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阅读: 评论:0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
初四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90分钟。
2.全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20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第1・5题,共24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6分)
时光茬苒,岁月如梭。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内心中许多美好的记忆不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淡忘。回忆往事, 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愁怅:一路辗转的经历,一路披荆斩刺的跋涉。每当月影移至窗霜,落花往事就会浮出水面,在记忆的长河中摇曳。
(I)请将下面句子用楷书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2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2)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警然()跋半()
(3)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改为改为
2. 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眉〈琴的神气。(《孔乙己》)
A. 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地走过去拣枣儿。(孙鸿《枣儿》)小城镇的文庙十有八九坍塌破败,只剩下听擘殒垣。(《蒲柳人家》)
B.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植仃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变龙》)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契科夫用诙谐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沙俄统治下混沌虚伪的世界。
B.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各国携手走出疫情阴霾的人间正道。
C. 由于连降大雪,近期到广场散步的人比之前减少子一倍。
D. 在课后服务实践过程中,发挥了有效课堂的主导作用。
3. 古诗文默写。(10分)
(1),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2)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词人以曹操之口称赞孙权的年少有为的句子是:。
(4)秋瑾的《满江红》中“” 一句是化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反衬青春蹉陇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5)《山坡羊•渔关怀古》", 两句感慨昔日巍峨壮观、富丽堂皇的的古都宫殿如今踪影全无,令人伤感不已。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灿烂春花喻满树冬雪的诗句:, 。
(7)《渔家傲•秋思》中诗人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思家与报国矛盾心情的诗句是:
4. 走近名著。(4分)(1)《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清代小说家,这部作品塑造了极具个性的中固吝啬鬼,临死时,因为
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而迟迟不肯断气。(2分)(2)《简-爱》作者是英国,这本书中的女主人公被塑造成具""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
(2分)二、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第6.9题,共10分)
为了响应全民阅读,振华中学准备举办''阅读经典•浸润心灵”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5. 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那么宣传标语。(20字以内)(2分)在班级图书角设计一块文学展示墙,作为文学小组负责人,请设计三个栏目。(3分)
例如:名人谈创作第一栏目:第二栏目:第三栏目:
6. C同学被名著中的人物感动,写了一副对联。请你写出对联中涉及的人物名字。(2分)上联:树理想旗帜,失明创作文
学巨著。(人名:)
下联:采朝花夕拾,理性批判温馨回忆。(人名:)作为校园小记者,假如你有机会采访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你
打算怎么说?(3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第10・25题,共36分)(-)阅读古诗文,回答第10-13题。(共10分)
【古诗赏析】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家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悝恐滩头
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 这首诗的颌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用了修辞手法?(1分)表达诗人的感情。(1分)
【古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仲,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奈因得遍观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软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假设不学,那么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
树汁为墨。夜那么映星月而读,暗那么缚麻蒿白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震,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劲学,常以净衣易之。临
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2分)
(1)无从致书以观:(2)负笈从师:
8.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书。
(2)人假设不学,那么何以成?
