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押题热点20题系列之4:聚焦“一网通办”(2019年度公考)

阅读: 评论:0

2019年度公考《申论》热点押题20题系列之4:聚焦“一网通办”
一网通办”贵在“三通”
日前,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就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建设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作出部署。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拓展,给经济社会注入了巨大活力,也给众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网络技术在行政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便利了办事众,给国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实践,加快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具备了技术基础和经验基础,要落实中央部署、达成预期目标,关键在于一个“通”字。
一是心通。不通民心,再短暂的距离、再便捷的路径,也会出现“中梗阻”。因此,强调不忘初心、强化为民宗旨显得尤为关键。要切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众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把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真正做到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力所能及地替民众排忧解难,给民众创造更多福祉。
二是路通。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熟练掌握、应用互联网技术是基本和必备的前提。要从政府供给导向向众需求导向转变,热情拥抱互联网时代,增强与时俱进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主动性、能动性,打造学习型、创新型政府,为民服务的“网路”才能愈加通畅,也才能推动政务服务从“线下跑”走向“网上办”。
三是联通。“一网通办”说到底就是要构建网络上的政务服务“大部制”,从“分头办”向“协同办”转变,其核心在于上下、左右联通互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一张网”才能实现“一网通”,“全网共享”才有望“一网通办”。彻底破除信息壁垒,推动政务共享,既需要顶层设计、高层推进发力,又需要基层响应、部门协作给力,上下协同、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就可以从理想变成现实。
践行便民、利民、惠民、爱民理念,加快实现“一网通办”,既能方便众办事、优化营商环境,又可提高政务效率、节约行政服务成本;既是为民初心的体现,又是发展理念的升级,更是政务服务境界的升华。
[欢迎你免费关注“kaogongmianshi”或加讨论“《申论》热点押题20题”“行测常识热点押题500题”,考友QQ 695932965(公考申论)、806529131(国考面试)、8
06532524(省考面试)]
特别提醒:上文免费语音短版本,在刘-源团队荔枝FM65031297频道推送,文字加长深度版1万多字在“lxgxfdy”发布。欢迎关注
▲全面深入理解营商环境,权威读本——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路径探讨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就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务为核心,以政府权力清单为基础,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创新实践“互联网+”思维,开启了从“众跑腿”到互联网“数据跑腿”的服务管理新模式。从理论基础来看,“互联网+政务服务”主要涵盖了治理模式、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工具、治理能力、治理评估等基本问题,与政府治理完全吻合,也完全契合了十九大报告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总体要求。从实践层面来看,本届政府将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职能、提效能作为三大抓手,牢牢扭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放管服”三管齐下、协同推进,始终坚持把深化
“放管服”改革作为“先手棋”和“当头炮”。事实充分证明,“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政府职能转变的新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放管服”改革的基本依托、推动释放市场潜力活力的新增长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力杠杆。但从目前“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国发展现状来看,“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的未来愿景尚未完全实现,更大限度利企便民的改革夙愿依然困难重重。审视社会上热议的“万里长征图”反映的无奈、“你妈是你妈”等奇葩证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还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与众的热切期待和“放管服”改革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业务、技术、管理等各维度仍然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破解“互联网+政务服务”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
(一)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日趋紧迫
从发展历程来看,“互联网+政务服务”经历了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和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两个阶段。前者主要是依托实体大厅,实现各业务委办局的统一入驻和集中管理。但实体大厅没有解决也不可能彻底解决业务流程优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这些影响行政效能的根本性问题。实体大厅向网上政务服务大厅拓展和延伸已成为“互联网+”时代政府管理改革创新的
必然选择。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提出推动政务服务事项办理由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17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目前建设现状与这些要求相比,发展力度需要继续强化。截至2016年12月,全国31个省级部门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27个地区已经按照省级统筹、标准统一、多级联动的模式集约化建设开通了“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但仍有5个地区没有开通。另外,很多网上政务服务大厅仍处于信息公开阶段,在线办理程度不高。从数据来看,31个省级部门以及新疆建设兵团中,29个可以提供办事指南发布功能,28个可以提供清单发布功能,25个可以提供在线受理功能,24个可以提供功能,23个可以提供在线办理功能,13个可以提供在线预约功能,3个可以提供在线支付功能。
(二)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亟须加强
审视“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核心,无疑是打通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任督二脉。但目前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进展并不乐观。首先,从调研情况看,各部门各地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大多从自身业务需求出发,基于已有的网络基础设施
、业务系统和数据资源,基本采用独立模式建设,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跨业务的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和业务协同力度不够,信息孤岛仍然存在,数据壁垒难以从根本上彻底消除。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20个建设了省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仅占比62.5%),公民户籍、教育、就业、生育、医疗、婚姻等一些基本信息处于分散、割据的碎片化状态,不能实现部门间、地区间互通共享或共享程度不高。其次,对于需要共享的信息资源底数不清,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尚未成熟,没有形成高效的政务服务协同协调机制,一事一办、特事特办、重复采集、一数多源等情况较为普遍。此外,各省(区、市)对国务院各部门法人、人口等基础信息以及一些垂管系统数据的共享需求大,与此相比,国务院各部门对各省(区、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开放共享进度缓慢,信息共享供需矛盾突出。

本文发布于:2023-05-03 13:00: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164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政务   服务   信息   业务   共享   互联网   协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