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活动方案1.

阅读: 评论:0

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目的和意义
(一) 近期目的及意义
福建土楼存在严重的同质化竞争问题,而南靖土楼景区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适宜度假的乡村民宿,正是突破福建土楼同质化竞争的关键。2013年的《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将是南靖土楼由观光游览型景区向生态度假型景区过渡的开始。
2013年《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活动目标市场以本省为主,福州、厦门、漳州、泉州为重点目标城市。因景区距离四市较近,适宜作为周末休闲度假的目的地。
主要目标人以家庭亲子游为主,主要针对的年龄段为3—14岁儿童,此部分人相较于初高中生,学业压力没有那么繁重,周末家长可以带孩子外出旅游。并且此年龄段儿童的家长年龄基本在30-45岁之间,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具有较强消费能力,可增加景区收益。而赏萤都在夜间,必须要入住景区民宿,在景区用餐,购物,又带动了景区百姓的收益。因此2013年《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将拉动景区整体消费水平,打造景区又一优势品牌。
(二) 中远期目的及意义
田螺坑景区存在土楼的同质化竞争问题。云水谣景区存在百姓经营管理无序,私搭乱建破坏景区形象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较长时间。景区自有物业的建设也要一定周期。因此需另辟蹊径,挖掘景区潜在的资源优势,《南靖土楼生态萤火虫文化节》将是一个开始,未来将根据景区实际情况预计规划建设蝴蝶谷,甲虫园,青蛙池,不同花期花卉景观带,农家小菜园等,建立一套完整的环保生态系统,建设科普知识馆,培训生态、环保讲解员,将景区申请成为科普教育基地。让孩子在游玩的同时边玩边学习科普知识。随着人们对良好坏境的向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对孩子身心培养的重视,关于生态、科普、环保、亲子主题之旅将更受人们的追捧,南靖土楼景区将全力打造成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届时将成为南靖土楼景区又一张主题鲜明的名片。丰富景区在市场上的卖点,突出景区的差异化,及唯一性。
二、 萤火虫概况
根据前期萤火虫资料的查阅整理,以及台湾萤火虫农庄的实地考察,基本掌握了萤火虫的生活习性,具体内容如下:
(一) 种类
萤火虫在全世界约有2000多种,中国约有100多种,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地区,按幼虫的生存状态可分为:
1、 陆栖萤火虫:黑翅萤、大端黑萤
2、 水栖萤火虫:黄缘萤、黄胸黑翅萤
3、 半水半路栖萤火虫:鹿野氏红翅萤
(二)成虫发生期
第一季:四月上旬到六月下旬,出现的萤火虫成虫种类繁多,也最壮观,有时会有数万只同时出现的情景。常见的有黄缘萤、黄胸黑翅萤、红胸黑翅萤、大端黑萤等。
第二季:七月初到八月底,出现的萤火虫种类不多,以条背萤、黄缘萤、边褐端黑萤、台湾窗萤及高山纹萤为主。
第三季:最后的出现,十月中旬到十二月底,首先出现的是中、低海拔山区的萤火虫,接着出现的是中、高海拔山区的萤火虫。有梭德氏翅萤、橙萤、云南扁萤等。
(三) 生活环境
生活环境对萤火虫幼虫影响较大,幼虫因种类不同聚集地也不同。
1、陆栖萤火虫:幼虫通常生活在阴凉,地面略微潮湿的山区落叶间或小草上. 多栖于植被种类高低错落,枝叶繁茂,遮蔽度强,区域内相对湿度高的地方。
2、水栖萤火虫:幼虫生活在终年有水,水质清澈的小溪里或底层为泥浆的水域。对环境要求高,需要无污染水源,水流速度舒缓,水中有螺贝类(福寿螺除外)。
(四) 食物
萤火虫幼虫主要以蜗牛、中小型的螺、贝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为主,到了成虫期,它们就不再捕食,只以露水和花蜜为生。
(五) 景区现有萤火虫情况
1、 种类
景区内现已知的品种为陆栖黑翅萤。
2、 成虫发生期
黑翅萤,成虫发生期约为4月上旬—6月下旬,但景区位于山区,气温较低,发生期会相应顺延,约为4月下旬—7月下旬,夜间19—23点间。
3、 生活环境
目前景区观萤场地适宜生活陆栖萤火虫,植被茂盛,遮蔽度高,但缺少蜜源植物,即萤火虫成虫的食物相对缺乏。相对湿度部分区域较好,部分区域较干燥。
4、 食物
景区内现有一定数量的蜗牛、螺等无脊椎动物,但无论数量及种类都相对较少。
(六) 如何解决现有萤火虫存在的问题
1、 种类单一,成虫发生期较短?
2、 缺少蜜源植被?
3、 赏萤区内湿度不均衡?
4、 赏萤区水域流速过快?
5、 食物种类及数量较少?

本文发布于:2023-05-08 16:27: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221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景区   萤火虫   土楼   生态   幼虫   文化节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