疏,透过

房屋之间的缝隙,可见到后面红山壁上星罗棋布的洞穴。街道路面破损

严重,两边的房屋大多无人居住。门上的锁,凝固在尘土中。破屋、老井、

废弃的磨,午后的江口,在夏日的暖阳下显得破落而静谧……这一切记录

均在我的相机中,也凝结在脑海深处。

当我们走进镇口汉崖墓博物馆,讲解员领我们参观了保存还算完好的四座

西汉时期的崖墓,穿过长长的甬道,就是凿于巨型红砂石中的一间间墓屋,

墓室里高外低,排水系统设计巧妙,石棺、陶棺保存完好,墓中已不见尸

骸和一应随葬品,只有带不走的石雕显示着主人的身份。馆内藏品中不多,

个人认为,最好的是有图形的汉砖,灵动的线条流畅而生动。凝视那些图

形久了,仿若回到了汉朝。出馆,只一步就跨越了两千多年,跨回了如今

的江口。

据统计,目前整个江口镇有约5000座历代崖墓,从中发现的文物遗存

不计其数。在《中国一百件国宝》一书中,从江口崖墓出土的就有6件;

抗战期间,南京中央博物院一次就从这里运走21吨文物,光古钱币就有2

吨之多,其中最出名的有被郭沫若题为“天下第一吻”的“秘戏图”以及保存最

完好的汉代摇钱树。

更让当地人津津乐道的是“江口沉银”,张献忠在此地沉银的传说一直是

件历史悬案。2005年4月20日,江口镇真的在引水工程中挖出了7件银

锭。经专家鉴定,这些刻有“沅陵县征完解司”、“湘潭县运粮官行”等铭文的

银锭是明代文物。“这次发现,说明了此处的确就是江口沉银所在地。”当地

一位老者告诉我们。

这个承载了两千多年历史烟尘的江口,尘土中破败的房屋,多数已了无

人迹,透过残破的院墙,我们在废墟中寻曾经的繁荣,只看到空落的院

子里,杂草横生。街上,几乎看不见年轻人的身影,留守在千年古街上不

多的人口,差不多全是满脸风霜的老人。

五里长街,那条传说中的石板路,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在沧海桑田之

后,随同两千多年的传说,掩埋于青灰的水泥路之下。如今长街依然五里,

然而,五里长街无言的寂寞,只有我们两个外乡人在读,

行走在小镇街头,随处可见到吊脚楼、石板路、古榕树、旧渔船,还有

那些散落在小镇居民家中的大雕花床、楠木衣柜、原木餐桌,都在无声诉

说着小镇曾经有过的辉煌。对于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江口古镇而言,水陆码

头所赋予它特定的生活方式,或许是更重要的文化遗产。

黄龙溪:四川千年古镇之首

从江口到黄龙溪,其实就一江之隔。江口在岷江的下游,黄龙溪在江对

岸的上游。汽车十多分钟便到了。

黄龙溪古称赤水,地处锦江、鹿溪河汇流处,牧马山、二峨山隔江对峙,

乃古蜀王国的军事要地。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此作最后的决战。

《水经注》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

日方去。”千古一溪,因此得名“黄龙”。

走进黄龙溪古镇,沿鱼鳅巷向江岸方向走上不几步,则是一座寺庙,叫

古龙寺。从侧门进去,首先看到的是观音殿。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观音殿东

侧有一个小小的洞窟,里边供奉了一尊小小的菩萨。洞窟的上端是裸露在

外边的巨大的榕树根块,很有些柬埔寨安哥窟PreahKahn寺的风格,只是

古龙寺的老榕树还没有来得及将根部深深地嵌在殿墙里。

走出古龙寺,向北去便是码头。码头上有一座面河的牌坊,上边有一幅三

县双流的对联。江岸上停靠了一些快艇和游船,说是可以去十分钟水路之

外的大佛寺,却乏人问津。附近还有一座更大的船,龙骨尚且搭在木架上,

只有几根桅杆高高地矗立着,带些气象。站在江岸的矮墙边,从桅杆的隔

离出来的空间望过去,发现这里正是一条水路的三岔口,对岸的陆地像一

只笨重的短吻鳄,嘴探进河水里,额头上架着一棵大树。从裸露在外、交

错扭曲的根节看,应该也是榕树。这边熙熙攘攘的,对岸则仿佛另外一个

世界,只有一条小小的渔舟,躲在突入水中的鳄鱼嘴背后,居然勾勒出些

许“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古人诗境来。

复兴街北端,是另外一个寺,叫“镇江寺”。离开码头有百来米,却紧挨

着江岸。入口排了代表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里边像一个小气的四合院,

两个俗家装扮的中年妇女捧了碗,在专注地饕餮各自的午餐。

镇江寺门口靠江岸一侧也有一棵古榕树,枝杈上系满了红绫。绕过古榕,

到镇江寺后,与码头那边相似,沿江岸也摆满了竹椅,时近中午,虽然太

阳不是特别灿烂和温暖,但游人骤然多了许多。靠近刚进老街时看到的废

墟,有一座吊桥,架着钢板,偶尔有摩托车开过,便剧烈地摇晃一阵子。

一位老太太穿了退了的蓝布衫,背着竹篓,慢腾腾地到对岸去了。

初到黄龙溪,只觉此处宁静秀美。与别的小镇相比,这里更加安然静默。

顺着古镇山门望去,隐匿在山水中的小镇幽雅恬静,仿佛一幅流传于世的

水墨画。巨大的古榕树,遮天蔽日,清脆欲滴。整洁的古街古巷井然有序,

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拄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古风古

韵迎面而来。

行走在弯弯曲曲的石径古道上,飞檐翘角的木制吊角楼好像一幅背景

画,“过尽千帆皆不是”的沧桑感深深烙在这些老宅子的骨子里。穿街走巷的

清风,挟带着湿漉漉的气息,温润美好。

在复兴街,随意进了一家餐馆,我俩要了两斤黄拉丁,先后点了三盘据

说当地的野菜,一扫而光。夜幕降临时,我俩驾车向成都扑去。

经过这次自驾穿越,川西古镇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川西古镇好像

岁月中一部无声无息的黑白电影,布满青苔的矮墙写满年岁的暗语,仿佛

只有楼里沉默不语的独居老人方解其中真意。水诞生了川西古镇特有的吊

脚楼。人在水中望景,满目风摇翠竹,垂柳拂水而舞。夕阳下,独自穿行

老街,漫步到古镇河边看日落美景,是一种诗意的生活。

本文发布于:2023-04-29 00:2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10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