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藏隋唐白瓷

阅读: 评论:0

国家博物馆藏隋唐⽩瓷
唐代瓷业以南⽅越窑青瓷和北⽅邢窑⽩瓷享誉天下,世称“南青北⽩”。邢瓷类银,越瓷类⽟,并⽴共荣,为世⼈所珍。
国家博物馆典藏有珍贵的隋唐时期越窑青瓷和北⽅邢窑等窑⽣产的⽩瓷器,多为墓葬、遗址考古出⼟,有些是明确纪年墓出⼟,造型丰富,⼯艺精美,制作精巧,时代特征鲜明,展现出⾮凡的历史价值和博⼤精深的艺术魅⼒。
国家博物馆所藏⽩瓷代表作有陕西李静训墓出⼟的隋⽩釉双连龙柄传瓶、鸡⾸龙柄壶,河南陕县唐墓出⼟的邢窑⽩釉莲瓣座烛台、长颈瓶,均为罕见的⽩瓷珍品。越窑青瓷代表作有浙江宁波出⼟的唐代青釉⽠棱执壶,陕西扶风法门寺唐塔基地宫出⼟的唐代青釉葵⼝盘和折沿碗,法门寺地宫所出为珍贵的“秘⾊瓷”,是鉴定秘⾊瓷重要的参考资料。
隋朝的建⽴结束了中华⼤地近300年的分裂混战局⾯,在和平统⼀的前提下,经济⽂化迅速发展。隋朝虽国祚短暂,历⼆世⽽亡,然⽽它的繁荣成果并没有因为朝代的更迭⽽衰颓,继⽽为唐朝的辉煌奠定了基础。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化⼗分发达的⼀个封建王朝,社会,政治昌明,为不同领域的发展创造出
良好的⼤环境,更兼以海纳百川的恢宏⽓魄,从不同地域⽂明中汲取养分,从⽽呈现出欣欣繁荣之象。这种繁荣⾃然也体现在物质⽂明之上。
各类⼿⼯业得到了蓬勃发展,瓷器⽣产作为⼿⼯业中重要的⼀⽀也得以发展,瓷窑遍地开花,相互争艳,⽽尤以南⽅越窑青瓷和北⽅邢窑⽩瓷享誉天下。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级博物馆,所藏隋唐时期的越窑青瓷和北⽅邢窑等⽣产的⽩瓷器,均⼗分珍贵,现就其特⾊进⾏阐述。
⽩瓷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瓷器品种之⼀,创烧于北朝时期北⽅地区,是在青瓷的基础上改进⽽烧制成的。⽩瓷的诞⽣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个飞跃,为此后历代各种彩绘瓷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北朝时期窑场有河北内丘、河南安阳和⼭东淄博等地。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年)范粹墓出⼟的⽩瓷器是⽬前所见最早的⽩瓷,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共10件,质地较粗,釉⾊泛黄或泛灰,⽩瓷制造⼯艺尚处于早期阶段。
河南博物院藏北齐范粹墓出⼟⽩釉四系罐
隋代的⽩瓷⽣产⼯艺发展迅速,制作技巧不断提⾼。隋代⽣产⽩瓷的瓷窑有河南巩县窑和河北内丘、临城等地。1959年河南安阳隋张盛墓出⼟的⽩瓷围棋盘、三环⾜盘等,1957年西安隋李静训墓出⼟的⽩瓷鸡⾸壶、双⽿扁壶、双⽿罐等,以及陕西隋姬威墓出⼟⽩瓷罐等,均是隋代⽩瓷的上佳之作。北朝⾄隋代,北⽅⽩瓷的发展为唐代瓷器⽣产南青北⽩的局⾯奠定了基础。
到了唐代,⽩瓷的⽣产进⼊到全盛时期,⽩瓷窑⼝林⽴,多在北⽅。有河北邢窑、定窑,河南巩县窑、鹤壁窑、密县窑、登封窑,⼭西浑源窑、平定窑,陕西耀州窑,安徽萧窑等,其中以邢窑最为著名,质量最佳。陆⽻《茶经》中称赞邢窑瓷器类银类雪。在唐代,邢窑⽩瓷与南⽅越窑青瓷名誉天下,平分秋⾊,形成了南青北⽩、相互争妍的两⼤体系。
