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

阅读: 评论:0

第一章绪论(3学时)
第一讲(1学时)
为什么说今年阿根廷夺冠
教学目的及要求
了解国内外旅游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掌握旅游学研究的对象;阐述旅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重点
如何学习《旅游学概论》?
难点
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任务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程导入
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
教学内容
国内外旅游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旅游学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旅游学研究的对象;旅游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关于《旅游学概论》
一、山东日照必去的地方《旅游学概论》是怎样一门课?
(一)什么是旅游学?
1、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旅游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作为一门科学,旅游学是随着近代旅游的出现而产生,并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世界:二战之前,旅游发达的地区是欧洲,旅游研究的中心也在欧洲,欧洲有着良好的旅游研究传统。二战以后,原先繁荣的欧洲成了一片废墟,北美地区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心,旅游研究的中心也相应地转移到了北美地区。
◎中国:中国旅游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研究总体情况是研究历史短、队伍年轻、学科构成不完善,比较重视应用层面的研究,而忽视对基础理论研究,因此与国外的旅游研究水平尚有一定差距。
国外旅游学研究   
1)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这是旅游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演化特征。
2)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
3)从研究的领域来看,对国际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国内旅游的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
国内旅游学研究
(1)中国的旅游研究主流仍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它表明了旅游学术队伍的不成熟。
(2)与国外的旅游学术研究相比,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一定的差距。
(3)国外研究已深入到旅游现象的细部,而我国还停留在做大文章,框架宏大,内容平常,缺乏科学实证的研究态度和方法上。
2、研究对象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旅游学的研究内容是极其复杂的,它包括:旅游作为一种人类经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
行为;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旅游作为一种财源;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旅游作为一种行业六个基本方面。(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3、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旅游学是一门跨学科。但是,目前的旅游学还不成熟,用衡量是否构成一个学科的标准去考察,它还有不完全具备的地方。它虽然有专业的组织和大量的人员从事有关的研究工作,但还没有形成独特的语言系统(独有的概念),缺乏特殊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范式,因此在研究过程上也还没有公认的规则。现有的管理学、地理学、经济学等学科对旅游学研究都有理论和概念上的贡献,但把旅游学归属到其中任何一门学科中都有勉强之处。(谢彦君《基础旅游学》)
跨学科:一词是从英文inter-disciplinarity翻译过来的。最初这个词只是在一般的字面意义上使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它才开始逐渐具有较稳定的为大家所接受的科学意义。
近义词辨析:“多学科”(multi-diciplinarity) 和“超学科”(trans-disciplinarity)。尽管三者之间有诸多相同之处 ,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等人还是坚持认为,多学科是低层次、利用多
门学科进行的相对独立的研究;跨学科是中等层次的、多学科间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合作研究;超学科强调学科间的协作,强调在解决问题时各学科的相互补充作用。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服务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的科学
4、研究方法
有三种哲学意义的研究方法可以指导旅游学的研究:实证主义、规范主义和实用主义。
旅游学的研究方法来自数学方法、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断学科以及一些带头学科的渗透,来自一些平行学科的移植,也来自跨学科研究本身的融合过程。
旅游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有田野工作(field-work)与社区研究、模式分析、科学实验和统计分析等。(谢彦君《基础旅游学》)
5、旅游学的任务
阐明旅游活动的本质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研究旅游活动的类型及主要内容
研究发展旅游业的各种条件、基本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旅游活动发展所产生的基本影响
◎分析世界和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二)什么是《旅游学概论》?
1、课程性质
《旅游学概论》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该专业学生学习和掌握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的入门课程。
2、课程内容
中心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
(1)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2)旅游活动产生与发展的历史
(3)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三大基本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中介—旅游业。
(4)旅游活动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正面、负面影响)
(5)其他相关问题(如旅游组织、旅游市场问题等)
3、特点
(1)从课程内容构成看,旅游学概论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从课程内容深浅程度看,旅游学概论具有基础性的特点
二、旅游专业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学概论》?(学生讨论,老师加以指导)
一是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旅游的总体认识(其它课程则是形成部分或某方面的认识);二是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如何进行《旅游学概论》学习?