9. 【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2分)
(二)阅读《粟有五彩》,回答14-17题。(共8分)粟有五彩
①谷子,学名粟,禾本科狗尾草属,脱壳之后可食用的名粟米,俗称小米。俗话说“粟有五彩",五彩,泛指各种颜,极言其多。
②粟有五彩,原意是说粟品种繁多,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还可分为粳性小米、檎性
小米和混合小米。笔者认为,粟有五彩,还应该指粟有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和精神文化内涵。
③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称粟为梁、稷。“为稽梁谋”之梁,“才上稷百姓"之稷。古人统称粮食为五谷,可见粟之重要。它发源于黄河流域,衣为有7(X)()多年的种植历史,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管子•轻重乙》曰:“故五谷粟米者,民之司命也。”《孟子•尽心下》云:“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④栗,有着灿烂的文化。《诗经》就有粟的诗句,《小雅》中《黄鸟》曰:“黄鸟黄鸟、无集于毅,无啄我粟。”《小宛》云:“交交桑扈,率场啄粟。”唐诗中亦有粟的吟诵,李白的《书怀赠南陵常赞府》“虽有数斗玉,不如一盘粟。"杜甫的《忆昔》:“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鹿俱丰实。"白居易的《咏菊》:“耐寒惟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唐朝诗人李绅在一年夏天回歆乡毫州,看到烈日下挥汗如雨、辛勤劳作的农夫,不禁怦然心动,深情吟诵道:“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农民的怜悯同情之心跃然纸上,告诫人们要珍惜粮食。
⑤粟享有“五谷之长"的美誉,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而食用小米粥由来已久。《周书》云:“黄帝始卖谷为粥。"古人以骨粥祭祀蚕神。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白幼丧父,母亲改嫁,生活贫苦。范仲淹
只好到庙里去读书。他每天用两升小米煲粥,隔夜粥凝固后便划成4块,早晚就着腌菜各吃两块,就这样坚持了3年,忍受了一般人不能承受的困苦生活,后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这就是成语“断泰画粥”的来历。
⑥栗,有肴强大的精神内涵。俗话说:“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是指粟具有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等生物特性。在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中,粟不仅为中华民族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食粮,也孕育了华夏子孙坚初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食粮。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栗而死,表现了忠贞不渝、不因生计艰难而易志的坚定信念,留下了“不食周粟"的佳话。
10. 从笔者的角度看“粟有五彩”有哪些含义?(2分)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11. 文章第③段中的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阅读第④段,我们更知要珍惜粮食。请你提两条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的建议。(2分)
(三)阅读《不负青春韶华》阅读,回答18-21题。(共9分)不员青春韶华
①“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日前,在央视网络春晚的舞台上,平均年稔74岁的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艺术团队员们唱起歌曲《少年》,无观众被他们的活力和激情感动。
②人们为何感动?不只因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们唱了一首年轻人熟悉的歌,还因为这些曾经的“少年”身上依然葆有可责的青春精神。少年时代,他们有过无悔而非凡的青春,而后又在奋斗中度过不曾厝碌的岁月;如今,才能意气风发,“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③这些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少年”们已不再年轻,但奉献奋斗的精神,依然有着青春的印记。这种心境与精神,对当下的青年来说,更加值得珍视与借鉴。
④青春的精■神,是对理想信念的坚定追求。“祖国需要我到哪里,我就到哪里,需要我干什么,我就一定要干好。"舞台上,阳8岁的吴毓鸣这样说。1968年,他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毕业后服从分配,选择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是艺术团成员们在年轻时共同的选择。今天的年轻人,依然不惧风雨、勇挑重担,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在创新创业舞台上,在破解科研难题的日夜攻关里,理想之光继续闪耀。
⑤青春的精神,是追梦路上的不懈奋斗。把远大志向变成现实,既要得到真学问、练就真本领,又要有锲而不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怕因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是青年人奋斗精神的表达。这种精神,依然在今天的年轻人身上闪光。在前不久出的2020年“最美大学生”中,清华大学学生单思全分夺秒、在疫情防拉中用科研成果守护人民生命平安;武汉科技大学学生闻健主动申请去往西藏、为祖国守边履、护国旗: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刘智卓与同学们深入治沙一线,一坚持就是5年……