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邢窑遗址
邢窑始烧于北朝,盛于唐代,衰于五代,终于元代。唐代邢窑⽣产了⼤量精细⽩瓷,⼯艺登峰造极。器物多为⽇常⽣活⽤器,以洁⽩细腻滋润⽽⼜类银类雪的釉⾊及朴素⼤⽅的造型见长,仅有少量⽩瓷有印花、划花和贴塑等装饰。⽪⽇休《茶瓯诗》写道:“邢窑与越⼈,皆能造瓷器。圆似⽉魂坠,轻如云魄起。”陆⽻《茶经》中称:“邢瓷类银,越瓷类⽟,邢瓷类雪,越瓷类冰,邢瓷⽩⽽花⾊丹,越瓷青⽽茶⾊绿。”还形容其造型的规整“圆似⽉魂堕”,⽩瓷的轻盈俏丽则是“轻如云魄起”。唐⼈李肇的《国史补》上记载“内丘⽩瓷瓯,端溪砚,天下⽆贵贱通⽤之”,具体提到产地“内丘”。《新唐书》记载有“邢州贡瓷”。河南巩县窑亦为唐朝重要的⽩瓷产地,也⽣产过贡瓷。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有“开元中河南贡⽩瓷”的记载,西安唐代⼤明宫遗址也出⼟有巩县窑⽩瓷、邢窑等⽩瓷,唐代邢窑⽩瓷⼴销国内,在各地唐代遗址和墓葬中多有发现,以陕西、河南、河北省出⼟最多。
国家博物馆所藏隋唐⽩瓷,有墓葬出⼟和传世品。墓葬出⼟品主要有:
1957年西安隋⼤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釉双连龙柄传瓶
1957年西安隋⼤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釉双连龙柄传瓶、鸡⾸龙柄壶。墓主李静训⾝世显赫,⾃幼得宠,然⽽
1957年西安隋⼤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釉双连龙柄传瓶、鸡⾸龙柄壶。墓主李静训⾝世显赫,⾃幼得宠,然⽽不幸9岁早夭。在李静训墓中随葬了⼤量的精美物品,有波斯的⾦银器⽫、镶嵌⽟⽯的项链、结构精巧的⼿镯、精美别致的瓷器等。出⼟瓷器17件,有⽩瓷双连龙柄传瓶、龙柄鸡⾸壶、⼩扁瓶、⼩盆、⼩罐、⼩瓶等。
⽩釉双连龙柄传瓶⾼18.6厘⽶、⼝径4.5厘⽶、腹径6.3厘⽶。两瓶双腹相连,两侧堆塑龙形柄,双龙⼝衔瓶⼝。器施半截⽩釉,开细碎纹⽚。天津博物馆所藏此形制⽩釉瓶,底刻铭“此传瓶有並(并)”,故有“传瓶”之称。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也收藏有此形制的传瓶。
1957年西安隋⼤业四年(608年)李静训墓出⼟⽩釉鸡⾸龙柄壶
⽩釉鸡⾸龙柄壶⾼27.4厘⽶、⼝径5.9厘⽶、⾜径7.1厘⽶。肩部前置鸡⾸流,作昂⾸鸣叫状,后为龙形柄,龙俯⾸衔⼝沿。肩部置对称环式⽿,作双瓣重合状。体施半截⽩釉,有细⼩冰裂纹。器造型挺拔秀美。鸡⾸壶始见于三国时期,两晋、南朝时期多见,多为南⽅青瓷制品,也有⿊釉器。早期鸡⾸壶器⾝较⼩。南朝⾄隋代,壶⾝修长,颈部变细,柄加长。鸡⾸壶⾄唐代以后渐渐消失。
此两件⽩瓷同为明确纪年墓出⼟,为隋代⽩瓷精品,是北⽅⽩瓷断代研究的重要标准器。
1954年西安隋⼤业六年郭家滩姬威墓出⼟⽩釉束腰盖罐。姬威为隋代⾦紫光禄⼤夫,龙泉、敦煌⼆郡太守,先后为太⼦杨勇及权⾂杨素之幸⾂、亲信。其墓中随葬品丰富。
1954年西安隋⼤业六年郭家滩姬威墓出⼟⽩釉束腰盖罐