(一)积累专业素养
1、掌握常用专业术语:如旅游定义(罗马定义、“艾斯特”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定义、综合定义);旅游分类(按地理范围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及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按旅游目的分消遣旅游及其中的观光、度假旅游;事务旅游及其中的商务旅游、公务旅游、会议旅游;近年兴起的生态旅游、特种旅游等)以及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旅游组织、旅游市场等。
以上基本概念通过本期《旅游学概论》学习,将基本掌握,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熟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如经济学领域的旅游经济学、统计学、旅游市场营销学等;二是文化领域的旅游历史学、旅游社会学、旅游文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等;三是地理学领域的旅游资源学、生态旅游学;四是管理学领域的公共关系学、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信息学等)。
以上理论将通过各门课程学习逐步了解和熟悉。
(二)建立自己的学习途径
课堂听课——图书馆——网络学习——社会实践活动。
旅游专门出版社5家:中国旅游出版社、旅游教育出版社、广东旅游出版社等);
期刊报纸:我国现有旅游专刊12种(《旅游学刊》等),旅游专报7种(《中国旅游报》等)。
四、教学安排
本课程教材采用田里编著《旅游学概论》,课程一般在学生入学第一期开设,每周4学时,共约40学时。
第二讲(2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北京水立方图片理解旅游的定义、特征和属性;了解旅游定义的类型;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
重点
旅游的定义、特征及其属性;旅游活动的类型。胡志明市
难点
旅游的不同定义及其侧重点、旅游的特征及属性。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
课程导入
旅游与旅行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内容
旅游的定义、特征和属性;旅游定义的类型;旅游活动的基本类型及特征。
第二节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一、旅游的定义、特征和属性
★理解“旅游”的词义:
“旅”,旅行、离家出行(反义词:居家);“游”,游览、游玩。
二者关系:离家出行不一定是旅游;反过来,要去游览、游玩必须要离家出行。
迁徙:由此地到彼地定居,主要目的是求生存,不再回来。
旅行:travel 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不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旅游:tour或tourism由此地到彼地,主要目的是游玩,且一定时间内要返回来。
附近二日游去哪里好旅游定义的类型
1、概念性定义或理论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s)
2、技术性定义或实践性定义(Technical Definitions)
两者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概念性定义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将它与其他活动区别开来,侧重于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技术性定义主要为了旅游统计、收集数据的需要,以便为决策立法提供旅游信息,所以侧重于对旅游者的定义及划分方法。
(一)旅游的几种定义
1、早期的旅游定义
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
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将其解释为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这种定义只是旅游表面现象的描述。
1927年,在德国以蒙根·罗特为代表出版的《国家科学词典中》将旅游定义为:狭义的理解是那些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或文化的需求,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1981年,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是:旅行游览。
在这些中外的一般性语言词典中,对旅游一词的解释是指人们因消遣性原因或目的而离家外出旅行的活动。强调其目的的消遣性
2、旅游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
关于旅游的定义众多高教版9种、田里编著南开高职版8种、李天元编著南开版7种、魏向东林业版列出国际11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大家所采用的定义,不同的旅游学者和研究机构以及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都有不同。
(1)瑞士学者汉泽克尔(Hunziker)和克拉普夫(Krapf)于1942年在其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所采用的“埃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去韩国旅游签证怎么办埃斯特定义中,用“非定居者”强调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用“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强调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则强调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而“现象和关系的
总和”强调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埃斯特定义从消遣性旅游的研究角度,较好地把握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因而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学界都有很大影响。
(2)美国参议院领导的一个研究结构认为: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其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地方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本定义中,“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强调了旅游活动的业余性,这种业余性兼容了日常工作以外的赚钱活动;“旅行的行动和活动”则强调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本定义强调了消遣型旅游的特征,而没有排斥商务性旅游。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13:01: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311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旅游   研究   活动   定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