当传承的青春楮神与当下的青春年华文相辉映,意味着青春的延续,也意味着由不同时代、不同个体的“青春之我”,组成“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二
⑦每一代青年都有旬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书写人生、创造历史,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⑧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迈向新征程,当代青年应不员时代重播,不负青春韶华,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慈和力量。
1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13. 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结合文意,联系生活,你将怎样做才能做到“不负青春韶华”。(2分)
(四)阅读《稠李子花,稠李子果》,回答22-25题。(共9分)稠李子花,稠李子果
①叶黄,野采香,秋映山梁。一串串豆粒般大小的黑果挂在树上。
大兴安岭秋果并不多,铜李子算是一类。初到大兴安岭,家里的菜园子就栽着几棵稠李子树。它们其貌不扬,到了晚春,枝丫上才渐渐绽出面的小花.,一朵朵,一簇簇,散发出阵阵馨香。
③一点一点,一粒一粒,稠李子树悄然出采,没几天,嫩嫩的幼果挂满了枝枝丫丫。可长着长着它就不长了。不长也就罢了。它却变黑了,结的那果还不如山里红大,样子也不比山丁子美。我跑到菜园子里摘了一颗放到嘴里。哎呀,可真涩。
④望着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我心里长出一片不开心的草。我缠着父亲栽几棵樱桃树、沙果树或者杏树。父亲说:''没熟的果子咋能不涩?大兴安岭气温低,不是啥树都能活父亲缓缓坐到炕沿上,用火柴点了一支旱烟,深吸了一口后,为我讲起一个故事。
⑤刚开发大兴安岭时,正是数九寒天,岭上岭下到处飞雪。为]说行走,就是想条路都难。可铁道兵们没有被吓倒,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下,爬冰卧雪,战天斗地,硬是在莽莽岭中建出一条壮美的铁路。那时候,铁道兵们生活很艰苦,稠李子就成了他们打牙祭的主要秋果。正值稠李子熟时,呼玛河两岸结满了义黑义亮的稠李子,可上游却发起大水来。一时间,洪水滔滔而下,将岸边建桥用的木材都卷进了河里。为了挽救国家财产,几名铁道兵乘船打捞木材。行至河中;船不幸被激流打翻。岸上的副班长付铁虎见状,曼不犹豫地跳入冰冷的呼玛河中,在把一名战友救上岸后,又毅然向河中奋力游去。怎奈水流濡急,一个浪头过后,付铁虎就不见了踪影,最后战友们在下游到付铁虎的遣体……
⑥父奈眼睛湿润了,我那么抽泣起来。父亲告诉我,要在大兴安岭扎下根活下去,光好看不行,还要
耐寒有毅力,这样才会茁壮成长。到了秋天,稠李子熟了,它就会变甜。我默,默倾听,父亲娓娓叙说。付铁虎牺牲后,铁道兵们在营地附近栽了一排稠李子树。第二年春,这排稠李子树都开满了像雪一样白的花,它们很远就能闻到馥郁的香,到了秋天,稠李子树叶黄了,每棵树的枝丫上挂满又黑又亮的果。
⑦能在大兴安岭生长的树,都是坚强的树。寒冷的日子,桐李子树忍寒受苦,任风雪肆虐,依然坚定生长。春风越岭,稠李子树绽放容颜,给大兴安岭回报灿烂的笑。风吹,它落花:雨落,它结果。当秋光洒满大兴安岭,稠李子不仅黑得明亮,也甜得醉人,颗颗吹弹可破。
⑧雨后出彩虹,北山公园越发清■新,沿着林荫小道,我拾阶而上。静穆中,我发现北山公园除了那郁葱葱的椅子松、落叶松等树外,还生长着一棵棵桐李子树。拥李子低调而随和,不显山不露水,平凡而朴素。山林中。河岸边、它都不独揽秀丽。它适应了大兴安岭这片土地,早已将自己的根坚实地扎了下去。
⑨这些年,小城没少栽植稠李子树。稠李子树生命顽强,栽了就活。稠李子熟了,不需入山入岭就可随处相遇。与要子在甘河公园散步,正走着,要子用手指道:“瞧,桐李子!”路旁果真有一棵高大的桐李子树。它可比当年菜园子里的稠李子树高大许多,那上面结的果也比原来的黑,比原来的亮……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⑤段中铁道兵付铁虎的英雄事迹。(2分)
1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文章以“稠李子花,稠李子果”为标题有哪些妙处?(3分)
15. 读罢木文陷入沉思,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大兴安岭建设者怎样的精神?(2分)四、写作(第26题,共50分)
16.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文题一:将题目“总有,让我怀念"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文题二:材料作文
“妈妈,你看,彩虹!”“美吗?”“美!”“宝贝,你知道吗?彩虹其实就是阳光
"阳光?我们平时见到的阳光,为啥没有这么美呢?" “因为在雨后,空中留存的雨雾把阳光折射了,从而产生了七彩的光芒,这阳光的折射,就像人生的控折,折射使阳光美丽起来,挫折也会使人生美丽起来。" “妈妈,我知道了,彩虹就是受了挫折的阳光。”“宝贝,你比喻得好极了!”雨后清新的阳光,照在那位妈妈的身上,照在那个孩子的身上,也照在孩子身下的那张轮椅上。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与思考,或表达生活经历,或表达其中道理,自拟题目。
要求:(I)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3)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4)字数在600字以上。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03:22: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1608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青春   精神   大兴安岭   生活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