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一号简介

阅读: 评论:0

海上敦煌  贵地阳江
前言
有一个支点的话,地球也可以撬动。“南海I号”,无疑会成为中国海洋文明的支点。
“南海I号”,这艘为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所载文物最多、保存最完整的沉船,从八百多年前的宋朝走来,从南海的二十米下深处走来,承载着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灿烂,承载着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光荣与梦想。
人们已经习惯用“南海I号”来简称沉睡在南海八百年之久的这艘古船,而为古船命名的那位老人,中国历史博物馆已故老馆长中国水下考古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俞伟超,在临终前念念不忘这艘南宋沉船。他在一九八六年倡议并在一九八七亲手创建了中国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他这样看待“南海珠海两日游攻略I号”: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个沉船遗址,它意味了一个开始。一直悬而未决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口的考古悬案很有可能在这艘船上到蛛丝马迹。”
中国水下考古队员第一次进入“南海I周边景点一日游号”时,他们惊呆了:在一个仅几平方米的小舱内,他们就捞起了四千多件文物。出水的文物以瓷器为主,都是从福建、江西等地著名窑口出
产的高质量精品古瓷器,其中包括福建德化窑、磁灶窑、石家庄市区旅游景点江西景德镇窑系及浙江龙泉窑系的产品,造型独特,工艺精美。据有关人士称,“南海I号”上的文物约为六万到八万件,这相当于广东省馆藏文物的总和。
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开发项目组负责人、中山大学教授黄伟宗,在广东阳江考察时,欣然提笔写下了“海上敦煌在阳江”七个大字。
海上敦煌,贵地阳江。“南海I号”无疑是阳江走向世界的一张华贵的名片。
碧海深处夜夜心
——“南海I号”考古发现篇
中国水下考古和“南海一号”几乎是同时被提起的两个符号,而在很多人看来,这两个符号几乎就是重叠的。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广东台山与阳江交界的海域内寻一条东印度公司的沉船行动中,意外在一条宋代商船中打捞出200多件绿釉小瓷盘、锡壶、青白釉瓷器盖等同时发现的一条铜鎏金带钩,在国内尚未出土过,可能是外国人的饰物。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中国水下考古事业之父俞伟超夜不能寐,兴奋地为这艘南宋沉船命名——“南海I号”考古界认为,这一发现极有可能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关,因此立即引起世界考古学界的瞩目。
“海上丝绸之路”是以船只为载体、以航海技术为依托、以海外贸易为主要目的的,绵延于东西方数个国家的海上贸易通道。广东沿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阳江海陵岛则位于这一古代通往西方的黄金航线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于二00二年初派专员到阳江考察,将阳江列入“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港口。
  2001年,在长达14年的等待之后,“南海I号”沉船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再度展开围绕这艘沉船的发掘、打捞和保护,开创了中国水下考古从无到有的时代。
考古人员对“南海I号”沉船先后进行了8次试掘或物探调查,打捞出水大量的金、银、铁、陶瓷类器物以及万余枚铜钱。出水文物中还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洋味”十足,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都是专门为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考古学家据此认为,早在千年之前,“来样加工”这一国际商业合作及贸易形式就在中国出现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
——“南海阳朔攻略I号”打捞出水篇
从来没有一艘船象“南海I号”一样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如此长时间的关注
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南海I号”发现后,调查、打捞工作曾几度搁浅。200210月,“南海I号”文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了“原地打捞、整体保护、就地展示的方案,2004519日,中国国家文物局论证通过,基本确定南海I号打捞方案。
    2004年126,为“南海I号”量身定做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在广东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奠基。该博物馆将填补中国乃至亚洲海上丝绸之路专门性博物馆建设的空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25840平方米,总投资为1.9亿元人民币。
    2005年4月,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设计方案已敲定,其立面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中间最大椭圆体为“水晶宫”——海水环境密闭展厅,“南海I号”沉船打捞出水后将完整陈列其间。此种保护和陈列设计方案,在世界范围的考古类主题博物馆中前所未有。广东有关方面称,博物馆建成后,
将成为世界标志性建筑物。
   20067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落成典礼上透露,国家有关部门已批准了“南海I号”的打捞方案。
整体打捞方案步骤大致如下:一、先勘测定位沉船位置,并打下十二根定位桩;二、定制一个巨型钢沉箱(即“沉井”),使用“静压法”将沉井缓缓压入淤泥,整体罩住沉船船体及其周围淤泥;三、挖空沉井两侧区域内的泥沙;四、从上沉井底部两侧穿引三十六根方形的钢梁,形成一个封底的“钢箱”;五.、穿起吊钢丝,上、下沉井分离,并用起重船将上沉箱整体起吊,再放到全潜驳上;六、全潜驳起浮、拖航;七、将沉箱拖移至 “水晶宫”内。
2007年5月5日上午,“南海I号”考古打捞沉井装船出运。随着沉井运抵“南海I号”考古打捞现场,紧张的考古打捞工作全面展开。
2007年 12月22日,沉睡海底800多年的“南海I号”在被发现整20年之后,终于重见天日。12月27日凌晨,“南海I口腔医学专业大专招生号”沉井完全登陆,实现整体打捞的成功。12月28日下午,“南海I号”成功入住“水晶宫”。
“海上敦煌”在阳江
——“南海I号”之价值影响篇
南海I号,以往的史籍中不到她的名字、她的身世。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她不过是一粒细沙。但毫无疑问,她满载大宋王朝远航雄心,托运邻邦与中国商贾的财富梦想。在中国短短20年的水下考古事业中,她被赋予新坐标的深刻意义。
 “南海I号”入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水晶宫”后,预计博物馆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2000万元,而此前整体打捞“南海I号”以及建设“水晶宫”已投入3亿多元,不少人提出,斥巨资打捞和保护一艘古沉船到底值不值?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南海I号的考古价值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打捞南海I号不能简单用金钱来衡量。它对中国水下考古学科的建设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同时,对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保护和发掘,它也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目前海上丝绸之路的遗迹主要是一些沿海的城市、码头,只有“南海I号”是出现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一艘完整的沉船,相当于重新向今人展现了一个古代社会单元,“南海I号”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弥足珍贵。

本文发布于:2023-05-17 19:08: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1313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考古   南海   打捞   中国   沉船   整体   博物馆   阳江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