⽩釉束腰盖罐通⾼16.9厘⽶、⼝径9.3厘⽶、底径12.4厘⽶。器⾝施⽩釉,釉莹润洁⽩,有细⼩冰裂纹。造型优雅简洁,形制别致。陕西博物馆收藏有同墓出⼟的⽩釉束腰盖罐(缺盖),形制相同,通⾼12.5厘⽶、⼝径12厘⽶、底径18厘⽶。
1956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唾壶、执壶、龙柄执壶、莲瓣座烛台。
1956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唾壶
⽩釉唾壶⾼16.5厘⽶、⼝径14.8厘⽶。其形似尊,上部为漏⽃形碗状,圆球腹,平底刻“永”字。应为河南巩县窑制品。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似的器物。
1956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执壶
⽩釉执壶⾼12.1厘⽶、⼝径6.9厘⽶、⾜径6.5厘⽶。撇⼝,短颈,丰肩,⿎腹,平底,假圈⾜,腹⼀侧有曲柄,⼀侧有圆筒形短流。此壶造型圆润饱满,短流平底,为唐代早期的典型式样。
1956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龙柄执壶
⽩釉龙柄执壶⾼21.7厘⽶、⼝径7.8厘⽶、⾜径6.2厘⽶。短流,龙形柄,龙⾸衔⼝沿作汲⽔状。龙⾝弯曲,似蓄⼒待发,⽣动形象。通体施⽩釉,釉⾊温润细腻,器形端庄隽秀,为唐代邢窑制品。
执壶⼜称为“注⼦”“注壶”,其造型源于青铜器,南北朝时期青瓷中已有执壶造型。中晚唐时期,执壶式样增加,⼤量流⾏,从⽽逐渐取代了鸡⾸壶和凤⾸壶等。唐代执壶作酒具或茶具之⽤,称为酒瓶、酒注⼦或茶瓶。西安唐太和三年(829年)王明哲墓中出⼟的瓷壶上写有“⽼得家茶社瓶”等字,是为茶具;长沙铜官窑出⼟的瓷壶上则有“陈家美春酒”“酒温⾹浓”等铭记,乃为酒具。
⽩釉莲瓣座烛台
⽩釉莲瓣座烛台⾼30.3厘⽶、⼝径6.5厘⽶、⾜径17.5厘⽶。烛台由灯盘、台柱和承座三部分组成,灯盘呈杯形,台柱细长挺拔,饰⽡棱纹,灯座凸雕莲瓣纹,叶瓣呈浮雕状,富有⽴体感。造型独特,胎质细密坚硬,釉⾊⽩润,保存完美,为邢窑精品。烛台作为古代灯具之⼀,历史⼗分悠久,战国秦汉时就有铜烛台,《楚辞》:“室中之观多珍怪,兰膏明烛华容备。”三国两晋时瓷质烛台出现,有⽺形
、狮形等,唐代诗⼈⽪⽇休《夜会问答⼗》⽈:“莲花烛,亭亭嫩蕊⽣红⽟。”这件烛台造型挺拔,亭亭⽟⽴,座为莲花,雅致清新,美观实⽤,当为唐时的⼀件“莲花烛”。
1957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长颈瓶、辟雍砚、带盖唾壶、环柄杯。
1957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长颈瓶
⽩釉长颈瓶⾼22.2厘⽶、⼝径6.9厘⽶、底径7.2厘⽶。侈⼝,长颈,圆腹,圈⾜外撇。通体施⽩釉,釉⾊洁⽩,积釉处泛青,釉⾯有冰裂状开⽚,通体光素⽆纹。唐朝时期中西经济⽂化交流往来频繁,随着西亚⾦银器的不断传⼊,瓷器⽣产中也流⾏仿制⾦银等器的热潮。这件长颈瓶的器形源于铜器,与河北景县封⽒墓出⼟的长颈铜瓶⼗分相似,造型端庄,轻盈灵秀,保存完美,尤为难得,为邢窑制品。
1957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辟雍砚
⽩釉辟雍砚⾼7.2厘⽶、⼝径14.8厘⽶。因形制如辟雍环⽔,故得名。辟雍砚,得名于汉班固《⽩虎通·辟雍》:“辟者象璧,圆法天;雍之以⽔,象教化流⾏。”辟雍砚始于东汉时期,魏晋时期多流⾏三⾜或四⾜的青瓷圆砚,南北朝时期则变为五⾜到⼗⾜不等,隋唐时期的辟雍砚形制为砚⾯⾼凸,砚⾜数量明显增加。唐代杨师道在《咏砚》中有“圆池类璧⽔,轻翰染烟华”之句,说的就是辟雍砚。1986年
陕西礼泉唐长乐公主墓出⼟有⽩釉辟雍砚;2003年洛阳⽼城区义勇街唐代瓷器窖藏出⼟了⼤量⽩瓷器和陶器,有不少形制较⼤的辟雍砚,均与此砚形制相似,反映了共同的时代特征。
1957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带盖唾壶
⽩釉带盖唾壶盘⼝、扁圆腹、平底。器有盖,配以桃形钮。唾壶,西汉时期已有。安徽⾩阳西汉墓出⼟有漆盂,外底
铭“唾器”字样。东汉时期南⽅烧造有青瓷唾壶,三国、两晋时期为⽇常⽤器。据晋⼈贺循《葬经》的记载,晋⼈把唾壶作为随葬⽤器。青瓷唾壶最为多见,也有⿊瓷及⽩瓷等制品。此壶为唐代的典型器。
1957年河南陕县唐墓出⼟⽩釉环柄杯
⽩釉环柄杯⾼7.7厘⽶、⼝径10.5厘⽶、底径4.7厘⽶。造型仿⾃唐代⾦银杯,侈⼝、弧壁、折腹、圈⾜,环柄如银丝弯卷⽽成。器形与西安沙坡村唐墓出⼟的银环柄杯如出⼀辙。
传世⽩瓷有⽩釉堆塑龙纹烛台、贴花双龙⽿瓶、碗。
⽩釉堆塑龙纹烛台
⽩釉堆塑龙纹烛台⾼25.4厘⽶,上部为杯形托盘,中间为灯盏,托盘外饰以⼀圈莲瓣纹;中部为台柱,堆塑蟠龙装饰缠绕在台柱;底部为另⼀较⼤的圆形托盘,下置⾼圈⾜。⼯艺精湛,装饰龙纹⽴体感强,⽣动活泼,富有情趣。北京故宫博物院和美国波⼠顿美术馆藏有形制相似的唐代青瓷制品。
⽩釉贴花双龙⽿瓶
⽩釉贴花双龙⽿瓶⾼42.5厘⽶、⼝径8.8厘⽶、⾜径9.4厘⽶。双龙柄衔⼝沿,肩部贴塑宝相花纹。⽩釉发黄。双龙⽿瓶出⼟较多,以光素⽆纹者多,贴花装饰较少见。双龙⽿瓶为唐代瓷器的典型器,除⽩瓷外,有青釉、三彩等品种。
⽩釉碗
⽩釉碗
⽩釉碗⾼5.3厘⽶、⼝径16.2厘⽶、径7.7厘⽶。⽟璧形底,胎质坚细,釉⾊莹润,器形规整,为唐代邢窑制品。唐代邢窑烧制的产品有碗、盘、杯、盒、瓶、壶、罐等,其中碗有多种形制,⽟璧底碗是邢窑代表**物之⼀,有的阴
刻“盈”或“⼤盈”款识,应是为唐代⼤明宫⼤盈库定烧之器。
唐代瓷器⽣产出现了争奇⽃艳的局⾯,唯有越窑青瓷和邢窑⽩瓷因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技压芳,成为当时瓷器的佼佼者,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崇⾼的地位。唐代瓷器制作精巧,浑圆饱满,反映出唐⼈爱好**的美学意识,时代特征鲜明。越窑青瓷和邢窑⽩瓷备受推崇,国家博物馆所藏隋唐青瓷和⽩瓷,造型丰富,⼯艺精美,代表了隋唐时期瓷器发展的最⾼⽔平,可领略到中国瓷器⽂化灿烂的艺术风采。

本文发布于:2023-05-04 05:15: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173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瓷器   青瓷   河南   时期   造型   烛台   执壶   形制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